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资料馆的社会责任

2022-03-07 01:48郑思聪
兰台内外 2022年4期
关键词:资料服务

摘 要:地质资料馆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地质资料馆必须关注和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其主要内容是为国家积累地质资料,通过对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助力国家经济建设以及传播地质文化,提高地质资料馆的社会影响力。其实现路径主要是通过政府提供制度保障,使地质资料馆提升服务能力和塑造责任意识。

关键词:地质资料馆;社会责任;实现路径

档案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录,真实记载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地质资料作为科技档案的一种,是地质工作者通过野外实践获得的研究地球演化发展的原始资料,其对地质现象的记录和对地质特征的描绘是人类破译地球密码的“金钥匙”,更是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财富。地质资料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不仅为地质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提供参考凭证,也为国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地质资料馆的社会责任

谢伦伯格认为档案具有对形成者和社会的双重价值,地质资料除了对地质工作者具有凭证价值外,还对社会其他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地质资料馆作为地质资料的保管基地,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守护科研资料和科技财富的重任,还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成为地质资料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关键枢纽,发挥地质资料信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1.贮藏资源,为国家积累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地质资料,地质资料工作也就失去了对象。地质资料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科技资源,因此不断积累和保存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馆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实行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按照规定汇交地质资料。地质资料馆负责依法管理、保管汇交的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近年来,伴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需求高涨,全国地质勘查投资呈回升趋势。地质勘查工作的增多必然带来地质资料的增长,截至到2018年年底,我国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总量超过54万档,馆藏原始地质资料累计超过3万档,内容涵盖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海洋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物化遥勘查、地质科学研究、技术方法研究、信息技术及其他等九大门类。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国地质资料馆共接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油气公司汇交的地质资料7000余档,摸清了我国油气地质资料家底,油气地質资料专项清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地质资料汇交数量的不断增加,夯实了地质资料馆的物质基础,使地质资料馆成为国家和民族积累、存储地质资料财富的坚实基地。此外,我国已完成全国重要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数字化率超过99%,数字地质资料馆建设基本完成,地质资料服务迈入数字化时代。地质资料数字化,不但使馆藏资料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也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奠定了海量的数据基础。地质资料馆积累的海量地质资料不但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为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保护和管理水平,向社会提供更高效、便捷、丰富的服务打下基础。

2.整合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出力

地质资料是人类探索地球的认识积累和客观记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地质资料提供利用是地质资料工作的最终目的,没有利用,地质资料工作也就没有方向。因此,地质资料只有被广泛需求和充分利用才能有效发挥其价值。地质资料馆只有对馆藏地质资料进行资源整合和二次开发,充分挖掘地质资料的潜在价值,才能使地质资料从“旧凭证”变为“活资源”,实现地质资料的社会价值,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与尊重。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公益性地质资料均公开提供社会利用”的共识,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地质资料需求的增加,社会对地质信息公开和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多次发文要求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开放共享,加大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供给,全面提升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地质资料馆作为积累和存储国家地质信息资源的坚实基地,必然要将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目前,地质资料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分批次、有重点地对馆藏地质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开发,编研的系列成果和制作的系列产品已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首先,地质资料在支撑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格尔木-库尔勒铁路的科学选线和安全建设就得益于全国地质资料馆对涉及区域内地质资料的集成开发,制作的系列地质图件和基础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数据库大大减少了勘查工作量,为国家节约投资成本的同时,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次,地质资料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中发挥重大作用。“地质调查+扶贫”是地质工作打造的精准扶贫新引擎,通过开展地质调查,立足当地自然条件,激活贫困区优势资源,助力当地民众摆脱贫困。赣州市根据《赣州市特色农业基地档案集》确定的35处连片无公害富硒区,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蔬菜种植”的脱贫模式,真正实现“造血式”脱贫。最后,地质资料在抗震救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如何利用地质资料抗灾减灾成为衡量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全国地质资料馆联合各省级地质资料馆,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根据灾区位置第一时间提取相关地质资料,为灾害应急服务提供即时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全国地质资料馆第一时间响应,紧急联合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地质资料馆构建地质资料信息应急服务集群,提取与灾区有关的地质资料信息62条,紧急加工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地下水环境图、地质灾害分布图、玉树灾区环境地质图、地质构造纲要图、地质简图、行政区划图、道路交通图等系列图件共计11张,提供给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局有关单位使用,这些图件资料为现场救灾工作部署、震后救援、灾情预测、灾后重建等提供应急支持和辅助决策。

3.传递知识,打造地质文化传播基地

地质资料具有知识属性,承载着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传承地质工作的历史,其本身就是一座蕴含丰富的知识宝库。地质资料既是地质工作者获得地质现象新认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历史学家寻找历史真相的重要参考,更是公众汲取地质知识的重要课堂。因此,作为具有科技文化事业属性的地质资料馆要主动承担起普及地质知识和传播地质文化的任务,努力让地质科学走进公众,让公众理解地质科学。

