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蚌埠民间虎头鞋技艺之美

2022-03-08 07:22刘海艳,李智瑛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蚌埠鞋底民间

虎头鞋在我国民众心中具有特殊的记忆与情感。它是吉祥之物的代表,有驱灾辟邪保平安、护佑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及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备受民众喜爱。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厚实暖和,利于儿童足部发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它也蕴含着民众的审美观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绚丽多彩的民间虎头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历久常新的艺术魅力,鲜明地反映了我国浓厚的民间文化与独特的审美。蚌埠是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地域文化受到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多重影响。因此,蚌埠民间虎头鞋具有南北文化艺术兼容的特征。与皖北其他地区的虎头鞋相比较,蚌埠民间虎头鞋颇具江南的精致细腻。调研发现,蚌埠民间虎头鞋艺术以“丁家虎头鞋”最为典型,其在当地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关于蚌埠民间虎头鞋制作技艺的相关资料仍然较为缺乏。笔者以蚌埠民间虎头鞋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丁家虎头鞋”为例,对蚌埠民间虎头鞋的制作工艺加以详细阐述,分析蚌埠民间虎头鞋的技艺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关民间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存发展。

一、蚌埠民间虎头鞋起源及发展现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虎具有勇武威猛、吞噬鬼魅、驱灾辟邪、赐福护佑等特点。因此,虎的形象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生活造物之中,有着吉祥的寓意。民间虎头鞋是虎文化重要的物化载体,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蚌埠地区历来有幼儿穿虎头鞋的风俗,蚌埠市《怀远县志》中记载儿童多穿“猫头鞋”“虎头鞋”。[1]蚌埠民间虎头鞋以“丁家虎头鞋”最具代表性。“丁家虎头鞋”是当地知名的非遗项目之一,享有安徽“百年老店”的美誉,一些作品还被蚌埠市博物馆永久收藏。“丁家虎头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目前的传承人是丁源、罗纪华夫妇。他们从祖辈那里继承了制作虎头鞋的技艺,承担着发扬虎头鞋艺术的重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舶来文化的侵袭,大多数年轻家长在童鞋的选择上会更倾向于设计感与时尚感兼具的品牌,民间虎头鞋的传承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为继承、发扬虎头鞋艺术,丁源师傅不仅注重血脉传承,将这项传统技艺传与儿子丁宁,还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积极传播、宣讲非遗虎头鞋文化,开设虎头鞋工艺培训班,招徒授艺。同时,他还申请了虎头鞋商标,成立鞋业制造厂,进行品牌化生产与经营。但是,由于纯手工制作工序繁杂,年轻学徒往往容易半途而废,加之民众在童鞋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兼具商业化与时尚感的现代童鞋等,“丁家虎头鞋”等传统虎头鞋的发展举步维艰。传统虎头鞋的制作工艺、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等的传承和发展急需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二、蚌埠民间虎头鞋制作工艺

蚌埠民间虎头鞋经缝、绣、纳等多种手工艺制作而成。制作时长因人而异,一双鞋大约需要4天左右完成。以“丁家虎头鞋”为代表的蚌埠民间虎头鞋制作技艺精湛,从准备材料到最后制作完成并放入蒸笼都有其独到之处,可谓别具匠心。一双虎头鞋需纯手工工序十多道,纳千针左右,制作工艺相当繁杂。

(一)制作工艺特点

1.材料考究

人们在制作虎头鞋之前会精心准备相关材料(图1)。绣制虎脸适宜用精细、有光泽的彩色丝线,纳鞋底、缝合鞋帮与鞋底的绳线宜用硬实耐磨、耐清洗的丝线。以“丁家虎头鞋”为例,一双鞋常以红、白、黑、黄、绿、青、蓝七种颜色的布料和丝线制成。绣制鞋面的丝线往往是捻合而成,由此制成的虎头鞋表面色彩鲜艳、有光泽,独具特色。纳鞋底的线常采用传统的工艺,通过古法合成,再经过细致处理。如此制成的绳线耐磨、耐洗。最后还要在线上加蜡,这样纳鞋底时会更顺畅。

