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25(OH)D3与血清因子的影响

2022-03-08 11:59胡玉玲高永伟王栋梅马文玲
海南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感染性维生素炎症

胡玉玲,高永伟,王栋梅,马文玲

1.延安市中医医院儿科,陕西 延安 716000;

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陕西 延安 716000;

3.延安市人民医院儿科,陕西 延安 716000;

4.延安市志丹县人民医院儿科,陕西 延安 717500

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儿科常见的疾病,容易导致患儿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脱水,迁延为慢性腹泻后还可造成患儿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感染性腹泻主要由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及轮状病毒等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1]。常规的规范化治疗可缓解患儿的症状,但对部分患儿疗效欠佳,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症状及提高其临床疗效仍严重困扰着临床医生。有研究表明[2],急性腹泻患儿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3[25 (OH)D3]处于较低水平,故维生素D的丢失可能为感染性腹泻的原因之一。维生素D 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可促进钙的吸收,保护肠黏膜,具有重要的免疫作用[3]。感染性腹泻中,感染导致的免疫应答在其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患儿血清中常有白介素-6(IL-6)、白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23(IL-23)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异常升高[4]。因此,本研究拟采用维生素D辅助治疗感染性腹泻病患儿,观察其血清中25(OH)D3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延安市中医医院儿科就诊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20 例。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5];病程均在72 h 以内;均有脱水、大便异常及呕吐等症状。排除标准:入组前1 个月有维生素D、抗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等治疗;有严重肝肾功等脏器功能障碍;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有细菌性痢疾。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6岁,平均(3.48±1.16)岁;腹泻次数5~14 次,平均(10.51±2.45)次;细菌性腹泻35例,病毒性腹泻25例;病程5~52 h,平均(27.95±10.02) h。对照组中男性31 例,女性29 例;年龄1~6 岁,平均(3.51±1.19)岁;腹泻次数4~15 次,平均(10.58±2.49)次;细菌性腹泻32 例,病毒性腹泻28 例;病程6~55 h,平均(30.13±9.95)h。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因、腹泻次数、脱水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6]根据脱水的性质及程度进行补液治疗,同时给予蒙脱石散,每次1袋,3次/d,服用时将蒙脱石散倒入半杯温开水中快速服用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滴剂0.25 μg口服治疗,一天一次。二组疗程均为72 h。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17]显效:治疗72 h 后,患儿腹泻、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结果及粪便性状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2 h 后,患儿腹泻、呕吐等症状部分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粪便性状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72 h 后,患儿腹泻、呕吐等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粪便性状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25(OH)D3及炎症因子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2 h 后抽取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使用离心机离心后取上清液,保存于冰箱内。采用酶联免疫法吸附法测量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7、IL-23及TNF-α和25(OH)D3水平。维生素D 缺乏:血清25(OH)D3水平≤20 μg/L;维生素D 不足:20 μg/L<血清25(OH)D3水平≤30 μg/L;维生素D充足:30 μg/L<血清25(OH)D3水平≤50 μg/L;维生素D中毒:150 μg/L<血清25(OH)D3水平。所有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罗氏有限公司。

1.3.3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的头痛、发热、出汗、口唇干裂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统计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0,P=0.018<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25(OH)D3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 后,两组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25(OH)D3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25(OH)D3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0 60治疗前31.96±4.25 32.03±4.31 0.090 0.929治疗72 h后48.57±6.46 38.48±4.11 10.208 0.001 t值16.639 8.389 P值0.001 0.001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7、IL-23

及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IL-6、IL-7、IL-23 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 后,两组患儿的血清IL-6、IL-7、IL-23 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7、IL-23及TNF-α水平比较(±s,μg/L)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7、IL-23及TNF-α水平比较(±s,μ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TNF-α 60 60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111.14±10.75 110.94±10.43 0.103 0.918 IL-6 IL-17 IL-23治疗前95.54±7.56 96.02±7.31 0.354 0.724治疗72 h后15.48±1.84a 18.49±2.21a 8.108 0.000治疗72 h后75.41±8.32a 91.51±10.18a 9.486 0.000治疗前18.85±1.56 19.01±1.49 0.575 0.567治疗72 h后8.42±0.84 11.93±1.79a 13.750 0.000治疗72 h后71.38±5.12a 81.03±6.04a 9.440 0.000治疗前23.41±2.49 23.53±2.56 0.260 0.795

2.4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略低于对照组的1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儿童由于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极易因炎症、感染及免疫缺陷等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及感染性腹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及次数增多,脱水及呕吐等症状[7]。

既往多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但常规治疗可能对部分儿童效果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8],维生素D辅助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进入人体的维生素D 被维生素D 受体结合后转运至肝脏,经肝脏代谢后转化为25(OH)D3,故可用血清中25(OH)D3水平来表示体内维生素D 的水平。感染性腹泻多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免疫系统调节异常等导致的。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抵抗外来细菌及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时,难以及时有效的做出免疫应答反应,导致机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出现肠道功能紊乱[9]。维生素D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需物质,不仅可以影响患儿钙吸收,还可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过程,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复制,降低因其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拮抗肠道产生抗菌肽,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平衡,保护肠道上皮的屏障功能[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OH)D3升高水平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小胖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维生素D用于感染性腹泻的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血清中25(OH)D3水平。在常规治疗中,虽然有效的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是针对一些病情较重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导致患儿的消化功能不能依靠自身恢复,通过对患儿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有效的增加患儿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可有效的调节体内的免疫功能。

IL-17及IL-23为促炎细胞因子,IL-23诱导IL-17的产生,进而激发炎症免疫反应,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及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与血清中IL-17 及IL-23的高表达有密切的联系[12]。当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往往会导致免疫反应激活炎症反应,导致患儿体内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IL-6、TNF-α属于TH1 炎症类细胞因子,当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会导致TH1炎症类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进而损伤肠道内的黏膜,发生消化道功能的紊乱[13]。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IL-6、TNF-α、IL-17 及IL-23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IL-6、TNF-α、IL-17 及IL-23 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李阳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维生素D 用于感染性腹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血清中的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适当有效的补充维生素D,使其血清中25(OH)D3水平增加,可显著的改善其免疫功能,进而有效的抑制血清中IL-6、TNF-α等TH1 炎症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IL-17 及IL-23等炎症因子过度激活,避免胃肠道黏膜的损伤,使机体在面对外来病原体的侵袭时可做出有效的免疫应答[15]。本研究中,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维生素D用于感染性腹泻安全性高。维生素D 属于脂溶性维生素,长期过量的服用会导致维生素D 中毒[16],在严格遵循药物用量用法的基础上,其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维生素D 用于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提高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 含量,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感染性维生素炎症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脱发、疲惫、常感冒、抑郁…… 或是缺维生素D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思考心电图之177》
维生素D或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