高职药学类“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策*

2022-03-12 17:47:34魏娟花陈雅姣
中文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订单式订单药学

魏娟花 陈雅姣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9)

引言

随着经济和人们就医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变得十分广阔,对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职药学类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通过与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合作,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到相关的“订单”企业工作的培养方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改善校企合作的困境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虽然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培养成果,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困境,进而导致学生的就业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利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强化校企合作育人的教育宗旨,让合作企业加深对合作育人教育内涵的理解,从而让企业能够更加认可“订单式”育人模式,从而解决学生就业和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困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深了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度,为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思路,解决当下药学职业人才教育难题,为药学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为药学行业的发展与改革提供更加光明的前景[1]。

2.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水平,通过与药学类企业的直接对接,能够直接了解药学行业的市场动向,能够做到及时调整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进而能够保证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够跟得上药学行业改革的脚步,让学生能够胜任企业职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够将药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统一,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满足药学市场的用人需求,为药学企业输送更高素质的人才。

二、高职药学类“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有些高职院校的“订单班”是在第二学年下学期才开始创设,但是高职院校的学制往往都是三年制,学生在前两年进行药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二年级下学习才开始实习,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其培养模式明显的滞后性也不能帮助学生在实习中有效实践相关理论知识。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造成的,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对企业进行了解,企业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滞后于企业的用人目标。

2.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

许多高职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是根据院校的人才教育目标设置的,没有将对口企业的就业情况和职业需求加入教育课程当中,不仅体现不出“订单班”的校企合作特色,还导致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出现学不能致用的现象,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造成了学生就业困难和企业用人困难的现象。由于高职院校中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相似性较高,不仅不能够体现出药学课程的特色与优势,也不能激发学生对药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大致相同的教育理念,这就导致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优势被同化。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订单”企业的职业需求和职业方向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性课程和实训类课程,保证学生能够在校学习时能够了解到职业知识,在实习时能够促进学生更快进入到工作状态。

3.校企双方缺乏有效互动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出现高职院校成为了校企合作单方面主角的现象,企业面对着供大于求的就业人才市场,高职院校推进的校企合作模式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不是最高,这就导致了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缺乏互动的现象产生。高职院校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于就业率和招生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真正将教育重心转移到校企合作当中来,而且人才培养需要的时间长,也会因为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增加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确定性。以上多种原因都会造成校企双方互动不良的情况,进而导致“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停滞。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降低不确定因素为校企合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出台一系列校企合作政策,保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互通,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为企业输送高质量职业人才。

三、高职药学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对策

1.校企双方共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能够保证高职药学类学生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高职院校和企业要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要求,通过高职院校与“订单”企业共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成功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2]。首先,高职院校和企业要结合当前药学市场的需求,注重学生药学知识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药学市场相融合,利用药学市场的发展和需求来评价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其次,人才培养目标也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人才需求相契合,因为“订单班”内的学生在毕业后要进入到企业就业,所以在人才培养时也要从企业需求和企业文化出发,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药学人才。“订单”企业为学生设置的企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要求,因此培养学生高质量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教学目标。校企双方的共同教育目标确保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能够达成完美互补关系,同时这种互补关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生产设备等方面都会不断创新,这就对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专业能力提出了动态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要与企业需求实现动态匹配,保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的岗位和技术需求,保证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高职院校可以根据相关药企的职业要求制定公共课程、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比如以连锁类医药销售企业的岗位需要来说,可以设置相关的医药营销选修课程、营销心理选修课、药物治疗专业课程以及常见药用药指导公共课程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以及药学类职业通用技能,为企业培养多方面技能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2.开设校企合作课程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教学课程都是概念比较广泛的“大药学”类,注重强调药品生产的化学方法和过程,但是在药品合理服用指导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教学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学生进入企业后就会有着不同程度的职业技能落后的现象。因此要按照“订单”企业的具体职业要求,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开设相关课程,注重课程教学与企业工作相结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由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教师进行授课,实习课程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由企业内专业人士进行授课与指导,实现“订单班”课程的校企结合,以顶岗实习为主,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由于“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校企双方要根据药学行业的市场和企业岗位开发设置针对性的课程,让学生的药学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够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比如有些药企要求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用药服务,因此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专业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相关方面的实训,可以是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演练,也可以利用实习的方式实践学到的用药指导相关知识[3]。其次,“订单班”的课程设置还要不仅仅局限于对口企业,就当前学生的就业前景来看,其就业范围被局限于对口订单企业,且再就业方面也受到限制,因此高职院校设置课程时也要注重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性,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职业技能,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岗位或者是一个企业,提高学生的转岗能力,不仅对学生就业有着积极作用,对企业的用人也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最后,对“订单班”的课程设置也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不仅是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计划,也是高职院校和对口企业的就业培养计划,学生就业后的职业规划也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职业潜能。因此,高职院校要从一年级就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从多个角度考虑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通过冷静客观分析自身的学习技能、性格爱好以及就业倾向,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就业目标。

