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铁佛中心小学 李林洁
现阶段,我国还在进一步推行课程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生命意识”“主体性”等被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客观说,新课改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今,语文课程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其间,教师们围绕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各种探索,并体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是,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耗低效的无奈没有得到彻底转变,师生关系长时间处于失衡的状态,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下。因此,教师必须在高度重视构建和谐、民主的“互动式作文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本文探讨互动性作文教学的意义,同时分析小学作文互动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起到启发与促进作用。
之所以要进行互动式作文教学,主要是为了获得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学生个体对作文中出现问题的探索和更加全面的写作素材分析,从而让学生对作文主题的理解更多元化。除此之外,互动性教学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等。所以,合作互动能发挥积极作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激发创造潜能,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后,就能自觉进行创造性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运用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因为有效且得当的互动式教学,可以扩大教学范围,也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一直保持兴趣和新鲜感,从而愉快地学习。
在互动式作文教学中,显而易见,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因为学生可以和教师直接互动,这种直接的互动能让师生之间沟通更加顺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作文教学中几乎很少有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大部分时候都是教师在作文前讲解要求和要点,师生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在互动式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组织并参与到互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互动式作文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表达想法以及和教师交流,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教师不再忽视原本属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以共同学习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学习。
事实上,无论学习哪个科目,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快乐,继而产生学习动力。除此之外,也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短板,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最终形成人人争先的教学局面,全面发挥互动式作文教学的作用。
互动式作文教学有利于转变教师完全控制下的作文教学状态,能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互动和沟通,学生更加乐学。但是,事实上,在实际的互动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会出现偏差,主要体现在主导性太强上。
因为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内心深处还没有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等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想与学生互动,却不愿意从讲台上走下来,这种“俯不下身子”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讲台上的指导不能发挥出启发学生的作用,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实现。事实上,这种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适时诱发指导等目标的落实,均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写作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没有师生互动以及沟通环节,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全程在座位上聆听,课堂呆板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由此可见,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主导课堂,一方面要转变教育理念,一方面还应该提高互动性教学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兴趣开始出现了分化。事实上,这些差异性也是互动作文教学的前提,不过这种差异性也会带来互动上的障碍。例如,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因为自卑而消极对待,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不屑参与此类活动,再加上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不同,这种生生之间的互动只能辐射到小部分学生,不能覆盖全部。
同样,这也会影响师生的课堂互动,教师的精力有限,很难做到一一互动,绝大多数情况是教师同时与全班学生互动,也正因如此,有针对性的交流很难深入与充分进行。部分比较活跃、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关注,而性格比较沉默的学生则只能得到较少的关注。
普遍来说,我国小学班级规模比较大,导致管理上有难度,教师不了解所有学生的需要。尤其我国的班级授课方式是传统的“秧田型”授课形式,分散的课堂空间分布,导致教师没办法公平分配注意力,而且不同的座位与教师的距离不同,这些都会给互动教学带来不同的影响。在教学中,互动教学的重点在于前排,还有中间的部分,教师和后排的互动较少。倘若教师想要进行覆盖全班的互动性教学,显而易见,很容易造成课堂混乱。
在互动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应该随之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写作的旁观者,现在应该是指导者与参与者。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楷模,可以抛砖引玉写下水文,及时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倘若学生无内容可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寻找到契合学生需要的材料;学生有材料但是不知道如何写,抑或是抒发的情感有偏差,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细致地描写生活,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自然,想要收到以上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参与到写作中,因为倘若只是组织学生写作,提供写作命题,在缺少亲身体验的情况下,教师自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在互动性教学的批改环节中,教师应该变身成为示范者,而非原先的独裁者,要指导学生之间互改,或者要求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自己修改。经常写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果把学生排除在批改作文的活动之外,作文训练就不完整,其训练效果也会打折扣。教师可以先找出一篇作文示范如何批改,并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批改,同时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活动中,逐步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日积月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完整了学生的写作过程。
鼓励学生互相点评作文,是让学生爱上写作的有效手段。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形成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基于这种情况,倘若不指导与鼓励,学生互相批改作业的时候,会发生胡乱点评的问题,比如点评内容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或者是点评内容完全跟作文内容不一致。此时,教师应该秉持信任并鼓励的态度,每个星期从每个小组中选择1人成立“学生点评质量民主监督小队”。在授课时间,教师可以公布监督小队的成员,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学生相应的点评要求。“监督小队”会自发地监督点评的质量。管理的权力交给了学生,教师应该把握学生自我管理的大方向、查看和总结管理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养成互查、互检的习惯,还可以打造良好的小组点评氛围,提高学生点评的责任感,提高互评水平、互评质量。
互动可能会引发课堂的混乱,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借助网络打造学生与教师沟通互动的平台。要以教师和学生间的良性交流为出发点,通过网络,借助即时聊天工具,让教学延伸至课外。交流与沟通不会因为网络而存在隔阂,让学生使用微信进行师生沟通,属于比较创新且大胆的操作。要用微信平台最大化地搭建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建立教师监督的群聊机制。同时让学生建立二级微信群,这个微信群里没有教师,只有学生和家长,家长在群聊中要起到监督作用。
其中“班级群”的成员主要是学生和教师,教师通过群聊的形式布置教学任务,所有学生都可以直接接收到写作要求;“交流组”是学生按照各自意愿自发地组成的小组,组员人数基本维持在10个左右,可以在接收到教师的教学任务后进行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家长组”的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家长,这个组主要方便学生家长直接从教师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微信建立了相关的学习群聊后,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讲解作文知识。教师通过微信群聊讲解作文知识、点评学生作文的方法,取得了极大成效,但即使如此,可能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全面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借助社交平台的方法,不仅只是与学生“互动”,还应该通过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亲力亲为,积极投入到与学生的互动中。
首先,教师示范。基于目前的交互式作文教学模式,教师面临着比课堂教学更巨大的挑战,因为要运用与学生间更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在这种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是互动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师不仅要明确互动的任务和目标,还要积极地投入到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中。例如,教师要与学生同步某些学习行为,如双方之间达成每天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同一本书的约定,阅读结束,在群聊中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教师作为阅读目标的制定者,应该起到带头作用,阅读完第一时间在群里分享读书心得,可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让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到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决心,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激发。
其次,学生模仿。教师通过微信或者QQ语音留言的形式传递信息后,还可以使用文字的形式,督促学生通过语音留言将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好句摘录出来,并分享到微信群中。教师可以编辑分享范例让学生模仿,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把重点字、词、句都圈画出来。如此一来,他们会以超越教师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阅读的专注度,提升阅读效率。
最后,互动点评。当教师以及所有的学生都分享完,教师可以点评学生的分享,学生彼此之间也可以互相点评。需要注意的是,点评最好是带有正向的评价,特别是有学生分享了一些比较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子时,教师可以让该学生面向其他学生再做一次分享,主要分享对这个词的理解与感受等。这样的话,新的知识就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了传递,学生对新知识也更容易掌握和消化,大家彼此分享新知识,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种形式的互动是真正有效的,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