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研究生就读体验的质性meta整合

2022-03-09 03:38:44葛伟婷刘飞跃俞晴姚惠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验研究生护理

葛伟婷 刘飞跃 俞晴 姚惠萍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护理硕士研究生就读体验的质性研究,包括就读原因、感受、需求等,为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搜索护理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10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提取45个研究结果,形成9个新类别,得出3个整合结果:研究生就读动机;曲折的录取和就读经历;克服困难与挑战,并从研究生就读过程中获益。 结论 加强护理研究生对高等护理教育的认识,优化其培养体系,推动国际间护理研究生培养交流合作,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应协助护理研究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关键词] 护理;研究生;体验;meta整合

[中图分类号] R4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02-0152-07

Qualitative meta-integration of nursing postgraduates′ learning experience

GE Weiting1   LIU Feiyue1   YU Qing1   YAO Huiping2

1.College of Nursing,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3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nursing postgraduates′ learning experience, including learning motivations, feelings and requirem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n nursing postgraduates. Methods Domestic and foreign databases for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experience of nursing postgraduates during their learning were searched, and the retrieval time limit wa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October 2020. After evaluating the literature quality, the meta-integr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nduce and summarize the study results. Results A total of 10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45 study results were extracted, 9 new categories were formed, and 3 integrated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y were post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s, tortuous admission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as well as benefits from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learning. Conclus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postgraduates′ understanding of higher nursing education, optimize their training system, an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nursing postgraduates′ trai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Meanwhile, nursing postgraduates should be assisted to establish a satisfying social support system.

[Key words] Nurs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Experience; Meta-integration

護理硕士研究生是指为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置的护理硕士学位。我国首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始于1992年[1],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教学、科研、管理及临床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对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1-3]。研究指出随着高层次护理人员比例增加,患者死亡率和抢救失败率降低,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护理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6]。近年来,越来越多护理应届毕业生以及在职护理人员选择攻读研究生学历,然而研究显示32.49%对研究生临床教学持不满意态度,43.46%持一般态度,护理研究生教育仍需不断探索与改革[7]。为了系统了解现阶段护理硕士研究生就读体验,本研究通过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整合研究结果,以期为护理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搜索关于护理硕士研究生就读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0年10月。英文检索词包括“master/postgraduate/master′s level education/master“degree education/postgraduate,education,nursing/nurses/nurse,experience/feeling/attitude/belife/opinion/view/reason/cause/motivation,qualitative,research/qualitative,study/grounded,theory/phenomenology/thematic analysis”;中文检索词包括:护理研究生/护理硕士生/护理硕士研究生,体验/看法/感受/观点/原因/动机,质性研究/现象学/访谈法/扎根理论。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P(population):护理硕士研究生,包括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②感兴趣的现象I(intrest of phnomenon):护理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原因、在读感受、体验等;③情境Co(context):在各个高校攻读护理研究生;④研究类型(study design):描述性质性研究、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

1.2.2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③非中英文文献。

1.3 文献入选、数据提取

接受过循证培训的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由第三名研究人员裁决。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文献初筛,其次阅读全文以决定是否纳入。资料提取内容见表1。

1.4 文献质量评价

2名研究人员以“2016版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8]为评价依据,分别独立对所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文献质量分A、B、C 3个等级,最终纳入A、B级文献。评价结果若有分歧,则第3名研究人员介入进行裁决。

1.5 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澳大利亚 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汇集性整合方法[9]为理论依据对纳入研究进行整合,该方法可对不同类型的质性研究结果进行整合[10]。研究人员于本研究实施前,已理解各质性研究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反复阅读纳入文献研究结果并掌握其内涵后,将相似结果进行归纳诠释,从而得出新见解,使整合结果具有概括性及说服力。

2 结果

2.1文献检索

检索后获得相关文献1226篇,经过文献查重、初筛及复筛后,最终纳入文献10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2.2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与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的10篇文献基本资料见表1,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2.3 meta整合结果

