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视角下古筝的演奏意境研究

2022-03-07 05:22陈思羽武汉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6期
关键词:古筝曲古筝演奏者

陈思羽(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美学是在音乐艺术总体分析研究、不断思考和高度总结后产生的一个完整理论体系。音乐美学主要分析音乐本质和其包含的规律,以此为基础对音乐总体进行比较客观理性的阐述,并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现象进行总结和解释。古筝演奏是古筝类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元素。古筝演奏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音乐表演形式,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再次升华,并对音乐作品的意境美进行传递。古筝演奏是否优质决定着音乐作品能否被听众接受。在音乐美学视角下进行古筝演奏,不仅有利于演奏者掌握音乐作品技巧、促进古筝演奏的再创作,还有助于表演者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美。

一、音乐美学视角下古筝的演奏意境表现方式

古筝常常以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方式进行表演,因为其音域十分宽广,所以有“众乐之王”的美称。在中国传统审美方式中,对古筝演奏的研究通常强调其“意境”表现,意境属于中国音乐描述的独特语言,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是表达意象美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古筝曲目表演中,对于音乐作品的神韵和生气尤其能够突出显现。古筝曲目的旋律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自由和情感的特点,经常在作品中进行留白,给人以表达情感的空间和自由。

(一)古筝的演奏技巧表现意境美

古筝演奏中,通过左手的“吟、揉、按、滑”,以及右手伴随左手的按音进行补声的方式展现音乐作品的神韵,并深层次体现音乐作品的意境之美。以古筝曲目《渔舟唱晚》为例,此曲属于北派系别,其旋律展现了特有的中式音乐的优美和富有韵味等特点。《渔舟唱晚》展现了在夕阳落山之时,水面上打渔者收获满满准备归程、欢歌笑语的场景。表演者左手未戴义甲,用手指演奏出温婉醇厚的音乐情感,正好与乐曲的表现风格相符。左手和右手相互配合能够展现出比单手演奏更好的音乐效果,左手弹奏主要是托勾的方式,关键就是左手摆出端正的姿势,进行到曲目的后半部分时,运用很多花指技巧,运用曲目内部节奏对旋律进行掌控,这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自由性,并通过从弱到强和从快到慢的旋律形成渔舟的划桨声和荡起的水花声,花指在其中表现出很好的点缀效果。可以看出,选择适当的演奏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展现出古筝曲目的意境之美。

(二)古筝的表演节奏突出意境美

古筝曲目的表演节奏与演奏表达的意境之美有着紧密关系。表演节奏是音乐作品的主干,支撑着整个音乐的架构,可以有效表现季节的更替、白天和黑夜的变换、情绪情感的跌宕起伏,将生命中包含变化的动与静、强与弱、快与慢升华为一种音乐旋律,进而触动人的内心。“散板”在古筝曲目中最可以表现乐曲的意境之美。古筝曲目在散板处理上通常都是从慢到快,再从快到慢,在这中间速度的快慢会依据乐曲的表现需求和需要表现的意境进行调节和控制,一般古筝曲目的引子处采用散板,以散板开始自由结束。

例如《四段锦》,该曲目包含四个部分“引子、中板、快板、急板”,用慢板引出,展现出一副风吹竹叶的情景,接着用中板呈现出一段山谷回音,再接着是快板刻画出山涧流水的景象,最后在急板表达的热情欢愉中结束,全曲情景相融,描绘出一副锦绣山河的美好画面,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愿。

又如《叶秋思》,此曲目含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尾声”等秦腔特点,其用慢板和快板构成曲目的主体结构,并在其中插入散板等形式,通过不同节奏向听众展现出一首极具生动且带有悲秋意境的独奏曲目。

(三)古筝的曲目结构展现意境美

以古筝曲目《枫桥夜泊》为例,从其定弦来看,该曲目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又融入偏音,形成多元性质的乐曲。作者对以往的定弦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多样的和声方式提高了乐曲张力,促使古筝演奏技巧得到提升,乐曲整体结构也更加明了和清晰。