3.保障“订单”学生的利益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要转变以往的主体认知,传统的高职教育环境下,大部分企业都认为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和教育部门的任务,企业既不是学校也不是相关教育部门,与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合作往往是取决于企业的利益需求,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也只是为了能够保证学校的就业率,并没有将学生的就业前景和专业素养放在教育首位。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都要以保障学生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开展“订单”课程。首先,高职院校要对“订单”企业的资质和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严格筛选,选择更加具有发展前景的药学企业,以保证学生在进入对口企业就业后也能够与企业共同发展与进步。其次,“订单”企业也要保证学生的相关利益,比如某药企订单班是以培养区域分区经理负责人为培养目标,这个班的一个学生在暑假进入企业实习了一段时间,开学回来之后就退出了药企订单班,经过相关了解之后,这位同学退出“订单班”的原因是在企业中其自身的相关利益并没有得到保障,实习薪资没有按时发放,而且其工作内容也不是“订单班”学习与培训中规定的内容。而且对“订单班”内大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得知,薪资水平和发放时间都与企业其他正式员工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订单”企业要为学生制定合理有效的利益保障制度,不能将学生看做是廉价劳动力,同时为了减少药学人才的流失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企业要适当提高学生的福利待遇,保障“订单班”学生的薪资福利与其他工作人员有着一样的工资标准,同时还可以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一定的绩效奖励,提高学生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完善三方协议内容,将约束企业相关行为的条例也写入到三方协议中,高职院校和教育部门也可以收取一定的协议金,保证企业能够认真履行其“订单”协议职责。企业还要保障三方协议能够落实实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也要让学生在企业中履行其义务[4]。只有企业能够保障学生就业相关权益,才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订单班”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保证“订单班”的人才培养质量。

4.促进学生实训与就业相结合

为了能够培养出更高素质的药学人才,高职院校和药企可以共同创设实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培养体系,不仅要加强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还要与企业进行对接创新培育体系。首先,高职院校和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如果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等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实训经验和实训条件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这不仅会影响到“订单班”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争取教育经费,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通过高水平职业素养的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与提升,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保证学生能够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其次,高职院校要结合“订单”企业的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主要从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实训与教育[5]。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项培训要结合对口企业的职业需求,比如华东药“订单班”主要是以外派药师培养为主,学校就可以根据职业要求增加药物调配相关专业性课程。辉瑞药企“订单班”主要是以药学信息员培养为主,针对性开设药物治疗以及市场营销等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形式可以以进入企业实训为主,学校可以在每一学年的暑期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通过专业实践和专项训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还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可以通过企业开设相应的内训项目,比如药学知识竞赛、药品打假活动或者是企业团建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知名药企的影响力,从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创新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开设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促进高职学校实训与就业相结合,企业还要保证学生进入到企业就业后学生的相关利益不会受到侵害,不断探索出更加适合高职药学类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更高素质的药学人才,保证就业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机会。

猜你喜欢
订单式订单药学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6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8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35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药学进展(2014年3期)2014-03-20 16: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