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与飞速发展,促成了网络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当下,生本教育理念的落实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不借助网络,不利用网络资源,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就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对“互联网+”视域下教育方式的研究,对“互联网+”视域下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升的探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必须重视的课题。下面,以小学美术学科线上教学为例,阐述“互联网+”视域下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升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与具体行业产生互联、渗透、融合,从而使互联网在具体行业、事件中发挥作用,起到优化、集成和创新的效果。当下,因为现实生活的需要,“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需求和重要方式,其促进传统教育行业的变革,重塑教育生态系统。存在即合理,这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价值。
传统学习模式是班级制集中的学习,学生是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师生面对面地交流,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自主和合作探究学习中解决要学的重点和难点。“互联网+教育”是远程教学,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学习,但是如果学生在课堂没有搞懂、学好,也可以利用“回看”的功能再次学习,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网络上寻找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得到提升。如此,我们学生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提升。例如《鱼的纹样》的线下教学,我们一般结合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引导他们回顾学过的鱼的身体基本结构,联系生活来感受纹样装饰;在鱼的直观感受之后,对简化、夸张、变形的纹样进行认识,获得纹样表达的一些方法,能够动手设计“鱼的纹样”的造型。我们要求学生使用勾线笔、水彩笔、剪刀、图画纸等学习工具进行“鱼的纹样”的造型实践。但美术造型和展示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比较困难,效果可能也不够好。但是在“互联网+”小学美术的线上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资源,让他们课后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然后再去进行造型设计。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提升具体的技能,更能让他们获得自主学习与提升的方法。[1]
在传统的线下教学中,我们一些老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比较随意,这能够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但是在“互联网+”教育视域下,我们的言行都可能被录下来,不仅学生看到,家长也能看到。有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可能将老师的表情、讲课的内容截图、截频下来。因此,我们老师要有意识地在线上教学时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自己上课的状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课堂组织以及指导方法等进行关注。小学生的关注持久力、抗外界诱惑能力等比较弱,线上教学,老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在干什么,有没有认真参与课堂。因此,我们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视角出发,不断引发他们关注课堂,才能让线上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如此,“互联网+”视域下的教育打破时空限制,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生成智慧课堂,提高自己线上教学的能力。[2]
近两年,因为众所皆知的原因,线上教学逐渐普及。以前,我们视电脑、手机甚至网络为洪水猛兽,学校、家庭都不允许学生过多接触。因为网络虚拟世界是精彩的,也是充满诱惑的,是能让学生上瘾、荒废学业的。但是,线下教学无法开展又不能让学生长时间不去学习。于是,“互联网+”视域下的线上教学便闪亮登场,教师线上教学的情况也成为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关注的事情。
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很多因素有关。一些学校没有高度关注线上教学,要求教师组织线上教学,却没有给教师安排培训与指导,没有精心选择线上教学平台,甚至学生、教师必备的教与学的资料也不到位。我们不少老师不熟悉网络教学,有老师不知道如何点名,如何关注学生的状态,甚至有老师刚开始线上教学在静音状态下讲课自己都不知道。在教学形式转变中,教师没有很好注意教学方式的切换,不能很好地创设线上课堂教学情境,缺少与学生在线交流的意识和方法,处理教学问题缺少机智与效果。另外,还有我们的学生,他们难得触碰手机和电脑,现在有机会了,会趁老师、家长不注意就去看网络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甚至去打游戏。
因为是远程教学,与大家都熟悉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互联网+”视域下的教学活动即使开展较长时间之后,一些问题、困境还是存在的。就组织和指导的教师来说,教学平台的使用,高质量线上教学情境创设,线上师生的互动交流,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控,以及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的处理等都还是需要研究的。虽然,线上教学的开展和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加强研究,多从自身找原因、找突破,提升“互联网+”视域下线上教学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管控。在线上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
