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联动下的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优化研究

2022-03-08 12:29王洪清傅美淇
关键词:片区海水贸易

王洪清 傅美淇

(1.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2.黑龙江省铁力市国家税务局,黑龙江 铁力 152500)

舟山历来是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大市,其中远洋渔业产量占到浙江省的80%、全国的20%左右。[1]随着海洋野生渔业资源的不断减少,海洋捕捞休渔期长,海洋渔业价值链中从捕捞产业所获得的利润越来越低。[2]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区”)的成立与建设为舟山海洋渔业价值链从海水产品贸易产业获得更高利润提供了契机,特别是2020 年浙江自贸区增加了新的联动片区为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2022 年1 月1 日起,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十五个国家正式生效,又为舟山海洋渔业贸易发展增添了新动能。通过研究自贸区联动背景下如何优化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拉长和增加舟山海洋渔业价值链,对舟山发展海洋渔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的背景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舟山成为大宗海水产品贸易的理想之地。舟山对外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港口成扇形辐射之势;对内地处长江出海口,辐射长三角区域,与宁波港口、上海港口联动,已经构建长三角江海联运中心。舟山是中国渔都,是我国最大的渔场,素有“东海鱼仓”之称,有360 多种鱼类,100多种虾蟹类,100 多种贝类。目前舟山正向耕海牧渔、远洋捕捞、水产品深加工、海洋药物开发等领域全方位拓展,建设现代化的海洋渔业基地,形成了一套海洋渔业产业链,具体包括远洋捕捞、近海捕捞、海水养殖等海洋渔业、海洋渔业运输、渔业加工、渔业技术开发、海水淡化和制冰等产业。2021 年,全市渔业总产量182.81 万吨,国内捕捞产量86.61 万吨,全市远洋投产渔船617 艘,远洋渔业产量67.51 万吨,海水养殖面积4 176 公顷,水产养殖产量28.68 万吨。舟山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心发布全国鱿鱼价格指数,远洋捕捞、加工、贸易额均过百亿。

2017 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在舟山地区涵盖三个片区,其中南部片区着力发展水产品贸易、海洋旅游、商业贸易、金融与信息咨询、海上物流等产业。2020 年9 月浙江自贸试验区新联动扩展区域涵盖三个片区:宁波片区打造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杭州片区打造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金义片区建设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数字贸易创新中心。新扩展的三个片区刚好可以弥补舟山在海水产品贸易中的供应链、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方面的短板。

二、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历史演进及其阶段特征

海水产品是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加工产品,贸易是指交易或货币仲裁活动,因此,海水产品贸易体系是指对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动植物及其加工产品进行交易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按照一定次序组成的结构。此结构既包括海水产品交易中从卖方到买方的整个流通过程,也包括交易中的贸易核心因子和贸易辅助因子。其中,贸易核心因子包括交易的人、物、平台、信息、方式和资金等;贸易辅助因子包括仓储物流、生产加工方式、冷冻链、产业集群等。自1950 年舟山群岛解放以来,按照交易方式和贸易体系结构变化,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特征。

(一)统购统销阶段(1950—1978 改革开放)

从1950 年舟山解放算起,舟山海洋渔业在计划经济下经历了“渔区”到“捕鱼社区”,再到“捕鱼大队”生产管理的三个阶段,海水养殖少,绝大部分是捕捞上来后被收购或调拨,其中大部分分配给本地,小部分调拨到外地,也包括一些其他销售形式,生产和销售模式都具有计划经济的特点。这段时期水产品贸易量非常低,出口率也很低,主要是通过统购统销方式,被当地计划分配处理,见图1。集体渔工商联合企业是当时消化舟山海鲜的重要去向和途径,其中包括捕鱼团队、渔业工业和商业服务业。该阶段主要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海水产品统购统销,实行计划分配,无贸易体系及其特征。

图1 海水产品投售去向和处理模式

(二)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建立阶段(1979—1991 年)

