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2022-03-08 02:51任传朋
体育时空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任传朋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085-02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现在的人才不单要具备创新理念和扎实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体育作为中小学教育重要组成,更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主要学科之一。在新型教育背景下需积极引入生命化教育,可促使学生具备完善自身的愿望和意识,形成健全人格,真正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对此,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中小学体育教育策略,希望可以给予体育教师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  生命化教育  教学策略

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形成强烈的疏离感,以致于频繁发生他杀、自杀以及残害生命等现象,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了“生命化教育”理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命价值,并学会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体育作为中小学教育重要组成,但实际教学倾向于传授知识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从本质层面忽略引导学生对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导致体育教学脱离本质目的。对此,本文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优化体育教学,促使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实现身心协调发展。

一、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审视中小学体育教学

(一)过于注重形式

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过于重视形式,忽略学生生命发展,多体现于以下方面。首先在课堂整体设计方面,教师决定课堂教学走向和教学内容,学生则跟着教师要求学习,整个过程很少发挥主观能动性。虽然传统教学模式在形式上毫无缺点,但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学生生命发展,忽略学生生命体验与自主意愿表达,长此以往消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会使其对体育学科产生抗拒和厌烦情绪。其次,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而来的便是刮起一阵猛烈的形式之风,虽然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但在具体操作方面依旧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尤其体育课程过于追求愉悦,课堂气氛极其活跃,事实上学生并未提升体育技能,无形中浪费生命。最后,体育课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处于边缘化现状,部分学校因过于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在课程安排上减少体育课时,由此一来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就失去应有的保障。近年来,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处于下降趋势,再加上中小学生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频繁出现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现象,这些都与学校忽略体育教学有着紧密联系。究其原因,运动并非单纯增强身体素质,还在于个人从运动体验中能充分体验和感悟生命活力,唤起潜意识对生命的尊重。

(二)脱离学生实际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无论课程内容设置以及采取的教学方式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运动技术操练,或强调体育知识间的联系,基本未考虑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社会生活间联系。与此同时,教学也忽视中小学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中生命与情感体验,进而出现体育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现象。毫无疑问,中小学体育课程脱离学生实际,自然而然无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以及推动生命发展。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纠正传统教学理念,例如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维度、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维度,要求体育课程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用。小学体育课程在全新的课程标准下也要求内容紧贴学生实际以及思想意识层面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然而从实际课堂教学现状得知,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因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在实际教学中依旧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等现象,基本没有过多地改变。再加上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也相继开发出很多新型教育资源,如电子竞技、魔术、多米诺骨牌、棋牌等非体育内容。事实上,上述教学资源与中小学生实际生活并未有深层联系,一定程度还会危害学生健康成长。此外,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方面还出现贵族化情况,如增设高尔夫球课程,为此学校不单单重新设置高尔夫球场地,学生还需配备服装和设备等。从优势层面分析,高尔夫球运动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但对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落后的学生无疑会伤害其心灵,当感受到自身与其他学生在经济方面差距则会形成自卑和消极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毫无疑问,每个人生命均有身体性与精神性特征,那么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必须以提升学生双重生命为主。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遵循生命自然性,如果体育教师要遵循学生自然天性,必须要敬畏生命和尊重生命,甚至有意识地推动生命发展。相关研究者将上述看作绝对理论原则,该研究者强调保持生命和促进生命有利于实现生命生命最高价值,反之则会伤害、压制和毁坏生命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新型教育理念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要遵循学生特有的自然天性,学会放手让生命自由生长。

其次,教师还需坚持精神与身体相统一原则。相关体育学者认为,体育并非单纯的身体教育,而是一项包含精神在内的育人教育。身体与精神为相统一的存在,如果没有精神,那么健康就岌岌可危。同理,缺乏健康,自然没有精神。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要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还要提升学生精神品质和体育精神,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坚毅的品格和良好的意志力。国际奥林匹克精神则集中体现体育精神,相关运动员曾说道人们在体育运动中不单单要具备竞争意识,还要是学会尊重他人以及在未来中如何与同类相处。中小学体育必须扭转传统过于重视体育技能掌握评定方式,注重考查学生情感力、意志力与合作精神,实现个体综合发展。

(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以竞争运动项目为主,正因如此,在考察中更倾向于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忽略学生体验与感悟,因而需要紧贴学生实际生活开展体育教学。相关研究指出,生活与生命为相同事物,展现一体两面性,其中学生生活状态表现其生命状况。体育学科存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与成长,那么其教学内容自然而然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年龄与兴趣爱好特征,由于不同年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参与体育项目也有有所不同。再加上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相同体育项目动作难易难度也有所不同。与此同时,学生作为独立个性,其气质和性质特征有着较大差异,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时也各有不同,那么教师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时需充分考虑这一要求。此外,体育课程内容选择还需兼顾学生不同生活环境学生实际情况,例如出生在农村和出生在城市的学生在生活环境方面有一定差距。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可结合农村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农村传统体育项目,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传承民间体育文化。

(三)优化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学科不单单要注重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健康身心品质、创新意识与学习态度等综合素质,为终身发展做好铺垫,切实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中小学体育教学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其教学评价也要从“物”转化为“人”,关注学生生命本質要求与生命意义,考查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毫无疑问,评价主体为学生,注重评价学生知识技能与个人价值,促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增强体育锻炼意识与自我反思能力,从而调动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体育教师评价则体现体质健康教育目标对学生发展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相互评价,通过他人评价明确自身存在不足,也借此充分理解评价标准和要求,不断提升自身。师生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健康评价属于交互主体关系,从传统关注结果评价转为关注学生和关注过程评价,为学生体育运动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措施,以此实现真正意义层面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之,人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中小学体育教育主体自然而然是学生,更是一个活生生且现实具体以及有着显著个性差异的生命个体。因而中小学体育应始终围绕学生生命开展一切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生命成长特征以及发展规律,以期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锐.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体育生命化课堂教学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0):63.

[2]张宏霞.试谈小学体育“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J].科普童话,2019(46):138.

[3]王轩武.生命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65+67.

[4]姚雪莹.试论生命教育视域下学校体育安全教学的实施[J].文渊(小学版),2019(08):77.

猜你喜欢
中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试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探析
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立足自身优势 打造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