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 的福建古塔人文景观营建研究

2022-03-07 14:26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与文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古塔坡向坡度

文/林 昕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袁 琳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副教授

引言

古塔作为结构较为稳固的古代多层构筑物,其尺度及其对整体山水人文景观关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古代中国基于人文山水的一些环境设计理念。因此,希望通过对福建古塔的量化研究,定量探究古塔自身尺度规律及其营建选址的场地微地形规律,为现代人文景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以《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册》[1]作为基础数据来源①,选取191 座古塔为研究样本。在图新地球中提取古塔位置信息②和水文信息,运用ArcGIS软件,对福建古塔在省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微地形尺度上的坡度、坡向、自身尺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古塔的选址特点以及景观营建中以古塔为代表的构筑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征。

1 福建古塔的空间分布特征

1.1 福建省古塔的整体分布特征

在图新地球中,标记所选古塔样本及福建省域内水流的具体位置信息③,将其导入ArcMap 软件中,叠加在福建省行政区划数据④上得到图1—图4。从图1—图4 来看,福建古塔的营建的选址和朝向、地势及水文等微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从核密度图(图1)来看,整体上,福建古塔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数量从中部向南北发散,由沿海向内陆发散,呈带状分布,其分界线与闽中、闽西山带存在一定重叠。从古塔与河流分布图(图2)来看,古塔的营建和河流关系密切,在河流交汇处及江口形成多个密集分布区域。究其原因,福建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80%[2],山区交通闭塞,河流交汇处水运较为通达,容易形成集市聚集区,经济贸易繁荣;此外,江口及河流交汇处易堆积冲积物,形成冲击平原,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增添了这些区域的营造人文景观、祈求文运昌盛的诉求。

图2 古塔与河流分布关系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2 微地形尺度上福建古塔的空间分布特征

利用ArcGIS 软件,将30 米精度的DEMGDEMV2⑤高程数据按福建省省域范围裁切拼合,对其进行坡度、坡向分析。根据现有资料,能够清晰定位的塔共30 座(厦门1 座,漳州2 座,泉州7 座,莆田3 座,三明2 座,南平3 座,龙岩3 座,宁德 3 座),以古塔为中心,1000 米为边长的方形区域进行微地形尺度的坡度、坡向分析,得到图3 和图4。

从坡度来看(图3),研究区域内的整体坡度大部分介于0~20 度之间,因此,微地形尺度上,位于较为平缓地带的塔的数量较多。以每个坡度范围的中间值代表塔所处位置的坡度,从每一个古塔周边方形区域的微地形尺度来看,其最大坡度为37.5 度,为联升塔、龙池塔;最小坡度为2.5 度,为宁德报恩寺塔、莆田报恩寺塔、江山塔、金山塔、六胜塔、文昌塔、文峰塔、巽峰塔;平均坡度是13.5 度。

图3 福建古塔坡度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塔所处的位置的坡度与其相邻近的其他色块区间相比,除巽峰塔外,均处于坡度较高值。结合等高线分析图(图4)来看,古塔大多分布在等高线较为密集的区域或研究范围内等高线的最内圈。由此推断,人们倾向于在坡度相对陡峭的区域或较高位营建古塔,以凸显古塔在周围环境中的地标性,或开拓古塔作为景观观测点的视野。

图4 福建古塔等高线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其次,从坡向来看(图5),所选样本中,坡向为东南(巽)的最多,占20%,有:东吴石塔(莆田)、多宝塔(南平)、福星塔(三明)、罗星塔(福州)、雁塔(泉州)、五塔岩石塔(泉州)共六座;其次,是东北(在一定程度上和东偏北重合),共五座,分别为:联升塔(南平)、定心塔(泉州)、万寿塔(泉州)、望夫塔(莆田)、乾清坤宁宝塔(南平);另外,坡向为东、南、西南(在一定程度上和东偏北、南偏东、南偏西重合)的塔均为4 座,纂峰塔(福州)、虎镇塔(宁德)、报恩寺塔(宁德)、文峰塔(漳州)坡向为东,报恩寺塔(莆田)、擎天塔(龙岩)、泗州塔(宁德)、镇国塔(泉州)坡向为南,安乐村塔(厦门)、报恩寺定光多宝塔(福州)、江上塔(泉州)、文峰塔(漳州)坡向为西南。以上几类坡向在所选30 座古塔样本中占比76.7%(23 座)。

