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韩 云 点评|于 强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较策略进行整本书阅读。
2.获得关于“成长”更多元、更丰富的感悟,从而增强心理自信、心理认同。
3.乐于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在相互分享中学会欣赏、收获自信。
【教学过程】
一、借助思维导图回顾人物关系以及情节线索
1.交流、展示人物关系图。
最近我们共同阅读了《草房子》,前几天的推进课上梳理了人物关系和情节线索,制作了人物关系图和情节线索图,谁来交流、展示一下?
2.借助情节线索图猜人物。
(出示情节线索图)你能根据情节线索图猜出人物吗?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所以一看便知。
3.小结:通过这样的梳理,书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一目了然,这是阅读整本书的一个好方法。
【点评: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本课指导的比较策略围绕人物和情节展开。在《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中,指导学生学习了制作思维导图来梳理人物关系以及情节线索的方法。此处的展示与交流,既是对学生前期的阅读成果进行一个展示,又是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建立与旧知的联系,同时为学习新的阅读方法进行铺垫。】
二、学习比较策略,走进人物内心
(一)单人纵向比较
1.书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同学们了解了他们的关系和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今天就来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把这些人物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课前做了调查,“最受关注人物排行榜”前两名正是秃鹤和杜小康,那就比较这两个人物。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先比他们的成长经历。(出示:两个人的情节线索图。)
3.先看秃鹤的成长经历,前后对比有什么不同?随着经历的变化秃鹤有什么变化?再与杜小康比较。
4.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的前后经历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秃鹤从自卑变得自信,杜小康从自傲变得自尊自强,获得了成长。这是我们从单个人的前后对比中获得的发现。(出示:人物比较阅读发现报告单。)
【点评:比较策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谁和谁比较?怎么比较?根据学生评选出的“《草房子》最受关注人物排行榜”切入今天的比较对象,来源于学生主体,群众基础浓厚。怎么比较?可以是多个维度比较,也可以是多个角度比较。本课重在指导了两个维度的比较,一是单个人的纵向对比,一是两个人的横向对比。单个人的纵向比较用直观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人生的起伏,发现书中人物的成长,从而为进一步的比较奠定基础。而阅读报告单的引入为下面学生的发现和交流提供了支点。】
(二)二人横向比较
1.异中求同,发现共性。
(1)那么将这两个人物的成长经历进行比较,你又能获得什么发现呢?先来比他们的成长曲线(见图1),有什么共同点?
图1
(2)小结:他们的经历都有起伏,但最终都获得了成长,而且成长的过程都经历了一个关键事件。那么带给他们人生起伏的关键转折点是什么?(杜小康是芦荡放鸭,秃鹤是演《屠桥》。)
(3)现在请大家走进这两个关键情节,思考他们是靠什么完成转折的。一、二两组阅读第24~26 页,三、四两组阅读第206~208 页。
(4)对比这两个人的成长转折点,他们都是靠自身的坚韧、勇敢、努力,还靠身边人的帮助、鼓励、信任走出了困境。
(5)配乐朗读欣赏两个人物的动人成长瞬间。
(秃鹤:“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嚎啕大哭。”)
(杜小康:“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和同学问好或打招呼。”)
2.同中求异,发现个性。
(1)都是成长瞬间,但是表演成功的秃鹤是嚎啕大哭而此时的杜小康却是那么平和,从秃鹤的哭声里你听出了什么?
(2)是啊,喜悦、激动、感动,但同时有委屈,这么长时间的委屈积聚在心中,化成努力的动力,如此复杂的情绪,难怪此刻的秃鹤嚎啕大哭。对秃鹤来说,什么是成长?
(3)再看此刻的杜小康,从“温和”当中你看到了什么?对杜小康来说成长是什么?难怪桑乔对老师们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3.总结方法(见表1)。
表1
我们通过单个人物前后经历的比较,再通过两个人物经历的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收获了对于成长的丰富感悟。
(点评:在两个人的横向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指导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求同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共性,找到规律性的认识。求异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个性,丰富对成长的感悟,不是贴标签式的几个词语,而是契合不同人生经历的多元的认识,这种认识更具象、更多元、更深刻。)
三、运用比较策略,丰富成长感悟
1.其实书中还有很多人物,回忆一下?不仅有孩子,还有大人,那我们可以比一比两个孩子。
2.同桌合作运用比较策略研读人物,用刚才的方法进行比较阅读,分享阅读感悟,填写报告单。
3.分享研读成果。
第一组:纸月和桑桑
学生运用比较策略,研读纸月和桑桑两个人物,发现桑桑一开始调皮、活泼,经过了生死考验,变得文静、沉稳了。纸月看似成长曲线比较平缓,其实她也有变化:一开始很文静、柔弱,经常被欺负,受到外婆、桑桑等的保护和关爱,比较被动。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桑桑生病了,纸月主动关心朋友,保护朋友,从被保护到主动去保护别人,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通过比较,学生获得了对于成长的丰富感悟:对于桑桑来说,成长是兑现自己的承诺,承担哥哥的责任,是经历生死考验之后的沉稳。对于纸月来说,成长是被动到主动的改变,是勇敢保护朋友的付出。成长不一定是巨大的转折,小的进步同样是成长。
第二组:桑乔和秦大奶奶
秦大奶奶一开始很固执,总是跟学校捣乱,后来变得非常关心学校,甚至为了学校失去了生命;桑乔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重视荣誉的校长,一开始总想赶走秦大奶奶,嫌弃她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后来主动把秦大奶奶接回来,还给她搭了个小屋。赶秦大奶奶走因为他只关心学校的荣誉和面子,后来更关心人了。从只关心面子到关心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学生成长感悟:成长是互相促进的。秦大奶奶救人的举动感动了桑乔,促进了他的成长,而桑乔放下成见关心秦大奶奶又让秦大奶奶更加关心学校。大人也会成长。
【点评:所有的引导都是为了学生真正的阅读,而比较策略的指导,就像为学生的阅读开凿了一条沟渠,学生对于成长的感悟倾泻而出,在比较之中结合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经历,变得具体、生动、多元、深刻,一切都水到渠成。】
四、作业
总结:阅读分享、分享阅读,阅读的过程,分享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这节课,我们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了书中不同人物的成长经历,获得了成长感悟。书中还有很多对环境的描写,也非常有意思,比一比,你又能发现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
【点评:比较策略可不仅仅是人物、情节的比较,小说三要素、环境描写也非常重要。运用比较策略,再读书中的环境描写,会产生什么新的火花呢?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