自1979 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舟山经济模式从原来的“基于团队的三级所有权”转向联合生产合同责任制。与之相对应的商业贸易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使舟山海水产品产量得以释放,特别是在1984 年实施的联合生产合同责任制降低了经济鱼的捕捞压力,优化了劳动力的分配,一些从事捕捞和水产养殖劳动力转向水产品加工业,或从事渔业贸易。这一时期舟山还是以海水产品养殖捕捞为主,加工率低,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舟山本地,大多数海产品通过收购在舟山本地销售,少量提供协作或贸易中介出口。物流分销渠道单一,[3]贸易体系结构简单,见图2。

该阶段主要建立了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但贸易核心体系与辅助体系发展不同步。这段时期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舟山本地,当地贸易份额较大,有利于贸易核心体系发展,但辅助体系发展动力不足,落后于核心体系的发展。早期比较重视海水产品捕捞和养殖,新鲜海水产品贸易核心因子中的买方卖方、交易平台、交易信息、交易方式、资金等活跃;随着一些从事海水产品交易和生产的人员开始分离到水产品加工和运输等辅助体系中工作,后期贸易辅助体系物流、仓储、生产方式、价值链、产业集群等发展迅速,但贸易核心体系的主导作用依然明显。

(三)海水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成型阶段(1992—2003 年)

1992 年舟山捕捞水产品总产量约为53 万吨,1996 年舟山海洋水产品产量54.3 万吨,2001 年则翻倍增加到105.4 万吨,2003 年到达发展顶峰,为舟山的水产品加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促进了舟山海水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2003 年全市有水产加工企业近700 家,加工技术水平也随之上了新台阶。在1994 年到2003 年间,舟山海水产品出口年增长率最高时达60%以上,销售到欧盟、日本、韩国的产量最高时占到近70%的份额,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这段时期,近海捕捞水产品大多数是在舟山市场出售或出口;远洋捕捞产品或境外直接出口,或运回舟山加工后再出口。

该阶段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中的国际贸易体系开始成型,见图3。随着舟山海洋渔业捕捞产量不断增加,海水产品加工出口数量庞大,海水产品国际贸易组织、贸易信息平台搭建完成,海水产品国际物流和仓储初具规模。海洋渔业贸易核心体系国际化加深,带动了辅助体系的国际化发展,国际贸易中的买方卖方、交易平台、交易信息、交易方式、资金等活跃度不断增强;贸易辅助体系物流、仓储、生产方式、价值链、产业集群国际化特征明显,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呈现国际贸易体系结构。

图3 舟山远洋渔业水产品贸易体系流程

(四)海水产品贸易体系分工细化阶段(2004—2016 年)

2003 年后舟山渔业捕捞产量开始下降。原因有三:一是经过大型燃油渔船几十年捕捞,东海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海洋渔业资源生长能力远远小于捕捞能力;二是捕捞成本增加,利润减少。2003 年以来柴油价格一直上涨,2010 年以来捕捞个人工资快速上涨,捕捞渔船生产支出增长较快;三是当地政府严格限制增加捕捞渔船,原有的渔船许多正在老化,并逐步被淘汰出捕捞产业。由于海水产品原料不足,水产加工量也随之下降,[4]舟山海水产品行业进入转型调整期,海水产品贸易体系被迫分工细化,从捕捞到销售大而全的一体化公司越来越少。海水产品加工和贸易场地趋于集中,七成集聚在舟山普陀区的沈家门、勾山、展茅,其次是定海区的西码头和盐仓街道,岱山和嵊泗两县水产加工企业较少,且规模也小,见表1。

表1 2011 年舟山各县(区)水产加工业产值及企业数

该阶段海水产品贸易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辅助体系分工细化。贸易体系中的物流、仓储、加工技术,特别是海水产品冷链技术装备发展较快。[5]舟山海水产品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企业经过几年洗牌重组,优胜劣汰,在各自专业领域寻求竞争优势,从捕捞到销售的一体化公司减少,海水产品产业链上的公司之间分工也更加精细,存储、物流、加工,特别是冷链技术发展较快。[6]普陀区、定海区、岱山县和嵊泗县各自形成海水产品产业集群。其中海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表现突出,包括水产品冷冻加工、鱼糜制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加工、水产饲料制造、鱼油提取及制品的制造、其他水产品加工等。如2011 年加工冻虾、冻蟹及各类冻鱼的企业占82.0%,加工鱼糜制品及干腌制品的企业占12.3%,从事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占4.9%。

