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法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改革研究

2022-03-11 12:39满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改革

摘要: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目前已经在国内多所高校开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译员的基本软件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SDL Trados等软件。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性质适用于项目学习法,项目学习法能提升此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做中学”,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故该文探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与项目学习法的结合点,以及如何将项目学习法应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中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应用项目学习法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项目学习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1-0139-00

1 引言

项目学习法这一概念源于100多年前著名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學”的理念。项目学习法旨在让学生们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学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应用在实践中。项目学习法在许多学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它使得学生成为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能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是一门实操课程,在讲解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操训练熟练使用SDL Trados等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SDL Trados等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是目前翻译市场主要应用的软件之一,而翻译项目常常在团队协作和分工下完成,但学生对真实翻译项目流程并不了解,故通过项目学习法教授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翻译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避免课程教学与就业脱钩的现象。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项目学习法的特点、流程,并重点分析了如何将项目学习法应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中。

2 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20世纪初美国学者Kilpatrick首次起初的,该理念基于杜威的教育思想。“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1],应用项目学习法能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学生能最大限度行使支配时间的权利,贯彻了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理念。贝姆将项目学习法定义为:“一种教学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实践性的工作打算或教学主题按照一个由学生自己开发的计划来实现。” 弗瑞认为“在项目学习法中,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某个内容范围内进行工作,实施一个项目。小组成员自己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通常在结束时有一个可见产品。在项目学习法中,关键不在于其最后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以学员自主构建的方式进行的”[2]。

因此,项目学习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首先,项目学习法的本质是行动教学,教学的实施是基于行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构建;其次,在项目学习法中学生具有主动权,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导向作用,教师常常只负责发布任务和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而并不亲自参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第三,学习目标具有明确的定向性,学生带着具象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项目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得学生有目的性地完成具体的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构建,常常在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3]。

3 项目学习法的主要流程

项目学习法的主要流程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项目任务的预设和项目计划的完成。项目学习法实施的思路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因此,项目任务的预设和项目计划的完成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项目学习法实施的必要保障和前提基础。在课程开始前,需要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且适合应用课程相关知识去完成的任务,并通过此项目的完成有效地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预期通过项目的完成可以有效地、主动地、建构性地吸收本课程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所学课程不同章节之间的关联性,去设计环环相扣的项目任务。项目计划包括项目进程、项目分工、预期成果等。项目进程应该与教学进度大致保持一致,这样的进度设计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也能有效地保障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跃跃欲试想把所学知识应用在具体的实践之中,此外刚刚学习过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因此与课程内容同步的项目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吸收所学知识。此外,项目分工应在课前完成初步设置,根据项目任务需求和班额人数进行分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工,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其次,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实施主要是根据项目计划、项目分工、项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和目标。项目实施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是绝不能忽视教师的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教师是项目任务有序实施的必要保障,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成项目进行监督和检查,在必要时需要催促学生在时间节点前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自主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此外,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若出现项目无法按照原计划实施的情况,需要教师及时做出修正。

4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介绍及其特点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目前已经在国内多所高校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辅助翻译技能,普及相关行业知识,属于新兴的交叉学科。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香港中文大学已经率先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直至2007年,北京大学是内地首个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的大学[4]。此后,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等几所大学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起初,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后来,翻译产业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需求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于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相继很多学校开设了此课程。截止到2018年,共有399所院校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5]。然而,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很多院校仍然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为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或选修课。课程一般开设在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大三年级春季学期。开设周学时为2学时,教学周为18周,共36课时。该课程主要讲解并教授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具备译员所需的技能和素养。此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此课程为学生未来就业做了准备工作,是课程学习与就业的桥梁;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翻译项目的实施流程。因此,传授课程知识抑或教授软件使用方法并不是此课程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掌握译员需要的基本技能,此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极强[6]。

5 项目学习法下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实施

应用项目学习法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应该遵循项目学习法的基本特征,并结合项目学习法的基本流程进行课程设计。因此,任课教师具备双重身份,既充当老师的身份也充当了项目经理的身份;以教师的身份向学生传授计算机辅助相关知识,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如SDL Trados等);并以项目经理的身份制定项目计划、分配项目任务、掌控项目流程和进度。教师应在掌握相关知识基础上,熟知翻译行业、翻译项目的具体流程,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项目学习法应该贯穿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前、中和后。在课前,使学生明确翻译项目总目标、翻译项目流程、具体的翻译任务等;在课中学习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术,如了解SDL Trados软件的操作界面、掌握SDL Trados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学会如何运用SDL Trados软件完成翻译任务;在课后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教师布置相应的任务。课前,教师应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设计项目任务,如让学生能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翻译小组的形式利用SDL Trados 软件完成300份产品说明书的翻译任务。此外,需要在课前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进行分工,形成若干翻译小组,每个翻译小组在项目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项目任务,最终同学们协力完成翻译任务。课中,教师结合翻译项目任务教授、讲解软件(如SDL Trados)的具体操作,使得学生熟练使用相关操作软件,如,如何将文件导入到SDL Trados,SDL Trados能识别哪些类型的文件,SDL Trados如何实现团队的协作,如何运用SDL Trados的翻译记忆库和翻译术语库功能进行翻译,如何在SDL Trados中导出译文等。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在课程中布置的任务。课后学生为了完成项目任务会反复进行相关软件的操作,这有益于学生熟练软件的操作,同时通过课后任务的完成也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许多任务需要团队的力量才可以完成。如产品说明书的搜集需要学生进行分工完成,需要查找、整理、格式转换,还需要小组组长整合并掌握整个流程,督促组员在时间节点前完成。再如翻译记忆库的建立需要小组成员分别建立小型翻译记忆库,并将这些小型翻译记忆库进行整合,那么如果没有事先进行分工,可能会出现翻译记忆库重复或翻译记忆库质量不高的现象。

6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应用项目学习法的意义

基于项目学习法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以下意义。首先,提高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特点与项目学习法的特点相吻合,项目学习法能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亲身体验翻译项目操作的全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得接受知识或被灌输知识,而是课程的主要参与者,而教师更多充当了组织者的角色,有效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其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对于毕业后想成为译员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和机会,因此,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翻译项目的过程,使得学生了解翻译项目的操作流程并掌握相关技术,这为以后工作就业提供了优势。最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通过分工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各司其职才能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彼此的任务环环相扣,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每个团队成员完成的质量将决定团队以及个人的分数,因此提升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7 结束语

本文重点介绍了项目学习法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中应用项目学习法,以及项目学习法应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意义,项目学习法应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中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就业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项目学习法适合应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这一类操作性强、技术性强的课程中,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参考文献:

[1] 吴言.项目教學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7):1.

[2] 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8):5-7.

[3]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3-44.

[4] 俞敬松,王华树.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探讨[J].中国翻译,2010,31(3):38-42,96.

[5] 马航丹.浅析机器翻译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2019:278-280.

[6] 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翻译,2009,30(4):49-53,95.

【通联编辑:谢媛媛】

收稿日期:2021-09-16

基金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重点自筹课题:基于项目学习法(PBL)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JX2020C87)

作者简介:满静(1987—),女(回族),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翻译。

3199500338205

猜你喜欢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改革
CAT散文翻译探析——以《我若为王》为例
新形式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建设探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智能化趋势
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术语库创建、应用与术语管理
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在WhenYouAreOld翻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