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翀
四幕话剧《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经典之作,其中第二幕的“周鲁会”被选入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雷雨》中有太多的情感矛盾,周家与鲁家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成为剧作最大的看点,其中周朴园与鲁侍萍贯穿三十年的两代人的恩恩怨怨更有着很强的宿命意味,根据教材的学习提示:可以围绕“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中看出几分真情”等问题进行讨论。而有关周朴园对鲁侍萍情感真实性的讨论也一直是语文课堂中的热点话题。随着这个问题的讨论逐渐深入,同学们对剧作人物形象的理解也逐渐深入。我们会发现这似乎是一个问题,但好像又不是一个特别值得探讨的话题,如果依然将讨论停留在真还是假的层面,实则是破坏了对剧作中人物形象多面化以及人物情感复杂性的理解。或许,从“多个侍萍”的塑造中,我们可能会对周朴园的情感有准确的把握。怎么叫“多个侍萍”?整个剧里不就一个鲁侍萍吗?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无限怀念的“梅小姐”
梅小姐何许人也?恐怕仔细翻看无锡的历史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查无此人。那么,“梅小姐”这三个字从何而来,或许他只存在于周朴园的脑海和话语里。
时间的指针拨到三十年前,那时的周朴园还是一个年轻的少爷,他有过爱的冲动,也有过深爱的人,这个人就是周家老妈子的女儿梅侍萍,也就是老年周朴园口里的既贤惠又守规矩的“梅小姐”。从本文中我们能够看出老年周朴园对这个梅小姐的无限怀念,总关着的窗户、桌上年轻侍萍的照片、牢记侍萍的生日、保持房间的摆设……这是周朴园想努力封存的一段回忆,也是他想要保留的对侍萍的温度。对繁漪所说的“萍儿母亲”,对周萍所说的“你的生母”,都是在竭尽全力将“梅小姐”这个人物塑造得纯洁无瑕,也是在无形中为自己立一个痴情、专一的人设。
但这一切只是周朴园自我构建的一个梦境,一个周朴园不愿意醒来的梦,这个梦有两个特点:1.梦里的故事是美好的。梦里的周朴园和梅小姐相亲相爱,他们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而两个儿子正是他们这段爱情的结晶和鉴证。与梦相对应的自然就是现实,现实中有太多不尽如人意,工人(鲁大海为代表)罢工、妻子(繁漪)不受管束,长子(周萍)生活浑浑噩噩,次子(周冲)少不更事,这个外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位高权重的资本家,实际生活是一地鸡毛。现实的无奈使周朴园需要一个虚幻之地,而这个房间恰恰就是这个虚幻的梦的现实载体,能够让他回忆起曾经的美好,哪怕这是经过加工的回忆。2.梦的本质是虚幻的。现实中的周家少爺为了娶一个有钱的小姐而抛弃了侍萍,甚至在她生下二儿子(鲁大海)仅三天就被赶出周公馆。作为周家的正式妻子,这位有钱人家的小姐没有在三十年后的周公馆留下任何的痕迹,相反,侍萍作为一个丫头竟然被周朴园一直记在心上,足以证明当时周朴园是被封建家长强迫,最终迫于无奈才抛弃了侍萍和孩子,可以想象当时的周朴园在得知侍萍死后,内心是多么愧疚和悲痛。
时间会渐渐抹去伤痛,既然现实中无法继续抒写的爱情能够在虚幻的梦中待续,那就让这种怀念继续下去吧!
二、“死而复生”的梅侍萍
“你是新来的下人?”“你—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在周朴园步步紧逼的追问之下,虽然极力克制,但鲁侍萍最终还是交待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真正的鲁侍萍站到周朴园面前之前,其实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人物,那就是鲁妈口中那个“死而复生”的梅侍萍。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忽略这个“戏份”不多的梅侍萍,虽然有关她的篇幅很短,但却十分重要。在剧情发展中,得知她的存在也是周朴园从“善”变恶的转折点。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经典对话:
朴: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哦—那用不着了。
朴:怎么?
鲁: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朴(惊愕):什么?