地质资料馆通过挖掘地质资料蕴含的信息,将地质调查资料转化为公众易懂的地质知识,结合专题展览、科普讲座、交流互动等,在地质资料馆、社区和校园广泛开展地质文化宣传活动,让公众对地质调查事业产生兴趣,提高公众对地质事业的关心。全国地质资料馆举办的“筚路蓝缕看山林,共为地学启朝暾——中国首批地质学生毕业百年实习报告展”让公众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中国地质调查的开端,通过一件件馆藏的报告珍品,公众感受到了地质调查事业创业初期地质先辈们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这恰好也是新时期地质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的地质专家给科学小记者们上了一堂别样而生动的历史课,通过登山对沿途地质现象进行考察,地质专家从地质学的角度向科学小记者们讲述了历史遗迹背后的传说和故事,从侧面印证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上海市地质资料馆科普进校园活动以地质故事为切入点,向学生们讲解了与生活的城市息息相关的问题,呼吁大家关注地球,保护自然资源。

由此可见,地质资料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载体,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地质资料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十分显著。地质资料不仅向社会传递出地质工作者求实、奉献、团结、创新的精神,还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获取的地质知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于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引导作用。

二、地质资料馆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

1.政策先行,为地质资料馆履责做好制度保障

任何社会公共事务的良好运行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地质资料馆社会责任的建设自然也需要政府引导和监督,需要政府为其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可能的条件与帮助。一方面要推动地质资料馆社会责任法制化。比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将地质资料馆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法律的强制性督促地质资料馆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完善地质资料馆相关制度。政府必须为地质资料馆的发展提供管理体制安排、整体布局以及地质资料馆与相关行业的协调等宏观层面的制度。有了政府支持和制度保障,地质资料馆的社会责任建设才会有法可依,地质资料馆才能在法律规章的框架下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法律规章也约束和规范着地质资料馆的社会责任行为。

2.丰富馆藏,提高地质资料信息供给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家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各行各业对地质资料的需求也日渐增多,地质资料馆向国家、社会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成为其能否履行好社会责任的关键。

首先,完善以汇交资料为主,包括征集、收集在内的资料汇聚体系,构建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由于以往的地质资料以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为主,物化遥、工程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地质资料相对薄弱,馆藏资源结构不合理,在广度、深度与精度等方面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地質资料馆应继续贯彻《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汇交监管,做好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的验收工作,确保进馆地质资料的高质量。将汇交工作的重点放在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地质资料方面,继续推进油气地质资料专项清理工作,同时开展珍贵地质资料的征集工作,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完善馆藏结构,增加馆藏资源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其次,深化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开发,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酒香也怕巷子深”,藏在库房的地质资料是无法发挥价值的,只有加大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才能使地质资料由“故纸堆”变为“活资源”,使地质资料馆由“资料库”变为“智囊团”。一方面地质资料馆要创新服务形式,形成日常服务与应急服务、专题服务与定制服务、科普服务与专业服务、到馆服务与网络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服务模式。还要拓宽服务渠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平台,破除馆际壁垒和区域壁垒,推进地质资料协同服务机制和共享机制建设,打造“互联网+地质资料”一站式查询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用户少跑腿”。另一方面地质资料馆应该围绕国家需求和社会热点,立足馆藏资源,通过对地质资料的编纂研究,推出一系列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同时,开展地质资料涉密清理和公开化处理工作,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更多资源,推出更多公开版地质资料数据。

最后,加强合作,扩大地质资料馆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地质资料利用服务的中心,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地质资料的价值,地质资料馆应该广泛宣传信息意识和档案意识,加强与其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协同地质图书馆和地质博物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广播、电视和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将地质科普搬上荧屏和报刊专栏,扩大地质科普的受众范围。此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地质资料馆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更新最新的地质资料目录和地质小知识,获得更多关注。

3.转变观念,重塑地质资料馆的责任意识

目前,我国正在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公共服务从一种理论或管理理念落实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能,而且从政府部门扩展至具有公共性质的相关部门或机构,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地质资料馆便是其中之一。地质资料主要是由纳税人出资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产生的,不应该由个人或是馆藏机构所垄断,而是应该由全社会共享。地质资料馆作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机构,除了完成其自身发展的职业使命和责任外,还应该培养主动关注和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意识,并从工作思路、服务宗旨、职业标准、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提升与完善。地质资料馆只有具备了责任意识,才能主动承担其社会责任,才能改变过去地质资料馆留给公众的刻板印象,才能融入社会真正走进公众生活,赢得社会赞誉,为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才能更好地回应社会公众对地质资料馆的诉求与期望,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认同。

地质资料馆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地质资料馆只有意识和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提供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为日后的持续发展积攒力量。

参考文献:

[1]梁婉娟,丁克永,姚晓洁,张明超,郑 啸.地质资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中国矿业,2017

[2]方 捷,刘 一.“地质+”打造精准扶贫新引擎[EB/OL].http://www.cgs.gov.cn/xwl/ddyw/201801/t20180104_448717.html.2020

[3]齐钒宇,吴 轩,高学正.我国地质资料服务进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全国地质资料馆为例[J].中国矿业,2018

[4]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积极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做好青海玉树地震救灾地质资料信息应急服务工作[EB/OL].http://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6659.html.2020-3-6

[5]高慧丽.百年地调自兹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

[6]徐海静.公共档案馆的社会责任研究[J].浙江档案,2014

[7]全国地质资料馆.鞠建华司长在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地质资料动态与参考,2018

[8]李扬新.档案公共服务政策研究[M].上海: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2011

[9]周林兴.文化强国战略下公共档案馆的社会责任及实现机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作者简介:郑思聪(1992-),女,汉族,安徽颍上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资料管理。

猜你喜欢
资料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