2.3.1 研究生就读动机  类别1:个人因素。基于个人发展,选择攻读研究生是必要的。首先,研究生教育能提高科研知识和学术能力(“我想做一名专业的护士,我想学习一些护理科学和研究方面的知识”[11]、“我对临床的一些问题感兴趣,想继续研究下去”[14]、“希望能增加一个科研的能力”[15]、“想写文章和申报课题,读在职研究生可以获得这方面能力”[13]),两者是临床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且目前临床医学、护理理念、护理新技术、循证护理等迅速发展,护士必须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现代医学的步伐(“临床上我已经到瓶颈的地方了,所以报名读研”、“临床医学高新尖知识更换较快,如果了解了对临床护理及宣教有好处”[13])。其次,研究生教育能提升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汲取管理经验(“作为护士长,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了解一些护理管理方面新理论”、“能够在导师单位学习一下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也是一个很难得的经历”[16])。此外,为了证明自身实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及弥补先前的遗憾,也是护士攻读研究生的原因(“这个学习的想法,多年前失败了,那是我一直在想的”[11])。类别2:职业因素。目前,研究生学历成为一种趋势,是职业发展的前提。为了在护理行业中实现护理价值和自身价值,部分护士希望能往专科护士方向发展,在专科领域深入学习,树立权威(“想向专业化发展,如国外的肿瘤护理团队,内部可分级,可以坐门诊进行健康宣教等”[13])。在职业晋升方面,一些医院已经对护理管理者学历和科研能力作了一定的限制,攻读研究生是为今后走向管理崗位奠定基础(“这是为了让我能够在更高层次的实践中工作”[13]、“想进入管理层,至少得读研究生”[14]、“选择读研究生将来才能在医院更好的发展,有更多的晋升机会”[12]、“我的目标是走向护理管理岗位”[13])。其他职业相关原因包括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现在研究生好找工作”、“要是单位有2000元1个月我就不去读研了”[14])、改变工作环境(“现在本科生进好一点的学校根本就没希望,读个研究生可能就不一样了”、“我就想读研究生后可能就不用值夜班了”[14]、“读研究生后希望选择的岗位和机遇可以多点,最好不要在一线临床上班”[16])、不落后于他人(“我觉得我的学术水平比我要监督的护理学生领先一步”[11])、职业需要(“没办法,我们单位现在都要求我们教师研究生化或博士化”[14])。类别3:外趋因素。部分学生秉持报答信念而勤奋努力(“要努力找个好工作,给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12]),或是为护理事业做贡献(“只希望能为改善临床或者教学的某一个细小的环节中的一部分贡献一份力量”[12])。此外,攻读研究生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13]。研究生入学考试各个年龄段的护士都可报考,在职也能就读,因此攻读研究生对于所有护士都是可行的,且获得研究生学历受益终生。然而部分研究生就读并非完全自愿,而是源于家庭、领导的期望与压力(“我爸妈希望我读个研究生”[14]、“老公一定要我去读研究生”、“ 领导对我有期望”[13])。也有部分研究生,尤其是男性,为了改变别人的看法,提高社会地位,被动选择攻读研究生(“有的病人就问‘一个男孩子干嘛学护理?’这类的问题很多,只能做得更好,才能打破他们质疑的眼光”[12]、“希望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15])。

