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人在短视频的发展与突破

2022-03-08 09:49:40赵启雄姜壮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期
关键词:短视频

赵启雄 姜壮

【摘要】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差异,传播媒介也自然而然的更新到了第四代即网络。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生成了一种传播新生态,面对传播与短视频平台的关联化。播音主持人应该快速响应变革,迅速拆解其体系,梳理出相较于传统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的差异化与一致性并于点线面做出详细分析,找出播音主持人在短视频平台中的方向论。

【关键词】去专业化;短视频;情绪分享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2.077

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传播媒介更新至第四代,新兴网络带来了信息爆炸,短视频平台就是其中最为典范的产物。播音主持人作为传统媒体的发声者,面对新兴的传播平台,不应产生从零开始的畏难情绪,抵触短视频。相反,应该选择快速的接纳新兴事物,找出与传统媒体的相似处加以利用,吃透其本质,在新的领域寻找到适应的应对方式。从点线面多方位多层次出发,从感知度与方法论两方面下手,成为一套具有影响力的结构化产物。而此篇论文也将去专业化,避开传统中对播音主持“正”的印象,从新角度分析抖音作者“主持人于欢”于抖音平台中发布的一系列视频,找出其易用性与实用度,以便播音主持人更好的归因分析如何进入短视频平台。

1. 从平台层面分析对于播音主持人而言短视频与传统媒体的差异

在进行对于播音主持人适应新兴平台的细致化分析前,我先就承载信息的两个平台进行分析比较,从平台兴起的底层逻辑出发,寻找出各相适宜的承载信息。首先是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是基于新兴技术的普及,传统的电视报纸类型的传播形式越来不被年轻人所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以手机平板等便携式设备为主的新兴传播工具,具有高时效性。作为4G技术成熟,应运而生的短视频传播形式也占据了便携式移动设备传播的大半江山。根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短视频用户于2020年数量超过7亿人次,2021年人数预计超过8.09亿人次。而传统媒体代表着新闻内容的高准确性,为了达到高准确性传统媒体会牺牲一部分时效性去对新闻内容进行核查,这也意味着如果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取信息后,大概率不会再去传统形式的传播媒体上了解类似的事件。传统媒体的用户黏性大大减弱,再加上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准确度要求较高需要核实信息,时效性上便再弱了一筹。故对于播音主持人而言在平台层面中,其实短视频代表着高时效、低准确性的人人传播自媒体,传统媒体代表着高准确性、低时效性的官方传播媒体

1.1 短视频平台与传统媒体的对比

相较于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短视频平台因为依托媒介不同从而导致其无论是受众还是信息内容都存在巨大的结构化差异。除此之外短视频平台模糊化了受众与发声者的界限。这也使得受众在其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拥有了感知度,提高了用户的认同感与参与度,为其营造了价值转化增强了用户黏性,信息的时效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信息的准确度却得到了断崖式下降,大部分流言蜚语小道消息得到了广泛传播,这是传统媒体所未曾有过的问题。如果我们将传统媒体称之为具有结构化与权威性的“官方消息”,那么短视频平台更像是一个具有高效传播效率的“公开茶话会”他是个人社交与信息传播的结合产物。以个人社交为辐射点围绕信息包装,将短视频平台渗透至个人生活当中,把短视频平台对人在生活中的必备品“社交”捆绑为一个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将其影响力加强到了极致。这些也是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特性。

1.2 播音主持人处于不同平台中的身份切换

在传统媒体中播音主持人代表的是官方,作为一名官方的公众人物,所做的一言一行都要慎重思考。而在短视频平台中的播音主持人也是短视频平台的一名用户,所输出的内容可以更加具有灵活性与娱乐性,不可死板教条脱离人民群众。面对不同平台,输出不同价值的内容,这也是一名新时代主持人所应必备的专业素养,现阶段的传播早已不是过去的单一传播形式,在不同平台中进行多形态的传播成为了主流形式。播音主持人应快速适应这种传播形式,学会面对不同平台进行不同形态的传播身份切换,把播音主持人的形象进行多层次的建立与维护,在熟知不同平台的前提下善用他们,将老一代电台人的形象维护工作传承下去。

1.3 短视频的参与人数与社会影响

2021年1月5日,抖音发布了《2020抖音数据报告》其中从用户画像、内容分类等维度进行分析,其中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日均视频搜索次数突破4亿。这些数据无不代表着抖音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大量网友的使用也使得在抖音中产生了一系列如“拿来吧你”、“绝绝子”、“夺笋呐”等新兴热门词汇,这些词汇渗透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思维。庞大的用户基数也代表着抖音中内容的鱼龙混杂,大量为了爆红而放弃底线的网红,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强而有力的监管与督促也是极为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净化平台环境,规范用户行为,使得其产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影响。

