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 刘栩
摘 要 在啦啦操运动中身体的损伤较为常见。以腰部的损伤为例,受伤后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处理,将会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导致运动员腰部损伤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预防策略,帮助更多啦啦操运动员降低腰部损伤的概率。
关键词 啦啦操 腰部损伤 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164-02
啦啦操运动从2000年引入我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在全国开展的新兴体育运动。该运动以自身的独特性与艺术表现力,深受广大青少年群体的喜爱。随着国内啦啦操运动在技术水平上的不断发展,运动员为不断突破自身已有的技术水平,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稍有疏忽也可能导致过度损伤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等问题。因此,做好啦啦操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研究的意义重大。此外,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运动损伤已成为啦啦操训练的研究内容之一。
一、啦啦操运动中常见身体损伤分析
(一)身体肌肉损伤
啦啦操运动项目中,由于运动员在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情况下,肌肉和韧带长期拉伤,导致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损伤。通常分为轻微损伤、韧带撕裂、骨折等。如果受伤后没有立即治疗,可能会导致损伤变得更加严重,为此需要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二)腰部损伤
腰部损伤对于啦啦操运动员来说是最为常见的损伤之一。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影响运动员的正常活动,其中韧带撕裂最为常见,表现为红肿充血等现象。
(三)腰肌劳
啦啦操运动中由于会涉及许多的技术技巧训练。腰部运动主要表现在以耗、翻、折叠等训练为主,柔韧性是腰部舒展开的基础。腰部在长时间、高负荷运动下,使得腰椎与腰肌过度疲劳,从而导致腰部病变的发生。引起腰肌劳损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腰部急性损伤未进行及时治疗,直接进行训练或者损伤后未及时防范受凉造成的。
二、啦啦操运动损伤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运动员防范意识薄弱
如果啦啦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没有做好热身活动与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及乏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就会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伤后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而且也为后续训练造成不便。在日常训练中,如果教练和体育工作者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和预防能力薄弱,会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降低训练效率。同时也会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痛苦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可见,防范意识的淡薄、防范措施的不足也是造成损伤扩大的问题所在。
(二)运动人员运动量过度
每个运动员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运动员个体之间的身体机能也存着许多的差异性。在啦啦操运动中,运动员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能力来确定训练强度。如果猛烈的追求运动量、训练效果来提高自身已有的身体素质水平,就会使得身体不堪忍受和过度疲劳。这就使过度运动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運动人员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是一切运动正常开始的前提条件,这在整个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适当、有效的准备活动不仅能帮助运动员更好、更快地进入训练状态,而且还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整个训练工作,并取得有效的成绩。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由于赛前、训练准备活动不足,肌肉瞬间发生损伤。此外,大多数赛前准备活动尚未有严格的系统要求,加之部分运动员对运动前进行热身运动还没有形成习惯,这也是导致损伤概率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
(四)训练内容设计不科学
随着各项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开始变得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在啦啦操套路运动训练时,各环节的活动设计都应进行全方位地考虑。根据人体运动的规律,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取得更大的训练效果。在训练内容不科学的情况下极大增加了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同时,如果教练员或者教学人员对运动员现有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状况了解不够充分的前提下,既不能按照正常的训练进度有序进行,又容易造成训练内容与运动员当前的体质状况不吻合的情况,因而导致损伤的产生。
(五)运动人员运动习惯问题
部分啦啦操运动人员猝不及防地运动,以及没有建立足够准备活动的认知、或仍不知道,所以,如果没有肌肉练习在训练之前,在训练完后未能进行足够的放松活动,就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压力等。在这种情况下,当运动时出现意外的损害是不可避免的。同时,长期缺乏准备和运动疲劳也会导致损伤问题。甚至还有运动员带着伤病训练、带伤训练,在这种情况下会损伤加重,导致身体机能受损、身体素质下降等。
三、啦啦操运动员常见腰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提升运动人员防范意识