2.3.2 曲折的录取和就读经历  类别4:录取后的双重心理。由于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分为专业型和科研型,部分学生报考时对此缺乏了解,复试成绩处于弱势,而被动选择了专业型研究生,内心感到无奈,却又不愿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迫于一种无奈读专业学位,不是自愿的”[18]、“考试的时候成绩不是很好,后来有人告诉我有专业型和科研型之分,问我(专业型的)上不上啊,那就上吧”[15]]。相反,大部分学生在得知被录取后,表现出轻松喜悦和满足感(“我内心感觉被录取的可能性很大,心里比较轻松”[19]、“我喜欢临床,接受、认可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角色”[18])。类别5:教学中存在薄弱之处。首先在教育方面,研究生指出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存在偏倚(“专业学位毕业后是‘护理’学位证,科学学位毕业后是‘护理学’学位证,可能会影响就业”[18]);多数研究生提出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习需求(“我们最缺的就是科研方面的课程”[16]、“半年的课程,只能学到皮毛”[18]、“学校没有开设针对护理科研学习的课程”[19]);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我经历了大专、本科到现在研究生的临床实习,感觉临床培养模式并没有什么区别”[19]);临床实践安排不合理,缺乏机动性(“临床花的时间太长、实习时间不够灵活”[18]);由于外部客观因素的限制,在美留学生无法进入当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践(“我想在美国实习,因为我想探索这里的一切,这被证明是一个障碍”[20]);临床教学师资匮乏,能力有限(“带教老师不懂科研,学校懂科研的老师又不在临床环境”[18]、“带教老师科研能力有限,经常有种无助感”[19]);医院与学校联合培养过程中衔接不佳(“学校和医院的衔接、合作很差,双方安排出现冲突时,相互推卸”[18])。其次,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护理研究生带来困难,尤其是外国留学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他们有自己的教学策略,而我们对此不是很熟悉”[20]、“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需要你非常专注,你需要读很多东西来理解”[17]);且由于语言障碍,语法存在问题,论文写作艰难,成绩受到影响(“有两次课我因为语法错误得了B”、“我不想因为语法错误而丢5分”[20])。此外,学生们表达了对教育的期望,以满足学习需求(“强有力的写作支持是必要的”[20]、“希望临床带教有明确的方向”[19])。类别6:生活困境。研究生就读过程中给生活带来了挑战,部分已成家的研究生,需要兼顾家庭和学习,在职读研究生还需兼顾工作,给研究生带来不少压力(“我的身体和他们在一起,但我的灵魂和思想真的不在”[20]、“家里忙,工作忙,我连研究生都没继续读的心思了”[16]、“因为非常想读才读的,结果家庭、工作、读书调节不好”[13])。国外留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一时难以适应(“当我来这里的时候,我打算在第一个星期就回家”[17]),并经历了文化差异(“我去购物,所有的女孩都对我微笑,我说‘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里的每个人都喜欢我’”[17])。师生关系和人际关系也是研究生所要攻克的难题。对于留学生而言,融入到当地交际圈之中并非易事(“我们与其他沙特学生互动,我无法与其他美国人互动”[20]),并且学生与导师的相处存在困难和阻碍(“一开始我并没有使用真正好的方法来接近老师”[17]、“我觉得我还是很难和老师取得联系”、“美国人喜欢经常使用电子邮件。但是有些医生(老师)这么晚才回复我的邮件。”[20])。类别7:心理负担。研究生就读后普遍出現心理负荷过重的体验。入学时感到迷茫、焦虑(“不知道毕业后会达到一种什么程度,所以当时心里很焦急的”[15]、“我经常会质疑自己读研究生的价值”[19]),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体验后,对学校制度、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等方面表现出失望与落差感(“学的好或不好没有特别的奖励机制,完全靠自律,这一点很不好”[15]、“来了之后,感觉落差挺大的”[19])。此外,由于一些现实因素,研究生也常常经历无助感、缺乏归属感(“在临床上还是被当作外人,就是没有当一个自己人那样好好教你”[15]、“我一个人租房子,一个人实习,感觉和科室里的护士也聊不到一起”[19])。同时,无经济收入、导师的期望使研究生背负经济和学业双重压力(“我们还在花父母的钱,还继续用好几年”[15]、“总想把老师交代的事情做好,但由于没有经验,总是做不好,感觉压力很大”[19])。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研究生在学校和临床中体会到一种强烈的轻视感(“就是你好像比别人低一等那样的感觉”[15])。而现存的问题无法改变,研究生表现出无奈与彷徨(“临床缺乏自主性;在临床投入太多,没有时间做课题”[18])。

2.3.3 克服困难和挑战,并从研究生就读过程中获益  类别8:应对。研究生学习生涯挫折重重,大部分研究生以积极自我调适为主,保持理性的态度,接受、适应并寻找方式解决现存问题(“研一期间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少,我就申请去其他学校蹭课”[19])。然而有的研究生缺乏目标,没有追求,顺其自然(“现在我就是觉得把老师在专业上布置的作业完成好就行,别的我也不想去多想”[15])。甚至少部分研究生沉浸在悲观情绪中(“我觉得自己很倒霉,3年出来还是个一线护士”[15]),消极应对,不去改变现状。类别9:收获。研究生在研究生就读期间获益匪浅。研究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因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让你的大脑工作,问很多问题,并试图得到所有问题的答案”[17]),并增强了科研能力,取得了科研成就,增加了对科研的兴趣和自信(“当论文被录用时真是开心,一下子信心和写作兴趣都激发出来了”[16]);在做科研过程中,接触了学术圈的老师,便于学术问题的交流(“工作和科研上遇到的困难现在都可以请教,做课题也能一起研究,大大扩展了我的学术圈”[16])。此外,护理研究生的学历不仅仅受到了同行的认同和信任,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也增强(“护士长还是会给我点科研上的任务去管理,也会对我更加信任”[16])。部分研究生期望为护理事业发展做贡献(“我计划在我的地方发展护理事业,我保证如果我回来我会做一些事情[17]、“(我想)改善那里的护理工作”[20]。