图5 福建古塔坡向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福建受堪舆学说影响较深,此地区的古塔营建具有一定的当地特征。在《相宅经纂》[3]中,有“凡都、省、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宜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的描述,由此可见,文笔峰是一种祈求文运的塔,它的建造位置和朝向以甲(东偏北)、巽(东南)、丙(南偏东)、丁(南偏西)四个方位为宜。虽未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可以论证朝向影响生活与否,但根据上述结果发现确实有这些朝向数量偏多的情况。此外,由于在实际营建中,塔的位置和朝向会受到当地地形、水流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际营建的朝向与《相宅经纂》并没有完全吻合。

2 福建古塔单体形制特征

2.1 福建古塔的材质特征

将上述可考资料中明确记载材质的古塔,按材料划分,福建的塔分为:石塔、砖塔和木塔(建造时使用两种或两种材质的古塔在每种材质类型中被重复统计)。其中,石塔最多,木塔最少。石塔占144 座,数值明显高于其余之总合,现存的纯木质塔,仅有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凤山寺内的凤山寺塔一座。福州、宁德、泉州、厦门、莆田漳州地区市域内都有较长的海岸线及优良港湾,沿海区域岛屿密布,花岗岩储量居全国首位,从图6可以看出,在此区域内古塔的材质以石塔为主。而内陆城市——南平、莆田、三明、龙岩都以砖塔为主。隋唐以后,烧砖技术逐渐成熟,在全国范围内,仿木楼阁式砖塔成为一种主要的古塔类型,即便如此,福建沿海地区的营建活动仍以石材为主。古塔的营建常常是因地制宜并且采用当地易于获取的低廉材料,生长在土地上的福建古塔彰显了古代环境设计的差异性和地方性。

图6 福建各时期古塔材质与地区分布关系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福建古塔的形制特征

研究样本中,福建现存最高的古塔为泉州市鲤城区开元寺内的镇国塔,塔为五层八角仿木楼阁式石塔,又名东塔,始建于宋代。由福建各时期古塔平均高度图(图7)可以看出,五代以后,福建古塔的平均高度在10 米以上;宋代和清代,塔的高度达到两个峰值。

究其原因:高耸的塔在建造时建造往往需要更多经费,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贸易繁荣的朝代,高耸的塔的营建活动较为兴盛。宋朝时福建的经济文化达到鼎盛,闽学发展成熟,海外贸易发达,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清朝时福州是中国与琉球国贸易的规定口岸,福建也是清朝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省份;此外,清代福建的科举文教兴盛,进士数量居全国前列,培养出大批官员和文人。到了清末新学兴起,福建作为船政学堂的所在,也产生了大量近现代知识分子。因此,宋代和清代福建古塔高度普遍高于其他时期。

对研究样本的古塔平面形制和层数进行统计,得到图7。平面形状有圆形、四角形或方形、五角、六角、八角等。其中八角形最多,平面偶数边形居多。究其原因,平面八角的形制更加稳固,偶数边平面使得塔的整体形态更加和谐平稳。反之,古塔的层数则以奇数层为主,以三层、五层、七层居多。

图7 福建古塔形制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福建古塔营建的意义

3.1 福建古塔营建活动目的及演变规律

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册》[1]中对古塔的表述,结合当地政府相关网站可考资料,发现研究对象中相当一部分塔,具有如下几种类型:(1)具有镇桥、镇水或修补地势的用途;(2)名称中带有表示方位,如“巽”等字的塔;(3)名称中带有“魁”“文笔”“文峰”等字,描述与兴文运相关的古塔;(4)沿海区域作为商船或渔船出入的主要航标的塔;(5)描述中营建目的是纪念特殊事件或人物的古塔;(6)描述中有佛龛、佛像雕刻或用途为埋葬僧人舍利;(7)除僧人墓塔之外的,其他埋葬尸骨的古塔;(8)此外,福建地区山脉众多,导致文化多样、信仰多元,将这类其他宗教性质的塔定义为其他宗教塔。

