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院空间仪式感物化构成方式探究

2022-03-07 14:26刘焕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书院仪式要素

文/刘焕杰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周生可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谭立峰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通讯作者)

引言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特有教育形式,其名称最早出现于唐,形制却成熟于宋以后[1]。但其教育的根本属性则可以追溯到春秋由孔子创办的平民教育。但在秦朝一统天下后,始皇帝对于文化和教育的约束打压使得私学被迫中止,直到汉代武帝重新确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后,教育首次被提高到“治国之本”的地位。当代史学界、教育学界均对书院这一经典传统教育模式做了大量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但在书院研究之中更多侧重其历史沿革、组织形式、文化内涵等历史和思想方面研究,对于书院建筑体系下空间构成分析和总结还需更多探讨。

1 传统书院空间仪式感的存在必要

传统书院建筑空间继承了官式建筑之规制与私家园林之灵动,同时在筑境造景的过程中将文化的气韵赋予其中,形成书院独有的空间仪式感。

当下校园教育中,学生在统一模式下沦为各种考试的工具,自我思考能力严重不足。正如建筑哲人路易斯·康曾对学校起源的论述:“学校始于一个人在一棵树下与他人讨论他的领悟,他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其他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①传统书院的育人空间同样可以追溯到古代杏坛讲学的原始模式:是一个讲述与聆听共存的场所。尽管当今书院的功能属性与过往稍有不同,但其仪式空间的营造则可以借鉴并置入当下教育建筑之中,在当今教育建筑空间模式单一且空间仪式氛围匮乏的现状下,对传统书院建筑仪式空间传达出来的精神力量的提炼和运用将成为对当下书院教育发展的隐形力量[2]。

2 传统书院仪式空间物化构成

传统书院的营造多由文人主持参与,其将儒家思想中的“礼乐”作为空间营造的文化构成[2],而书院空间的物化构成要素则是其实体的呈现形式,包含空间结构要素、空间景观要素和空间人文要素,在各个要素之下又分别包含独立策略。文章将从传统书院仪式空间中提取其结构、景观与人文组成要素进一步分析其育人空间仪式感的实现方法。

2.1 空间结构要素

在书院仪式空间的组成中,结构要素作为整体框架成为表达的基础,空间组合方式、空间尺度比例、空间色彩材质共同奠定结构并以特殊的组合成为仪式感发生的契机。

(1)空间对比

书院空间组合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模式,在河南嵩阳书院(图1)中,建筑空间整体呈现轴线引导下的对称型院落,体现了建造者偏“礼”的思想。书院空间整体呈现中正稳定之感,配合院落与建筑的层次布局,形成严谨的序列空间。嵩阳书院主轴线建筑呈五进院布局,每座独立建筑单体之间均以院落作为分隔,呈现“五间六院”的空间组合形式。在空间对比变化中室内外的空间对比是最为强烈的一种,空间的大小、高矮、明暗乃至动静都随着轴线的延伸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图1 河南嵩阳书院空间序列(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轴线的空间变化之中呈现着“礼乐”文化的交替,仪式感空间在交替变化中以一种中正的姿态呈现,相互和合的空间变化使人从室外到室内发生了由松弛到庄重的情感变化,当从室内到室外时这种情感则发生逆转,空间序列的变化使这种仪式感成为书院育人空间所特有。

(2)空间重复

空间的对比变化目的在于打破其统一单调,呈现“礼乐”思想下的交互,而在加强中间轴线空间的两侧附属建筑空间中,凸显空间韵律的重复性则可以进一步强化其整体,使其更加契合轴线空间的对称感,并形成自己独有的节奏与韵律。嵩阳书院两侧斋房空间(图2)的重复性韵律并非一个空间单元重复性叠加,而是通过借用其他空间形式去突出其韵律感,连续的韵律感因其位置的恰当,既位于轴线的两侧,同时其空间方向具有向前和向中间的特点。

