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元,冷雪忠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公共卫生安全处于社会秩序稳定、人口环境问题、医疗卫生工作的交叉点[1],逐渐成为影响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非传统安全因素。2005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各缔约国从疾病预防、疾病检测和救治能力等层面提升核心应急能力,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2]。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进一步将公共卫生安全定义为:“采取一系列主动、被动措施,应对跨地理位置或国家边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降低人口集体健康的脆弱性”[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公共卫生安全的维护不仅强调疾病的监测和预防,而且强调公共卫生系统、社会经济基础、文化发展等层面的协同[4]。应对多点爆发、多地扩散的持续性战疫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在交通安全、安全文化、生态安全等安全领域开展了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5-6],但是公共卫生安全一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研究领域。基于此,本文综合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学理上探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研究的核心话题;分析公共卫生安全领域未来研究热点;探索公共卫生安全维护实践措施,为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以CNKI为研究数据源,分析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在CNKI高级检索主题栏中以“公共卫生安全”为检索词,检索发表时间为198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文献,检索方式设置为精确检索,共检索出1 262篇中文文献。通过过滤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剔除与研究方向不一致的文献,最后保留1 100余篇研究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文献计量法是结合数学、统计学、文献学等学科知识,以识别科学研究发展规律的文献情报学科重要分支。社会网络分析则利用不同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整体网络的发展特征以及个体节点的网络角色,在文献计量的作者及关键词分析环节起到重要作用[7]。
Citespace能对特定科研领域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探寻特定研究领域的变化趋势、热点及发展前沿[8];Gephi是一款基于JVM的复杂网络分析软件,具有视图指示性和动态分析性功能,可以对数据量较大的可视化图谱进行优化处理[9],Gephi与Citespace的结合是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Vosviewer是一款通过聚类视图、叠加视图和密度视图识别文献研究方向和热点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10]。结合上述软件的优点,可更清楚地展现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研究态势。
文献年度发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与方向。1983—2020年公共卫生安全研究文献年度分布整体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从发文数量趋势来看,可以将公共卫生安全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初期萌芽阶段(1983—2000年):该阶段发文数量较少,属于公共卫生安全研究的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代表性研究内容;稳步发展阶段(2001—2019年):该阶段年度发文数量总体较为平稳,年度发文数量在50篇左右,尤其自2003年SARS病毒爆发以来,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研究热度持续攀升;高度关注阶段(2020至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将公共卫生安全研究的关注度推动到新的高峰,仅2020年就发文数量400余篇。2003年SARS疫情和2020年COVID-19疫情都给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但2020年国内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研究发文数量却是2003年发文数量的近10倍,究其原因主要有2点:一是由于相较于2003年SARS疫情,2020年COVID-19疫情的传染性与传播性更强,对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冲击性更大,引发的政府、社会、民众、学术关注度更高;二是由于公共卫生安全研究自身需要一个由萌芽到快速发展的知识积累阶段,相较于早期的公共卫生安全研究,近期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跨学科融合研究更加普遍,进一步拓宽了公共卫生安全的研究范畴。
图1 1983—2020年公共卫生安全研究文献年度分布Fig.1 Yearly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onpublic health security during 1983—2020
梳理期刊分布状况,有助于分析该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期刊,进而快速掌握领域内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前沿。图2所示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刊文量前20期刊。
图2 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刊文量前20期刊Fig.2 Top 20 journals of published articles number in field of public health security
《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家禽》、《中国科学院院刊》是该领域的代表性期刊,其中《中国学校卫生》载文数量13篇,主要关注校园饮水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发文数量11篇,主要关注旅游卫生安全、公共卫生风险测度、医护人员卫生安全等领域;《中国公共卫生》主要关注领域为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体系建设,这也反映了我国公卫生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
分析发文作者合作网络,不仅可以了解公共卫生安全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追踪领域内的研究前沿,而且可以分析该领域内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识别领域内的重要研究群落。根据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N计算公式为:N=0.749max1/2,max为单一作者最大发文数量,在某刊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的集合被称为该刊物的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发文数超出发文总数1/2时,核心作者群形成。据统计,核心作者发文数量需在3篇以上,核心作者共发文120篇,占总发文数量近15%。核心作者群落尚未形成。运用复杂网络分析软件Gephi绘制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如图3所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作者协作研究网络平均路径长度1.051较大,网络密度0.001、特征向量中心性0.023、平均度0.521等指标都较小,说明合作网络中的作者节点影响力较弱,总体上成员间联系不密切;但是平均聚类系数为0.934,模块化指数0.968,说明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小世界特征,已出现几条显著合作网络:刘海彪-刘玉群-叶高龙-叶兵-彭接文-陈卫东-张立锋-邓石聪,该合作链条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卫生安全,尤其关注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量表开发检验;候蓉蓉-刘天宝-刘秀梅-曹务春-娄云,该合作链条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因素识别、应对措施制定和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体制机制2个层面。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发文数量虽然逐渐增多,但作者之间合作较薄弱,领域内尚未出现权威研究团队。
图3 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作者合作网络Fig.3 Cooperation network of authors in field of public health security
通过分析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可以有效识别我国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科研力量的分布情况,追踪领域内核心发文机构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研究者研究展开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发文数量第1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数共计8篇,是该领域的代表性政府研究机构;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是该研究领域的代表性高校研究机构,整体来看高校与政府机构是核心研究力量,说明公共卫生安全已经得到了政府以及学界的高度关注,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科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研究内容最直接的体现,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篇论文的主题内容,是文献计量研究十分重要的指标。本文利用Vosviewer对关键词进行了阈值为2的筛选,共筛选391个阈值大于等于2的关键词,并统计了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见表1,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关键词289次、公共卫生219次、公共卫生事件77次、疫情防控75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次、生物安全36次、突发事件30次,其余关键词频次小于30次,从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学术关注度较高,是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表1 公共卫生安全研究前20高频关键词Table 1 Top 20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of public health security research