其中,1~5 类塔相对来说尺度较大,在古代人文景观营建中承担了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此类古塔归为“风水塔”,对其数量随时间演变规律进行统计,得到图8。根据图8,我们发现,五代以后,逐渐开始出现风水塔,明清以来,风水塔的数量随营建活动逐渐兴起。例如,《榜头镇志》[4]中有“槐塔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 年)云庄王懋卿、王献卿、王铨卿兄弟所建”的描述,王氏三兄弟是“三槐王氏”后裔,功成名就时,回归故乡修建此塔,以彰显祖德、砥砺后人,是世俗化的表达。此外,在福建地区,营建原因和祈求文运相关的古塔数量众多,仅次于佛塔。例如,始建于明朝的凤山塔,又名魁星塔、文笔塔,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据《同安县志》[4]载:县令洪世俊“以学宫之前文峰不卓,建塔城东南隅凤山之巅,于是弦诵益广,文学斌斌,明年许獬遂魁”,造塔以兴文运,区别于佛塔的初衷。此外,航标塔的营建始于宋代,兴盛于清代。上述这些功能之间相互有所重叠,许多古塔起初因佛事而诞生,并随时间推进,逐渐被赋予世俗化用途,例如:漳州金马台塔,既作为航标,又镇守一方风水;泉州风聚塔,既是佛塔,又具有堪舆之用。

图8 风水塔的演变过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 古塔对人文景观意象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塔和地方“八景”有着密切联系。例如:位于同安的凤山石塔,在旭日东升时,其影子映射在溪中水面上,形成 “东溪塔影”,是同安“轮山八景”之一;位于罗源县城区凤山镇兜街的万寿塔,俗称“市心佛塔”,是“凤城八景”[5]之一,是福建省域内少有的身处市井之中的古塔。明代林元铸在其《凤城八景诗序》中写道:“闲登市心之塔,俯视行旅往来,日不知几万众?而阖邑圜阓了然目中。”由此可见,万寿塔,作为佛塔的同时,也作为一个观景场所,承载了修身养性、茶余冥想之用。位于福州市西郊的金山塔是“洪塘八景”之一,据《洪塘志》记载:“山江心矗起,形象印浮水面,似江南镇江,故曰小金山。有塔七级,故曰金山塔寺。”元末诗人王翰的《夜宿洪塘舟中次刘子中韵》一诗写道:“胜地标孤塔,遥津集百舱。岸回孤屿火,风渡隔村烟;树色迷芳渚,渔歌起暮天。容愁无处写,相对未成眠。”石塔、船舱、炊烟、微风、草木、渔夫,一幅描述江畔人文、自然风光的画卷栩栩如生。金山塔作为构成“洪塘八景”的一个要素,丰富了天际线的多样性,高低对比相得益彰,使得整个“画面”错落有致。此外《闽县乡土志》[6]对庵塔的描述为:“塔峰周遭有江是也,灯塔眺望,气象万千,恍然一幅图画。”可见此塔周遭整体景观的丰富性,是个观景佳处。这些逐渐被“世俗化”的福建古塔,形之笔墨于山水,被作为地方“八景”之一,成为人文景观中的重要构成要素,或融于风景之中,或成为观景场所。

结语

(1)从整体来看,古塔的总体分布受地形、水流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数量从中部向南北发散,由沿海向内陆发散,呈带状分布,其分界线与闽中、闽西山带存在一定重叠,并且在河流交汇处及江口形成多个密集分布区。

(2)从微地形尺度来看,古塔的朝向与堪舆学说有一定联系,人们倾向于在坡度相对陡峭的区域或较高位营建古塔,以凸显古塔在周围环境中的地标性,或开拓古塔作为景观观测点的视野。

(3)从古塔形制来看,福建古塔的平均高度在10 米以上;平面以偶数边为主,其中,八边形最多;层数以奇数层为主,其中,七层最多。

(4)从人文景观营建的角度来看,风水塔形之笔墨于山水,作为古代地标建筑,起到了一定点化风景的作用。

注释:

①从中筛选出福建地区现存191座/组古塔(包括墓塔3座、多胞性质的多塔7组)作为研究对象(经幢的高度大多在5米以内,其尺度相较于城市或郊野空间中对人文景观营建的影响作用微弱,未被囊列其中),将其中形制高度完全一致的多胞性质的多塔合并,共计175处。

②其中,30座精确到古塔具体位置,其余精确到村。

③在图新地球中找出共计191个点(多胞性质的塔被分别单独罗列),部分未找到具体位置的古塔,其所描之点精确到塔的所在村。

④福建省行政区划数据来源:高德开放平台。

⑤DEM-GDEMV2高程数据来源:地理空间数据云。

猜你喜欢
古塔坡向坡度
基于动测法的古塔结构抗震性能检测与评定
Aqueducts
基于远程监控的道路坡度提取方法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古塔
基于DEM的桐柏县地形因素分析与评价
坡向坡位及郁闭度对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景州古塔
不同坡度及坡向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郑州:东方古塔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