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茹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22)
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上,把创新作为基本的支撑和引领,这俨然已经成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在乡村振兴五大方面中,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创新的积极价值和关键作用是高度肯定的:“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做出了规定,要提高粮食生产和基本农产品供给水平,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遏制大面积返贫的发生,将产业振兴摆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位置上。正因如此,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迫在眉睫。通过各项创新激活乡村内部生产要素,引入外部生产要素,用好和融通城市、乡村两个市场,以及内部、外部两种要素,建立一种拥有多种体系结构和多元化层次的产业形态,要拥有创新的技术支撑,同时也要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总而言之,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是乡村振兴当中最关键的组成要素。
要想真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目标,就应该拥有创新这一导向作为支撑。
1.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其目标挑战、主要矛盾、基础条件、运行机制等都在急剧变化。首先,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是创新。目前,由于农业产业链短、深加工不足、信息化国际化水平低,全国农村产业的附加值和整体效率低,迫切需要通过创新驱动促进整个农村地区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和不断优化。其次,从根本上来看,创新驱动能够为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搭建坚实的平台,而科技创新是首要因素。就当前的现状来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赋能效应还不充分,这也是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过度之后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要想让乡村产业发展的引擎发挥作用,也需要创新。资源约束是制约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基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且利用率不高,促进农村产业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其中的资源约束问题。
2.推动乡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内外实践证明,推动国家或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以供给端改革为突破口,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路径进行资源的收集调配和科学利用。我国农业如今仍面临供给要素分布失衡、供求关系失衡、资源环境失衡等问题,亟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举措来全面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优化调整及生产关系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如何均衡农业供给-需求结构、生产要素如何实现优化配置、生产方式如何促进创新和变革、农业经营方式如何转变等。要想为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创造良好的机会,关键在于把创新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为农村劳动生产率及投资回报率的提升创造基础,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内在驱动力。
3.促进乡村产业动能转换
从根本上来看,创新驱动的引领性作用能够为乡村产业新旧动能的有效转换打下基础。乡村产业旧动能通常指传统动能,即靠数量规模扩张、资源消耗、分散经营、单一产业链条等拉动产业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低回报动能。乡村产业要实现动能转换,必须发展高质量、可持续、全链条、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动能。同时,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解放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需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农产品供给也应随之变得更加标准化和精确化。我国相对匮乏的农村资源问题也需要通过创新来破解,以此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的质量。
4.提高乡村产业竞争力
进入工业4.0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重塑资源分配、生产组织和价值创造的方式。欧美传统农业大国已经开始把现代高科技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我们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弥补长久以来的短板,提高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业活动的资源配置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乡村产业国际竞争力。
创新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涉及乡村产业的方方面面。以创新作为驱动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产品、产品功能、产业链、商业模式等多种形式的创新。
1.产品创新
乡村产品创新是指为了适应人民日益增长且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需求,对农产品的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改良,不断推出现代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效益。
2.产品功能创新
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不断变化,乡村产业的功能已经从传统的粮食保障、原材料供应、就业创收等传统功能拓展出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新功能。各地政府可以结合秀美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将乡村道路的建设及科普展示场所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地区的电子商务输送配送体系架构。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引入,实现农村产业链条的完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在农村地区弘扬先进的文化,同时也能够为广大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良好的机会。
3.产业链创新
乡村产业链创新,优化产业所需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服务等要素分布,聚焦薄弱环节补短板,聚焦关键环节增强动能,激发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和功能提升,推动农村产业链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可以依托生态农庄、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冷链贮藏物流、市场信息监控、电子结算、网上交易、食品和产业安全、生态旅游和农产品文化等项目建设,以及整个农村地区人文资源的高度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充分彰显。
4.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全球进入“工业4.0”时代,在乡村产业链条的多个环节领域当中,涉及的细分市场是十分丰富的,这就需要对生产的工具以及作业的条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企业通过创造新的乡村产业信息链、供应链、价值链,形成新的包括生态模式、康养模式、电商模式等在内的乡村产业商业模式组合。例如,推动农产品与电商对接,以“电商翅膀”带动农产品销售,推进乡村产业模式创新。通过多层次及多维度的创新目标的实现,让农村的特色产业优势更为突出,让农村的服务行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如此一来,就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能力的提升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氛围。
