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璐瑶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高瑞宏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张珊珊 邯郸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陈天宇 河北大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硕 士
对于历史性建筑而言,历史性建筑及其院落空间是一个具有综合价值的综合体。历史时间赋予了历史性建筑院落空间的第一层价值,这其中包含了时间沉淀过后历史性建筑院落空间所特有的历史价值、岁月价值等。现如今的社会对历史性建筑的需求造就了历史性建筑院落空间存在的价值,这其中包含了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包括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历史性建筑的院落空间承载了历史性建筑作为拥有悠久人文历史和璀璨地域文化的人类聚居地,承载着历史人物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性建筑院落空间作为历史性建筑研究的延伸点,是我国历史性建筑空间形态极具代表性的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历史性建筑的时间空间价值。
新华社成立于1931 年11 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2022 年是新华社成立90周年,新华社于2021年开展了一场寻根之旅,涉县西戌镇是新中国新闻广播文化事业重要成长地和转折地。1946 年至1949 年,先后有中宣部、新华通讯社、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太行版)》和《人民日报》前身之一——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等机构在此战斗生活,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旧址。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遗产,挖掘长征过程中历史人物的活动,挖掘新闻故事,西戌镇着重挖掘打造“红色新闻文化小镇”。
西戌镇位于涉县东北部23 公里处,地处太行山脉深处,是一个全国独有的红色新闻小镇(图1)。
西戌镇是旧时新华社临时总社故址,其中旧时新华总社社务委员由中宣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廖承志担任。当时的新华社务委员包括石西民、徐迈进、祝志澄、陈克寒、梅益、温济泽,他们均在西戌镇工作生活。当时整个新闻小镇的旧时职能部门分为两个(图2):
图2 新华社机构设置及相关故居旧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行政部门(3 个):办公室、总编室、保卫处(警卫室);
(2)业务部门(7 个):解放区部、对蒋部、军事部、英语广播部(对外部)、口播部、电务处(下设机电科、译电科、机要组)、后勤部。
新闻小镇的院落空间保护和整体统一思考对历史性建筑的使用价值有更客观、综合的作用。院落的使用价值一方面指历史建筑本身建筑结构与周围环境空间上的可利用性;另一方面也是历史性建筑各种综合价值在空间布局上的有机合理化的体现。现如今的对于历史性建筑的保护观是一种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平衡、有序、和谐发展的观念,而整体统一思考是一种可以使历史性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持续发展的观念,它的目的在于保护历史性建筑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使具有可利用的历史价值得到延续以及文化资源得到保留与扩充。
新闻小镇中不同的院落空间由于旧时的院落职能不同,保护和整体统一思考的策略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新闻小镇中的院落职能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新华社机要部门旧址为代表的机要办公区;二是以后勤部旧址为代表的后勤保障区;三是以专家故居为代表的生活区。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实际中是随着保护理念的发展、保护对象的扩容思考,不断扩充新内容,保护的价值观以及保护的着重点得到不断修正。
机要办公区(图3)的整体建筑为冀南地区传统民居,整个民居院落空间由房屋、门楼以及环境构成,故此将结合建筑原有办公职能对院落空间进行修复,由此打造新的功能区域——陈列展示区(图4)。
图3 办公区现状平面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陈列展示区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新华社机要部门原为英语口播部、英语广播部、解放区部、对蒋部旧址等。院落整体由主房、东西厢房、门房以及门楼构成(图5)。
图5 修复前现状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改造思路:坚持以修旧如故为原则,鉴于新华社机要部门为整个区域的核心部分,结合原有职能修复打造中心陈列馆(图6)。新建的陈列馆吸取当地特色的建筑符号,将新的建筑和历史性建筑统筹设计。
图6 中心陈列馆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院落环境:保留原有冀南地区四合院民居传统院落格局(图7),保留东西厢房,对主房进行原有功能复原,尽量复原原有新华社机要部门工作样貌,对建筑进行复原修复(图8),还原原有院落景观环境。修复后的院落环境和新建的中心陈列馆在功能上统筹规划合理利用。
图7 修复后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8 院落内部修复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门楼:吸取东戌、西戌村民居传统典型门楼样式,对门楼进行移植修复。
(3)房屋:对于存留的现有房屋修复采用吸取传统民居建造手法以及修建样式,修复主房、西厢房,复原旧时建筑风貌,以土坯砖石为主要建筑风格。对于新建的陈列馆,吸取冀南民居中门窗的拱形元素,使建筑整体与环境更加协调。
后勤保障区(图9)的整体建筑为冀南地区传统民居,整个民居院落空间由房屋、门楼以及环境构成,但由于人为因素,诸多建筑遭到破坏。现如今将破损、坍塌的部分集中考虑进行修复,由此打造新的功能区域——体验展示区(图10)。
图9 后勤保障区现状平面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0 体验展示区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后勤部旧址院落包含已坍塌的主房、东厢房、门房以及门楼。整套房屋院落均已破损,部分坍塌。
改造思路:坚持以修旧如故为原则,对于房屋院落破损及坍塌部分重新思考,对于已经进行人为干扰部分和已经重新建设的民居部分不做过多干预,做到修缮和维护,不再对院落和现有建筑进行二次破坏,对于已经赋予新的功能进行机理性设计,充分发掘可利用部分,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创新维护。
根据院落原始功能打造抗战生活体验区,可以复原大伙房(图11)、食堂等可以利用发展的院落功能空间,使院落空间与功能更好地融合(图12),从而更大程度地利用历史建筑,让历史建筑在存留历史价值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图11 大伙房复原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2 后勤保障区复原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整个生活区的院落多为损毁坍塌院落,其中以梅益、陈克寒等故居旧址为代表的院落尤为突出,该院落旧址包含主房、东西厢房、门房以及门楼。整套房屋院落均已破损,部分坍塌(图13)。
图13 房屋坍塌现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改造思路:对于整体坍塌损坏的院落秉承合理利用地块的原则,分析院落所在位置对院落进行重新的规划,并新建符合当地建筑文化的建筑。在原有地块上将破损墙体拆除,结合空间内容建造接待中心,提取民居中门窗的拱形元素以及房屋中黄土墙体砖石墙裙的墙体元素,建造符合接待功能的建筑(图14)。
图14 接待中心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为了最大限度地复原修缮、利用发展现有的历史性建筑,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调研、分析进行保护性复建工作。将现有院落空间整体功能流线分析并做可研性研究,用以满足移植修复院落空间布局的要求。故此需要更精准的现状分析及历史价值评估,分析历史性建筑的空间格局,为达到此项要求,我们在分析研究历史性建筑的空间院落修复中要做到:
(1)还原本真的真实性:正确把握旧时历史年代的情况,即空间院落的修复体现在旧时历史性建筑院落功能流线的真实性上,不允许为追求完整与现在的审美而违背真实性原则。
(2)价值取向:结合具体的情况,不单纯地为了保护而保护、为了修复而修复,而是首先应对历史性建筑本身进行分析,合理地规划与利用历史性建筑的院落,明确其在艺术、历史方面的价值,从而进行挖掘处理,丰富院落作为历史性建筑不可分割的空间及文化价值,以对保护、保留和丰富内容作出必要的规划指引。
(3)保留现有文化信息:对现有存在的传统工艺及做法进行留样,对不再能移植修复的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破坏造成传统工艺以及历史信息的丢失,这样方便在后续修复过程中取样或是开展对应移植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