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2022-03-08 11:59姚丽梅黄焕宗陈远宏杨秋娜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源学习动机动机

姚丽梅,黄焕宗 ,陈远宏,陈 云,杨秋娜

(1.黎明职业大学 科研处;2.黎明职业大学 商学院;3.黎明职业大学 通识教育学院;4.黎明职业大学 外语与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国务院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扩招,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的扩招目标,为我国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社会背景[1]。一般认为,高职扩招面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他们与应届高中生、中职生共同构成了高职多样化生源。这些不同来源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不同的求学心态和需求、不同的思想和客观现实。为充分认识生源多样化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意义,全面检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外部环境,该研究基于我国10所高等职业院校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六大挑战,提出六大改变,最终探索出高职生源多样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改革的六大路径,以期系统构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各环节教学改革内容的完整框架,为我国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新职能与新模式的形成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文献回顾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导致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反映了学习者进行学习的需要[2]。根据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内生动机是个体为了寻求挑战和乐趣,满足好奇心而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向;而外生动机是个体为了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奖励、他人认可和评估、与他人竞争等而参与活动的倾向[3]。华人心理学者李瑾[4]提出中国学习者具有五类学习目的,包括自我完善、提升知识和技能、建立经济地位、获得社会地位(声誉)以及贡献社会,无法简单地归入内生或者外生动机。张华峰、史静寰、周溪亭[5]从对“自我”的跨文化心理角度构建中国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框架,试图使动机研究的理论框架能更准确地表现中国学生学习动机的包容性和务实性,他们将动机分为自我发生型动机和社会规范型动机:自我发生型动机是“低社会影响、高个体决定”的,包括使命担当、自我提升、学习兴趣;社会规范型动机是“高社会影响、低个体决定”的,包括落实就业、长辈期待和同伴比较[5]。全国性定量研究和实验数据表明,这一框架较内外动机分类法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语境下中国学生的学习动机全貌。因此,该研究基本上采用这一框架设计问卷。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

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全面研究高职生源入学动机现状。通过对政行企校供给资源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内外环境的全面调查,系统梳理和跟踪高职教育接受者在报考、入学、在学、毕业等全过程动态,全面梳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奠定资料基础。选择各种生源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三级编码,从而得到理论结果,并对理论结果进行饱和度检验。

(二)调查实施

选取南通职业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船政职业技术学院、黎明职业大学、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不同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具有代表性(双高校、普通院校)的职业院校为调研对象,每所院校选定学生300名、教师100名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最终问卷累计回收学生问卷9 367份、教师问卷1 149份,剔除无效学生问卷1 495份、教师问卷54份,最终获得学生有效问卷7 872份,有效率为84.04%;教师有效问卷1 095份,有效率95.30%。师生有效问卷比例约为1 ∶7.2。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数据分析

该调查的学生所在区域覆盖面较广,人数较多,共有7 872名学生参与调研。从图1可看出,福建和江苏参与学生数均超过2 600人,合计占比超过72%,这是因为这两省各有两所学校参与调研。其他省份的参与学生数都不超过400人,占比在4%~5%之间。

图1 各省学生参与调查情况图

高职学生生源结构多样化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扩招的一个明显变化之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应届中职、普通高中毕业生之外,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往届中职或高中毕业生等都已经纳入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范围。图2显示,十所被调研的高职院校录取学生中普通高考生最多,共有4 555名学生;其次是中职毕业生,共有1 931人;再次是其他类考生389人;然后是五年制学生360人,二元制学生近200人,企业在职员工、农民工和退役军人均不超过130人,新型职业农民及下岗工人均不足50人。

图2 学生生源类型情况图

(二)自我发生型动机下学习状况分析

1.学习兴趣

总体上看,被调研的学生中超过59%对专业有兴趣,普通高考生有兴趣占比超61%,为最高。其余生源也有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对专业有兴趣。例外的只有农民工和下岗工人,他们对专业有兴趣的人员占比不到半数。

