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合视阈下新闻短视频的内容创作策略

2022-03-11 00:27李旭李辰
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短视频媒体融合

李旭 李辰

摘要:媒体传播技术迅速发展重塑了用户的阅读习惯,短视频以其可视化的内容呈现、场景化的叙事特点以及基于移动终端方便阅读的特质,迅速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在此背景下,短视频与传统新闻报道的融合自然成了媒体创新新闻报道形式的不二之选。新闻短视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新闻报道的不足,但在媒体探索新闻报道与短视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受传统新闻视频生产范式和叙事习惯的影响,内容与受众、形式、渠道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短视频新闻内容真实性扭曲、选题趋同、泛娱乐化等问题亟须解决。本文从新闻短视频化探索的现况出发,通过梳理症结,探寻新闻短视频化内容生产的创新策略,以期为融媒体时代的短视频新闻报道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媒体融合 短视频 新闻短视频化 视频创作策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长时间的居家情形下,大众的注意力迅速向线上归拢,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获得了新一轮的用户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短视频平台迅速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用户的信息接收习惯越来越碎片化,场景化阅读体验、交互式的内容需求不减反增。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的积极探索下,一大批优秀的新闻短视频产品争相涌现,它们言简意赅又颇具特色,内容生动又发人深省,迅速俘获了一大批网友的点赞认可,为传统新闻报道探索出了一种更符合当前用户信息需求的新闻报道模式。

新闻短视频通常指新媒体平台上5分钟以内的新闻短片视频,制作周期较短,是新闻报道的现场性、时效性与短视频的直观性、即时性的结合。新闻短视频的传播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日常需要高频稳定地输出内容来维护运营。与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不同的是,新闻短视频目前并没有特定统一的创作范式,也不像电影和直播讲究团队和软硬件配置。由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开放性,相较传统的新闻生产而言,新闻短视频的创作门槛更低,在PGC与UGC两种信息生产模式的相互作用下,信息产品的竞争更为激烈,对制作团队的文案制作、创作实力和策划水平挑战更大。

1.内容与受众:用户需求导向下的新闻内容重构。为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壮大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在新闻短视频的创作阶段,一些媒体善于在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从短视频“短、平、快”的传播特点出发拟定新闻选题,民生类、时政类以及突发事件的报道成为短视频新闻选题的主要发力点。在独特的视听语言叙事手法和剪辑技巧加持下,视频新闻的呈现更加生动多样,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新闻,新闻短视频可以让用户在短短几十秒或者几分钟的时间内快速获取重要的新闻信息,用户的自主选择性更强,也更符合当下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在传播阶段,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生态也为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社交媒体平台不仅向用户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用户营造了互动交流的空间。用户可以通过在评论区与媒体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互动,以满足其情感交互的需求。用户的每一次转发和分享都会形成新的传播链条,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基于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的新闻短视频传播力更强,也能让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有更多、更深层次的参与感。如2021年9月9日人民日报微博账号发布的短视频《今天,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以经典影像片段展开先导叙述,后半段的解说词全部选用网友的评论,增强受众情感代入式体验,一经发出观看量高达1569万次,当天微博转发量10.8万。

2.内容与形式:语境融合思维下的内容创新表达。新闻短视频以民生、突发事件等题材为基础,融合大众的生活场景,以视频独有的叙事方式将新闻内容加以呈现。这种语境上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受众与新闻内容产生联结感,有效弥补传统新闻表达过于严肃刻板的缺陷,提高新闻的吸引力与可读性。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媒体注意到短视频创作中语境的作用,不断通过标题、文案、剪辑、评论回复等方式,引人共情,释放“短、平、快”语境下情感传播的效力。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推出的融媒体系列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通过医护人员、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侧面的武汉疫情亲历者们的主观视角,在5分钟Vlog中讲述整个武汉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温暖故事。通过语境融合,采用情景化、具象化的视觉语言和表达方式,引发受众共鸣,提高了大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

促进语境融合的方式,除了可以利用图文、音频外,打赏、游戏互动、问答交流等形式也是为新闻传播搭建情景化、具象化语境的好办法。如2019年末央视新闻与快手短视频合作推出的“快手状元”直播答题互动。央视新闻邀请各个领域贡献突出的榜样人物做客直播间,与百万网友共同跨年。在直播过程中,央视新聞放出18道选择题供网友参与,赢百万人民币奖金。情景化、具象化的形式,不仅让互动形式更加多元,而且有利于促进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互动,消解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隔阂,加深受众对信息的记忆和理解。

