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左木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作为父母如何平衡几个孩子间的关系,已经成了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很多时候,大人在育儿时会有一种惯性思维:大的要让着小的。
对于这种固化的社交思维方式,大人还会给孩子解释这叫谦让。为了小朋友之间的和谐,发生矛盾时,作为年龄大的一方进行谦让使得彼此愉快的玩耍下去。
这样的处理方法,表面上看去孩子们的关系相处很融洽,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对老大心理带来的伤害。
委屈无人诉说,压抑内心
“你是哥哥,当然要让着妹妹!”
“弟弟还小不懂事,你就不能让让他吗?”
很多老大都是听多了父母的这种话,渐渐地不敢反抗,只是一味地迁就弟弟、妹妹,长久下去内心便容易变得压抑。
这时候本该安抚他们内心的父母却忽视了老大的内心需求,以“大让小”是中华传统美德让老大无法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时间久了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创伤,引发老大的仇恨情绪。
一个成长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关爱。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愿意接受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
可是,如果得到的是父母的对比,父母的否定,这些对孩子来说,比惩罚更可怕。惩罚伤害的是外在,而对比却伤害孩子的内心,父母想修补都无从下手。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兄弟姐妹就是阳光,而自己就是阴影。
二胎家庭中,甚至是多胎家庭里,那个不被看见的孩子,将会生活在自己的伤痕里,从小到大,孩子都活在兄弟姐妹的阴影下。
其实,这种情况在许多家庭都有,只不过父母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关键,还把重心放在偏不偏心上,还在认为对比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但却不知道,这种做法正在潜移默化地伤害孩子。
二胎家庭甚至是多胎家庭是否能和谐幸福,关键点并不是在父母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而是父母能否不伤任何一个孩子的心。而最关键的教育方式,就是不对比。
给孩子充足的空间,尝试自己去协商解决问题
当孩子有了争抢行为,父母可退后一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协商解决问题。
要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摸索关系的平衡点在哪里,而不是直接干涉他们之间的问题,横加指责,添油加醋。
正如美国教育专家劳伦斯·科恩教授所说:“退后,但要睁大眼睛。”
比如,我家两个孩子抢玩具,争得面红耳赤。
我会先让两人一起坐下来,平静一下,然后引导老大主动和弟弟一起商量如何解决。
在他们俩商量的时候,我就认真拿出纸笔记下,如此几个回合,最终都是以和解收场。
令我惊喜的是,两人还发明了玩具的各种花样玩法和比赛规则呢。
从中可以看出:父母真是不能小看孩子的潜力!
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帮助了孩子如何同别人协商解决问题:一起商量,学会讲道理,学会讨论。
实际上,学会慢慢协商的孩子,必然更容易彼此互帮互助,形成良性循环。
谦让,不应该以年龄为前提
谦让是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传了几千年。但谦让要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不能以大人的意志为准。
成长期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需要父母的公平对待。
如果大人以哥哥的年龄为由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了弟弟,还不允许老大有反抗和委屈,那真是太不公平了。
很多时候小孩之间发生矛盾,其实和年龄无关,父母要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老二年龄小就一味地迁就,而老大年龄大就应该谦让。
这容易让老大对父母没有信任感,也会让老二变得自私,不利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建立。
公平对待
当年龄小的老二老三犯错误甚至要欺负老大时,父母要及时地制止,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要向哥哥、姐姐道歉。
同样,老大有了错也要给弟弟妹妹道歉。可能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太懂得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但父母要让孩子觉得他们在父母心中是一样重要的。
成长期的孩子对家庭氛围的感觉会影响到他以后价值观的形成,生活在父母公平、有爱的环境里,长大后的孩子会更加自信从容,内心安全感十足。
二胎的家庭,最初的愿望也是希望老大不孤单,想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手足之情的美好。
希望父母们在有了老二之后,能够不忘初心,不要因为谦让的问题伤害到老大的心,而是让老大感觉有了个弟弟妹妹后生活更加美好。
父母要给每个孩子足够公平的爱,让孩子懂得爱不会因为分享而变少,而会因为有了弟弟或者妹妹的陪伴变得更多。
让老大在感受父母的爱的同时,更有担当和责任感。兄弟姐妹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彼此之间相亲相爱,家庭也会更加幸福和谐。
爱要唯一,不要均一
孩子需要的爱是唯一的,而不是均一。爱的重点是质量,而不是平等。父母并不是用同一种方式爱所有的孩子,也没有必要假装如此。
对每一个孩子,我们都要传达我们和他们唯一的联系,而不是公平和同等。当我们要和一个孩子待一会儿或者待几个小时时,就要完完全全地和他在一起。在这个阶段,让男孩子感觉到他是我们唯一的儿子,让女孩子感觉她是我们唯一的女儿。当他们的这种欲望被承认时,他们就会感到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