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琪
(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 100871)
(2.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北京 100871)
近年来,我国展览行业的临时性展览渐多,展览中常见到书籍,包括珍贵古籍、重要档案、文件以不很合理的方式展陈,给展品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虽然书籍纸张在短期内并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不良变化,但材料被侵蚀的过程已在肉眼不可见的微观层面持续发生,长此以往,待形成肉眼观察即可感知的颜色、材质变化时,危害已不可逆转。有些不当展法也给观众带来不适的观展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对展览承办方的专业形象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做好合理展陈亟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对书籍及纸张的应急性保护多着眼于纸张本体材料的处理。预防性保护方面,旨在提供“稳定、洁净”的安全生存环境[1],重点着眼于通过预防性保护装备控制纸品的保存环境如温湿度、有害气体等。相比于这些基础性研究,保管与展陈实践中的珍贵纸品的预防性保护同样应该重视。如在古籍保管领域,要求古籍函套制作所用纸张、布料等,必须无酸无害[2]。而展陈实践中涉及到的书籍、档案文件等纸制品的安全保存问题,易被忽视,鲜见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展具制作材料的安全性、加工工艺是否环保等,都直接关系到纸张文物的安全。因展具直接和展品长时间密切接触,如展具自身含有有害物,与之密切接触的纸制品势必受到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往往不是短期内肉眼可见的,易被忽视,但其长期积累造成的纸张酸化老化甚至霉变和生长斑点,则将给纸张造成不可逆转的不良影响。直接接触书籍(包括珍贵古籍)、档案、文件的展具的安全性、展陈方式的合理性方面的研究和论述尚付阙如。
在图书馆或博物馆,纸张保护与展览通常由文物保护和展览部两个不同部门分别承担。尽管文物保护部门对纸张保护的诸多要求耳熟能详,但其往往不甚了解展览部门在展览中使用了怎样的展陈材料和展具,以及它们对书籍和纸张安全有着怎样的影响。展览部门和保护部门的业务鲜有交叉,使得展览中涉及到的书籍及纸张预防性保护工作有许多未被关注的盲区。
当前展陈纸质文物或文件时,通常将其置于木材成形后裱布装饰的斜坡展块。图1是图书馆、博物馆中常见的书籍展示方法。书籍呈完全展开状,以一定斜度示人,以便获得良好的展陈效果,方便观展。为防止书籍滑落,通常使用斜度小的斜坡展块。为固定书页,有时会使用亚克力块镇压,用透明画钉扎于斜面以防亚克力块滑落。图2是常见的单张纸质文件或档案的展示方法,也使用斜坡展块提供较小斜度的展示,亚克力块镇压依然是常用的固定方法。当然,不使用斜坡展块,而将书籍或单张纸质展品直接展开平摊在平面展台上也是常见的、更简便的展陈方法。
图1 当下常见的古籍展示方法
图2 当下常见的纸张文件展示方法
首先,以180°角完全展开的书籍,打开角度太大,书页被过度拉伸。尤其对于棉线缝合装订的古籍,如此状态易造成书页针孔周围的强力摩擦或撕裂。古籍展开平摊时的受力状态亦不很合理,书脊处承受了书籍自重形成的较大压力。一些年久老化的胶装书籍,这样长时间的“劈叉式”摊开静置,也易造成胶装处开胶而使书页散落。书籍被放置于斜坡展块上,依靠封面、书脊处与展块表面麻布的静摩擦力保持静止,在给观众带来缺少稳定性的观感的同时,也使人担心珍贵古籍的封面是否会摩擦起毛、加速变旧。
其次,使用亚克力展块镇压书籍或档案文件,展示效果不佳。尤其对于珍贵的古籍善本,使用亚克力展块直接接触式的镇压,总会给观众带来不适的观感,这种看似对古籍不够友善和关爱的固定方式,与展览所要体现的古籍的珍贵性不很相符。斜坡展块的使用,目的是使书籍或纸品以一定的斜度示人以便观众阅读,但又受限于展品滑落的忧虑,往往不得已使用角度很小的斜坡展块,相比于直接展开平摊于平面展台,展示效果的改善有限。