从曲式结构来看《枫桥夜泊》,它是典型的三部曲式A-B-A1 式结构。开头部分以平稳的旋律线和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让人联想到在夏季的夜晚,搭乘小船享受江南夜色的画面,具有空旷、优美的色彩,展现出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境之感,诠释出诗人“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思绪。中间部分以慢板为主,融入轻盈、活泼的小快板,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情绪,从忧伤转化为平静,再到高昂激动,继而转化为美好回忆。最后部分以慢板呈现,表现出缥缈的意境,使音乐在听众脑海里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另外,此特点在《秋夜思》中也有所体现,《秋夜思》是由不同段体组购的复二部曲式结构,全曲分为A 部和B部。A 部以慢板为主,并在开头设计一段散板,展现出萧瑟寂静的情绪,旋律以四度跳进为主,带有较大的朦胧感,为曲目的进行奠定基础;B部以快板为主,宽广、舒展的旋律体现出由秋季引发的思绪;尾声部分采用散板与引子呼应,隐去秋夜离愁情绪,展现给听众一种缥缈意境,引发回味。

(四)古筝的演奏意念突出意境美

古筝的演奏艺术融入了“静”“空”意念。演奏古筝需要空灵的心境,演奏者只有在静和空的意念下,才能得到包罗万象的灵感启发。在我国传统古筝演奏中,很多演奏家都把深远、飘逸、宁静当成乐曲的一种很高造诣,这种表演造诣通常需要心来配合,正如我国古典水墨画一样,提倡虚实结合,古筝曲目也讲究乐曲本身在节奏和表现手法上传递相应的意境之美。还以《枫桥夜泊》为例,这部古筝曲目作为融合了古典音乐内涵和现代音乐作曲技巧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美、虚实美和无言美。《枫桥夜泊》按照传统音乐特色进行创作,表现出“留白”的风格,不但将诗歌中的景色借助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以听觉方式激发听众的想象,领略其中的韵味与意境。在古筝演奏中,通过“泛音”和“实音”的虚实对比,呈现出悠远静谧的夜晚之景,并从内心表现出对命运不屈的情感。此外,乐曲尾部通过左右手联合演奏若隐若现的泛音,完美体现出无声胜有声的无言美,让人静静感受其婉约、哀愁的氛围,并产生无限遐想和想象。

二、音乐美学视角下古筝的演奏意境实例探析

“意境”是一个美学范畴的词汇,主要是指给人一种美但又不可描述的高级心灵体验与感受。一部艺术作品中“意境”表现出作者最真实的心灵感受,所以对于意境的探索与分析不但有利于听众得到乐曲中美的体验,还能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对于听者完整理解一部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以《远清秋》为例,对音乐美学视角下古筝的演奏意境进行探析。《远清秋》是由作曲家谢鹏与古筝演奏家赵洁楠共同创作的。该作品在创作上不但融入了西方的音乐特色,还保留了传统音乐特色,饱含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为古筝乐曲的发展增添了活力。《远清秋》意境深远、明快畅通、乐音纯美,对于探讨古筝的演奏意境具有重要价值。

(一)情景交融

古筝曲目《远清秋》融入了《雨霖铃》的情感主题。作曲家在创作时表达的情感与《雨霖铃》基本一致。这里通过借景析情、借情析景的方式,探讨乐曲与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某种程度上,乐曲营造诗词的意向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其主要在于表达诗词的言外之意,即意境。词作者柳永在与恋人告别的宴会上,展现出内心的失意和迷茫,于是创作出《雨霖铃》。在《远清秋》的引子部分,在第五个小节的五个泛音,演奏出细雨的淅淅沥沥之音,表达出哀思之愁。《雨霖铃》利用带有作者感情的意象,通过平铺直叙,巧妙地营造出哀伤、无奈和迷茫等氛围和场景,使欣赏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其经历。乐曲通过强有力的音乐感召力表达出诗人离别的伤感,并发出“自古多情伤离别”的感叹,使得景与情巧妙结合、交融,创造出分离时凄婉悲伤的意境。曲作家通过音符表现诗中之意象,营造诗中之情境,灵活地将词中内容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虚实结合