3 討论

3.1 加深护理研究生对高等护理教育的认识

我国护理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类型,大多研究生对专业型学位及培养模式缺乏正确认知,以致就读心态受影响[18]。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如组织讲座培训,邀请护理专家或正在攻读硕士的往届生对两种学位类型进行介绍和剖析,以便报考者知晓两种学位类型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就业趋势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根据自身的目标和需求明确报考类型。此外,多项研究表明[21-22],内在因素是护理人员读研究生的主要动机,包括专业进步与发展、专业服务、专业承诺等,外在因素(如就业)也能激励护理人员参加高等护理教育。而本研究中,虽然大部分研究生表示为了专业发展、学术追求等,也存在少部分研究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护理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护理研究生初次入学时,护理教育者应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观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23],协助制定学习目标和规划,以明确未来努力方向。

3.2 优化护理研究生教育体系

国外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课程学习,如美国的课程设置分为核心课程、高级实践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课程学习时间约占研究生学习总时间的2/3[24]。而我国课程设置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第一学年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与考核,虽涵盖了部分护理科研知识的培训,却忽视了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25]。可借鉴国外的课程设置方式,加强专业课程与各专科课程建设。同时,我国现阶段研究生仍沿用本科生的临床实践方式,并且研究生导师往往脱离临床护理工作,多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指导。研究指出[26],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备临床护理能力、临床教学能力、临床管理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其中,研究生更加注重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美国研究生临床实践指导者是由专科护士或临床专科开业护士担任,其一般具有某专科领域硕士或博士学历[27]。因此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培训,制定准入标准,提高其胜任力水平,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3.3 完善护理研究生支持系统

研究生教育与大专、本科教育截然不同,其模式为以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同时承担繁重的学习和科研任务,且部分研究生已经建立家庭,对子女、配偶的照顾会分散其学习精力[28]。来自人际、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源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研究生的身心健康。相关研究显示[29-30],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心理弹性水平,从而提高自我恢复力及应对能力,并且积极应对有助于缓解压力与痛苦。因此,建议护理院校的教育者与管理者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位研究生的具体状况及现存困境,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支持,如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补助,通过激励、引导、分享经验的方式给予情感支持[31],并鼓励护理研究生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丰富其交际圈,与同学、家人、朋友及导师保持亲密关系,及时沟通交流。

3.4 推动国际间护理研究生培养交流合作

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模式相对不成熟。为了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办学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必须加强国际间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32]。首先,可选派高校护理教师及临床骨干护士出国深造,学习国外的护理教学方式、临床护理技术等,并鼓励本国护理研究生出国留学,以培养具有国际化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护理人才。同时可了解国际上护理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为我国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新视野、新角度、新方法。其次,构建线上教学平台,邀请国外护理资深教师为国内护理研究生网络授课,增加国内外教学互动,培养研究生以国际化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再者,高等护理院校的护理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需与国际接轨,如建立英文授课护理课程[33-35],提高护理研究生专科领域英文水平。同时吸纳国外护理研究生于我国留学,提高护理教育国际化程度。

本研究采用meta整合方法,系统诠释了护理研究生入学的促进因素、在读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就读后的收获,发现研究生就读过程中负性体验多,护理研究生教育存在诸多的薄弱之处。护理教育者注意关注护理研究生在读研中的身心状况,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在学业及生活中给予鼓励和正向引导。在后续研究中,应当建立健全护理研究生教育体系,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其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敏,陈京立,朱佳楠,等.新医科背景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趋势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5):769-772.

[2] Massimi A,Marzuillo C,Muzio M,et al.Quality and relevance of master degree educ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urses and midwives[J].Nurse Educ Today,2017,53:54-60.

[3] Wilkinson J,Carryer J,Budge C.Impac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n advanced practice nurse activity-a national survey[J].Int Nurs Rev,2018,65(3):417-424.