3.内容与渠道:跨屏传播形式下的内容靶向化创新。目前,短视频平台可分为三种:社交平台型(如抖音、快手、美拍等)、内容发布型(如有料、西瓜视频等)、摄影工具型(如逗拍等), 这些短视频平台都是基于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运行的,移动终端的使用特点也对短视频内容创作提出了新的需求——适应竖屏的叙事和构图。其实,包括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在内的传播渠道,目前都以小屏移动终端为主要载体,且在技术的赋能下,各平台之间可以互相链接、及时联动,这些都深刻影响了大众的阅读习惯。基于此,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进军新闻短视频化的道路上,研发了一款名为天目新闻的客户端,内容立足于浙江当地,竖屏新闻短视频是其亮点,画面具有强烈的纵深感,获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反馈。另外,在这些平台上,还有一些H5新闻短视频也正在悄悄成长。在新闻短视频化的创作视角下,内容与渠道之间,已不再是简单的桥梁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新闻工作者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创作策略,靶向推进新闻报道的融合创新。

如今,新闻短视频化作为当代融合新闻的重要实践形式,内容的创作也相应成了各大媒体的实战焦点。虽然主流媒体在新闻短视频化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在真正转变传统固化的新闻叙事和传播流程的实践中,新闻短视频依旧暴露出了新闻失真、选题趋同和内容泛娱乐化等问题。

1.新闻真实性扭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短视频也必须坚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但是,从创作的信源来看,Web2.0时代UGC成为内容生产的重要力量,人人都可以是新闻内容生产者。在这种互联网赋权的媒介生态下,一些突发事件的亲历者往往成了新闻事件的“第一报道者”,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专业媒体所不具备的。但是,UGC的新闻生产模式同样也带来了信息把关方面的问题,许多无从考证、来历不明的信息成为信源,短视频新闻因为真实性和可信度问题而“翻车”的状况屡见不鲜。从创作的过程来看,很多新闻短视频由于过度追求“短、平、快”,压缩了创作应有的时长和文字叙述,只展示新闻事件的部分片段,导致新闻事实模糊不清、断章取义,严重影响到了新闻的真实性。从传播过程来看,社交媒体平台评论和互动高度开放,但受眾的媒介素养却参差不齐,对同一条视频内容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也更容易因网友的神评论而发生错位和变形,甚至可能会对整体的舆论导向造成影响。例如,在每年6月7日世界食品安全日,总会有一些类似“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喝茶会导致贫血”、“空心菜大多重金属超标”等虚假新闻以“有截图、有真相”的短视频形式来蹭热度博眼球,更有甚者,通过恶意删减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视频,采取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方式来传播虚假信息,对新闻对真实性造成了极大危害。

2.新闻选题趋同。在短视频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下,新闻媒体对报道的选题必须有所甄选,才能制作出契合平台特点与用户喜好的内容,赢得更多粉丝。在新闻短视频的题材选择上,绝大多数媒体倾向于符合“短、平、快”报道风格的题材,多以社会生活类、国际热点类选题为主,使得新闻短视频选题相似占比相对较高。同时,在一些基层媒体进行新闻短视频化的探索过程中,由于受区域、选题、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运营中一般是对自己发布的新闻或其他媒体的短视频新闻进行简单加工,甚至转载一些毫无新闻性的消息,以此弥补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力的不足。尽管短视频这种全新的新闻传播形态深受用户的喜爱,但是,新闻选题上的趋同不仅会削弱短视频新闻的多样性,还会加剧新闻信息的同质化现象;不仅容易使大众审美产生疲劳,也加剧了信息茧房,严重阻碍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创新发展。

3.新闻内容泛娱乐化。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下,短视频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迅速聚拢了大批的用户。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许多权威媒体也纷纷入局,开始在短视频领域争夺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但是,短视频平台终究是以为用户提供娱乐为基础,在大众需求和媒体流量焦虑的双重影响下,一些媒体为了博取关注,摒弃了新闻本身的严肃性与专业性,内容创作存在着泛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倾向,首先体现在情绪过度渲染,一些新闻短视频过度诉诸感性,煽动受众产生极端情绪,掩盖了理性的客观事实。其次,为迎合受众的娱乐需求,一些媒体滥用特效、图片、音乐、游戏,削弱了新闻的严肃性、专业性。此外,还有配乐存在版权争议和低俗化、同质化的问题。出于吸引流量的需要,部分主流媒体和其他自媒体一样,大量使用音频配乐,亦从侧面助长了效仿和侵权的风气。还有一些地方媒体在为社会新闻短视频选取配乐时,不注重内容与音响的适配性,歌词和旋律不仅毫无内涵,还存在品位低俗、跟风同质化的问题。这种泛娱乐化的短视频新闻创作,极易使判断力较弱的受众在广阔繁杂的信息海洋里迷失方向。