在古筝乐曲演奏过程中,虚实结合是中国比较常用且重要的表现手法。在这其中“虚音”通过泛音的方式展现,借助泛音的使用,乐曲更容易呈现出一种空荡、中虚的音乐现象;“实音”是乐曲表演中运用爆发力弹奏所呈现的声音,更有助于展现实音在乐曲中的音色表现。通过虚音与实音的合理布局和综合整理,最终呈现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象。“虚”就像《雨霖铃》中设想的分离之后的景象——“杨柳岸,晓风残月”,“实”是即将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场景,通过虚实相生,表现出情感的不确定性,促使乐曲在表演中包含一定的灵活性,并结合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身心状态,为其在表演过程中增添了个人情感,使得乐曲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最终导致演奏者在演奏时于虚实表现上有所偏倚,给听众带来不同的心灵感受。虚实相生这一词汇并没有给出对美的明确界定,也正因此,使得演奏者可以在把握基本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促使音乐更加张弛有力。

(三)气韵生动

从古至今,艺术家都非常重视“气”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将“气韵”作为艺术的审美追求,在音乐中同样强调“气韵”的呈现。尽管《远清秋》结合了中西方音乐表现方式,但整首曲子在民族艺术特色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同时,汉语的单音节特点促使曲子中包含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和悠远深长的情感得到完美结合,促使乐曲的主题思想依托旋律的推动得以进行发展。古筝具有多种演奏方式,同时包含间隔性。

例如在《远清秋》的开始部分,乐曲以点状的单音展现,使用更长的时长,第1、2 两小节以轰轰烈烈之感进行演奏,使气息伴随着滑音的流动缓缓流出,又给人一种紧张时突然轻松后的轻快之感。第5 小节、第6 小节处的弹奏,着重“泛音”的凝气收神,集中思考后,气息猛然加速,气势加强,产生更加突出的对比。到了第9 到12 小节,音乐气息逐渐缓慢,以长音形式收尾,为慢板的弹奏留出调节气息的空间。

《远清秋》通过中西方结合的乐曲表现方式,促使演奏者将其体验与感受融合成一股气息注入表演中,进而使听众感受到气韵的流动,从而促进乐曲气韵更为生动,表达出气韵之美。

(四)把握情感

古筝演奏者结合生活体验和音乐感悟,将乐曲谱面上生硬的音符变成跳跃于指尖的旋律,表现出曲子的韵味和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远清秋》由《雨霖铃》进行创作,在这首词中对景物、事物、人物进行了描写,相对于抽象的事物,这种描述更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演奏者在表演《远清秋》时,首先从作曲家和作品背景入手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曲子深层次的思想,获得深刻感悟,然后在脑海中形成更加清晰的画面感,在此基础上演奏出触动人心的音乐。古筝演奏者在音乐的处理上具有更多的感性,并在理性的节奏和音准把握上进行表现。

感性需要从多方面培养,首先就是演奏者对生活的感悟,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演奏者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生活体验。其次是演奏技术的训练,技术是演奏音乐的基础,演奏者要以技术为支撑,对音乐的美进行表达。古筝演奏中,演奏者结合技术与情感,兼顾音质音色形态,塑造出音乐的意境之美,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共鸣。

三、音乐美学视角下古筝的演奏意境表达路径

音乐美学将音乐的本质与特点、形式与内容、表演与欣赏、功能与审美当作探究对象,其是美学的分支,更是音乐学的重要部分。古筝表演是音乐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演奏过程中,同样遵循音乐美学的内在规律,这就要求古筝演奏者要拥有扎实的演奏功底和灵活的演奏技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再次创作的音乐素养,并能够将情感融入其中。

(一)不断提高表演者文化修养,传达音乐丰富的美学内涵

作为一位真正的音乐表演者,不但要有完善且高超的表演技能,还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就像著名钢琴家肖邦,他在音乐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他的行为对音乐学习者产生非常大的触动。在中国,知名作曲家何占豪在艺术创作中常常通过将民族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进行结合的方式,旨在将民族音乐推出国门,被更多的人熟知。他的古筝作品《西楚霸王》《英雄泪》《长安遗恨》等都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尊,广受群众喜爱。

