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研究

2022-03-12 17:47:34
中文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美学文明院校

吴 姗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引言

生态美学是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发展的有效课程。高职语文学科是以语文实用能力培养为本位、通过学生主动学、教师用心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生态美学与语文学科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基于职业教育新发展要求,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促进生态美学与高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语文教学改革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语文教育与生态美学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1.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表现

生态文明是现代人类发展的全新阶段,是人类在发展工业时期对于生态大肆破坏所遭受到自然报复后的及时反省。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人类的期盼,是当前社会全新的时代目标。生态美学教育包括行为与思想等多种层次,指引人们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而生态美学战略部署也赋予了高校教育新的教育方向。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美学教育是顺应当前时代的重要表现,也是体现语文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增强高校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态环境正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遭受到破坏。对此,人类已经逐渐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了我国群众的共同目标。在党的统一带领下,全社会群众已经正积极参与到建设生态环境这一任务中,并取得了宝贵的成绩。而生态美学建设的实践过程也包含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而且也为高校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育素材与思想。另一方面,生态美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生态环保理念,而这一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付出实际行动。而在学生付出实际行动,产生实践成果的同时,也为高校语文教育带来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大大增强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实效性。

3.有利于体现语文教育的发展性

语文教育中蕴含的大量德育性内容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意识以及政治倾向,是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价值观的有效策略。受马克思伟大思想所影响,高校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并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个体发展,进而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成长的完美融合。“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对此,在高职院校中融入生态美学教育,就是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途径,最终能够推动高校教育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将生态美学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领略作家的语言文字、品读作品表象中蕴含的深层次思想精髓、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最终提升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1]。

二、高校语文教育与生态美学教育的内在联系

1.二者在时代需求上具有统一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经济发展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并在其中不断进行摸索以及整改。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开展生态美学教育,不仅仅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进行探索,发现其内在规律,将生态文明教育与语文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解决当下实质性的教育问题[2]。

2.二者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生态美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价值观念基础上,将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经验传播给学生。除此之外,生态美学教育同时还是在帮助学生完善行为习惯和规则,是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及其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生态美学建设是中国当前经济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通过在语文教育环节中融入生态教育,从而培养生态美学建设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新时代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要求,而这也是二者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

3.二者在阶级表现上具有相同性

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诉诸于人,从而以形象的渲染、动人的情感达到教育目的,而这与生态美学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同时这也是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以及道德意识的有效途径。生态美学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这其中不但承载着群众对于社会文明发展的美好愿景,还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对策。当前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党的理论实践基础上对于自然的重新认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时代战略[3]。

4.二者在实践内容上具有融合性

生态美学思想是当前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语文教育中需要遵守的原则。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生态美学教育,不但能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还能在环境改善、文明进步中有重要作用。同时,高校在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时,也要培养学生将自身投入到社会事业建设当中的意识,增强学生提升自身的动力源泉。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语文教育还是生态美学教育都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二者都是解决当前实质性环境治理问题、培养具有生态意识人才的有效策略[4]。

三、当前高校语文教育中生态美学的教育现状分析

1.教师对于生态美学理念有所缺失

当前在高职院校开展语文教育的同时可以发现,起到主导地位的是教师,教师肩负着保证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生态美学意识的重要责任。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生态美学教育对于学生以及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这一方面的教育。首先,从高职院校课程内容设计上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开设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导致了学生缺少生态美学的教育。其次,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自身对于生态文明理念有所缺失,所以在课堂中对于生态美学知识的讲解不够充分,无法将语文教育与生态美学教育有效融合,存在着语文教育与生态美学教育脱节的现象。此外,我国对于生态美学教育的起步较晚,所以开发课程的能力有限,最终使得高校教师很难对于生态美学教育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而且部分语文教师正在自身擅长的领域不断研究,没有空余时间进行生态教育探索,因此这部分教师会选择在课堂中传授学生自身擅长的部分,对于生态文明课堂只是简单的进行讲解,最终造成学生缺少生态文明意识的不利影响[5]。

