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战略

2022-03-08 02:57:11王华宇
今日财富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特色人才

王华宇

随着国家的大力发展,我国的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人才的匮乏、产业规模难以壮大、扶持政策难以落实等方面。针对这几方面问题,笔者提出了发展战略建议,希望可以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特色文化产业有别于一般的文化产业,它以特别产品形态为载体,蕴含着特色文化元素,发挥着特殊的区域影响,兼具产业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依托于地方的特色资源,生产出具有地域特色或者民族特色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吸引消费者融入到地方观赏体验特色文化,从而形成特色产业形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特色区域经济,形成区域影响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端人才缺乏

就目前各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讲,普遍存在着创意开发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文化本身并不能成为产品,需要通过文化服务和文化商品的开发,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那么就需要高端的创意设计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把文化内涵投射到文化产品上,从而使文化資源转化成文化商品。但是由于高端人才的缺乏,使得这些特色文化产业缺乏创意和技术含量,没有寻找到特色文化与时代特征的契合点,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特色文化资源只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更符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通过时尚性、科技性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来进行特色文化的创意设计和管理,这就要求特色文化的设计和运营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复合性素质。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特色文化产业或者缺乏开发的经验没有充分开发,或者创意不足没有突显出特色,或者缺乏管理经验难以形成规模,高端人才的匮乏使得区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年轻人受到社会变革的冲击,缺少传承传统技艺的恒心;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保障了生产效率却弱化了文化产品的质量,从形式到内容上缺乏传承创新;再加上高端复合型人才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既要具备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文化艺术素养,这样就使得高端人才较为缺乏。缺少科技手段支撑,缺乏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制约了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规模较小

我国作为多民族文化古国,文化资源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戏曲曲艺、风土人情、语言文字、名胜古迹等多方面资源。但是由于高端人才的缺乏等原因,使得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造成特色文化产业体系不完善,各企业作坊间独立运作,缺乏产品关联度,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影响了特色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就特色文化产业的运营现状来看,运营形式普遍是家庭式小作坊或者家族企业,发展地区普遍集中在小城市和乡镇,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行业标准也缺乏规范。粗制滥造、良莠不齐、无序竞争、低效高耗能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制约了产业规模的发展。特色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本身难以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来管理,产品的标准也难以量化衡量,再加上特色文化产业都各具特色,服务和产品较为多样化和多元化,难以制定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因此多处于粗放式经营中,产业规模难以扩大。

(三)缺乏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品牌的价值得到了印证,在特色文化行业同样需要品牌价值来提升区域特色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就区域特色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缺少建设文化品牌的意识。首先在进行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时,就缺乏品牌意识,没能在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中树立品牌意识,缺少对品牌的创意设计,这就使得一些特色文化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也是相对而论的。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存在着一定的特色,但是在较小的范围内,这种文化特色就会相对弱化,所以在进行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时,就要做好品牌的规划,避免同质化的品牌建设。

其次,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不同于区域产业品牌,它往往只有文化品牌,却没有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建设者。比如某名山大川品牌、某历史名人品牌,没有把历史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和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没有开发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出现品牌空壳化现象。虽然政府在推动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对特色文化品牌进行认证和发布,对传统技艺和工艺进行认定和保护,但是没有真正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进行支撑,这些品牌只是个空壳,而且没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建设主体,来对品牌进行维护,并不能真正成为特色文化品牌。

(四)政策支持难以落实

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各地政府也较为重视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政策来促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但这些政策支持多为宏观层面的支持,缺少具体完善的措施,导致政策支持没有具体的落地。由于特色文化产业具有分布分散、规模较小、效益不高等特点,资源共享的程度不高,产业链也不够完善,政府的宏观政策扶持缺乏针对性,扶持力度不够,配套性不强,难以落实应用到这些特色文化产业中。因此不论是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还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和龙头企业,都因为缺乏切实的政策支持,而没能形成高效的资源整合,从而没能充分发挥出政策对于特色文化产业的助推作用。