图3 各种生源专业兴趣总览图

入学前后,各生源的动机状态分布都体现一定的稳定性。如表1所示,除了农民工外,其他生源在专业兴趣问题的五个选项中,选择“A.一直都感兴趣”的比例都最高。对比入学与当前的专业兴趣状态,发现全体学生的40.07%的专业兴趣因“了解”而转向。不同生源的兴趣变化程度和变化方向有比较大的差异。农民工中有50%的人兴趣发生变化,且从有兴趣变为无兴趣比相反转向的人多了9%,发生变化的比率为所有生源中最高,且负向占比最高。同样为负转向超过正转向的还有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和中职毕业生。另外一组则是以新型职业农民和企业在职员工为代表的正转向组,正转向的占比比负转向占比高出了10.21%和6.72%,但本组学生因“了解”而兴趣转向的占比最少。因就业方向而兴趣转向的人相对较少,但是下岗工人中有高达20.51%的专业兴趣因此发生了负转向。

表1 各种生源专业兴趣动态变动表

2.自我提升

在自我提升方面,如表2所示,认为是“高中毕业后的自然延续”的比例最高的是普通高考生,占普通高考生总受访人数的72%。认为是“本人有强烈的学习需求”的比例排在前三的分别是退役军人、二元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占比分别为56%、51%和50%。

表2 各种生源学生自我需求动机情况表

3.个人价值

在个人价值方面,超过半数的普通高考生和中职毕业生是为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入学;这两类学生中超过70%的人也有着强烈的为未来储备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意愿,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与通过选拔性考试竞争入学的学生相比,下岗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中选择为目标努力的比率低,且选择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的占比也是所有生源中最低。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生源群体是退役军人。虽然他们为目标努力的占比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他们中有很多人愿意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这使得该群体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学习的人数占比之和高于其他的扩招生源。

表3 各种生源学生个人价值动机情况表

(三)社会规范型动机下学习状况分析

1.他人认可

在他人认可方面,不同生源对于“填报志愿的原因是因为学校品牌”这一选项的选择占比差距不大,最高的是二元制学生48%,其次是五年制学生45%;不同生源对于“随大流报专业”“看重这个学校,专业无所谓”这两个选项的选择占比都不高。但是新型农民工选择学校的随机程度高于其他生源。企业在职员工在“随大流报专业”和“看重这个学校,专业无所谓”方面的占比高于“学校品牌”。

图4 各种生源学生他人认可动机情况图

2.长辈期待

长辈期待方面,不同生源对于“老师和家长的迫切期望”这一选项的选择占比普遍较高。图5显示,从中等学校升学到高等学校的两类学生(普通高考生、中职毕业生)因师长期待而入学的比例在所有生源中处于末端,仅有30%的人是因此类原因入学。最高的是新型职业农民68%、下岗工人68%和企业在职员工67%。长辈期待在不同生源选择专业时发挥的作用低于在升学时的作用。普通高考生和中职毕业生受师长的影响而选报比例也最低。整体上,师长对是否升学的影响大于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图5 各种生源学生长辈期待动机情况图

3.落实就业

在落实就业方面,“找一个理想的工作”这一选项的选择占比排在前三的是中职毕业生、普通高考生、五年制学生,分别是57%、54%、44%;在“填报志愿因为就业前景”这个选项占比最高的是下岗工人和企业在职员工来源生源,均是77%;在“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选项中占比最高的是普通高考生和中职毕业生,均是65%。对多数中职毕业和普通高考生来说,升学是为了学技术进而实现就业。而对于企业在职员工和下岗工人,升学和学技术本身可能没有太多直接联系,而是学校教育能给予他们技术以外的资源,使得他们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图6 各种生源学生落实就业动机情况图

4.职业成长

图7 各种生源学生职业成长动机情况图

在职业成长方面,不同生源选择“岗位晋升”的比例排在前三的是企业在职员工、农民工、二元制学生,分别是57%、55%、47%;选择“为了职位晋升”的比例排在前三的依次是新型农民工、下岗工人和农民工,分别是80%、68%、66%。