[4] Li M,Xiao Y.The association of nurse educational preparation and patient outcome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Nurse Educ Today,2016,42:9-16.

[5] Clark L,Casey D,Morris S.The value of master's degrees for registered nurses[J].Br J of Nurs, 2015,24(6):328-334.

[6] 许金枝,刘芳.受教育水平对临床护士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30):3741-3742.

[7] 葛凤,李瑶,孙玫,等.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8):623-627.

[8] 胡雁.循证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58-160.

[9] Lockwood C,Munn Z,Porritt K.Qualitative research synthesis: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or systematic reviewers utilizing meta-aggregation[J].Int J Evid Based Healthc,2015,13(3):179-187.

[10] 李静逸,洪洋,宋春梅,等.ICU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体验的Meta整合[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0):1249-1255.

[11] Watkins D.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s of German and British nurses embarking on a masters programme[J].Nurse Educ Today,2011,31(1):31-35.

[12] 张金峰,王爱民,罗晶,等.男性护理研究生学习动机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4):23-25.

[13] 孙言花,叶志弘,李敏,等.护理在职硕士研究生入学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7,16(4):303-306.

[14] 劉立君,吴艳平.护理硕士研究生入学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58-60.

[15] 彭易,程云,钟亚萍.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体验与应对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8):339-342.

[16] 虞立,姜金霞,陈瑜,等.护理研究生在读期间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9,36(1):31-33.

[17] Clerehan R,Mccall L,Mckenna L,et al.Saudi arabian nurses’ experiences of studying masters degrees in Australia[J].Int Nurs Rev,2012,59(2):215-221.

[18] 杨巾夏,张文燕,武冰玉.上海市3所高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培养模式认知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18):8-11.

[19] 马微,崔荣军,乔爱国,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54-157.

[20] Palmer EA,Zuraikat N,West E,et al.The lived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engaged with the US educational system[J].J Pro Nurs,2019,35(3):174-180.

[21] Ng L,Eley R,Tuckett A.Exploring factors affecting registered nurses' pursui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Australia[J].Nurs Health Sci,2016,18(4):435-441.

[22] Kinsella D,Fry M,Zecchin A.Motiva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nurses to undertake postgraduate hospital-based education[J].Nurse Educ Pract,2018,31:54-60.

[23] Mitchell C,Fabbro L D,Shaw J.The acculturation,language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international nursing students: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education[J].Nurse Educ Today,2017,56:16-22.

[24] 张利兵,刘霖,姜安丽.国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及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4):41-45.

[25] Nematollahi M,Esmaelzadeh F,Mehdipour Rabori R,et al.Educational challenges of postgraduat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nursing students:A qualitative study[J].J Educ Health Promot,2020,9(1):171.

[26] 王晓芬,王丽朵,欧高文,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能力考评问卷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3):1587-1590.

[27] 耿敬,周红,张子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中华护理教育,2020, 17(1):61-67.

[28] Havenga Y,Sengane M L.Challenges experienced by post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at a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J].Health SA,2018,23:1107.

[29] Nahidi S,Blignault I, Hayen A ,et 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Iran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t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J].J Immigr Minor Health,2018,20(3):651-657.

[30] Chow KM,Tang WKF,Chan WHC,et al.Resilience and well-being of university nursing students in Hong Kong: 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Med Educ,2018,18(1):13.

[31] 陳晓云,赵昱,梁好,等.在校护理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水平及其相关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12):21-24.

[32] 颜君,张俊娥,黎青,等.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创新及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2):126-129.

[33] Liu YB,Gong WJ,Mao X.Postgraduate nursing internationality education: A study in establishing an English nursing course[J].Nurs Open,2020,7(5):1544-1550.

[34] Zhang H,Jin SJ,Du SZ.Developing a curriculum model of english teaching for master's degree nursing education in a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J].Int J Nurs Sci,2019, 7(1):99-104.

[35] Garone A,Van CP.The role of language skill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nursing degree programmes:A literature review[J].Nurse Educ Today,2017,49:140-144.

(收稿日期:2021-04-08)

3581501908217

猜你喜欢
体验研究生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2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33:48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5:34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
哈尔滨医药(2014年2期)2014-02-27 13:35:10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