图1 准备材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寓意吉祥

蚌埠民间虎头鞋制作工艺中也常含有吉祥寓意。如在纳鞋底时讲究用针,不同的针法有不同的寓意。其中,最常用的是“石榴籽针法”,寓子粒饱满、多子多福之意。此外,还有其他寓意吉祥的针法,如“枣花针法”,寓早生贵子、早日成才之意,“九针子”寓长长久久、长寿之意等。制作的鞋底多为两层,寓好事成双之意。纳鞋底的线多为四股,寓事事如意之意,寄托了家长对幼儿今后生活四平八稳、事业有成的美好期冀。

3.工艺精细

蚌埠民间虎头鞋坚持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制作工艺精细、考究。首先,在虎面的绣制上运用刺绣、拨花、打籽等技法。例如刺绣中平绣技法的反复使用,加之不同色彩绣线的组合运用,使得虎头鞋色彩鲜艳夺目,且虎面有微微凸起的质感。其次,“丁家虎头鞋”绣制虎面时用针独特、考究。如虎眼、虎眉、虎嘴、虎鼻部位均由纯手工缝制而成,绣制时用针疏密结合。再次,耳部做打褶工艺处理。先是将棉布左右对称翻折,形成一个固定的褶皱,再用针线缝制在老虎头部。此外,“丁家虎头鞋”制作技艺纯熟,在鞋帮与鞋底合鞋时,往往三针拿到位,制成的虎头鞋鞋头周正、成型饱满、经久耐穿。最后,会将制作完成的虎头鞋放入蒸笼蒸一下,目的是蒸掉污垢、消毒杀菌,使鞋面色彩更加鲜艳饱满、光鲜亮丽。

(二)制作工序

蚌埠民间虎头鞋做工复杂,制作工序有十多道,主要有打袼褙、纳鞋底、做鞋帮、绣虎面等,最后再将鞋脸、鞋帮、鞋底合制在一起(图2)。

1.打袼褙

袼褙是做虎头鞋鞋底与鞋帮的重要材料。制造方法是将面粉和清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容器中熬制,通过不断搅拌形成合适黏稠的糨糊状。然后,将准备好的旧棉布或纯棉白坯布料一层一层铺在桌子上,用面粉打制的糨糊均匀涂抹在每一层棉布之间,确保其表面平坦并整齐粘贴在一起。完成后,将其放在通风处,晾干成型,揭下来就成了袼褙。用面粉、棉布打制的袼褙没有刺激作用,纯天然、无污染。用这种袼褙制作的虎头鞋,幼儿穿起来更安全、舒适、透气。

2.纳鞋底

纳鞋底需要做的准备有剪样、铺底与包边。首先要根据幼儿脚底尺寸大小裁剪鞋底样式,再依据这个样式裁剪鞋底袼褙。一双鞋需要裁剪四块袼褙,之后两块袼褙相叠,用针线简单缝制固定。其次是铺底与包边。铺底时,先用棉布在制成的鞋底表面包覆一层,接着用另一种材质依据鞋底形状裁剪出一层布料铺在鞋底一面。然后裁剪出用于包鞋底边缘的斜条,顺着鞋底外边缘进行包边,斜条须平整顺直。最后,针锥扎孔,用粗实的棉线将鞋底缝合紧密,俗称“纳鞋底”。如此缝制的虎头鞋不仅寓意美好、吉祥,还结实耐穿。

3.做鞋帮

鞋帮一般分为三层,即鞋面、夹层和里布。夹层一般是袼褙。冬季虎头鞋的夹层会填充一些棉花,既温暖又挺括。夹层的袼褙要先依据鞋帮纸样大体裁剪,之后再进行精确修剪。裁剪时注意前后均要多预留0.5~1cm的裁剪余量,以便所形成的鞋帮与纸样形状完全吻合,利于与鞋底的准确缝合。[2]接着是裁剪鞋面和里布。鞋面通常用绒布或绸缎等色彩鲜艳亮丽的布料。里布要选用棉质布料,以保证幼儿穿着舒适、透气。然后,按照标示将裁剪好的鞋面、袼褙与里布对齐并均匀黏合再进行缝制。最后选用绸缎之类的布料来缝制滚边,使虎头鞋更加美观。