创新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把利器。然而,在我国的乡村产业发展中注入创新活力有一定难度,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目前,我国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目标实现过程当中还面临着很多的短板和危机。
通过进行实际调研活动可以看出,当前科技创新在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领域上所发挥的能力还不够充分。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备、人才优势不够突出、创新平台建设不规范示范作用薄弱、创新政策环境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了针对乡村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强,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难题能力不足,乡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其发展要求不适应,乡村产业科技创新载体没有发挥其科技集成示范作用。同时,我国乡村产业主要是传统农业,现代高科技农业少,乡村产业分布零散,难以形成规模性产业,导致丰富的乡村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科技创新工作难以开展,因此也加大了科技创新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难度。
目前,我国乡村产业与科技创新没有实现很好的结合,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很多关键的、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并没有被积极地转化落地,科技创新没有转化为农业生产推动力,没有促进生产效益提升。一些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下游,一些重点领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如此一来,也就使得产业科技成果和实际诉求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是十分强烈,转化机制难以有效形成。推动科技创新与农村产业紧密结合,迫切需要根据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诉求来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从现实发展的层面上来看,要让农业科技成果真正地朝着生产权利的方向转化,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很难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体系薄弱,原因是受到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制约,影响了乡村产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有些领域,创新技术、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流动性不足,这就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够有效,资源利用率不高。针对那些产能处于过剩状态的企业主体,退出机制还不够完备,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现代化市场体系,也间接制约了乡村产业的驱动能力。
要想让创新驱动带动乡村振兴的目标得到实现,就应该积极地搭建坚实的支撑。通过对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及一些众创空间都是科技和产业高度融合的关键载体,但这些平台分布区域集中,在农村地区覆盖率极低,真正落户农村地区的平台更少。同时,部分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强,产业新模式创新力度不大,甚至出现一些空心化平台载体,难以发挥出平台本身的创新驱动带领作用。
要想让乡村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就应该对不同的创新要素进行凝聚,就应该对人才队伍进行培养,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农村产业振兴的政策体系,提高农村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水平。目前,我国相继落地实施了包含财政政策和科技研发政策等在内的多种政策和措施,各地相继出台实施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响应举措。但农村产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实现的政策尚不健全。同时,各部门间没有做好有效衔接,导致政策落实灵活性不够,创新驱动政策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要从制度、技术、载体、政策等多角度加强创新,以创新带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顺应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及品牌化的基本发展导向。
乡村产业的科技创新过程反复,环节繁杂,涉及产品前期的研究设计阶段、小试中试阶段及技术全面推广阶段。要以技术进步来带动整个农村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两个关键的渠道:首先,积极地进行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和现代化,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其次,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农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建立以互联网和数据统计等现代技术为基础的乡村旅游、绿色田园、共享农庄等新模式,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农村产业振兴进程的快与慢受农村产业科技创新水平高低的影响。要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围绕土地肥力保护、土壤优化培育、节水灌溉、化肥综合利用等农村产业振兴中的难题,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等发展困境,积极开展农村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工作,提升农村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着力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根源问题。
“适应性的体制机制安排是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健全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机制,健全人才引入机制,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创新型人才血液;要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培育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积极发挥奖励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优势作用,让物质奖励的分配方式更为科学。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让人才的工作内驱力被全面激发出来,让他们的创造热情更为高涨。
构建创新平台载体,推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农村产业振兴需求为导向,以农村产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引领,以现代农业技术装备集成、农业创新创业、农村三产融合、优特农业发展为示范平台载体,继续统筹带动农村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及现代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将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关键平台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
在乡村产业振兴目标实现的过程当中,最不可缺失的因素就是政策的创新。政策的不断创新能够为行为的创新优化提供方向指引和理论支撑。与此同时,在政策不断创新的背景之下也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政策创新的力度和广度都要不断提升,政策创新的资源要素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应该被摆在战略位置上。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提出各种关键的政策意见,“全面保证财政政策的落地实施,发挥激励政策的优势作用,构建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创新驱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全面完善政策体系。当然,在政策制定的过程当中,还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让政策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更强。要针对不同区域的需求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自主性、灵活性,提高创新驱动产业振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