5.物质动机

在外生动机的物质动机方面,不同生源对于“上大学的驱动因素是为了获得文凭”和“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为了获得文凭”这两个选项的选择占比差异较小,最高的均是中职毕业生,分别是53%和48%。但是无论是哪个生源的学生都还有一半以上的人把文凭以外的东西作为大学阶段的主要目标,其中农民工群体最不注重文凭。

图8 各种生源学生物质动机情况图

四、结论和建议

总体而言,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总结为学习兴趣、自我提升和个人价值实现等自我发生型动机,以及他人认可、长辈期许、落实就业、职业成长和物质动机等社会规范型动机。不同生源的内外生动机分布情况呈现显著的差异。传统生源的主要影响动机是个人兴趣和自我提升等自我发生型动机,相比之下落实就业和职业成长等社会规范性动机更多地影响着扩招生的学习选择。

学习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6]。调查情况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受教育的不断加强及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扩招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被引导并逐步发生改变。工学矛盾和工作压力使不少扩招生淡化了理想,也谈不上花时间、精力去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这些都给扩招生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端正学习动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扩招生是高职院校中新增的特殊群体,学校对他们学习动机的培养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创造某些客观条件,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又要培养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动机端正的高职学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生源多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建议如下:

(一)融入课程思政,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培育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7]。无论何种生源,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对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学习动机积极则学习效果佳,学习动机消极则学习效果差。因此,要针对不同生源特点,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师根据不同生源学生特点,优化课程设置,设计学习体系,遵循传统生源与扩招生源不同成长规律,将思政问题全覆盖,根据不同教育任务难易度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升不同生源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探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模式,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动机,打造工匠精神,培育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发展的不同类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适应性教育能力

扩招生身兼学生和员工、农民工和社会人士等不同身份,他们的学习获得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教职工队伍教书育人的能力与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要从两个层面提升教师适应性教育能力。一是改变教育观念。不同生源的内外生动机分布情况呈现显著的差异,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研究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学习动机与学习需求,落实多元多层职业教育内容与模式。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与学生直接交往较多,要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启发扩招生积极进取、克服学习困难、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百万扩招”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动机等自主选择修习课程成为必然趋势[8]。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精湛技术技能的引导者,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专业发展引路人的责任。教师要积极参加师资培训,全面提升适应性教育能力。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让课堂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教师要深入行业企业,了解变化趋势,掌握技能要点,与技能大师、企业员工深度交流合作,促成自身整体素质发展,从而反哺教学。

(三)注重分类分层,全方位做好育人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9]。一是对于扩招生源。扩招学生大多是已有职业经历的学习者,有着家庭、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扩招学生有提升学历和技能的共同需求,社会背景层次化明显,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不固定,工学矛盾突出,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较强的期望。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调查与研究,精准把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发展的契合度。比如,在线课程、直播课程就能缓解工学矛盾,对那些对学历提升教育期望值高的扩招生可开设特色课程、定制课程,帮助学生分类发展。社会生源的培养应将校内集中培训与企业工作学习相结合,以企业培养为主。二是对于传统生源,要注重育人服务全方位渗透。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素养能力为导向,整合“知识、文化、实践”三大课堂,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个领域、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推动专业知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融合,建立健全系统育人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要遵循不同生源学生成长规律,抓紧“全过程分层次”服务育人。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研究不同阶段的教育重点,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成长实际,为他们量身定制思想政治工作策略。明确不同育人主体的职责和目标任务,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大基本素养贯穿渗透至学生培育全过程,通过系统设计、分步推进、全程实施,针对不同生情、不同阶段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注重育人工作的阶段性、连贯性、发展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侧重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营造环境支持,增强学生学习效能感

学习动机具有持续的学习影响效力[10]。学校营造良好环境支持,能够促进不同生源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增进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效能感。学校要创新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机制,形成主体多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环境包容的办学环境。要着力构建职教特色与学校专业特色、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自觉投入专业学习。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激发扩招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兴趣、信心和意志力,要在教学中跟扩招生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通过第二课堂、技能比赛,搭建沟通、展示、提升的平台,展示扩招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提升学习者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获得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生源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