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刚
摘要: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在其职责范围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指挥中心在消防救援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凸显,笔者结合支队级指挥中心的运行情况,指出不足,分析原因,并就如何做好支队级指挥中心的建设管理工作提出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总体规划;GIS综合系统;人员素质;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2)01-0130-03
改革转制后,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定位,消防救援队伍的任务日趋繁重,对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指挥中心作为协调处置突发事件、指挥调度救援行动、汇总分析基础数据的中枢机构,其管理运行水平的高低,对消防救援工作至关重要。各消防救援指挥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运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其作用更多体现在信息报送、上情下达和值班备勤上,接警调度、协调指挥、分析研判、辅助决策等核心业务能力,与工作需求和上级期望仍有较大差距,在新的体制机制下,加强支队指挥中心的建设管理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1 支队级消防指挥中心的特点
1.1 时效性强
以调度指挥、信息处理为代表的大部分指挥中心业务,均以当前正在进行的灭火救援行动为轴心,由于救援行动往往较为紧迫,需要工作人员在汇总、分析大量信息后,在最短时间内为一线救援队伍提供科学合理的处置建议和战术决策,否则将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失,对指挥中心各项工作的时效性要求极高;火灾风险预警、冰冻灾害应对、防汛防台等工作的提前谋划部署,也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時效性,要求指挥中心根据季节、气候、区域特点等数据,第一时间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1.2 综合性强
支队级指挥中心是整个灭火救援行动的指挥部[1],涉及硬件、软件、网络、运行机制、队伍管理、联勤数据互通、战保宣传对接等多方面工作,由大量其他单位(处室)的业务系统共同集合而成,系统构成较为综合;指挥中心在指挥救援行动、汇总分析数据、综合处理信息等工作中,需要运用接警调度指挥系统、信息综合报送系统、图像处理平台、联勤联动系统等大量应用系统,各类软件系统互相关联,而又相对独立,需要工作人员汇总分析,综合运用。
1.3 工作内容“本地化”
我国地域广袤,各地情况差异巨大,支队级指挥中心作为市(区)级消防救援机构的内设单位,要想将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和省消防救援总队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贯彻落实,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适时开展各项灭火救援工作,如果不“接地气”,不将本市(区)的交通道路、人口分布、风俗习惯、经济特点、水源气候等辖区情况摸清摸透,在灾情发生后,将无法开展调度指挥工作,无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完成组织赋予的神圣使命。
2 支队级指挥中心建设管理的不足及原因
2.1 定位不准,信息集成效率较低
当前,部分消防救援支队对指挥中心的定位不明确、不准确,仅把指挥中心当作一般的值班室、传达室、资料收集室,其工作也局限于低水平的记录、汇报、指令等操作。指挥中心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通盘考虑、综合运用,通信调度、水源预案、图像综合平台、联勤联动、地理信息查询、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等系统的集成度不高,互不相通,“信息孤岛”效应明显,通常需要人工采集信息、分析信息、综合运用信息,整个系统的综合效益难以发挥,指挥中心作为灭火救援指挥调度平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2.2 人员素质有限,与工作需求不匹配
各支队指挥中心的干部较为紧缺,工作人员基本是政府专职消防员或国家消防员,缺乏既懂消防知识,又精通通信技术的专业型骨干;一些消防员在上岗前,仅经过几个月的岗前理论培训,现场救援经历和实战经验较为欠缺,对灭火救援工作不甚了解,缺乏基本的消防救援常识、通信技术能力和信息敏感度,与指挥中心工作所需要的联络协调、辅助决策、语言表达、文字综合、设备操作等能力不相匹配。另外,辞职退出、临时任务、调研培训、借调休假等原因,导致人员占用、流失严重,工作衔接不畅,整体业务能力徘徊在较低水平。
2.3 分析研判不足,工作开展“经验化”
受制于信息集成效率低、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支队级指挥中心在搜集汇总信息、分析研判灾情方面缺乏经验[2],分析研判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不能精准高效的进行风险评估,无法给出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当出现较大规模的警情时,支队级指挥中心往往只能依据现场的图传画面和电台消息,凭“经验”预判安全风险,缺乏气象水源、单位预案、人员实力、灾害对象特点、周边地形地貌等客观数据的支撑,调度指挥的科学性有待验证。
3 加强支队级消防指挥中心建设管理工作的建议
支队级消防指挥中心的问题已经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正在狠抓其管理运行和人员配备,力求指挥中心工作的务实、高效。在此情势下,笔者结合工作经历,谈一谈想法和建议。