最后,珍贵档案、文件若直接摆放在斜坡展台上而未加任何固定,展览过程往往发生肉眼可见的边角卷曲等变化,除了观感不适,也不利其安全长久保存。
从预防性保护的视角来看,当前展法所用展具也有安全性隐患。图书馆或博物馆配备的展柜虽由专业厂家供货,但通常没有同时配备展台、展块等辅助展具。馆方布展前,通常需自行购买制作好的展台、展块。市面易得的展台、展块,通常使用密度板、木工板等材料制作内部结构,通过钉合或胶粘剂粘合各个板面和框架,再裱亚麻布做表面装饰,如图3所示。展具所使用的材料、制作工艺都涉及到纸制品的安全保存问题。材料方面,密度板、木工板等材料含有甲醛、苯类等多种挥发性强的有害物,所释放的有害物除了危害人的健康,也会危及纸质文物安全。板材粘接工艺中,如使用了酸性胶粘剂,其残留物和释放出的酸性气体,还会造成书籍和纸张的酸化。即便使用原木制作展具,木材中的酸性和有机挥发物依然会对文献纸张的寿命产生不利影响[3]。来源不明且未经检测的亚麻布,加工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氯漂且通常未经脱酸处理,并不适合直接接触已经老化的纸质文物如古籍档案等,容易加速酸化而使纸张变黄和脆化。普通密度板等木工板材制成的展台、展块,如不对其涂刷防腐剂、油漆或封护材料,则容易吸湿变形。如若涂刷,所用涂装材料如不符合预防性保护的环保要求,又可能造成展柜内空气的污染,或者沾染纸质展品本体。
图3 木材裱布展块的底面结构
在以往的展陈实践中,笔者发现密度板等木工板材制作的展块还有一大缺点,就是干扰展柜内微环境的调控。比如使用密封性良好的独立展柜,内置可精准调湿的调湿剂,以便给珍贵展品提供特定湿度的保存微环境。然而,柜内湿度计的指数经数天后始终难以降低到预计数值。调湿剂使用量加大到标准用量的数倍后,才见到柜内湿度逐渐降低。经排查,原因在于密度板制成的展台和展块未经涂装封护,在展具间存放时吸收了大量的湿气水分,将其置入展柜后,它们便开始持续的缓释水分,干扰展柜内的湿度调节。这样剧烈的湿度波动,对于古籍善本等珍贵纸质文物的保存是极为不利的。
使用市场购得的亚克力或其他材料及加工工艺不明的镇尺,直接接触珍贵书籍或纸张时,难以确定其是否会将有害物带入展品,应谨慎使用,如用可靠的隔离材料做衬垫。镇尺重压于老化的古纸或档案表面,受压部分的空气流通、湿度变化、张力都和未被重压的部分不同,容易造成展陈后纸张卷曲、褶皱等病害。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使用3毫米厚度无酸瓦楞纸板作为书籍展具成型材料。该材料是被国际博物馆界广泛认可的、符合文物预防性保护要求的适合制作文物囊匣的材料,不含影响纸张安全长久保存的有害物,同样也适合制作直接接触书籍(包括古籍)的展具。为了适应不同书籍尺寸和承重需求的差异,用无酸瓦楞纸板展具设计了小型书和大型书两个版本的平面版型图,如图4所示。部件A、B、C为小型书展具部件,A’、B’、C’为大型书展具部件。所有部件通过插接组装成型,确保连接工艺不会将有害纸质展品安全的材料带入。
图4 无酸瓦楞纸插接成形书籍展具的平面结构部件
以大型书展具的制作过程为例,首先将部件A’、B’插接(见图5-1),再将部件C’插接(见图5-2),翻转部件C’插扣并插入底座侧壁插孔(见图5-3)。完成制作的大小两种书籍展具,适合展示不同大小的书籍(见图5-4)。该展具的书籍封面承托部分为平面,适合支撑和展示现当代书籍,书籍置于展具后,以30°倾角示人,书籍两侧页面的展开角度为100°,即便是老旧的胶装书籍,也不会因过大的展开角度而开胶脱页。图5-5为8开本的《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展陈效果,书籍得以稳定、安全的展示,展具隐蔽性较好,展具材料的质感与书籍搭配效果好,既可以确保展示效果,又可保证书籍在展示过程中的安全,符合珍贵书籍的保护要求。该展具也适用于支撑和展示16开本、32开本的大部分书籍。如需展示更小的6开本的书籍,可将各个配件等比例缩小后插接成更小型的展具。图5-6为该展具用以支撑展示重达8公斤的超大型书籍《艺术博物馆》,在50%环境湿度下,静压24小时后展具仍可稳定支撑,插接底座的变形幅度未超过1毫米,如使用更厚的瓦楞纸制作展具,展具的结构稳定性更佳。对于一些较厚的胶装书籍,摆放于支架上容易自行翻页,可用止翻模块用以固定书页。该模块也由瓦楞纸制成,插接于展具后侧,从书籍正面观看,结构暴露少,不影响书籍的展示效果(见图5-7至图5-9)。