2.教师仍然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语文教育时,还是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合当前的教学环境与教学目标,而且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但是,当前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还是在一味地采取传统教学中的书面授课方式,没有创新实践活动的意识。书面授课的根本作用在于教师按照教材中的大纲进行教授,但是由于课堂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会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仅仅只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忽视了推理理论的过程。这一教学模式虽然起到了很好的制约性,但是却造成了学生麻木听讲的状态,极大程度地打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难以在语文教学环节中开展生态教育。对此,要想充分将生态美学教育融入到语文课程当中,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环节,将生态美学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种观念渗透到语文教学环节中,以此来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使生态美学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除此之外,教师在创新教学环节时,仅仅创新理论课程是远远不够的,生态美学教育课程不但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其中还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渗透理论知识的速度。对此,教师需要根据生态美学教育理念不断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将语文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相互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深入到精神层面,以此来通过实践活动推动语文教育与生态美学教育快速发展[6]。

四、实现高校语文教育与生态美学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

1.创新教学手段,融合多媒体教学

随着当前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作为新时代新兴媒体,能够带给人们更加便捷的通讯形式,而且通过网络还极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清晰地了解世界。对此,在高职院校开展生态美学教育的同时,必须要抓住网络这一优势,加快语文教育与生态美学教育的融合速度。例如,在学习我国名胜古迹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技术构建仿真环境,让学生通过三维动画的方式感受其美感,唤起内心真知。或者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建生态美学教育主题网站,在网站中定期播放生态栏目,并通过一些生态知识的传播,让学生及时掌握世界各地生态文明发展现状。最后,教师还可以创建关于生态美学的公众号,在公众号文章中向学生普及工业污染的危害以及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等等相关的生态文章。大学生是当代运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群体,是传播与引导生态文明的鲜活血液。对此,通过网络技术提升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就是提升未来我国在世界中的竞争力。对此,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授课时首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生态美学意识,用高尚的品格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至于对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而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通过新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自身理念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把本职工作与国家发展、民族建设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2.以环保公益实践为载体,强化实践认同

生态美学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实践是强化语文教育与生态美学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教育成果转变的重要环节。语文教育与生态美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理论知识。而公益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并且在完善学生健康人格以及价值观念上发挥着重要价值。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工作是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最简单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自然环境为活动方向,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公益事业当中,在进行公益事业时同时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水准与生态实践能力,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以此培养学生快速融入社会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制定志愿服务活动。整只志愿队伍都由学生与教师组成,学校可以与当地湿地公园、生态景区进行合作,定期开展环境每月清洁活动,并将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强化了自身的生态环保意识,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意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将志愿活动从设计项目、活动评价、宣传全媒化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以此形成完整的志愿服务机制。并将绿色校园打造成学校的名片,以此来提升在社会中的价值。而且,在高职院校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同时,也能让周边的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优化,进而会带动周边的群众一起进行志愿活动,最终实现了全体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态美学素养的飞速发展。

3.以生态美学思想为引领,增强理论认同

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是开展生态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着重要的价值观念以及方法策略。在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环节中,以生态美学为主要思想进行教学设计,不但能够引导学生站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能坚定学生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以价值观念为导向,积极挖掘生态美学思想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语文教育以及生态美学教育的育人功能,时刻向学生渗透“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核心观念,从而充分让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开展高校语文课程时,教师充分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资料素材,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素材进行详细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对于生态美学思想产生理论认同。此外,在生态美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大量的自然性文章指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培养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引导学生不光从思想上认同生态美学教育理念,还要从行动上投入到生态建设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在学习期间不断渗透生态理念。对此,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将语文教育与生态美学教育有效融合,不断开展实践活动加深生态美学理念,并根据语文教材不断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类型教育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猜你喜欢
美学文明院校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漫说文明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