3.1 明确定位,规范运行,确保核心工作务实高效
3.1.1 强化中心意识
指挥中心作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作战指挥部,其中心工作为接警调度、分析研判、辅助决策和协调指挥,各消防救援支队一定要摒弃指挥中心是“值班室”“勤务室”“传达室”的错误思想,将指挥中心作为消防救援工作的中枢和命脉来建设管理,强化指挥中心在单位内部的“中心”意识;各支队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必须明确自身定位,从自身做起,将核心业务能力建好、建强,在各类灭火救援行动中主动作为、高效作为,充分发挥“先期指挥调度、中期辅助决策、后勤归纳总结”的作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效果,为指挥中心争取应有的地位。
3.1.2 回归核心工作
支队级指挥中心应当主动将登记、录入、收发等核心工作以外的任务剥离出去,厘清指挥中心的“任务边界”,确保回归主业;指挥中心应当将精力集中于基础信息汇总分析、GIS综合系统维护更新、接警调度能力培养、灭火救援知识储备、救援信息搜集处理等工作,确保将调度指挥、信息处理、舆情监控等核心业务摸清悟透,使核心业务工作能力经得起检验。
3.1.3 规范日常运行
各支队要不断总结固化经验,完善基础制度,逐步将调度指挥、值班备勤、数据维护、信息处理等工作制度化,确保各岗位人员清楚掌握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做到权责清晰、衔接顺畅,在制度上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灵活运用练兵轮岗、绩效考核、竞赛评比等现有方法,从业务考评工作方面,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并引入督查督导、基层评价、战评推演、内部互评等机制,多渠道发现和纠正制度落实上的不足,使支队级指挥中心的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3.2 配齐配强,注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管理
3.2.1 配强人员
各级领导应从根源上认识指挥中心工作和指挥中心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优先将战训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过硬、学习意愿强的人员配备至指挥中心任职,配齐、配强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杜绝临时抽调、占用编制等情况,确保人员实力得到有效保障;要注重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的专职化,不能因应急通信、外勤通讯、培训考核等因素,使指挥中心部分人员长期处于身兼数职的状态,职责分散、长期执勤、频繁调岗等情况,都会对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3.2.2 注重能力培训
支队级指挥中心也必须摒除“等、靠、要”的思想,要善于从现有队伍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对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员,要鼓励其做好“擅长”的工作,使其“长处更长”,对于能力偏弱的同志,要进行“结对”式的重点帮扶,补齐能力短板,通过指挥中心的自我培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要借助外部资源,通过专家授课、外出学习等形式,抓好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熟练掌握前沿技术和战术理念,充分发挥业务骨干在指挥中心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在工作能力上的新突破。
3.2.3 轮岗锻炼
指挥中心人员要轮流下沉到基层队站,与基层消防员一道熟悉辖区情况、经历救援过程、把握救援需求;定期开展辖区情况调研,走访联勤联动单位,确保“吃透”辖区基础信息,避免“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确保辖区实际情况与指挥中心数据相互印证,对各项数据做到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要借鉴上级消防救援机构、公安部门、地方城市运行中心等单位的经验做法,适当组织人员去学习锻炼,将优秀的管理运行理念和工作方法理解、吸收,带动支队级指挥中心的建设发展。
3.3 适度超前规划,将指挥中心建成信息采集、融合、运用的资源共享平台
3.3.1 超前规划建设
指挥中心建设的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因此,建设之前的规划目标必须适度超前[3],要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功能升级需求和技术实现可能性,首先实现当前技术水平可以实现的功能,并确保兼容性,在“边运行、边建设”的过程中吸收运用新科技,逐步实现新的应用需求。这就要求各单位发散思维、大胆设想,适度超前的预留功能拓展接口、数据存储空间和联动互通设备,确保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兼容性,为今后指挥中心各项功能的拓展和升级改造,储备足够的空间和渠道,确保指挥中心的功能与救援行动需求和科技变化水平相匹配。
3.3.2 海量收集信息
指挥中心除了收集车辆装备、人员实力、水源预案等单位内部信息外,还应当依托“大数据”技术和社会力量,以灭火救援过程中的数据需求为指引,将道路监控、社会消防力量(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工艺处置队)、联勤联动单位(交通、住建、环保、医疗、公安、电力、燃气、水務、安监、气象等)、安全技术专家、救援储备物质(泡沫、黄沙、大型机械、装备、餐饮)等基础信息海量收集,统一汇总融合于GIS综合系统中,杜绝各系统“各自为政”的现象。
3.3.3 深度融合共享