图5 大型书籍插接展具的成形与使用
古籍善本年代久远,纸张已在一定程度上老化,需要受力效果更好的承托结构来支撑书页。图6为专为古籍善本设计的古籍承托模块,使用1毫米厚度的无酸瓦楞纸裁切弯折而成。其上设置两处自锁式卡扣,用于和前文所述的书籍展具搭配使用。古籍承托模块四角设置有四处缝隙插孔。裁切弯折好的承托模块,需先穿入PE透明扁带。扁带有多种穿法:(1)承托模块的四角均使用图7-1穿法,压覆书页后,抽拉扁带一端,可使其越拉越紧,使书页紧紧贴附承托模块表面;(2)承托模块的下角使用图7-1穿法,上角使用图7-2穿法,抽拉图7-2扁带一端,可以适当力度压覆书页,轻提1、2之间的扁带,即可松脱以释放书页;(3)完成(2)所述穿法后,如图7-3,再将2的一端穿入锁止块3,锁止块上推,直到贴合承托模块背面时,压覆书页的扁带长度被固定,无法松脱。如需要调节扁带长度和松紧,将锁止块拉出即可。
图6 古籍承托模块
图7 古籍承托模块上的扁带穿法
图8为古籍承托模块与前文所述书籍展具装配过程。完成装配后,松脱透明扁带,将古籍摆放于承托模块之上,再将扁带拉紧,将锁止块推至承托模块背面,即可保证书页被稳定而力度适中的固定。
图8 古籍承托模块与书籍展具的装配
古籍承托模块配合书籍展具使用,可使古籍以30°倾角示人,以不超过100°角度展开。承托模块与展开的古籍的书页弧度一致,古籍得到最大限度的承托,古籍的重量被平均分散于承托模块表面(见图9)。从正面和斜侧角度望去,古籍皆有良好的展示效果,展具的暴露面积小于传统展具,但在展示中的稳定性、安全性却更好(见图10)。
图9 古籍展具背面效果
图10 古籍展具正面及斜侧效果
针对前文所述纸质档案或文件摆放于安全性没有保障的展台或斜坡展块易受侵蚀且展示效果不佳的问题,笔者依然使用3毫米厚度无酸瓦楞纸作为成型材料,设计出图11所示平面版型结构,经裁切折弯后,按照图12所示流程装配。用于固定和压覆文件的PE扁带穿法,与前文一致,不再赘述,最终成为无酸纸插接成型的斜坡展块①。图13为笔者所在博物馆使用该展具展示历史档案的场景,展具的稳定性、展示效果良好。遇到宽幅的文件或档案,可将多个无酸纸斜坡展块用插接件两两组合,得到加长的斜坡展块。
图11 无酸瓦楞纸插接成型的斜坡展块平面结构
图12 无酸瓦楞纸斜坡展块的成形过程
图13 无酸瓦楞纸插接成形斜坡展块用于展示历史档案
所用成型材料的安全性好、重量轻、成本低,设计、制作过程简便,对生产技术的要求不高。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即便仅凭借笔、尺、切割垫和壁纸刀等简单工具也可以完成设计、制作。展具生产过程环保,无粉尘、无气味,产生的垃圾也较少,相比传统展具更适合图书馆或博物馆所要求的洁净的保存环境。制成的轻量化展具皆具有易拆解性。展览结束,可将其无损拆解为扁平化,便于存储、管理和运输,再次使用时可方便地再次插接组装。这些特点也降低了展具的存储压力和运输成本,使其能够循环使用,降低展览制作成本的同时,也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
珍贵书籍、文件和档案静置平放于温湿度稳定的、洁净的保存环境中,最利于其材料安全和保护,但是不能轻易打开阅读和展示的珍贵书籍和文件、档案,又使其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难以彰显。因此,安全保存与合理利用总是存在矛盾。既要保证珍贵书籍、档案及文件在展览中的良好的展陈效果,起到公众教育的作用,实现其文化与社会价值,又要确保展品的安全长久保存,成为展览中必须两全的需求。符合预防性保护要求且展示效果良好的展具,成为平衡两者矛盾的桥梁。为解决当前图书馆及博物馆在书籍及文件展陈安全性、合理性方面的普遍问题,笔者使用当前被文物预防性保护领域普遍认可的材料设计制作了新型展具,尝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此篇所述思考及相关案例的解决办法,只期抛砖引玉。文中所述方法势必有很多改进余地,期待更多相关专业的优秀人员投入到研究中来,使那些作为文化历史传承载体的珍贵的书籍、纸张文物得到更合理的展陈和更加安全长久的保存。
注释:
① 本文所述“一种书籍展示支架”已申请专利,正等待授权;“一种斜坡展块”已取得专利,专利号ZL 2021 2 1780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