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022-03-07 11:01郑文婷
活力 2022年24期
关键词:特色科学发展

郑文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其传承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高尚的人类情怀,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显示了中国对怎样建设世界和如何建设世界的思考,无论是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初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新时代发展的现在,甚至是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道路,中国都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主张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主张全球治理向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主张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发展贡献大国力量。

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15世纪末,大航海的进步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各地进行殖民统治,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社会的统治。17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也如洪流涌入,工场手工业进入繁盛时期,早期资本主义大量的资本积累为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登上了历史舞台,以欧文、傅立叶和圣西门为代表,他们凭借自身的才能和社会经历,辛辣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精心描绘未来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给工人阶级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力量和珍贵的材料。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他们对社会见解的角度等主观原因,使得他们对未来新社会的想法并不能付诸实践,空想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破灭,而资本主义制度得以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只能慢慢等待黎明的到来。

18世纪中期以后,无产阶级开始进行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更迫切地寻求科学理论从而指导自身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出现,为工人运动带来曙光。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历史贡献在于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形成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在此基础之上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20世纪初期,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石,充分考察了俄国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从而提出了“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独创性理论,在正确的理论和英勇的革命战争之后,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20世纪末,苏联宣告解体,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遭遇了严重的打击,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我们党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因为国家对的国情、传统文化、党的力量和社会发展阶段状况的不同,党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是充分考察我国国情,也用事实证明,21世纪的中国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引发我们对社会主义观念转变产生新的思考,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指导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进入新时代,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非乌托邦式之空想,其在现实维度仍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继承与联系:阶级立场一致、基本价值一致和领导核心一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是“叶”与“根”的关系,因为“根深”所以“叶茂”。

(一)阶级立场一致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代表着无产阶级立场,代表着无产阶级群体的利益,代表着无产阶级群体。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中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无产阶级政党的立场是为现实的人谋取利益而不是抽象的人。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之后工作的重要的理论主题和时代主题,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其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是其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准,葛德文曾言:“人类中任何阶级都不会永远对正义、平等和公益的原则一无所知。”中国共产党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必须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这作为党的根本工作方法,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其次,党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表,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党工作的基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成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最后,党必须沿着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发展方向,带领人民朝着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不断迈进。

(二)基本价值一致

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念为基础。在这一立场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始终坚持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立足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邓小平同志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包含着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无疑合乎恩格斯所言,社会主义社会将“确保所有社会成员拥有一天比一天更为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正因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经过党和人民长期的努力,使得国家发展步入新时代的台阶,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提出中国不会走资本主义的强国必霸的道路,中国始终走和平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亦为了世界和平而付出努力;中国共产党将传承中华民族的人类情怀和高尚的人文精神,中国将始终将人民的幸福作为党的工作的根本落脚点。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能故步自封,要不断精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点有正确的认知。坚持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中国梦的解释,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的继承,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发展与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形成了正确的认知,更是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接续发展。

(三)领导核心一致

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中领导核心的理解是创立一个有严格纪律,集中统一的革命政党是社会发展必要的选择。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出发,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领导力量,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声明,作为党的领导核心,要走在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等方方面面的前列,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是国家强盛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主心骨;我们党作为先进的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方针和路线,这不仅关系到我们党的生命力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安危;我们党作为领导的核心力量,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形式,如此才能把握好核心的民众力量,成为人民信服的领导集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力量,而不是将我们党放在群众之上。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社会发展遇到各种难题时,必须从人民的角度出发,问题的产生往往是有由各种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只有站在人民的角度,才能够在解决这一难题时不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对党的安危造成威胁。

三、开创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横空出世的理论,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畏千辛万苦,付出血与泪的教训和代价才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符合中国国情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对百废待兴的中国充满了期望,在物质条件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规模化的工业运动,尤其体现在“三线建设方面”,基于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防安全的保障和百姓的呼声;在制度基础方面,毛泽东带领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传统地方共同体,为构建全国市场做了重要的准备;以和平的方式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避免社会出现剧烈的波动,保证国家经济正常平稳状态的发展,我们党并没有机械教条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充分考虑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也能够充分考虑到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方式和方法。最终,党带领人民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功地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使广大劳动人民能够翻身当家作主,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依靠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掀起,美苏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出现格局变化。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求和平谋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人民的心声,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同时提出了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指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论述了集中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观点。邓小平以新的思想观念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低潮,一直借鉴和学习苏联的中国能否经受得住这场考验,备受世界关注,这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难题。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又提出生产力落后是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重要根据,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关键的改革时期,胡锦涛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及中国之前领导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民生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这三个理论体现我们党在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况时保持时代性与科学性结合的理论思维。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路径

从国内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强化责任担当,提高自身政治勇气,系统地论述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在于:首先,在民生方面,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来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其次,在政治经济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表率作用;最后,在文化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中国始终积极拥抱全球化的发展,树立科技自立自强的观点,意识到全球化的发展是一个大舞台,任何国家都有在舞台表演的机会。中国能够站在新时的角度提出新理念和新观点,为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理念新在四个方面:一是理念“新”在我国社会主义新矛盾的重要时期;二是其理念“新”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历史方位;三是理念“新”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之下,中国共产党需要正确地应对挑战积极抓住机遇;四是其理念“新”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提升到新的台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使科学社会主义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在全球化浪潮中,从一个方面来看中国正处于西方国家的敌视和扼制,这对于中国在与国际的科学技术和外交方面来看是受阻碍的,从鸦片战争开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只会使国家落后挨打,现代化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辩证地来看,对外发展的挫折,给中国的启示是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基础科研能力乃是中国当前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其实践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示范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交流和学习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颁布的政策也更是民众的心声。中国从不称霸不欺弱,这意味着那些无论是想要发展的国家,还是害怕失去自身独立性的国家都可以借鉴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经验,中国的大门将始终为这些国家敞开。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放眼世界政治格局,我们党要提前预测和判断全球风险和挑战;我们党要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突发情况,棘手的问题和艰巨的挑战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我们党要时刻保持灵活的政治头脑和系统的政治思维,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性、人民性、理论的一脉相承和科学性,从而中国共产党才能够迎接时代的挑战,敢于抵挡其他国家的扼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更好发展,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贡献中国的巨大力量。

结 语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实现了更好的发展,党和人民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学习它、研究它,必须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结,不可分割,能否正确分析和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能否正确站在时代的角度,能否正确辨析社会基本矛盾,能否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能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猜你喜欢
特色科学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的特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完美的特色党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学拔牙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