各类信息的收集、显示、更新、整合等工作,必须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物理定位和消防工作需求相结合,实现各类数据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使所有信息以地理坐标和电子图层的形式,存储于GIS综合系统中(类似于百度地图上显示各类信息的方式),深入贯彻“一张图”的理念,改变以往人工收集更新、文档化存储、分散分布的状况,将消防工作所需信息,深度融合于系统之中。
3.4 整合系统资源,将指挥中心建成可视化、自动化的实时互动指挥平台
3.4.1 自动管理信息
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载体的GIS综合系统,要将信息的自动管理功能作为首要功能,减少人为因素的介入,实现与各个信息子系统(监控、预案、人员装备、储备物质等)自动对接,在各子系统出现信息变动时,相应信息要自动更新至GIS综合系统内,确保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自动化;对重大信息的更新变化,GIS综合系统应进行声光提示,确保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并作出应对措施;运用主流媒体技术,对道路监控、重点单位(部位)预案、4G图传等设备和数据,实现可视化操作和显示,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查询编码、手动控制设备、分散搜集数据的状况,大幅度提升信息管理和运用的效率[4]。
3.4.2 科学分析研判
GIS综合系统与警情录入系统、公安接处警系统(涉消警务)互联,从而实现对灭火救援信息的分类查询,自动分析消防案件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实时显示火灾高发区域和灾害防范重点,为火灾预防和救援准备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实现执勤车辆管理、通知下发反馈、情况汇报、测距(面积)、电台监听与录入、历史信息查询等基础功能,为桌面推演、战评复盘、实战演练、调研熟悉等工作,积累真实可靠的底层数据,为消防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4.3 智能調度指挥
接到报警,GIS综合系统在自动分析报警信息、定位灾害位置的同时,要第一时间推送执勤车辆、灭火救援预案、周边道路水源和安全提示等信息至系统桌面,并将必要信息发送至一线消防指挥员和公安、医疗、应急等联动单位;与通信指挥系统(电台、图传、可视化指挥终端)、应急联动系统自动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在GIS综合系统中直接与一线指挥员、联勤联动单位“一对一”通讯,提高指挥调度的效率;方便工作人员查询处置要点、安全风险、应急预案等重点信息,并依靠该系统将信息发送至一线指挥员,提高初战辅助指导的效率[5];指挥员通过对GIS综合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决策向一线指挥员传达,实现与前方的实时互动。
4 结语
支队级消防指挥中心的高效运行,不是短时间的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各单位以改革转制和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运行机制,注重管理维护,逐步实现大数据技术、高科技设备和指挥操作人员的高度融合,成为消防救援部门的“千里眼”“顺风耳”,为应急救援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弨.关于加强市级消防指挥中心灭火救援指挥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今日消防,2020,5(03):58-59.
[2]郭凯.浅谈消防支队级指挥中心建设与规范化运行[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04):72-74.
[3]尹燕福.智慧消防指挥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武警学院学报,2017(12):25-29.
[4]张弨.“互联网+技术”在消防指挥中心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22):102-103.
[5]丁代兴.消防作战指挥中心初战辅助指导功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8):131-131.
Analysis on the building municipal level
command center in fire rescue brigade
Ma Gang
(Command Center of Fire Rescue Brigade of Fengxian District,Shanghai City,Shanghai 201406)
Abstract:Comprehensive fire rescue team is a national team and works as the main force of emergency rescue tasks. As the expanding of our duties, the role of command center is continuously emerging in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 team level command center of the current running situation, points out that insufficient, analysis the reason, and puts forward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constrcution of command center in Brigade level.
Keywords:overall planning;GIS comprehensive system;personnel quality;
automatic system
382650033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