1.4 播音主持人进入短视频行业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网络平台中进行影视传播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一台高清摄像机就成了大部分人无法逾越的天堑,其次要知道如何使用如何上传至视频门户网站,这里的每一步都让拍摄视频与普通人产生了隔阂。而如今的手机网络时代,随着手机的摄像功能日益强大,面对生活中的趣事,很多人选择用手机来记录下这些瞬间,上传也是点一点就好。“门槛”消失了参与的人自然而然就多了起來,这些人群分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的从业者在短视频领域对于内容的输出与本职工作高度重合,在工作之余进行短视频内容的制作属于对工作的另一面拓展,短视频领域作为工作的补充,本职的播音工作也会为短视频领域引流。二者非但不会互相影响,反而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进行内容创作的同时,也应在其中输出良好的价值观内容,做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代言人”。

2. 面对短视频的兴起播音主持人应怎么去面对

作为一名传统媒体的发声者,我认为应该对新兴的平台起包容之势。现阶段的传播早已不局限于一个地方,多平台、多层次的传播是新兴趋势。而且作为一名语言工作者,短视频平台也是大展拳脚的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相较于传统的主播形式是在长时间里吸引短视频用户,短视频的十几秒如何引起用户的注意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方向。如何在一句话里产出数个新奇的观点,如何分辨那一副画面最吸引用户,将其制作为视频封面,这些都是适应新平台所不可或缺的知识。

对于从业者而言积极转、努力变革,在短视频平台中找到属于传统媒体发声者的位置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新任务。

2.1 作为播音主持人与短视频平台所需要的内容的重合优势

分析短视频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新概念,如何在视频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个画面吸引用户。有将事件高度概括吸引特定人群的首语,比如抖音账号“略懂略懂”于2021年6月21日发布的视频中的这个开头“如果装修能重来”,极简的说明了视频内容,高度吸引有装修需求的用户。也有用抽象方法以吸引人们猎奇观念的首语,比如抖音账号“大LOGO吃遍中国”于2021年3月13日发布的视频“和OPPO总裁互换身份”中的第一句话“和OPPO总裁互换一天身份是什么体验”,满足了人们对总裁生活的好奇与向往。我认为这就好比传统新闻播报里的新闻摘要,用最简短的语句将一个事件的主题概括。

2.2 作为一名主持人该如何与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短视频工作

融媒体中心作为一个新时代整合的媒体中心,主持人于短视频平台中进行发展时更应与其紧密联系加强在短视频平台中二者的耦合性。首先是于工作之余在融媒体的官方短视频账号中出镜,增强自身与其的关联,可以以“工作之余主持人的搞怪时刻”为内容,引发话题与讨论。主持作为一个较为严肃的职业,利用反差在感知度方面引发短视频用户的关注,持续强化曝光,当曝光持续一定时间后,主持人自己便可以开设自己的短视频账号进行用户分流。后期主持人自己的个人账号与融媒体的官方账号进行互动,引发新话题引流。在不同层次的用户中分别引流,互相导流,实现流量最大化。

2.2.1 作为上镜人员先天的心态优势

面对镜头,很多人都会有先天的恐惧与避讳,这一点就筛选掉了很多的普通人。其次对于并不恐惧镜头的拍摄者而言,因为缺乏详细且系统的训练,上镜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体态上的“小毛病”,而这些小毛病则会被面前的摄像头无限的放大,导致拍摄效果的不尽人意。而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就没有这些劣势。相反因为长期于镜头前,播音主持人面对镜头时会有一些亲近感与熟悉感,再加上从业时会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与技巧,面对镜头时反而会表现得更加优异。再来就是心态带来的语言流畅程度,因为大部分普通人缺少面对镜头的经验,面对镜头后难免会产生紧张、局促等不良心态,从而影响到思维的逻辑程度与语言的流畅性,造成视频观感大幅度下降。除此之外,还有对于平常口头语言的运用习惯,如“嗯”、“奥”、“啊”等口头语高频词的出现,这些小问题也同样会影像视频感官与成片效果。

2.2.2 短视频用户的猎奇心理优势

最后是利用主持人这个职业使短视频用户产生猎奇心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短视频用户长期处于一个高频的信息刺激场景下,对于自身的敏感阈值被不断拉高,寻常内容不足以吸引用户进行一个有效停留。而作为一个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的职业,播音主持人无疑是被大众熟知却不了解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猎奇的心理就出现了。电视中看到的主持人永远都是一本正经极其严肃的,这些严肃的人于工作之余会是什么样的呢?猎奇之余就产生了有效停留的数据,再利用有质量的视频内容(这里的有质量不是指能带来知识,而是被大众广泛意义中认为的有趣)使得有效停留转化为关注粉丝,实现利用猎奇心理带来的引流与粉丝固化。但要牢记,猎奇不等同于低俗,作为一名主持人要牢牢把握底线,切勿没有底线的猎奇。当然猎奇心理只是一个引流的办法,想只依靠猎奇来留住粉丝是不可能的,在引流后利用有效内容来进行粉丝固化,有效内容则是另一方面了,今暂且不标。

