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教学体系的教育虚拟社区架构开发应用

2022-03-11 12:39:22黄旭彬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智慧教学开发

摘要:智慧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而现代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等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表现形式。智慧教育因具有多感知特性、交互式、浸没感以及构想性等特征,在智慧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优势与潜力。因此,该研究以教学需要为导向,以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开发基于教育虚拟社区发现的智能教学系统,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智慧教学中的运用,从而形成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慧教学平台,在教育虚拟社区中为学习者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学习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展开沟通、讨论问题、形成共识,进一步提升了集体的智慧。

关键词:教育虚拟社区;开发;智慧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虚拟社区又称为在线社区(Online Community)或电子社区(Electronic Community),教育虚拟社区是基于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虚拟环境,其主要功能是将教育用户间进行有机的协同、开发和共享,具体表现在社区成员开展专题研修、沟通合作、共享资源,让社会成员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从而让其社区文化心理保持一致,完成资源共享整合是虚拟社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关键所在[1],促进智慧体系架构的合理调配,进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整合。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基于教育虚拟社区发现的合理的智能、智慧教育体系,从而提供给网络学习者一个具有开发型、智能型、协作型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由教学者逐渐转变为助学者,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提质增效,助推民生科技的发展,实现教育体系智慧化、多元化和多视角化。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篇论文以教育虚拟社区的概念和专业理论为基础,进而合理地分析如何对智慧教学体系的教育虚拟社区进行设计与开发,完成多用户协助沟通,进而提升教育效率的目的。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法及问卷调查法,为理论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

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当前虚拟社区系统开发的相关理论成果,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育虚拟社区的使用情况,把收集到的问卷数据在Excel 2010软件中计算均值,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为之后的理论分析工作做好准备。

2 教育虚拟社区在智慧教学体系中的基本特征

教育虚拟社区又称之为“虚拟学习社区”[2]或“网络学习社区”[3]等,但不论何种称呼,它们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智慧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社区,社区成员(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利用多个工具在相互交流时共享信息资源,通过交谈了解对方的想法和观点,从中获得启发,推动自身不断完善,最后形成共同社区文化心理。

教育虚拟社区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于自身的学习计划,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有效地实现教学平台的智能化、教学内容的层次化、教学对象的精准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它不仅是学生和教师一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小组,还是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沟通产生归属感的社区,最终目的是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社区成员能够在该社区中进一步发展。

教育虚拟社区具备教育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平等性等特征。而教育虚拟社区和其他虚拟社区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其具备教育性特征;该社区的自主性体现在学生可以自主挑选学习的内容,主动研究感兴趣的内容,在和他人进行交流互动时,可以不再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该社区开放性是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途径之一;该社区的平等性主要是指成员不再受到地域的约束,可以用一种创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开拓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的成员不用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困难,整个空间的成员都能在平等环境下展开交流。

3 智慧教学体系虚拟社区的构建

教育虚拟社区是网络教育结合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学习理论最新创造的一种学习形式,可以让学习者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有利于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共享更多的信息资源。

教育虛拟社区把共同进步和形成共同价值观当成主要目标,让学习者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为这些成员创造一个可以相互沟通的场所,在这场所中能够实现多维互动。想要创建教育虚拟社区就需要以其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站在方法论、物质、主体等多个角度理解其他组织和自组织、硬件技术和软件服务以及师生的具体联系,使智慧教学体系成为一个教育的重要枢纽,促进智慧教学的全面发展,形成一个高效性、广泛性、持续性的智慧教学体系[4]。

本研究构建智慧教学体系虚拟社区的对策与策略如下。

3.1 营造丰富的社区文化

教育虚拟社区的社区文化,主要由硬文化和软文化两部分构成。硬文化主要是说在社区中所有成员都需要坚持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这些文化具备显性特征。软文化主要是说社区成员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获取知识,取得成就

教育虚拟社区首先应具有教育性,这是教育虚拟社区和其他虚拟社区最大的不同。教育虚拟社区打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社区成员可以随时在社区中学习,及时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取得成就。

3.3 加强互动交流

在教育虚拟社区当中,社区成员可以通过文本的形式把快乐和经历书写出来,也可以结合当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制作图文音频,运用多媒体展开沟通,这种创新也可以增强内容的吸引力,邀请更多的成员进行互动,增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从而使得社区整体功能更大地发挥作用。

教育虚拟社区的他组织(如整体规划等),不是限制教育虚拟社区的生成性,而是在教育虚拟社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让发展方向变得更加明确,让相关内容逐渐丰富起来[5]。创建教育虚拟社区需要掌握必要的硬件技术,也需要有软件服务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形成共同的社区文化心理,其形成方式是基于硬件和软件,网络组织关系和不同阶级用户间的相互传导、协同和使用所形成的整体智慧教学体系构建(见图1)。

4 教育虚拟社区在智慧教学体系中的应用

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展网络学习社区发现研究,本文通过选择自建智能教的方式,以学生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虚拟教育社区统计调查评分进行相关评价。首先,采用调查研究法了解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员对网络学习平台的需求,其次,通过分析教育虚拟社区的群体行为特征,找到学习者的共性特征,进一步量化教师在教育虚拟社区所处的地位,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及对教育虚拟社区的粘性,最终,在学生用户的综合评价下,加强和完善智慧教育体系的存在风险和应用稳定性[6]。

表1基于学生用户对智慧教育教学体系教育虚拟社区架构应用的10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评分,通过表1可知,在问卷中,教育虚拟社区促进了同学间的学习交流的平均值(M)得分最高,教育虚拟社区使您对课程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得分第二高,表明通过智慧教学体系的教育虚拟社区应用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用户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用户的良好发展,相比较传统教学体系,学生用户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了稳步加强;其次,10项评价结果中,各评价平均值均大于9.0分,表明智慧教学体系教育虚拟社区应用受到不同用户的喜好,其适用性和创新性有很大的提升;最终,学生对社区的使用情况的总体评价为9.467(SD=0.18),总体结果表明,学生对教育虚拟社区应用的综合评价较好,能很好地强化用户的学习效率和资源获取效率。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在教学发展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大环境下,智能教育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基于智慧教学体系的教育虚拟社区的调查,体现出明显的积极趋势,无论在内容分类、资源的组织方面,还是交流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满意度。教育虚拟社区具有独特的教学特色,是智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教育虚拟社区,让教育虚拟社区的作用充分地展现出来,为智能教育不断发展提供助力,丰富智能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徐静.虚拟学习社区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9-20.

[2]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理论模型与层级塔[J].中国电化教育,2006(5):23-26.

[3]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2):23-26,31.

[4] 郑贵顺,吴小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功能的远程教育探讨[J].信息技术,2009,33(7):241-243.

[5] 赵艳.网络远程教育中师生异步交互行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4):51-54.

[6] 庞茗月.教育虚拟社区学习者伦理规范构建及作用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通聯编辑:谢媛媛】

收稿日期:2021-09-16

基金资助:2020年茂名市科技专项资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KJZX028)

作者简介:黄旭彬(1981—),男,广东高州人,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网络安全维护。

3268500338217

猜你喜欢
智慧教学开发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7:37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课程智慧教学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期)2016-03-12 07: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