无论线下、线上,我们教师都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都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指导者。在“互联网+”线上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熟悉网络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使用的教学平台不熟悉,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切换,不能很好开展师生的互动。在线上教学中,我们一般会使用钉钉,或者QQ群课堂。两者各有优势,钉钉在布置作业和作业批改方面比较便捷,它具有数据统计功能,系统会自动统计直播时长和观看人数等。而QQ群课堂除了具有打卡、连麦上镜互动功能,还有答题器和讨论区;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设置集体禁言,通过解除禁言来看学生是否在听课等等。
无论选择哪种网络教学平台,我们老师都要知道怎样建群,如何指导学生打卡、连麦上镜互动,如何发布作业和批改作业。就作业而言,如果老师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上传作业,那么,教师批改起来就会很麻烦、很痛苦。
可见,教师熟悉和有效使用网络教学工具是提高线上教学质效的前提,我们只有熟练使用才能让课堂教学流畅起来,能够关注到学生是否在线,是否在倾听,是否在互动等等。指导学生的作业提交、问题区的使用,能够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果。这些都是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需要关注、提升的能力。
“互联网+”视域下教师的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我们老师不去关注,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网络线上教学,效果可能不是太好。如传统教学需要学生阅读教材与相关资料上的文字,我们线上教学时也让学生阅读了,但是学生读没读,我们很难把控。因此,我们在处理读这一环节时,就要注意变通,可以跟学生提出要求,如随机连麦检查,或者先QQ群课堂中全体禁言,然后解除,看看哪些同学没有读书声,即麦没有声音。
在线上线下,我们都会采用PPT教学。在线上教学,我们要注意PPT的使用,对PPT进行符合网络教学的设计。如在美术《海洋世界》的教学中,我们传统教学是展示幻灯片,引领学生观看、关注幻灯片,指导学生观看、分析和思考。在线上,我们需要用颜色笔进行指点,让学生知道老师是针对幻灯片上什么内容讲的。如对狮子鱼形象特点的认识,我们线下教学多是让学生分组讨论的。在线上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连麦表达,将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出来,发到QQ群中,然后老师对学生写出的内容进行评判与分析。[3]
线上教学,学生对着手机或者电脑会容易困乏。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网络学习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中多些动态学习资料的呈现,如让学生观察和认识狮子鱼的形象特点,我们可以播放狮子鱼在水中游动的视频,让学生在动态中感知,较好地去发现这一海洋生物的特点。尽量使用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情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老师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中、有序推进的教学活动中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教学的效果要看学生接受的情况,更要看学生学习后的展示与运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准备。如在《对称美与秩序美》的线上教学中,我们展示课题,然后让学生在公屏上打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对称事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引领他们发现其中的美术元素。就这一知识的线上教学,我们在对称、对称美、秩序美等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也就是让学生用提前准备好的美术学习工具——剪刀、纸片,去制作对称图形,进行秩序美与对称美的呈现,并将作品上传讨论区或者是QQ群中,我们去看一看、比一比。[4]
我们的线上教学还要多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在某一知识点学习中,我们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快速把握主要内容。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平台的群组讨论功能,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互动,对微课的核心教学内容进行互动鉴赏和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此外,课后作业的设计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小学美术学科而言,我们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美术实践作业来检验课堂学习的情况。如《实物的联想》这一内容,我们在线上教学让学生先感受实物,学会去欣赏实物的联想,通过对小刺猬(三角形做头、两把尺子做脚、一粒纽扣做眼睛)、小猪(大灯泡做小猪的头、灯泡的螺纹口做猪嘴、一次性杯子做小猪的身体、毛笔做猪尾巴、四个盖子做小猪的脚)的欣赏,引导学生去发现如何通过实物的组合、拼摆以及角度转换去呈现实物。如果是传统教学,我们会让学生当堂利用学具进行实物合作探究;而线上教学,我们则让学生再去网上学习,进一步巩固提升,然后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己去思考、设计,努力产生出新奇、独特、与众不同的实物联想,并写出自己的设计构思,拍照上传讨论区。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能够做出创意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线下完成,教师通过作业批改进一步地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的成就感,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5]
总之,“互联网+”视域下的教育教学是新事物,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新挑战。我们要肯定“互联网+”教育的价值,通过思维转变,方法改变,重新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引导学生自主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线上教学的艺术和能力,让学生在更自主、自觉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美术素养的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