(五)自贸区海水产品贸易体系构建阶段(2017—目前)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7 年4 月正式成立。浙江自贸区内的保税区具有肉类、冰冻海鲜等进口产品指定口岸资质。舟山海水产品开始依托保税区,开展冷冻水产品业务,建立国际先进的动物蛋白冷链配送物流基地。舟山海水产品加工和贸易基地主要集中在南面的舟山国际水产城、北面的舟山国家海洋渔业基地两个区块。2020 年,海洋渔业基地服务产值、海洋渔业产值、海洋渔业贸易均突破100 亿元。围绕国家海洋渔业基地,打造集进口、加工、贸易、物流、配送、展示功能于一体、辐射全球的大宗商品贸易集散基地,形成了国际海洋渔业产业集群,内有海水产品贸易中心、海水和海鲜产品加工、动物蛋白研发基地。海水产品贸易中心服务对象涉及整个产业集群中的经营主体,包括整个海水产品贸易核心因子和贸易辅助因子。无论是舟山海水产品产业集群,还是其贸易体系都面向国际,贸易体系更加自由化,见图4。

图4 自贸区海水产品贸易体系

该阶段贸易体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自贸区联动不够。自浙江自贸区于2017 年4 月1 日成立以来,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基本是依托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力量独自发展,借助浙江省内其他地区优势力量不明显。(1)依托舟山综合保税区,主要加工进口的冷冻肉类和冷冻海产品,然后冷链配送出口;(2)依托浙江自贸区国家海洋渔业基地和舟山国际水产城,建设自贸区国际远洋海水产品加工与贸易基地;(3)利用自贸区政策优惠条件和贸易便利性,引进了海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水产品交易服务和金融服务等产业;(4)宁波片区的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杭州片区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金义片区的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对舟山片区辐射不足,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借力不明显。

三、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演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规模经济下降

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从小规模经营开始,随着渔业产量扩大,出现规模化分工,但是随着近海捕捞量减少,又失去了规模生产经营条件,从捕捞源头到销售开始出现返回一体化经营的局面,经营走向分散化。究其原因,一是近海渔业资源急剧下降,捕捞产量低,见图5,休渔期长,柴油价格和人工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加快了渔民捕捞利润的下降速度,而渔民通过一体化经营可以增加部分收入。二是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上了新台阶,国内居民对海鲜产品需求急剧增加。2003 年,中国人均GDP 为1090 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 大于1 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将开始升级。不仅沿海,而且国内中西部地区居民对海鲜产品需求量也急剧增加,[7]因此直接销售新鲜海产品相比加工的海产品获利更多,而分散化的销售经营使海水产品贸易规模经济下降。

图 5 1991—2021 年舟山海洋捕捞量

(二)舟山近海捕捞与远洋捕捞贸易体系融合度不够

舟山近海捕捞产品经历了从新鲜销售为主向加工为主,再向新鲜销售为主转变。近海渔业经营贸易模式转变主要原因除上述我国居民收入提高,各地对海鲜产品需求量急剧增加外,来舟山旅游人数每年快速增加,也消费了大量的海鲜产品,见图6。远洋捕捞产品一直是经过初级加工转出口。2015 年舟山启动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建设,“兴业集团”“明珠”“大洋世家”等150 多家远洋企业进驻基地,远洋捕捞产品在基地经过初加工,享受海关税费优惠政策,直接出口销售。其中鱿鱼交易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1]然而,舟山近海捕捞产品生产经营销售模式改变,并没有促进近海捕捞贸易体系中的辅助体系转向远洋捕捞中;远洋捕捞产品通过代加工的形式出口,没有实现远洋捕捞产品与近海捕捞产品经营贸易相融合。[8]这些都反映出舟山近海捕捞与远洋捕捞贸易体系衔接度不够,两条线各自发展的问题。[9]