4.绣虎面

虎面是绣制虎头鞋的重头戏。虎面基本沿用老一辈传下来的经典图案,再融合个人审美及其他文化元素,在风格统一中又富于变化性。绣虎面一般从眼部开始,接着是鼻部、嘴部、耳部,最后是中间的“王”字。绣制时,针脚疏密结合,体现出节奏和韵律,让虎的形象生动别致。眼部通常用贴布缝制出眼眶和眼珠轮廓。为了虎眼看上去炯炯有神,睫毛往往右眼往右旋转绣制,左眼往左旋转绣制。鼻部外轮廓呈桃心形,内部常用红、绿两种彩线以十字交叉的方式来回缝绣。嘴部形状由嘴巴与胡须共同构成,虎嘴微张,胡须颤颤抖动。缝制时,用多股棉线拧成一簇,以棉线绕圈或钉线绣的形式在这数股棉线的中间位置缝制虎嘴形态。[3]耳部通常先用剪好的棉布对称翻折成一个固定褶皱,再将其缝制在虎头部。

5.缝合鞋帮与鞋底

虎面绣制完成后,要将鞋帮与鞋底缝合起来。为表现虎的立体形象,蚌埠民间鞋头会运用毛线、布料、铃铛、铜钱等材料对其进行一番装饰。扎上颤颤欲动的胡须,头顶祥云——虎头鞋的造型由此显得更立体、更灵动。有时为了美观实用,也会为虎头鞋增加一条尾巴,方便提鞋。最后还需用鞋楦给制作完成的虎头鞋定形,将鞋楦放置在鞋内,以保证鞋面立体、挺括。

三、蚌埠民间虎头鞋艺术特征

民间艺术来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既反映着民俗文化,又体现着民众的审美。它是“生产者为自己的生活需要所创造,直接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美化环境,倾注着劳动者自己的审美趣味和纯美的感情,活跃在劳动者的生产、日常生活、习俗节日之中,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的艺术。[4]由于地近江南,蚌埠民间虎头鞋艺术特征颇具江南特有的精致细腻,且造型、色彩独具特色,内涵丰富、寓意深厚。

(一)造型特征

1.美观实用

虎头鞋仿照老虎形态,造型层出不穷,各有千秋,但都遵循着大致相同的设计原则,尽可能在形神兼备的同时又结合各地域的审美。蚌埠民间虎头鞋造型简洁精致、美观实用。其采用高度凝练、概括的造型方法,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来表现老虎憨态可掬的形象特征。虎面还体现了形式美学法则中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的美感。此外,蚌埠民间虎头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鞋头挺括圆润,内部宽绰,鞋面饱满,不仅穿着舒适,还能起到脚部安全防护的作用。虎头鞋的鞋底造型也较为特殊,多为平头设计,鞋底宽大并且取消了成人鞋子上的收腰设计,利于幼儿足部的生长发育。[5]

2.玲珑精巧

蚌埠地区因地域原因,同时受到江南文化、中原文化等影响,民间虎头鞋整体造型精巧雅致。与皖北其他地区的虎头鞋相比,蚌埠民间虎头鞋缺少中原虎头鞋的粗犷与夸张,更添江南虎头鞋的精致细腻、玲珑精巧。其虎面五官结构布局合理,看上去既威武又不失生动可爱(图3)。

图3 虎头鞋上虎的五官形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虎眼是五官中的视觉焦点。蚌埠民间手工艺人为表现虎憨态可掬、怒目圆睁的形象特点,一般将虎眼概括处理为圆形。如“丁家虎头鞋”虎眼圆鼓可爱,整体追求简洁雅致,无过多夸张修饰。虎的眼部又大又圆,眼珠与眼眶比例与尺度适当。其睫毛浓密细长,睫毛处右眼往右旋转着绣制,左眼往左旋转着绣制,体现出对称与均衡的美感。整个眼部又凸显出节奏与韵律感,生动别致、炯炯有神。

