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敏 孙宏伟 吴延江
跖疣作为足底部多发的寻常疣,其通常可通过大功率电刀实施病灶电灼切除,收效较好。但由于此病的发病部位较为特殊,术后遗留的创面较难恢复,给予常规的外科换药时间常需30 d以上[1]。同时,对于跖疣患者实施电灼的部位大体类似于Ⅱ度烧伤创面,而足底的角质层较厚,且真皮的皮下组织相对致密,毛囊皮脂腺较少,致使末端血液的回流较差,最终使愈合时间较长。为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给予科学的药物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2-3]。乳酸依沙吖啶可产生较好的杀菌消毒效果,本研究就跖疣电灼术后外用乳酸依沙吖啶湿敷的临床疗效及美容作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朝阳市第二医院皮肤科接受跖疣电灼术治疗的跖疣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19~53岁,平均(35.41±1.25)岁;创面直径为1~4 cm,平均(2.34±0.34)cm;发病位置:左足29例,右足22例。对照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20~52岁,平均(35.50±1.31)岁;创面直径为2~4 cm,平均(2.37±0.40)cm;发病位置:左足30例,右足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单足发病;3)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糖尿病;2)下肢静脉血栓;3)恶性肿瘤;4)其他类型的足部皮肤病变;5)病历资料缺失。
两组常规给予跖疣电灼术治疗,消毒铺巾后给予5%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通过高频电刀沿病灶的外缘将其切开,直至真皮的浅层后将疣体切除,而后为创面实施电凝止血。对照组给予生肌膏(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公司,国药准字Z12020345)治疗,将适量药物摊于脱脂棉上,均匀涂抹至患处即可,2次/d。观察组给予乳酸依沙吖啶(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244)湿敷,选择6~8层的无菌纱布浸润药液,拧干至不滴水,将纱布敷于术区创面处,1次/d。两组治疗7 d。
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术区愈合指标、美容度评分、不良反应。术区愈合指标主要包括炎症渗出时长、肉芽增生时长、上皮化期时长、总愈合时长。美容度评分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实施评定,主要包括色泽、血管分布、柔软性及厚度4项,总分15分,得分越高表示瘢痕美容度越差。
通过透明的方格胶片对创面实施扫描至计算机,而后用Image J图像统计创面的愈合率,愈合率(%)=(治疗前的创面面积-未愈合的创面面积)/治疗前的创面面积×100%[4]。痊愈为愈合率≥90%,好转为愈合率为50%~89%,未愈为愈合率≤49%。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炎症渗出时长和肉芽增生时长较对照组更短(P<0.05),但两组上皮化期时长和总愈合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渗出、肉芽增生、上皮化期、总愈合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炎症渗出、肉芽增生、上皮化期、总愈合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炎症渗出 肉芽增生 上皮化期 总愈合对照组 51 2.94±0.61 20.24±0.49 5.33±1.32 30.59±2.36观察组 51 2.33±0.48 18.38±0.55 5.37±1.26 31.68±3.17 t值 5.612 18.033 0.157 1.970 P值 0.000 0.000 0.876 0.052
治疗前两组患者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S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V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51 6.37±1.54 4.69±1.49 5.599 0.000观察组 51 6.34±1.39 3.73±1.25 9.971 0.000 t值 0.103 3.525 P值 0.918 0.001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在皮肤科的临床上,跖疣属于发病于患者足底部的一类寻常疣,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可造成一定的影响[5-6]。由于患者足底的角质层通常相对较厚,病灶的位置也相对较深,同时病灶区长期可受到摩擦和挤压,通过外用药物和冷冻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7-8]。目前,临床多选择电灼术进行根治,亦可获得较好的疗效[9-10]。然而,由于足底皮肤的自身特点常会导致术后创面愈合困难,给予科学的干预处理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应用跖疣电灼术后外用乳酸依沙吖啶湿敷治疗的疗效更佳。分析原因,可能与乳酸依沙吖啶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关。乳酸依沙吖啶可使术区创面的菌体蛋白发生变性和沉淀,从而发挥较强的杀菌效果。同时,其在pH为7.5~8.5的碱性环境下产生的杀菌作用最佳,能够有效杀灭相关病原菌的繁殖体及芽孢,并对真菌及病毒产生有效的清除效果[11-13]。本研究中,观察组炎症渗出时长和肉芽增生时长较对照组更少,但两组上皮化期时长和总愈合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治疗措施还可较好地促进患者术区创面恢复。原因主要在于乳酸依沙吖啶湿敷后通过自身的渗透能力,可直接到达术区病灶深层部位发挥杀菌消毒的作用,有助于创面快速恢复[14-15]。VSS评分是对创面瘢痕进行评价的一种重要评分工具,其可有效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美容效果。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V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用药方式还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术区创面瘢痕的美容度。乳酸依沙吖啶湿敷对各类创伤和渗出,以及糜烂伤口具有较好消毒抑菌效果,可减少创面的渗出物,同时又可吸收渗出液,促使术区创面长期保持干燥的状态,并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及生长,最终使创面得到有效愈合[16]。最后,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用药措施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乳酸依沙吖啶抑菌消毒效果明显,可为术区创面的愈合营造优质的生理环境,可通过杀菌消毒作用抑制可能引发诸如感染等各类不良反应的形成途径,有效确保了术区创面的安全性,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促进改善效果,因此安全性较佳。这在Ghonemy[17]的报道中也有类似结论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跖疣电灼术后外用依沙吖啶湿敷的临床疗效较好,还具有较好的美容作用,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