图2 嵩阳书院斋房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空间尺度与比例

2.2.1 空间尺度

建筑空间尺度与比例可以影响人当下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具体体现在构成空间线条的长宽高相关性上[3]。在院落空间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及其两侧附属建筑与庭院环境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画面,在嵩阳书院中讲堂后的道统阁与庭院泮池及绿植和更外侧的斋房(图3)共同形成一幅近人尺度的画面。在书院建筑中建筑形制基本保持在5间以内,藏书阁因其特殊的功能属性通常以两层的楼阁式出现,其他单体多为单层建筑,面阔3~5 间,院落空间以人体尺度为模数形成宜人空间尺度。

图3 嵩阳书院道统阁后院落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2 空间比例

在空间比例中,不同比例则会给人更为直接的感受,如人在高耸的竖向空间中情感自然而然被激发,容易产生对神秘事物的敬畏感;在狭长的纵向空间中,由于空间极具纵深性,容易产生向前的运动感。如在传统书院嵩阳书院中,进入正门后的建造者用围墙形成凸字型内院(图4),将原有的横向比例空间转换成具有前进感的引导性空间,并在正对第二间建筑先圣殿的出口处用类似门阙的纵向结构突出其轴线引导下的纵深感,通过空间比例的改变结合特殊的结构形式加强了空间的纵向引导,目的是在院落空间布局中形成对主体建筑的呼应。

图4 嵩阳书院第一进院落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 空间色彩与材质

2.3.1 空间色彩

在传统书院空间中特定的色彩搭配传达出道德和情感上的暗示,空间环境色彩作为一种文化潜意识,留存在人的记忆中,在书院文化传递过程中以最具表象的特征丰富了空间情感内涵,形成特定环境下符合书院气质的仪式感。传统书院正门空间的色彩表现与情感意向见表1。

表1 传统书院正门空间的色彩表现与情感意向(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2.3.2 空间材质

材料传达出的质感通过视觉与触觉传达到使用者并借助文化记忆建立深层次情感联系,传统书院建筑中以砖石为建筑主体的材料特征不言而喻,其表达出来的稳重和庄严之感是书院“礼”文化的象征,但在室内空间中则大量使用天然木材,其一是符合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建造习惯;其二是木材所表达的亲切、温和质感也成为书院“乐”文化的展现。通过对不同书院相同使用空间材质的提取可以得出其与仪式感塑造的关系。不同书院相同空间属性的材质运用及其传达的礼乐意向见表2。

表2 不同传统书院相同空间属性的材质运用及其传达的礼乐意向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对比三个书院讲堂空间材质的运用,可以发现其室内空间材质及其色彩一体化搭配使得“礼乐”意向在木制结构和粉墙两者之间进行转换。

2.4 空间景观要素

传统书院仪式感空间塑造中,景观环境成为儒家育人的重要体现,将自然之理和人伦道德结合成为书院空间的育人特色[4]。在空间景观要素中地形地势、水体形态和植被配置三者最为重要,无论是在轴线式空间布局下的间隔式院落还是其他空间模式下,三者都以其不同的配置和组合形成景观环境下“乐”的仪式感。

2.4.1 地形要素

在书院空间的仪式感塑造中对于原有地形的利用成为因地制宜文化观的体现,在书院选址上古人常常遵从“天人感应”的传统儒家思想,因此不论是早期书院选址于山水胜地,还是后来城市书院注重对内部环境要素的刻画,都反映出古人对环境的重视。如位于江苏南京清凉山东麓的崇正书院(图5),利用山体自然的地理环境将建筑前部的引导与地势高差相结合,在正门前利用地势阶梯将画面分层,地形的不断抬升强化情感叠加。

图5 崇正书院正门前高差引导(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4.2 水体要素

水体在书院仪式感的空间组成中起到烘托“乐”空间氛围的作用,同时也是能够直接引起人们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水体呈现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整体空间布局中的位置关系都会影响使用者在当下空间体验中的心理状态,如形态规整的水面本身成为整体秩序的增强要素,而形态自由的水面使人心理放松;平静祥和的水面可以让人平复心境,引发深思;流动变化的水面让人充满兴趣与活力。

