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育民 黎紫涵 梁宇红
文化产业的繁荣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产业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体,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权重,对2019年珠三角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展开评价。结果表明,广州、深圳在珠三角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引领地位,其他各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本文提出应重视文化基础实力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尤其是应鼓励文化创新,同时因地制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一、引言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既有经济效益,也利于增进民生福祉,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构建文明的社会风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符合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其重要性越发凸显。广东保持着全国文化产业龙头地位,珠三角9市更是文化创意富集之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繁荣有利于为打造“人文湾区”积累创意与活力,为推动文化“走出去”创造更大的吸引力。
目前,单从理论层面分析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相对较少,较多学者更关注构建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及探索其影响因素。“钻石模型”在衡量产业竞争力上应用广泛,多有学者结合“钻石模型”解构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将其分解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企业发展、政府和机遇的共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关键因素以修正模型,如邓文君(2016)、蓝庆新(2019)等。近年来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VRIO也被引入到对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当中,如郑奇洋、年福华(2021)等构建VRIO修正模型从价值、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与组织4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以往文献的评价体系可以发现,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往往将文化资源、市场因素、创新能力、政府环境囊括其中,一些学者也将对外开放纳入体系进行分析,如马勇(2012)、袁渊(2020)等。
目前,对于珠三角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还缺乏研究。本文将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尽可能多方面地对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展开评价,了解其优势与不足,这对于促进珠三角城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文化产业竞争力与其他产业不同,其力量根植于地区的文化内涵,既包含文化内容的吸引力,也包含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参考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划分为文化基础、文化市场、发展潜力以及文化影响四个方面。文化基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与文化独特性的来源,包括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市场表现,包括产业发展规模与市场需求;发展潜力是支持文化产业健康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来源于政府政策、制度环境等外部因素,和创新能力这一内在因素;文化影响则是社会对于地区文化的心理认同,尤其对外交流也体现着地区文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吸引力,且由于珠三角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文化交流的影响力更加突出,因此将对外交流体现的文化吸引力也纳入评价范围。在综合考虑指标的科学性和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本文所构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以及26个三级指标。
(二)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本文采用2019年珠三角9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2020》和各市2020年统计年鉴以及文旅体广局网站。一些城市2019年的文化增加值并未公布,文化增加值则根据往年增加值和新闻所报告的增长率进行估算,最終计算出文化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部门的行政许可受理数来自于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知识产权纠纷结案率根据《广东知识产权统计数据》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测算,文化、体育与娱乐相关专利申请量来源于soopat专利网站;文化相关法规和行政规章数量来源于文化旅游部、广东省文化旅游厅、各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的国家法律、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整理与统计;文化保护与文化创意支持计划数来源于各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网站和财政局发布的相关财政扶持计划;城市网络知名度来源于百度指数网站,采用2019年年度百度指数的日均值衡量。
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不统一需要去除量纲,且熵值法会用到对数运算要求不能存在负数,因此需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选用规范化方法(即min-max法)。由于体系中的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我们采取(1)式处理:
x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的原始样本值,max[x]为第j项指标中的最大值,min[x]为第j项指标中的最小值,X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的预处理后的标准值。
三、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评价方法选择
从已有文献来看,对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运用了多种评价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权TOPSIS方法,层次分析法等。本文认为,文化的价值在于根植于文化内涵,其本身也是一种主观的理解且每个人对于文化的理解均不相同。如果单纯采用客观评价法对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赋权,容易忽略文化竞争力的精髓,可能把权重更多赋予不太重要的因素,如果只采用主观评价法又容易囿于个人主观认识与价值判断所造成的偏差。因此,本文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相结合的方法,拟采用熵权-层次分析法计量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二)熵权-层次分析法的思路与步骤
熵权-层次分析法将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分别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其后将两种权重结果进行组合,最终以组合权重计算竞争力水平。
具体步骤如下:
1.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
熵是描述系统中无序程度的量,熵值则是通过测算指标样本的混乱程度而衡量信息量的大小。某项指标越混乱,信息量则越大,熵值则越小,该指标对应的权重也就越大,反之亦然。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一:建立决策矩阵。
2.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主观评价法的常用方法,它将与决策相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层、若干准则层、方案层,将复杂问题通过层次划分逐渐简单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将层次解构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在本文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中,文化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层,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为方案层。
步骤二:构建判断矩阵并请专家进行评价
用每一层次的各元素构造判断矩阵以便进行两两比较,根据两两元素对于上一层次对应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标度的判断,标度包括1-9共9个级别。如判断矩阵D=(d)中,元素i比元素j稍微重要,则标度d=3,d=1/3。
为减少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共邀请5为专家进行评价,共得到70个判断矩阵。
步骤三:单次层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对应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即可得到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且判断矩阵应通过一致性检验,即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
本文利用haahp软件辅助进行层次分析法的相关操作,70个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检验。
步骤四: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即为自上而下地将单层次的排序权重进行合成,并再次进行一致性检验。分别对每个专家的评价进行层次总排序,得到w2,r=1,2,3,4,5,表示第r个专家对于指标j的排序权重。
步骤五:集结各专家排序权重结果
采用算数平均法将5位专家各自的排序权值进行综合,得出最终权重,即:
3.指标权重组合
将熵权法得到的权重w1和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w2按照式(9)进行组合,得到组合权重,即:
四、珠三角9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一)评价结果
对无量纲化后的数据进行加权计算,权重为熵权—层次分析法所得出的组合权重。最终得出9个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得分以及在文化基础、文化市场、发展潜力、文化影响四个维度上的得分。计算方法为:
文化产业竞争力得分及排名如图1所示。
(二)综合评价
珠三角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呈现梯度特征,按照竞争力大小可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度为穗深两市,竞争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广州以0.8111的得分排名第一,深圳紧随其后以0.6229的得分位列第二。广州属于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深圳特区则是汇聚创新资源的国际化都市,其文化产业竞争力领先不足为奇。珠海东莞佛山三市处于第二梯队,其竞争力均处在(0.20,0.30)区间,有极大发展空间。而惠州、江门、中山、肇慶四市于第三梯队,其竞争力均处在(0.00,0.20)区间,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分维度来看,穗深引领地位仍旧毋庸置疑,而其他城市在不同维度上也具有一定优势。如在文化基础上佛山优势明显,在文化市场和文化影响维度上珠海的竞争力较大,在发展环境上东莞较好。
总而言之,珠三角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呈现穗深两市一骑绝尘,其余城市相对薄弱的总体特征。珠三角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广州、深圳两市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也需要其他城市加强政策引导,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使之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了包含文化基础、文化市场、发展潜力、文化影响四个维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并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对2019年珠三角9个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发现珠三角9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呈现三级梯度特征,即穗深两市竞争力遥遥领先,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珠海、东莞、佛山三市文化竞争力相对较弱但各有优势,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
根据以上结论,为推动珠三角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发展文化产业应重视文化基础实力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化品或服务,而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来源于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应重视文化资源开发、活化与利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供给端出发增强产业竞争力。
其次,应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环境。应重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重视法律法规的监督作用并提升文化部门的执法能力,并鼓励文化保护与创新,支持科技赋能,让文化产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迸发活力。
再次,各城市应因地制宜根据文化产业发展具体情况制定发展策略。如深圳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应以创新之长补资源之短,利用国际化都市的地位和创新科技在数字出版、动漫、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领域发挥优势。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