二、区域特色文化发展策略

(一)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当前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并切实的落实人才培养计划,解决技术人才、高端创意设计人才、运营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政府可以设立专业人才培养基金,定期组织专项的培训,抽取行业骨干来进行专业的教学,针对技术与艺术、创意设计、现代传播、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来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改善特色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在区域高等教育中设立专业学科,把人才培养与高校教育结合起来,针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要进行创新,在传统师徒制、手口相传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弥补传统传承教学的不足。比如产学研一体化,比如案例教学法,比如现场交流等方式,总之通过优化与创新,使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培养出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同时还需要对于行业的领军人物、艺术大师、高端人才进行激励,通过评选活动,促使行业精英脱颖而出,促使其在产业发展中创新,在人才培养中探索,在艺术传承中砥砺前行。

(二)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产业规模壮大

地方政府带领地方文化企业,对地方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调研,充分開发和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从而制定系统完善的文化资源开发计划。把地方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挑选出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品牌的规划,既要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还要减少同质化的竞争。建立起各文化企业间的关联,提高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关联度,从而形成聚集效应,强化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品牌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当前特色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象,政府要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品牌文化产业,制定宏观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文化品牌的培育,扶持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和龙头企业,从而使区域特色文化产业规模得以不断的壮大。

针对当前特色文化产业的小作坊式、家庭企业式运营模式,政府要整合资源,树立品牌意识。对本土的品牌企业和龙头企业进行扶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以促进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当然从理论上讲,从外地引进文化骨干企业和文化龙头企业也不乏为一种发展途径,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乏引进失败的案例,在获取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后,却不专注于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进行投机行为,造成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因此笔者认为除了本土的文化品牌和龙头企业外,政府应该把品牌建设的主体放到本土小微企业中。就特色文化的开发与传承来说,本土小微文化企业更熟悉本土文化特色,具有一定的发展经验。而且对于本土小微企业主体来说,特色文化企业并非一个经营项目,而是文化传承、文化事业,关系着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具有创新发展的动力。因此笔者认为政府需要为地区的小微文化企业主体,如文化类工作室、个体创业者等,提供一定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这些文化工作室、个体创业者本身也属于微观文化品牌,只不过规模较小,缺乏发展机遇。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

政府的政策扶持可以助推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扶持政策细化并具体落实,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强化扶持的力度,完善配套的政策,从而使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和具有规模的品牌龙头企业等,都可以在政策的扶持下获得快速的发展。

对特色文化产业实施财税优惠政策,从地方财政中抽取一部分资金,作为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特色文化企业进行奖励、信贷贴息、项目补贴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并不断完善优惠政策,使发展前景良好的特色文化产业企业、项目、聚集区,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在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方面先征后返或者税收减免,以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出台土地使用优惠政策,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现行土地政策的许可范围内,在荒地荒山使用权、土地使用出让金方面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为特色文化产业提供发展场地。当然对于土地优惠政策的落实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完善土地使用申报流程,强化对项目的审查以及后续使用情况的监管,避免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和挪作他用。在建设特色文化产业时,也要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做好前期的规划和安排,避免粗放式开发与经营,造成对当地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在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建设时,对于古城、古镇等历史文化遗址的开发要慎重,要保留历史文化,还要保障原住民的生活,在充分利用古建筑遗址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文化元素,使当地的文化资源焕发新的生机。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地方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等方式,建设特色文化产品的流通渠道、交易市场、实验区、产业聚集区等,促进特色文化产品的交易、流通和创新。同时致力于地区文化美育工程的建设,提升地区乃至社会的审美情趣,对地方的美术、文学、民间工艺、戏剧等优秀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以抵制泛娱乐化带来的媚俗、低俗审美倾向。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开拓发展路径。地方政府要致力于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在工商管理服务方面,要为特色文化产业开辟绿色通道,从而简化各种手续和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在信息服务方面,由行业协会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来搭建信息平台,并完善平台的功能,使信息平台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在营销推广方面,特色文化产业也需要借助于现代化和信息化手段,来推广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线上通过广告片、纪录片、专题片等形式,对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创新进行记录和推广,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微博等媒介,来进行特色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同时通过电子商务手段,拓宽特色文化产品的营销途径。线下的推广,主要通过产业博览会的形式,为特色文化产品提供推广展示的平台以及交流交易的机会。

结 语

特色文化产业以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形成产业形态,要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就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创意设计和开发,需要整合资源做强做大品牌,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助推,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共同致力于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特色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