更趋成熟的新闻短视频化传播,尚需更多的专业新闻从业者去研究、去创作,从新闻专业主义出发,坚持内容为王,处理好内容与受众、形式、渠道的关系,以此探索更加符合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传播规律的内容创作策略。

1.坚持内容为王,探索PGC+UGC协同生产模式。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融媒体时代海量信息带来的泛娱乐化和碎片化冲击下,呼唤新闻专业主义回归,主张创作精品内容,是从根源上进一步提高内容的专业性,维护新闻真实性,制衡新闻短视频泛娱乐化和趋同化现象的有效策略。这就要求主流媒体在新闻短视频的创作中,应以内容为王为基准,不断锤炼新闻语言,通过镜头、字幕、画外音、同期声等视听语言,力争在有限的视频时长中尽可能地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样貌。同时,UGC已经成为当前新闻短视频重要的内容来源,基于这种内容生产模式的优势,传统媒体在探索短视频内容生产与创新的过程中,不妨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尝试PGC+UGC内容协同的生产模式。利用UGC内容生产的优势弥补自身在时效性上的不足,在视频编辑部与“拍客”之间形成协同生产,把握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之间的平衡点。另外,还可以发挥平台融合传播的优势,借助平台超链接的功能,在新闻短视频下方挂上深度报道、长视频、直播等链接,打破时空限制还原事件本身,在情感传播和客观真实之间把握平衡点,彰显专业力量。

2.明确媒体定位,破解内容同质化困局。当前,新闻短视频的整体选题大多偏向于社会生活、国际热点及突发事件,选题趋于同质化。并且,一些地方媒体所发布的新闻短视频只注重靠热点博取用户关注,忽视了自身作为地方媒体的定位与社会责任,所发布的短视频新闻内容庞杂,缺乏原创性,地缘接近性较差。从传播规律来看,这种题材虽然具有冲击力,短时间内可能会吸引大批用户关注,但却不足以支撑长链传播和建立长久的用户关系。媒体要避免内容同质化,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媒体定位与所面对的传播对象特点,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设计与传播。其次,要创新技术运用,赋能内容创作生产。大胆尝试新技术,会为短视频创作带来无限的惊喜,如4k技术可以提高视频画面清晰度,优化观看体验;AI修复技术可以为创作主体带来丰富的视频素材,扩大短视频新闻的题材范围和创作空间,丰富短视频新闻的内涵与外延;另外还有VR、AR、H5等技术,这些新媒体技术在新闻短视频领域的应用,势必会为新闻报道带来不一样的精彩,使内容更显融媒时代特色。

3.避免“娱乐化”陷阱,传播高质量内容。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创新内容表达融入当前的传播语境,提高内容的传播效率,但要避免在“眼球经济”的作用下陷入过度娱乐化的陷阱。作为新闻媒体,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需要始终坚守责任与初心。在新闻短视频创作中,媒体应致力于用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新闻选题和优质的新闻内容来引发新闻“爆点”,而不是以哗众取宠的内容来博取关注。媒体融合环境下,主流媒体更要通过不同的平台释放公信力,发挥引导力,守好主流舆论阵地,传递正确价值观。因此,要避免“娱乐化”陷阱,提高传播质量内容,首先要加强自律,尊重版权。鼓励新闻工作者提高版权意识,加强配乐音频原创,自觉自律尊重版权。其次要正确引导,遵循传播伦理。坚持精品内容创作,不以流量论英雄,不制造流量焦虑,传播正确价值观,抵制“三俗”内容,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再次就是要从细节入手,加强导向引领。新闻短视频创作不仅要注意内容导向,更要从互动环节、留言对话等细节处加强引导。新闻从业者只有以身作则,自觉自律,遵守新闻伦理,点亮细节,才能守好主流舆论阵地,壮大主流舆论声音,营造良好的新闻短视频创作环境。

作者李旭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李辰系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赵然.融合新闻视角下的短视频互动:模式、问题与路径[J].传媒,2021(13).

[2]李军.用融合思维创新时政新闻短视频[J].新闻战线,2021(06).

[3]刘秀梅,朱清.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融合困境与突围之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2).

【编辑:陈琦】

3455500338259

猜你喜欢
短视频媒体融合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