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仲丽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HMG)属于乳腺良性疾病之一, 属中医“乳癖”范畴,临床表现常以乳房肿块、疼痛为主。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未见治标药物,轻症的乳腺增生病可通过改善情绪或者生活方式缓解。痛感明显者需服药物缓解症状,常予患者口服抗雌激素类药物[1]。而穴位埋线不仅可持续刺激穴位、使得气延长,还可调和脏腑阴阳[2],从而可阴阳调和,从根本上改善症状,治疗疾病。因此本研究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病程最短21 d,最长7年;观察组病程最短18 d,最长7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1.21±6.77)岁;观察组平均年龄(42.17±6.34)岁。治疗前2组年龄、病程、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乳癖的诊断标准[3]。以乳痛和乳房肿块为特点,其中乳痛以胀痛为主,可有刺痛、牵拉痛,可随着月经周期变化,涉及胸胁或肩背部。 肿块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质地中等或坚硬,直径一般在1~2cm,大者可超过3cm。乳房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4]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乳房肿块,乳痛以刺痛为主,胸胁胀满,心烦易怒,月经不调,经量少,色黯,有血块,经行腹痛,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涩。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标准;②18岁≤年龄≤55岁;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性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疾病等;②患有乳腺恶性肿瘤等相关疾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患者或准备妊娠者;④严重月经不调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血府逐瘀汤(统一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以减少差异)。其组方为:桃仁12 g,红花9 g,生地黄9 g,桔梗6 g,柴胡3 g,当归9 g,赤芍6 g,牛膝9 g,枳壳6 g,川芎6 g,甘草6 g。服药时间为:从患者末次月经14 d后开始服药,经期来潮停药,每日1剂,温水冲服,早晚分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取穴位埋线治疗(以下穴位严格遵循《经络腧穴学》[5]取穴标准):选穴为乳根(双)、血海(双)、太冲(双)、膻中、膈俞(双)。操作方法:使用(2~0)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山东博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配合9号一次性无菌埋线针(由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赣械注准20162270287)。胸部穴位平刺进针,其余穴位直刺进针,根据临床患者体形调整进针深度,进针深度以得气为主,得气后一手缓慢推针芯,另一手退针套,出针后观察可吸收外科缝合线是否全部埋入体内,并用棉签按压防止出血,后于进针处外贴创可贴,嘱患者24 h内局部不要沾水。20 d埋线1次,埋线当天避开经期,60 d后判定疗效。
1.4.2 观察指标以乳房疼痛评分为指标:乳痛评分:0~30分。以乳房肿块评分为指标(根据彩超结果判断):①肿块大小评分(以乳房最大肿块直径为判断):0~9分;②肿块范围评分 :0~12分;③肿块硬度评分 :0~9分。以激素水平为观察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睾酮(T)、泌乳素(PRL)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
1.4.3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100%。其中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 70%~89%;有效:疗效指数 30%~69%;无效: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证候积分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证候积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2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49,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例,
2.3 激素水平治疗前2组血清E2、PRL、P、T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血清孕激素(P)、睾酮(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例,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近年育龄期女性乳腺增生病逐渐高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6]雌激素可促进乳腺实质及周围组织的生长,孕激素则可以抑制乳腺组织的非正常生长;当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乳腺在相对高浓度雌激素的刺激下,乳腺实质会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因此治疗乳腺增生病,可通过降低泌乳素和雌二醇含量,提高体内孕激素含量,使两者比例趋于正常。不仅如此,也有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的乳痛与体内激素水平也有一定关系[7],当乳腺腺体结构发生变化后,大概率会出现乳房胀痛,而雌孕激素比值变低,大概率会出现乳腺腺体结构的变化,因此当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比值失衡后,更容易产生乳痛。
西医治疗乳腺增生未见治标药物,轻症乳腺增生可通过改善情绪或者生活方式缓解,定期复查即可。但有些乳腺增生痛感明显,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因此需服药物缓解症状,所以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常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如口服抗雌激素类药物。但中医治病求本,因此乳腺增生病的中医疗法愈发多样[8,9]。随着大家对乳癖了解的深入,对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了解的也愈发充分。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中,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标准只有肝郁痰凝及冲任失调2型,但根据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对病因病机的深入了解,不少医家提出了不同的分型标准,因此,有不少医家认为本病的最终病机其实是瘀血阻络[11],据此,乳癖又分出了气滞血瘀型[2]。其形成与情志密切相关,如情志不畅则肝气郁滞,日久损伤血脉,最后气滞血瘀;饮食不调或忧思伤脾则脾虚痰湿内停,痰湿为阴邪,阻滞气机,日久气滞痰凝血瘀;故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本研究针对临床常见的气滞血瘀型乳癖,予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我国穴位埋线已开展多年,早已成熟。穴位埋线不仅有持续刺激穴位延长得气时间,还可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状态[6]。乳癖病位在乳房,与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取穴以局部取穴和肝胃两经为主,此次埋线中膻中、乳根两穴为局部取穴,可宽胸理气、疏通阳明经气。另外血海、膈俞可以活血祛瘀。肝经原穴太冲疏肝理气。因此诸穴配伍使用可达到活血行气、消痰散结之效。
根据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血清雌二醇、孕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睾酮、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因此可得出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