无论是运动实践者还是教学传授者都需要对运动损伤知识建立体系化的认知,用专业的防范认知去指导运动员的专业操作,对培养和提升运动实践者或训练员的心理素质及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啦啦操比赛中,参赛员除了掌握专业的方法与技巧之外,在赛场中还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此外,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不应该出现忽如其来急刹车的情况,由快变慢,渐渐地降低训练强度,避免损伤的出现以及能在平常的运动和比赛中更好地保护自身安全。
(二)提高对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
啦啦操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充分意识到热身运动在训练中具有的重要性。有效的准备锻炼可以保证运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也能更好地预防运动损伤。运动中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激起神经、肌肉的兴奋感,加强运动员韧带、肌肉、关节的功能。因此,在啦啦操运动开展前,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热身活动,能进一步提升运动员身体的灵活性与身体的协调性,以及保证运动员在训练时顺利安全的完成相应的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提高对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对运动员在各个训练环节取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运动员心理能力,科学运动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啦啦操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功能、战术能力和运动智能只有在其心理能力的参与和配合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啦啦操训练中,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以及所处的训练阶段安排不同比例的一般与专项心理训练。此外,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状况下,运动员心理能力在竞技能力中的价值也有所不同。啦啦操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之前需要一定的心理紧张,才能调动身体各器官、组织和系统,特别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才能激发运动员潜能,在比赛中创造出好成绩。但过度的兴奋和紧张都会给运动员带来压力,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心理状态以及结合科学的训练方式。
(四)合理规范选择运动场所
合理规范的训练场所无论是对运动员动作的完成程度,还是运动中及时避免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技巧啦啦操练习和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在啦啦操专用地垫场地上进行技术技巧动作。在训练专用垫训练过程中,需要保证动作正确、规范、合理,以有效避免损伤情况,同时保证室内光线明亮。对运动员加强安全教育也是训练有效进行方式之一,这样在向运动员传授啦啦操技术技巧中的跳、翻、投等动作时保证动作标准性。在结合场地运用时还应充分结合啦啦操训练的特点,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教练员应合理安排速度、力量、平衡、柔软、灵敏等训练内容,使得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五)重视训练后的恢复
啦啦操运动员或者教练员都应充分认识恢复训练的重要性。在运动员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适时安排必要的恢复性训练,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使运动员的机体速度得到充分恢复。为减少对机体产生更多的损伤,运动员应在每次训练结束后进行身体的放松与拉伸。
通过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第一,训练学恢复手段。主要包括训练内容和训练环境,调整训练间歇时间与方式,放松肌肉、关节,使身体从高度疲劳状态中得以放松。第二,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主要包括理疗恢复手段,如水浴、盐浴、按摩、电睡眠等。第三,营养学恢复手段。由于運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大,应注意各种营养的适宜搭配,它与运动能力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才能更好地保证运动员在各方面机能的恢复,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手段之一。第四,心理学恢复手段。主要是放松训练、自我暗示、生物反馈等手段促进恢复。
(六)做好其他常见损伤处理
1.韧带撕裂伤的处理。如果啦啦操运动中出现关节韧带损伤,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肿胀、疼痛,并常伴有皮下充血情况。一旦出现受伤,应立即停止训练,避免导致韧带损伤情况加重,同时及时地进行冷敷治疗,以减轻关节部位疼痛症状,为避免关节部位肿胀情况加重,冷敷后需对关节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在韧带撕裂严重情况之下,应及时就诊,更好诊断关节韧带损伤的程度。
2.脚踝损伤处理措施。啦啦操运动中脚踝损伤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如果在训练中不慎出现脚踝损伤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冰水混合冷敷,从而避免脚踝处过度肿胀。同时进行辅助按摩帮助康复,在恢复期间尽量暂停训练,避免脚踝处出现二次损伤。因此在训练前运动员可以做好预防工作,并做好热身运动,譬如使用护踝、运动胶带等防护措施,从而更好地避免或者减轻损伤这一情况的出现。
四、结语
运动损伤是啦啦操运动员在平常训练和比赛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自身未做好准备活动因素有关,也与训练场所、安全防患意识、训练量度等因素有关。为在训练和比赛中避免此状况的发生,运动员和教练员应对易发生损伤的关节引起高度的重视,全面分析损伤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措施,高度重视训练前的热身运动和训练后的恢复运动,从而提高训练的安全性,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李德华.运动舞蹈理论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