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街巷空间老龄群体使用特征与满意度研究
——以湖州市黄泥兜村为例

2022-03-08 07:16叶雯馨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街巷老龄老化

文/叶雯馨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张 晨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黄世婕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引言

伴随着我国乡村空心化的发展,乡村的老龄化问题愈加显著[1,2]。乡村适老化发展是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挑战,而乡村街巷空间承载着乡村大部分的生活交往功能,是乡村适老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3,4]。目前街巷空间的适老化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针对于乡村地区老年群体的研究较为缺乏[5]。

本文借鉴城市街巷空间的定义,将乡村街巷空间定义为乡村道路以其两侧建筑界面所形成的活动空间,包括道路、宅前屋后及节点空间。本文以湖州市黄泥兜村为例,对老年群体的街巷空间使用特征和满意度展开分析,为乡村街巷空间适老化提升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黄泥兜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东北面,东接南浔马腰村,西连东双林村,北与西阳村相邻,南靠后坝村。村落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村民临河而居。同时,受早期耕作方式影响,村落整体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近年来,黄泥兜村在乡村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美丽乡村称号和多项市级奖项。以该村为研究对象,便于了解乡村振兴过程中街巷空间适老化建设的经验及问题。

2 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信度检验

本文数据通过对黄泥兜村60 岁以上老人问卷调查获得。问卷内容分为受访者基本信息、街巷空间使用特征及满意度三个部分。满意度问卷采用李克特5 级量表获取12 个影响因子的满意度评价。调查采取偶遇抽样法,以问卷结合访谈的方式开展,共发放问卷120 份,有效回收问卷103份,有效率为85%。通过克隆巴赫系数进行数据信度检验,得到α 值为0.920,问卷信度良好。

2.2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受访者属性特征和乡村街巷空间的使用特征;其次对整体满意度及各因子满意度进行平均值及变异系数的统计,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影响因子的权重。研究数据巴雷特球型检验结果为686.068(P <0.001),KMO 检验结果为0.911,影响因子选取较为适当,选取累计方差贡献率70.286%的前三个因子,通过加权求和及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因子的权重。

3 结果分析

3.1 黄泥兜村街巷空间老龄群体使用特征分析

3.1.1 受访者的属性特征

如表1 所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男性与女性数量基本持平;从年龄结构来看,低龄和中龄的老年人占据绝大多数;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看,整体文化程度以小学文化为主,这受限于早期的社会时代背景;从收入来看,中低收入的老年人数量最多;从受访者健康状况来看,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良好,健康状况好的老人更愿意参与街巷空间活动;此外,受访老人大部分是与子女分开居住的。

3.1.2 使用特征分析

如表1 所示,乡村老年人平时以聊天、散步、广场舞三类休闲活动为主;其次是农事活动,小部分老年人会进行下棋打牌、带孩子等活动。大部分老年人将方便到达和人多作为活动空间选择重要依据,而老年人的活动也主要集聚在以下两类空间:一是宅前和路边此类可达性较高的街巷空间,二是广场和商店等易产生社会性活动的空间。相反,如凉亭和健身设施周边活动人数较少、利用率较低,这与上述空间选择原因相互对应。由此可见,街巷空间的环境、设施并不是老年人关注的主要问题,老年人更看重空间的便利性和可社交性。

表1 老龄使用者属性及特征统计(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从街巷空间使用频率来看,59.2%的老年人每天都要在乡村各类街巷空间内活动,20.4%的老年人街巷空间使用频率为每周4~6 次。由此可见乡村老年人的街巷空间使用行为具有高频性。

从街巷空间使用时间来看,一是街巷空间使用季节分布不均衡,大多数的老年人会选择在春、夏、秋季使用街巷空间,仅有8.1%的老年人会在冬季使用,这主要受季节气候特征影响;二是街巷空间使用时段分布不均衡,18:00 之后使用街巷空间的人最多,8:00~14:00 之间的使用者则较少;三是老年人在街巷空间停留的时间均较长,接近一半的老年人停留时间在30min~1h 之间。

3.2 黄泥兜村街巷空间满意度分析

3.2.1 整体满意度分析

受访者对于乡村街巷空间的整体满意度均值为3.98,变异系数为15.13,表明黄泥兜村老龄使用者对于街巷空间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同时满意度变异系数较小,说明随着近年来乡村建设不断推进,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影响因子的权重表明了该因子对于整体满意度的影响。如表2 所示,休憩设施、无障碍设施、街巷质量、街巷通畅、街巷尺度、绿化六个因子对乡村街巷空间整体满意度的影响较大。通过访谈得知中高龄老人出行速度和强度受限,对于休憩设施和无障碍设施需求度较高,低龄老人对于街巷通畅和绿化有更高追求。

表2 因子均值、变异系数和权重(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2.2 单因子满意度分析

如表2 所示,街巷环卫、绿化、街巷尺度、街巷照明、无障碍设施及水景满意度均值较高,这与多年的乡村建设密切相关。同时,街巷环卫、水景和绿化变异系数较小,满意度较为一致。其中,水景和绿化属于街巷景观维度,说明乡村建设对于乡村风貌提升的效果显著。而街巷通畅、休憩设施、健身设施、街巷铺装、街巷质量及街巷维护的满意度均值较低,据访谈得知,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多由于设施质量较差和维护不及时。同时,街巷铺装、休憩设施、街巷维护及街巷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这四个因子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可能与被访者所在的村落组团存在较大联系,也与道路的使用频率有着较大联系。调研发现,远离行政村的村落组团内部道路,尤其是与主干道相接的道路,较多出现路面坑洼现象,给老年人造成了不便。目前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提升,但对于特定的群体的关注有待提高[6],在设施规划布局和品质把控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 优化建议

4.1 优化街巷空间布局,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在乡村街巷空间中,以宅前、路边为代表的高可达性空间和以广场、商店为代表的强社交性的空间利用率最高,而诸如凉亭、健身设施等空间利用率却不高,因此,对于高利用率的空间要注重品质提升优化,低利用率空间要合理协调引导布局,促进街巷空间的高效使用。

4.2 提高空间功能弹性,营造活力适老街巷

目前乡村街巷空间的使用者以低龄老人为主,中高龄老人较难参与街巷空间活动,需要统筹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老龄人群需求,增加街巷空间的使用功能,增加街巷空间内的活动类型[7],提高街巷空间的活力。

4.3 加快适老设施改造,构建乡村适老街巷系统

目前乡村街巷空间尚未进行全面系统的适老化改造,在乡村更新改造中要统筹考虑适老化问题,结合老龄人的需求,增设适老设施,设置适宜的道路宽度,使老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乡村街巷空间中参与社会生活[8]。

4.4 加强设施维护管理,完善设施保障体系

在乡村振兴推动下,街巷空间的风貌建设都呈现出较好的景象,而建设的质量以及后期维护管理仍然有较大问题,可以考虑建设建立责任制,使得空间品质能有所保障,同时要方便老龄人口反映适老问题,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结语

当前乡村老龄化问题严峻,乡村人居环境适老化提升是必将面临的挑战。本文以乡村街巷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老龄群体的使用特征和满意度,探寻乡村街巷空间的适老问题。街巷空间的适老化提升需注重老龄人的实际需求,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空间功能弹性,加强适老设施建设和设施保障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街巷老龄老化
王纬华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边走边唱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雨中的街巷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