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参与数字农业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2-03-08 11:05倪莹莹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商科电子商务数字

倪莹莹 侯 杰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1 问题的提出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核心,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11.3%,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商市场的农产品持续热销,也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数字化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职业院校农村商科人才培养将对“数商兴农”相关工作起到助推作用。

数字农业商科人才培养是指在乡村振兴和电商创新发展引领“农业数字化”不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非常密切的高等教育机构,主动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为推进“农业数字化”全面升级,支持“数商兴农”工作的推进、农村的全面进步、农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文件和方案的相继出台,推动数字农业发展落地[1]。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我国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达到31 422万人,其中仅有1.2%的人员受过大专及以上文化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限制了数字农业的飞速发展。受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及文化落后、发展空间有限,大学毕业生倾向于留在城市发展,农村地区存在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2]。

高职院校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非常密切的高等教育机构,应承担起地方农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为推进“农业数字化”全面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

最早提出“数字农业”一词的是美国,随后德国、荷兰、英国等国家也相继提出扶持数字农业发展的政策,并对数字农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1 主张开展互联网技能培训课程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构想,数字农业随即产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农业商科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州立农业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组织农业生产者培训,随信息技术更新换代不断更新电子商务培训,培训农民更新生产经营理念,适应数字农业发展模式。

2.1.2 注重大学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德国数字农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德国农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3 主张以政府为主体,多渠道提升农民技能

耕地缺乏、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促使日本通过数字农业提高农业效率,政府在培训职业农民数字技能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加大了硬件设施上的投入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等。德国、瑞士等国家实行社区支持农业计划,组织相关农民及从业者在当地社区进行互联网技术培训。

2.2 国内研究

国内有关数字农业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出现,数字农村人才培养的论文数量从2010年开始大量增加,这与我国对于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点:①主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升数字技能,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突出地位。②倡导建立“一主多元”的培训体系。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农业部门牵头,各类科研院所、高等教育部门、职业教育部门、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主多元”培育治理体系。③鼓励高校联合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企业参与涉农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鼓励电子商务平台设立营销大学、跨境电商网等服务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新技能培训[3]。

3 高职院校参与数字农业商科人才培养的国外经验

3.1 德国职业教育经验

德国农村职业教育重视实践,德国农村职业教育由“校内理论教学+校外实践”两部分构成。其中,校内授课以德国各州的教学大纲为基本要求进行课程安排,在企业实践中学生以学徒身份在涉农企业学习实践技能。

3.2 美国学生开展农业互联网技能培训的经验

美国职业教育提倡开展互联网培训技能课程,通过不断更新农业生产者的电子商务知识结构,打破传统农业经验理念,引导传统农业生产者适应新型数字商业模式,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者竞争力[4]。

3.3 其他国家开展数字农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荷兰职业教育注重农业商场化运作,注重培养商科人才;瑞士人才侧重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培养以应对互联网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日本也非常重视对职业农民的培养,对职业农民培养实行高额国家补贴,在课程结构上加大农业实践比例,在农业大学里实践学时比例为专业课时的70%~80%,同时非常注重涉农师资力量的培养,这为日本培养高质量技能型职业农民起到了保障作用;英国实行3年制农校、实行工读交替的教学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学生在校学习农业基础知识,第二年去农业企业实习,第三年实行“校内理论学习+校外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5]。

4 高职院校各商科专业参与数字农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

4.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农业人才培养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强劲,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针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面依旧存在培养方向不清晰、专业教师缺乏、农业企业导师引入课堂难、农村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置不当、毕业生选择农村就业意愿不强等问题。

4.2 高职院校商科其他专业数字农业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院校商科其他专业(除电子商务专业外),如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里较少涉及数字农业内容。例如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重点培养的是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面向外经贸行业,能够从事外贸业务、跨境电商运营、外贸单证、跟单、关务、网店运营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却较少涉及农商专业人才培养内容,从服务地方农业和农产品进出口角度来看,商科其他专业培养外贸人才时对数字农业内容关注度过少。

5 高职院校数字农业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建议

5.1 建立数字农业商科人才培养政校企共同体

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如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都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数字农业人才培养必须依靠校企合作、深度产教融合,同时发挥政府及社区等相关部门的作用,形成高职院校、农业相关行业企业、政府机构、社区社团等主体协同发展,解决数字农业人才培养供需矛盾问题。同时通过紧密结合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学校、企业和地方三方共赢,为数字农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5.2 建立实用性强的数字农业商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实用性强的数字农业商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解决数字农业人才培养主要难题,建议如下:①学校应与地方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有效联合,通过邀请农村电商等成熟企业,邀请行业企业骨干,共同为数字农业培养打造实用性课程体系。②加强对农业行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实用性强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③推进职业院校之间、校企之间深度合作,共享师资、教学资源、实习实训设备、实习场地等资源,共同开发、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互利共赢。④通过创新“订单班”“人才孵化基地”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⑤紧扣数字农业主体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培训内容,如在专业基础课中增加农业通识教育、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等内容。在专业核心课中增加数字农业技术、新农业运营管理等内容。⑥专业拓展过程中,应根据专业属性、学生特点、学习需求、地方主导农业发展出发,安排实践体验课程或参加企业行业竞赛等。

5.3 建立数字农业商科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可以邀请农村行业成熟企业与学校共建网络实训平台、设计实训项目、培养懂农知农的师资团队,建成集专业教学、技能竞赛、行业竞赛、1+X证书培训、生产性校企实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数字农业”实训基地,构建农产品产销过程数字化和信息化平台,从农产品业务运营、实际应用支撑以及人才职业化能力拓展等方面全方位培养符合数字农业商科人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队伍。例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融入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专业教师团队深入多家知名生鲜电商企业考查调研,并与农产品企业达成深度产学研合作,建设了一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5.4 建立数字农业商科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职业院校培养的涉农人才,普遍存在服务农村意愿不足的问题,应激励和吸引毕业生进入农业行业,为农业行业服务。激励高职院校毕业生服务乡村,助力农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入学教育、学费减免、鼓励返乡创业等手段,吸引更多的毕业生投身新农村建设中去。

6 结语

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关于数字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是对中央关于数字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思考,对高职院校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建立数字农业商科人才培养政校企共同体、建立实用性强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建立商科人才培养实训基地3个方面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以缓解农村人才短缺现象,实现乡村振兴、数字化农业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商科电子商务数字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答数字
电子商务
数字看G20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