为了进一步分析国内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研究的核心话题,利用Vosviewer标签视图(labelview)聚类模块绘制了公共卫生安全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4所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高关联度关键词有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生物安全、禽流感、传染病、公共卫生保障、国家治理等,可见公共卫生安全涉及多个层面,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研究内容。结合关键词聚类图谱以及对高被引文献的阅读,下文将从公共卫生安全研究的核心领域对国内公共卫生安全主要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图4 公共卫生安全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Fig.4 Cluster analysis graph of keywords in field of public health security research
1)校园公共卫生安全:校园公共卫生安全深受政府、社会、家长、舆论等的关注,是校园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部分。校园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一是以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等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爆发;二是不明原因的学生群体性疾病;三是重大食物中毒事件[11]。目前,我国学者已经从校园饮用水安全、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12]等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总体而言,应对校园公共卫生安全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共同牵头,建立信息检测、危机预警机制,加强宏观保障[13]。
2)食品卫生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与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存在于食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运输、流通等环节[14],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供应风险控制机制是应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更是提升突发性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应急能力的重要保障。而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的全过程,更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要方向[15]。
3)药品卫生安全:保障药品安全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民生问题,药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行政监管体系吸纳过多市场机制而引发的单边治理困局[16],应对药品安全应考虑将监管嵌入产业、以政府激发市场。目前学者已经在药品安全问题应对的人力资源储备[17]、药品补偿机制、市场监督处罚[18]等层面开展了系列的研究。
4)传染性疾病防治:随着全球范围内空间和旅行时间的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跨境和跨地区人口流动使得很多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进行快速蔓延,已经对国家总体安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是向人类发出急迫警示[19]。围绕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传染性禽流感与生态安全保障的关系、全球治理背景下的传染性疾病治理体系构建等内容。
5)环境卫生安全:环境卫生安全是预防与控制疾病、持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学者在环境卫生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层面:一是环境卫生安全的基础性理论探讨;二是人居环境与生命健康关系,尤其在生活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等领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
针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学者们对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的研究迅速增多,围绕重大疫情安全治理的主体多元、上下互动、跨国治理等多重挑战,相关学者提出在构建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时应把握国家总体安全观,从应急能力提升、应急物资供给、社会参与动员等层面加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21]。具体而言,一是要重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体系机制,针对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目标完善应急流程预案、提升精细化防控能力,纵深推进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合理配置“平时”与“战时”公共卫生资源,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二是要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以形成夯实基层依托,发挥社会公众参与在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中的舆情建言反馈、社会实践参与、防控工作监督等作用[22];三是要坚持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法治思维,推进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法治化建设,借助法治思维规范社会治理各参与主体的行为边界,尤其要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的网络舆情与市场行为进行有序引导;四是要加强社会公众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不仅影响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个体的韧性与心理应急能力具有较大冲击,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在进行健康知识科普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公众心理健康维护与疏导工作,这也是今后公共卫生安全研究的一大热点与难点[23];五是要加强与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现状匹配的应急能力建设,利用技术手段为公共卫生安全赋能,积极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风险监测预警与信息传递过程中,利用数据的流通性增强应急管理的时效与柔性[24];六是要主动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治理工作,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面积暴发,凸显出国际社会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发展议题的时代重要性,打赢这场抗疫战争,需要世界各国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和合作意识,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如何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合作中保持话语权、有序参与,将是今后全球安全观下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研究话题。
1)公共卫生安全是我国政府与学术界持续关注的政策议题与研究热点:1983—2020年我国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呈现初期萌芽、稳步发展、高度关注3个发展阶段;《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公共卫生》是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代表性载文期刊。目前,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学者之间合作较为薄弱,仅存在部分合作链条,尚未出现完善的研究网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是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
2)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与经典文献阅读发现,我国学者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研究更注重实践层面,主要集中在校园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卫生安全、药品卫生安全、传染性疾病防治、环境卫生等5大领域。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的研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该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
3)公共卫生安全逐渐成为影响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后疫情时代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挑战。当前我国学者对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应急体制、法治保障、技术赋能、公众参与、命运共同体等角度,其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则是未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