虎鼻呈桃心形,分为正桃心形与倒桃心形两种。“丁家虎头鞋”鼻部外轮廓线条饱满圆润,呈“倒桃心形”,内部用红、绿两种彩线交替缝绣。这样绣出来的鼻部有凹凸质感,饱满圆润、精致可爱。虎鼻也体现了简单的几何形式美: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以线的形式构成“十”字形、“井”字形,并在“井”字两端下部绣满彩线。

虎嘴微张,位于鼻部正下方,与眼部、鼻部对比显得小巧玲珑。嘴部形状由嘴巴与胡须一同构成,一般呈圆柱形或“口”字形。“丁家虎头鞋”中,虎的嘴部特点是樱桃小嘴、小虎牙、细长的胡须。其整个嘴部既有对比,又显得和谐。小孩穿上虎头鞋,走起路来,虎须会颤颤抖动。

蚌埠民间虎头鞋中,虎的耳部造型呈现出小巧精致、玲珑可爱的特点。“丁家虎头鞋”虎耳做打褶工艺处理,做工精细。最后,在老虎头顶还饰有一朵祥云,与胡须遥相呼应,忽闪忽闪,灵动可爱。

(二)色彩特征

1.喜庆吉祥

民间手工艺人善于利用色彩表达感情,寄托对幼儿的期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色彩往往蕴含着不同含义,比如红色代表吉祥、黄色代表高贵等。父母将以虎为形,用缕缕金银丝线缝制的虎头鞋送给孩子,祝愿孩子幸福、平安;鞋子加上粉红色的点缀,则代表了新生命的鲜嫩与美丽。[6]在蚌埠民间,人们喜欢使用鲜亮的、含有美好寓意的色彩,如“丁家虎头鞋”的色彩运用便体现了喜庆吉祥的特点。“丁家虎头鞋”的祖传配色别有深意,饱含着对幼儿的深切祝福与殷切期盼。“红眼白耳绿鼻子,吓走鬼怪猫猴子。红嘴白牙黑眼珠,黄胡子来了病祸除。红到八十绿到老,驱灾辟邪平安到”是丁家祖传下来的一句口诀。“红”多指鞋面色彩,“绿”多指虎头祥云用色,红配绿意在表达对幼儿平安长寿的祝福。在淮河流域的方言里,“猫猴子”是妖魔鬼怪的意思。眼、耳、鼻的红、白、绿搭配有驱灾辟邪之意,希望幼儿能健康成长。“黄胡子来了病魔除”也是希望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无病无灾。

2.丰富考究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蚌埠民间虎头鞋整体来看配色丰富、鲜艳亮丽、层次感强。其以中国传统色彩中的红色为主调,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用来点缀,显得异彩纷呈,传达出蚌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丰富亮丽的色彩搭配既营造了热烈、活泼的氛围,又彰显虎勇武威猛、憨态可掬的形象。在“丁家虎头鞋”色彩搭配中,高纯度、高饱和度的色彩以及同类色和对比色的使用十分广泛。这种视觉形式规律的运用不仅能丰富虎头鞋的色彩层次,而且也能给民众带来饱满、活泼、浓烈的情感体验。

“丁家虎头鞋”整体色彩丰富亮丽又不失雅致考究。虎面多以黑色为底,五官常用红色、绿色、黄色辅助(图4)。黑色为玄色,能包容五彩,增添虎面的雅致。具体来说,虎面滚边和镶边往往采用黄色绸缎,以五彩色线绣制,轮廓清晰。眼部用贴布缝制白眼框、黑眼珠,黑白对比强烈。鼻部常用红色彩线与绿色彩线以十字交叉形式缝制,红与绿为互补色,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虎头鞋的色彩占比十分考究,如虎面中睫毛、嘴巴、鼻子常以红色系彩线绣制,与鼻子、祥云的绿色部分既有对比又相互呼应,整体协调统一。睫毛、鼻子、嘴巴使用的红色系有橙红、大红、紫红等,多种红搭配或交替使用,体现出丰富的层次感。这些视觉形式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倾向,令人感慨民间虎头鞋色彩的独特艺术魅力。