虞山书院位于江苏,是古代书院中以自由形式布局的典型,书院的景观营造更多依据自然样貌,从古代书院布局图(图6)可以看出,其对自然山水的保留:在临近建筑一侧选择对水岸进行秩序化处理以呼应规整的建筑形态但在另一侧则保留其自然水岸形态,以自由的水岸边界营造“乐”的仪式感。

图6 虞山书院布局图(图片来源:《中国历代书院志》)

2.4.3 植被要素

在山水自然体系下,植被作为空间中最能够跟使用者直接互动的要素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含义,在古代书院空间营造中植被所代表的文化气息历来是书院空间的点睛之笔。如梅兰竹菊所代表的文化象征意义,其源于传统诗文画作中给予其特定的文化品性。再如松、柏也在传统教育文化传承中起到重要的影响,如《论语·子罕》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的象征意义正是自古以来传统思想教育物象化的仪式感体现。

河南嵩阳书院中现存的两棵“将军柏”,其中一棵已存四千多年,成为书院空间仪式感的点睛。再如,在植被选择上,湖南岳麓书院在不同空间氛围下灵活配置多种植被,体现其空间氛围。书院营造者于塘边插柳、圃园栽桃,又或依山布桐、挖池种荷,营造书院独有的景观氛围。

2.5 空间人文要素

传统书院空间中人文要素是在结构性要素和景观性要素之下回归细节的“礼乐”文化体现,是书院空间仪式感塑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人文要素在书院空间中常体现在承载文化的符号、饰品、雕塑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达中,这些要素是贯穿古代文化时空传承下的具体表象。

2.5.1 文化符号

文化传承借助某种符号语言的呈现使得情感传递更加显著,书院学子在使用空间的过程中对于某种符号语言的感知势必带来对文化和思想的深入体悟,而这种符号化的语言本身也常在空间仪式感的表达中呈现。

泮池自古以来早已成为高等学府的特有文化符号,如位于嵩阳书院道统祠前的泮池,形似半月、池上架桥,通过对称的布局强化空间轴线感。在古代习俗中,凡考中秀才以上者,都要绕池三周,祭拜先师孔子,永效先师之法,履行治国安邦重任。而新入书院的学子也要从桥上走过泮池再入室祭拜,象征学子跨过蒙昧,习得智慧思想。文化的符号意义与建筑的空间氛围结合,强化书院空间文化传承的仪式感[5]。

2.5.2 纪念小品

由雕塑和纪念碑组成的书院空间小品节点,通过与书院特定的室内或室外空间结合,或强化空间引导或配合空间突出其文化氛围。雕塑在书院空间中往往以室内或室外两种空间布置先贤塑像呈现。如在白鹿洞书院明伦堂前塑有先贤王阳明石像,明伦堂则为讲学空间。再有文会堂前塑有大儒朱熹深色石像,其塑像与身后宽大出檐下隐匿在阴影中的文会堂构成统一整体,强调特定空间下的文化仪式感。在室内空间中书院独有的祭祀建筑将雕塑与空间整体结合,形成空间为雕塑服务的状态,如嵩阳书院先圣殿中供有先师孔子的站立金身塑像,而道统祠中则供有三圣人:帝尧、大禹、周公,象征儒学正宗传道谱系,在文化溯源上强化教育传承的仪式感。

结语

通过对古代传统书院空间仪式感的物化构成分析,得出传统书院仪式空间的元素构成:空间结构元素、空间景观元素和空间人文元素。每个元素之下又由其具体策略去营造,最终探明空间仪式氛围下的不同要素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传统书院的思考功能被现代大学体制化教育所取代,目前大学书院的建设过程中对书院思想层面的研究颇深,但落实到具体空间塑造因其与古代书院功能的相脱离往往无法专注传统书院空间塑造的重点。因此研究传统书院育人空间下的场景氛围重塑和现代化演绎显得极为重要,相信终有一天脱胎于古代书院的功能体系下的现代新式书院能够将多样化功能与古代空间氛围营造相结合,创造性地传承传统书院的空间仪式感而非单一空间形式。

注释:

①路易斯·康以极为出色的建筑理论与实践对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启迪思想,并且对现代建筑的推进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书院仪式要素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十岁成长仪式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仪式感重要吗?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也谈做人的要素
Talking strategies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