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雨生,张 淼,蒋 潇,胡 皓
(湖南城市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增设耗能支撑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在这种系统当中,地震能量可通过支撑的非线性变形来耗散,常用的耗能支撑如图1所示。然而,以往的经验表明,耗能支撑在地震当中的作用[1]仍然存在疑问,其在设计当中的应用也受到限制。学者们已针对如何提高耗能支撑的延性、耗能能力以及避免其过早破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4]。在这些方法当中,添加消能保险丝的方法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使钢环(耗能环)采用连接板与耗能支撑及梁柱相连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在这套系统当中,由于连接支撑端部钢环的弯曲非线性性能,使得结构在地震当中的耗能能力明显增强。
图1 耗能支撑类型
学者们已对钢环制成的消能保险丝进行了试验及有限元研究。研究发现,在耗能支撑末端添加钢环,可使结构形成稳定的滞回曲线,并且在震后替换钢环简单经济。已有的试验结果显示,这类系统当中,破坏主要发生在钢环部位,而其他部位大多处于弹性状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钢环尺寸对该系统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进行分析。
抗侧力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足够的刚度、强度以及耗能等。从经济角度出发,在小震时可将其设计成完全弹性,然而在中震时还保持弹性状态是不合适的,因此从现代抗震理念的角度出发,使结构经历非线性阶段产生耗能是非常必要的[5-6]。Y形支撑是一种可以用于抵抗地震力的支撑形式,国内外学者们已对此类支撑进行了试验及有限元研究[7-8]。许多新方法已被应用于抗震设计当中,其中一种便是主动控制方法,在这种方法当中,耗能元件被应用于结构当中以吸收能量并防止其他构件破坏。
目前已有学者将钢环当作耗能元件进行了研究,Abbasnia等[9]对斜向支撑当中的钢环进行了试验及有限元研究,研究发现,钢环可有效地改善耗能支撑的性能。在之前的研究当中,钢环采用无缝钢管,然而尺寸及厚度的限制使其无法得到广泛应用,钢管安装困难同样对其使用产生了限制。近期的研究当中,钢管被替换成了两个半圆环,半圆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与钢板连接以解决上述问题。
在进行分析之前,先进行模型验证,本文的原始模型参考文献[9]中的CT20_TH12_C和ST37-TH12-SW,模型尺寸如图2~3所示,CT20_TH12_C和ST37-TH12-SW不同的是,前者采用螺栓连接,后者采用焊接。
图2 CT20_TH12_C尺寸图
图3 ST37-TH12-SW尺寸图
本文采用了Solid45、Contact174以及Target170等单元类型及接触方法用于计算分析,其中,Contact174用于模拟板和螺栓间的连接(CT20_TH12_C),ST37-TH12-SW钢环及钢板连接部分采用合并的方法而忽略它们之间的焊接连接,即假定焊接效果足够好而不考虑焊接发生破坏这种可能性。钢环一端固接,对试件采用低周往复加载模拟,系统达到极限应变时停止加载。
图4为CT20_TH12_C模型的网格划分情况,模拟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对比如图5,其中CT20_TH12_C_Experimental表示试验滞回曲线,CT20_TH12_C_Analytical为模拟滞回曲线,由图对比可知,本文模拟效果良好,可进行参数分析。
图4 CT20_TH12_C网格划分
图5 模拟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对比
在CT20_TH12_C的基础上加长连接板的长度至220 mm(编号CT20_TH12_P),其滞回曲线如图6。
图6 CT20_TH12_P滞回曲线
对比图5和图6可知,增加连接板长度时承载力增大,且钢环中部应力增加。
在ST37-TH12-SW的基础上增加钢环的厚度至20 mm(编号ST37-TH20-SW),二者滞回曲线对比如图7。
图7 ST37-TH12-SW与ST37-TH20-SW滞回曲线对比
由图7对比可知,增加钢环厚度时,承载力及耗能明显增加,但极限位移几乎无变化。
在Y形耗能支撑端部添加钢环可增加系统抗震能力。本文为研究这种系统的抗震性能,利用ANSYS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论如下。
1)增加连接板长度时承载力增大,且钢环中部应力增加。
2)增加钢环厚度时,承载力及耗能明显增加,并减小应力强度。
[ID:0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