因此,古筝演奏者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演奏者只有全面提升,不仅注重专业技能,还要注重文化素养,结合自身真实经历和情感才能打动听众。正如古筝作品《云裳诉》,这首曲目表达古代帝王和妃子的爱情故事,演奏者在表演时,必然要对唐朝历史有所了解,对爱情有所感受,这样才能融入其中,并表达自我情感,进而影响观众。

(二)提高表演者临场心理素养,实现音乐美学的内在要求

临场心理的调节与掌握是古筝演奏者一项十分重要的素养。因为演奏的主要目的是展现给观众,而且任何音乐演出都是稍纵即逝的,没有重复机会也没有补救机会,所以临场发挥是表演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首先,演奏者要不断提升专注力。舞台演奏的最高境界是忘我,演奏者要把自身全部的智慧、热情及专注力注入其中。在具体演奏中,要学会让自己与音乐相融,实现忘我式地表演,而不是不断思考技术如何使用、情感如何表达等。

其次,演奏者要做到真情流露。很多古筝曲目的音乐旋律和节奏都是非常简单的,演奏者很难用技巧表达乐曲的思想,所以只能用情感进行呈现,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在表演时做到情感的自然流露,让观众感受到音乐曲目想要表达的情怀,从而感动观众。

最后,演奏者要提升临场表演的心理素质,学会克服舞台表演紧张的心理。要明白临场前的紧张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再通过心理调节进行控制。

(三)适当进行作品的二度创作,促进表演者与欣赏者沟通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与其他艺术不同的是,其作品必须要有媒介进行信息传递,从而让观众了解到作品,这里的媒介便是音乐表演者。很多人可以通过画展或者读书会欣赏了解绘画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但是却很少有人通过阅读音乐曲谱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了解,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深入认知,必然需要通过表演者将其演奏出来。古筝作曲家创作出很多出色的作品,但是大部分作曲家并不会演奏古筝,他们只是通过专业的作曲技巧和能力完成一部作品后交给演奏家进行表演,演奏者结合各种专业演奏问题与作曲者进行探讨,然后依据古筝内在结构特点、演奏方法对曲目进行适度调整,使其真正成为一个专业古筝作品,进而让更多的学习者去演奏。在演奏者对一个曲目进行探究时,会结合自己的技能与思想对其适度调整,实施二度创作,这也能给予音乐作品更多的思想,激发观众不同的感受,促进表演者与欣赏者的沟通。

(四)把握演奏韵味和演奏技法,提升古筝意境美表现韵味

古筝演奏技巧的稳定娴熟是演奏者追求意境表达的基础,因此演奏者要不断提升自身演奏技法,对于不同方面的表演技能要准确把握,不同指法、不同关节的协调,力度的把握,演奏韵味的调节都要保证准确到位,具体到每个手指触弦位置、触弦方向、触弦角度等都要做到精准适当。这就要求演奏人员坚持不断地训练,对演奏技巧进行反复琢磨,科学化研究,从中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此外,技术需要在艺术的规范和引领下进行提升,古筝演奏技巧要和演奏者的艺术修养和音乐感受力相一致,在与古筝作品的艺术表达相结合中,提升演奏效果,改善演奏中遇到的技能问题。而且,要不断提升演奏者的音乐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怀,在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基础上,使古筝演奏技术和演奏艺术融为一体,提升古筝意境美表现韵味,进而实现古筝演奏的至善至美、至情至性。

四、总结

音乐具有抽象性的特征,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其中的深意。古筝演奏通过旋律、音色和演奏节拍等能够更加完美地呈现出其中包含的意境美,演奏技巧与情感的融合促使古筝表演更加具有文化气息。所以,在古筝演奏过程中要考虑到音乐美学的体现,并通过演奏技法与情感表达的结合,营造出相应的意境之美。

猜你喜欢
古筝曲古筝演奏者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第一次弹古筝
民族器乐教学中文化内涵探究的途径分析——以古筝曲《行云流水》的分析为例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刍议传统古筝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