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刚 韩景景
251700滨州市中心医院,山东 滨州
肺结核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强传染性,而耐多药肺结核属于难治性肺结核,是指结核菌对于2 种或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均具备耐药性,治疗难度更大,临床效果不理想[1]。卷曲霉素是当前临床用于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常用的一种多肽类抗生素,对于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莫西沙星则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患者使用药物后产生耐药性的风险较低,对于耐多药肺结核有极强的抗菌活性,渗透性更好,可有效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复制DNA,尤其是将此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可进一步提升疗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2-3]。基于此,本文研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卷曲霉素及化疗对改善肺功能与炎性指标水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接受化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6 例,以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对等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8 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 例;年龄28~78 岁,平均(44.15±3.31)岁;病程6 个月~3年,平均(1.14±0.29)年。试验组男21例,女17 例;年龄29~77 岁,平均(44.21±3.25)岁;病程7 个月~4年,平均(1.19±0.31)年。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肺部可见有明显的肺结核浸润病灶,肺部空洞;本研究已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均表示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病变合并者;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精神或认知异常,无正常沟通与交流能力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患者口服丙硫异烟胺肠溶片(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03327),3 次/d,0.3 g/次;帕司烟肼片(辽宁倍奇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1023038),3次/d,0.3 g/次;吡嗪酰胺片(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501020877),4 次/d,0.5 g/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150015)口服治疗,1 次/d,0.4 g/次。试验组则给予莫西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莫西沙星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卷曲霉素(南宁中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20033534)静脉注入,0.75 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年。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液中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测定。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呼气容积占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IL-1、CR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IL-17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s)
组别 n IL-1(ng/mL) IL-17(ng/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32.38±5.18 24.52±4.43 14.49±4.12 18.59±5.82 21.19±4.81 9.91±2.15试验组 38 32.41±5.20 18.89±3.79 14.51±4.15 23.37±5.55 21.23±4.85 7.32±1.88 t 0.025 5.952 0.021 3.663 0.036 5.590 P 0.980 0.000 0.983 0.001 0.971 0.000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FVC、FEV1、FEV1/FVC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 n FVC(L) FEV1(%)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1.19±0.35 1.58±0.37 45.42±4.48 57.64±5.65 54.33±5.58 61.26±4.83试验组 38 1.21±0.38 2.13±0.46 45.45±4.51 70.57±6.13 54.29±5.55 73.34±5.59 t 0.238 5.743 0.029 9.560 0.031 10.079 P 0.812 0.000 0.976 0.000 0.975 0.000
肺结核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由于感染结核杆菌后导致,且结合杆菌可以侵入多个器官,以咳嗽、咯血、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4]。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5],近年来我国的肺结核发病率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人数正在逐渐增多,而相较于普通肺结核患者,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治疗难度更大,难以通过单药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通常对2种或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具有明显耐药性,原因主要是未选择有效的药物或用药不合理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转为耐药菌。据病原学抽样研究显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多药率目前已经高达6.8%,WHO也建议对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开展治疗时,可选取一类氟喹诺酮类药物或者一类二线注射剂,再联合使用一线化疗药物开展综合治疗,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力克菲蒺、丙硫异烟胺以及吡嗪酰胺等,将此三种药物联合使用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整体效果仍不理想[6-8]。因此,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莫西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以提升疗效。莫西沙星属于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可以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脱氧核苷酸旋转酶发生有效作用,阻碍菌体的DNA 复制与转录,最终达到杀灭细胞内外结核杆菌的目的,且此药物的不良反应小,用于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较佳。卷曲霉素是一种二线抗结核药物,药内含有多肽类结构,可以抑制细菌复制DNA,发挥杀灭结核杆菌的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提升疗效[9-10]。
据相关研究显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组织后,会对肺黏膜产生刺激使其释放出大量炎性因子,而病菌可通过自身细胞内产生过量的毒素类物质,对免疫细胞产生刺激,导致其异常活化,产生更多炎性因子,而在这一过程中免疫细胞会聚集于病灶组织的周围,使炎性病变发生连锁反应,加速肺部病变,破坏患者的肺功能[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IL-1、CRP 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而IL-17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莫西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使用对病菌活性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IL-17水平提升表明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功能明显增加,延缓病情发展速度。试验组FVC、FEV1以及FEV1/FVC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高(P<0.05),表明莫西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使用后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这对于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卷曲霉素以及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