鲁:她没有死。
朴: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不过她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了。
朴:哦,救活啦?
鲁:以后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朴:那么,她呢?
鲁: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朴:那个小孩呢?
鲁:也活着。
朴(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朴:哦。
……
朴: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朴: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嗯,就在此地。
朴:哦!
鲁: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朴:不,不,谢谢你。
……
朴:以后她又嫁过两次?
鲁: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朴: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从想要修缮侍萍的坟,到得知她没死,再到得知她就在此地,周朴园的脑海里或许有一个画面:“梅侍萍”走出了墓地,走出了无锡,来到了周朴园生活的城市,甚至来到了……不敢想象,不寒而栗。结合具体的语言,“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可以看出,即使是面对鲁妈这样一个外人,周朴园也在不遗余力地展示自己痴情专一的人设。“(惊愕)什么?”“哦,救活啦?”“那么,她呢?”“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一连串的问题显露出了周朴园的本能反映——难以置信。当然,这种难以置信有两种可能性,有可能是惊喜,也有可能是惊吓,两种解读都能说得通,直到周朴园的回答:“不,不,谢谢你。”(不想见)“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不想帮)。鲁侍萍的心碎了,同时碎了的还有周朴园想要维护的痴情人设。此时周朴园的回答完全是惊慌失措后本能的反映,这个“死而复生”的梅侍萍就是那个将周朴园梦境打碎的人,她的“活着”就意味着那个痴情、专一的周朴园即将“死亡”。
三、近在眼前的鲁侍萍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站在周朴园面前的鲁侍萍有什么特点,第一,年老色衰。老到什么程度,原文里的表述是老到连周朴园都没认出来。一个与自己相爱多年的男人都丝毫没能认出自己,心痛,痛年华易逝,痛物是人非。第二,身份特殊。鲁侍萍既是鲁家佣人鲁贵的妻子,也是鲁家丫头四凤的妈妈,还是周朴园矿上工人鲁大海的妈,最致命的,还是一直以为自己的母亲是个大家闺秀的周家大少爷周萍的生母。她的样貌,已经让周朴园产生了陌生感甚至是些许的抵触感,“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的出现”,曾经的周家少爷对年輕貌美的梅侍萍有过海誓山盟,但是现在她眼前站着的是已经改嫁两次,苍颜白发的老妈子,现实与回忆之间巨大的差异,将周朴园一直竭力维护的梦境打碎,而这个人物的存在更会对周家目前看似稳固的生活现状产生威胁,甚至产生动荡。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冷酷、绝情,资本家的市侩与庸俗,封建家长的虚伪与世故显露无疑。在“真正的”“活生生”的鲁侍萍面前,周朴园彻底放下了戒备,撕下了伪善的面具,他连再伪装一下的意愿都没有了,这个他口中日思夜想的女子实际上却是他最不想见到的人。不要忘记,此时的周朴园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纯情小男孩,仔细分析他对鲁侍萍说的这一段话,可以发现这一系列冷酷无情的言语可以达到几个目的:1.尽早赶走这个老女人,结束眼前混乱的局面,以免给他的家庭和声誉留下污点。2.用钱买一个心里安慰,折磨自己这么久的就是对眼前这个女人的愧疚感,既然眼前的侍萍生活境况不好,那么至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自我内心的谴责。当侍萍从回忆走到现实,当梅小姐变成了鲁妈,周朴园内心的伪善在一层层剥落,相应地,恶也真正得到了释放。
从梅小姐到梅侍萍再到鲁侍萍,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到底有几分真实,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直在延续,但却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或许它本身就没有答案,但可以引导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深层地剖析人性。三十年的时间,改变的不止是人们的容貌,还有更复杂的情感、品性等。鲁侍萍变了,周朴园也变了,一切都回不到从前,有人不敢再去回忆从前,因为过往太痛了;有人却刻意想要回忆从前,因为现实太烦了。由此生发开来,或许可以探讨出更多有意思的话题,而从“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中看出几分真情”这类问题的讨论也将不会再二元化、片面化。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六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