3. 以抖音用户“主持人于欢”为例,用数据分析其粉丝关注的原因

抖音用户“主持人于欢”在生活中的职业是辽宁电视台的一名新闻主持人,自2020年2月16日发布第一个视频后,截止至2021年8月11日抖音平台累计粉丝246.3万、累计获赞3614万。其中大部分视频以“土味搞怪”为主,亲民的风格颠覆了大众对于主持人传统的严肃印象,其第一个“爆火”视频为模仿网红喝酒,高度的相似性,洗脑的话语。在短时间内以新奇感累积了大量粉絲。

3.1 数据分析统计

截止至2021年8月11日为止,“主持人于欢”于抖音平台中发布短视频124条,其中点赞量大于100万的视频4条、大于50万以上的视频15条、大于10万以上的视频数量为53条,其余视频点赞量也均在1万以上。用户评论量也随视频点赞量于1千至20万之间浮动。

3.2 “主持人于欢”爆火的原因

其视频风格以“接地气”为核心思想,紧追抖音实时热点,利用反差与新奇这两大思路紧抓用户眼球,高度的去专业化拥抱了用户,同时于评论中与粉丝的高强度互动,固定的直播时间与大众化的直播内容也使得粉丝产生了粘性。因此,要降低娱乐门槛,拥抱受众,在表达方式上投其所好,更随意、更生活化、更自然的表达更容易取悦用户。去专业化表达是播音主持在抖音平台适应性发展的第一要义。

4. 播音主持在短视频平台中面临的挑战

相较于传统媒体中较为严肃的理性传播,短视频中的传播类型更倾向于感性传播,即让用户感到有趣,这就要求在进行短视频制作时要体会用户的情绪,抒发自己的情绪,使得用户对视频内容产生共情感,感染用户。让用户在轻松与愉悦的情况下与视频制作者产生联系。而在播音主持传统的学习课程中,理性的阐述已有事实才是常态,如何快速把握感性的传播,利用去专业化消除与用户沟通的门槛,也是播音主持人能否适应短视频平台的一大前提。

4.1 是否与传统主持的形态有一定的违背,面对挑战该如何适应

相较传统的主持形式,作为短视频作者的主持人们一开始肯定会有不习惯,有时为了满足用户,创造高质量内容,不得不做出一些与主持人形象不完全相符的行为,还有一些用户会在短视频评论中让主持人去做一些以“宠粉”名义的不当行为。面对此类事件,一些播音主持从业者可能会产生自我反差感或者下意识遵从用户的一些不当要求从而影响到日常中正常的工作进度。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及时调整工作状态,分清主持人与短视频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坚定每一个在做的职作的身份与心态。应将两者进行互补促进,不要将这两者混淆,从而导致互相影响的不当局面。

5. 面对挑战,心态该如何调整

短视频作者作为一个互联网身份,在接受大众的审视时也会接受很多大众的负面情绪。面对批判、谩骂、指责等负面情绪时,首先应当稳定心态,因为在网络上会有很多人发泄平日里根本不敢说的一些话语与负面情绪,很多话是被网络放大与夸张了的,良好的抗压能力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其次应当仔细分析,观察这些话语中有没有真正从“忠言逆耳”的角度出发的,不应当将批评的话语一并拒之门外,改正已有的错误,杜绝未发生的错误,时刻保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良好心态。

6. 结语

时代不可避免的汹涌而来,迅速更迭的传播平台也让播音主持人在自然人与媒体人之间迅速切换。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为用声音传递信息的工作,其传播方式早已不局限于话筒前,在不同平台中进行多形态的传播,自如的切换身份,以不同的身份形式更好的去面对用户,建立多维度的播音主持人身份。这些都是播音主持人面临的考验。为此,一名主持人应该在学习中进步,在理论中前行,在探索中创新,在困难中提升,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浪潮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MINI2020-2021年中國短视频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头部平台用户规模优势明显艾媒网https://www.iimedia.cn/c1020/76691.html

[2]抖音官方2020抖音数据报告

[3]郭翀亦.播音主持专业在抖音平台的适应性发展[J].传媒论坛,2018,1(23):42-43.

作者简介:赵启雄,山西临汾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姜壮,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一级播音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短视频
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资讯短视频平台“梨视频”的问题与建议
NowThis短视频新闻的精品化策略浅析
新媒体研究(2017年9期)2017-07-26 08:21:20
我国短视频著作权的保护研究
法制博览(2017年5期)2017-06-06 12:37:43
生活类PGC短视频运营及前景分析
魅力中国(2017年1期)2017-05-08 20:10:11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新媒体研究(2017年5期)2017-04-21 14:20:17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青年文学家(2017年8期)2017-03-31 09:38:22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出版广角(2016年24期)2017-03-02 18:29:21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2:13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新闻世界(2016年5期)2016-06-01 08: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