图6 近海捕捞量与旅游人数对比

(三)新鲜海水产品冷链运输跟不上贸易空间扩大

舟山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升级,来舟山的旅游人数越来越多,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使舟山特色海水产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贸易空间也不断扩大。舟山海水产品从捕捞上来,经过船舱冷冻运送到码头,经由原产地批发商、零售商销售,通过冷链运输到达全国终端市场,捕捞贸易和周转频次比较高。而海水产品冷链运输对运输距离、冷藏温度稳定性、冷藏维修等因素敏感,流通过程中必须确保每个环节及时准确到位,才能保证海水产品质量,[10]因为海水产品一旦由冷冻状态回到常温,生鲜的口感和质量容易发生改变,甚至是腐烂,所以海水产品冷链运输比普通运输成本高80%。[11]目前冷链运输技术及成本限制了舟山海水产品贸易空间。

(四)舟山海水产品技术创新难度加大

20 世纪90 年代,舟山海水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日本较多,水产品加工技术自然以从日本引进为主。通过引进-吸收-创新的技术发展模式,舟山海水产品加工技术得到普遍提升。通过对舟山52 家重点企业调查发现,其中有一半企业技术达到行业平均水平,46.2%的企业加工设备处于领先水平。但是,这些技术主要集中在海水产品初加工行业,处于高端前沿的海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还比较薄弱。精深加工主要集中在少数公司,技术也相对单一,[12]如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的海洋生物药物提取技术。

(五)近海和远洋捕捞量下降冲击贸易体系的稳定性

舟山特色海水产品出口越来越少,加上国内外消费习惯不同,内外贸易利润差距缩小,如带鱼、黄鱼,加工不方便,人工成本高,主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出口产品主要是虾类、贝类海产品。远洋捕捞海水产品符合外国人饮食习惯和口味,利润高,如金枪鱼、鱿鱼等。2021 年远洋捕捞产量67.51 万吨,加工出口贸易达67.6 亿元,近海捕捞产量86.61 万吨。随着近海渔业资源逐年衰减,远洋渔业捕捞量有超过近海捕捞量的趋势,见图7。近海捕捞产品出口贸易比重越来越小,主要依靠远洋捕捞海水产品出口。与近海捕捞不同,远洋捕捞一旦受到他国政策影响而停止作业,舟山市内对应的加工企业将无货可供,整个远洋捕捞贸易体系就会崩溃。

图7 2001—2021 年舟山远洋捕捞和海水产品出口对比图

(六)核心体系与辅助体系发展中的短板突出

目前舟山从事海水产品相关工作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海水产品贸易核心因子方面(买方、卖方、交易对象、交易平台、交易信息、交易方式、资金等),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的技术短板主要体现在贸易辅助因子(物流、仓储、生产方式、价值链、产业集群等)中的高技术层面。究其原因主要是舟山缺少这方面的高新技术人才。舟山的高层次物流、仓储、生产方式、价值链管理、产业集群管理人才主体集中在高校教师中,而这些教师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对接较少。

四、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舟山地理位置偏僻,贸易系统技术力量薄弱,缺少供应链、跨境电商和数字经济等方面的高新技术人才,仅仅依靠舟山自身力量难以弥补贸易体系中的短板。浙江自贸区扩片及时为舟山提供了借助外力的机会。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优化发展需要借力浙江自贸区联动片区,顺应RCEP 规则,弥补贸易体系短板和人才稀缺,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升核心贸易体系交易效率

按照RCEP 规则,应加强舟山海水产品原产地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提升舟山特色海水产品国际市场营销运作水平,清除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非关税壁垒,按照RECP 规则改革海关流程和通关时间,缩短舟山海水产品通关时间。从生产到消费终端尽量减少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尽可能将海水产品从原产地直接运输到零售超市或顾客手中。利用杭州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义乌的贸易平台,搭建交易信息平台,实现交易双方数据信息共享,利用平台出口加工产品和引进原材料,既提高交易资金流动速度,还可以有效提升交易效率和缩短流通渠道,整体提升核心贸易体系的交易效率。