图4 虎面色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文化内涵

虎头鞋是中国传统虎文化的物化载体,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虽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造型、色彩运用上有所不同,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传达的美好愿景却极为相似。“虎”代表着勇敢、威猛,在民众心中扮演着保护神的角色,护佑着民众的生命与富贵。[7]蚌埠民间虎头鞋以憨态可掬的虎形象设计与制作,表达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内涵丰富,迎合了民众借物祈福的美好愿望,传达着老一辈对幼儿的殷殷情意与祝福。

1.驱灾辟邪

老虎是百兽之王,是威猛与力量的象征。古时,自然灾害多,医疗条件差,幼儿容易夭折。百姓无法解决自然灾害与自身灾病的问题时,经常将驱灾辟邪、保护幼儿的期望寄托于威风凛凛的猛虎身上。许多民俗、节日中也常出现它的身影。如在蚌埠地区幼儿满月、百天、周岁要穿虎头鞋,希望借助老虎的力量保佑幼儿无病无灾、健康成长。“虎镇五毒”是端午节常见的服饰图案。图案上绣着猛虎脚踩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体现出百姓借助老虎驱邪避灾的愿望。民俗谚语还有“头枕虎头鞋,鬼神不敢来”的说法。百姓将虎头鞋看作是幼儿的护身符,认为在陌生环境尤其是野外睡觉时,头枕虎头鞋,能驱除鬼祟,护佑幼儿平安。

2.祈福祝愿

“穿上虎头鞋、戴上虎头帽,跑得快、跳得高,健康吉祥不摔跤。”这首童谣或许是对蚌埠民间虎头鞋最美好的诠释。民众希望幼儿穿上虎头鞋就能拥有像老虎一样的品质与力量。他们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虎形图案当中,“以意写神”,借物祈福,表达美好祝愿。民间对虎的态度由最初的恐惧变成后来的崇拜,是因为老虎聪明、勇猛、强壮,具有护生能力。这种被神化的力量,在人看来,更是吉祥美好的象征。[8]如“虎头虎脑”“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虎虎生威”等这些带“虎”的词语都体现出人们希望幼儿吉祥如意、福气冲天、茁壮成长的心理。

3.人伦亲情

幼儿穿上虎头鞋,能够驱灾辟邪、健康成长,拥有跟老虎一样的品质与力量——在过去,这是一种习俗文化、家族传统。当家里幼儿快满月、百天、周岁时,长辈就开始为其制作虎头鞋,希望幼儿长得虎头虎脑,期盼他们平安健康。民间虎头鞋的制作者多为母亲、外婆、奶奶等女性长辈亲属,体现着女红文化。她们把对孩童的爱意融入虎头鞋的制作中,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思,寄托着殷殷情意与祝福,正所谓:“一针一线千层底,爱儿心意在手里。虎鞋一对念娘亲,儿孝女贤兴门庭。”虎头鞋传达出浓浓的母爱和人伦亲情,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母慈子孝的美好愿景。

四、结语

蚌埠民间虎头鞋艺术在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其技艺之精湛、造型之精巧、色彩之考究、寓意之吉祥,着实令人赞叹。民间虎头鞋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土壤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它依然能够扣人心弦、引人共鸣,唤起人们共同的记忆与情感。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舶来文化的侵袭,民间虎头鞋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多方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如政府方面应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民间非遗传承人进行资金上的帮扶,促进民间艺人与高校建立合作并创立工作室等。媒体方面及民间艺术研究者应做好相关资料的整合与保护,加大对民间虎头鞋艺术的宣传力度等。此外,设计师可从民间虎头鞋中提取精华来开发相关的文创产品,在传承、创新中注入新时代的内涵与活力,将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蚌埠鞋底民间
画与理
一种全自动鞋底清洁机的设计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高人隐藏在民间
鞋底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