(二)加强辅助贸易体系建设

在继续构筑南美洲海水产品供应链的同时,根据RCEP 规则,积极打造RCEP 成员国海水产品供应链体系。RCEP 成员国中热带地区成员较多,可采取负面清单模式吸引外国投资,提高舟山半成品和成品水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通过提升冷链物流技术,全面改善舟山海水产品生鲜、仓储、分类等冷链,尽快适用于长途运输。RCEP 协定文本内容多,难点也多,专业性极强,需要培养既熟悉世界自由贸易规则,又通晓RCEP 的人才。加快小型家庭企业市场整合进度,实现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海鲜的质量和安全。另外,需要加快扩大海水养殖面积,这样既可以弥补近海捕捞产量的不足,也可以防止远洋捕捞产业的坍塌,提升舟山渔业规模经济,保持产业集群分工运作,为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创造条件。

(三)利用杭州片区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贸易体系数据挖掘

舟山海水产品跨境电商力量薄弱,[13]结合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海水产品贸易体系发展要求,杭州片区的相关功能主要是人工智能、跨境电商和数字经济。舟山仅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在国内销售市场立足,但多数营销水平依然低下,其他大多数海水产品企业传统的营销技术甚至还处于国内低层次水平,尤其缺乏国际市场营销运作能力。舟山完全可以利用杭州片区数据分析系统,在RCEP 框架下推动海水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构建国际经贸大数据微观信息共享平台,将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产品搬上平台,实现舟山海水产品贸易平台改造升级,在浙江省打造全球一流的海水产品跨境电商示范中心。争取借调杭州片区数据分析人才来舟山指导,加强数据分析和跨境电商人才引进力度,派遣海水产品贸易人员进入杭州片区学习。引进来的同时,将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中技术含量要求高的部分投放杭州片区,通过快速提升贸易体系技术水平,实现贸易体系整体快速发展。

(四)利用义乌片区的贸易平台扩大海水产品贸易市场

由于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减少,加上舟山的海水养殖产量有限,而舟山的远洋捕捞产品主要是在保税区封闭加工后直接销往海外,所以舟山水产品目前的加工能力远超自身的海水产品供给量。不仅是舟山的海洋产品和加工产品贸易,而且其加工原料来源也需要放眼世界,让国际国内市场的原料为我所用。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主要功能是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数字贸易等。舟山可以借助金义片区,实现国际海水产品,特别是资源型海水产品引进来,舟山加工型海水产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中国有着巨大的海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和远洋捕捞队伍,仅仅依赖国内海洋资源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需求,因此可以借助和发动金义片区国际贸易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贸易人才,多渠道进口海水产品。舟山的一些海水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将舟山海水产品集群产业拓展到整个浙江自贸区联片范围。

(五)利用宁波片区多式联运实现贸易体系物流空间拓展

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的主要功能是国际航运物流、供应链、多式联运等。舟山海鲜产品贸易辅助体系离不开高水平的冷链物流技术。随着舟山新鲜海水产品贸易空间不断扩大,可以借助宁波片区的物流技术解决自身冷链运输短板。由于舟山渔码头数量少,冷冻仓储能力不足,一些舟山渔船捕捞后直接开船去宁波的一些渔码头交易卸货,利用了宁波渔码头链接内外、多式联运、辐射力强的优势。根据这一既成事实,舟山可以积极利用宁波片区多式联运,实现贸易体系中的物流空间国内市场拓展。利用宁波片区国际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建设国际化的水产品供应链。

总之,根据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演化历史与特点,贸易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等的分析表明:舟山贸易体系空间结构、技术结构、贸易主体结构、贸易对象结构都发生了较大或根本性变化,有些变化是由海洋环境资源减少引起的,有些变化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到新高度产生的,还有的变化是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和互联网数字贸易技术带来的。[14]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如果放在浙江省自贸区联片区域内构架集群产业,体系发展中的许多短板将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片区海水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贸易统计
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