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家辉 李兆辉 刘明远
摘 要:近年来,人兽共患病频发和流行态势严峻。用“全健康”理念和策略解决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确保人类、动物和环境和谐共生已得到各国和学界的广泛认同。针对我国传统兽医人才培养的局限,基于“全健康”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改造动物医学专业。通过重构“三个体系”、践行“三个调整”、优化“三个环境”,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实践实训体系和专业思想教育体系,促进农医理多学科交叉交融,促进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积极探索和践行“全健康”新农科兽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全健康”人才培养和新农科教育改革实践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健康;新农科;兽医教育;实践
全健康(One Health)[1],又译为“同一健康”“惟一健康”或“大健康”,是指全球全域共同健康,任何国家、民族都不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人类、动物和自然环境共同构成卫生健康共同体。“全健康”理念的贯彻执行,对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全球性疫情防控、动物福利与合理使用等具有重大意义,对促成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助推作用。
2013年以來,我们基于“全健康”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全健康”新农科兽医人才培养新体系,实现多领域多样化“全健康”兽医人才培养实践实训,提升改造传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培养了适应“全健康”需要的新型兽医人才。
一、“全健康”理念的提出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发布《世界卫生报告》[2]:传染性疾病全球化,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强调疫病防控全球化、全域化的重要性,萌发“全健康”理念。2003年4月7日,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orld Animal Protection)兽医学家William Karesh的话被《华盛顿邮报》Rick Weiss引征[3]:Human or livestock or wildlife health cant’t be discussed in isolation anymore.There is just one health.And the solutions require everyone working together on all the different levels.自此“One Health”的概念被正式提出。随后几年,Karesh及其同事举办一系列“One World,One Health”会议。2004年9月29日,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纽约召开“One World,One Health”主题会议;2008年7月美国兽医协会建立行动小组并通过“One Health”决议[4];2010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世界卫生组织在河内达成了一项名为“同一健康”的合作协议,同意共担责任、协调全球活动,致力于实现人类、动物和生态健康繁荣,并于2011年2月中旬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第一届全球“One Health”国际会议。自此,“全健康”理念被广泛传播并得到世界各国和学界的一致认同。
我国对“One Health”的全面深入研讨起步较晚,2014年11月22日在广州召开首届“One Health”国际研究论坛[5]。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在上海成立。2020年5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爱丁堡大学全健康研究中心”成立。2021年7月31日,上海市召开“从新冠病毒看全健康”学科交叉论坛,从“人类—动物—环境”健康的整体视角提升公共健康治理水平,服务“全健康”。自此,“全健康”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打造“全健康”示范项目成为我国政府构建综合管理治理体系的引领方向。
二、“全健康”理念指引农科人才培养转型升级
近20年来,全球人兽共患传染病流行态势依然严峻,新冠、SARS、MERS、非洲猪瘟等新发再发传染病,严重破坏了人、动物、自然和谐共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严重拖累了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如此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任何一个单独机构或组织,任何一个单独学科都无法单独解决[6]。兽医学、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安全等多学科都应秉持“One Health”理念,把人类健康、动物健康、环境健康作为一个系统和整体,统筹考虑,彼此协同,建成“全健康”共同体,整体发力,才可能真正实现全域健康、全面健康、全员健康。
传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口径较窄,其目标指向是培养合格的执业兽医师。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强调“兽”和“医”,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知识涉猎较少,传统课程比重过大,“兽医+X”新学科新方向新领域探索不足,兽医人才的广适性亟待加强。传统兽医人才实践场所和领域也相对固化:动物医院或养殖场。实践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与现代兽医行业发展契合度不高,与当前“全健康”新农科人才内涵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高度重视“全健康”涉农人才的培养工作。2013年12月,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启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提升一批涉农学科专业办学质量。2018年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7],2019年启动“新农科”建设计划,致力于提升改造传统农林专业,构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新型农林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全健康”兽医人才培养是适应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着眼未来,保障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既具有战略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三、新农科兽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为了探索“全健康”新农科兽医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农科人才,我们积极推行“全健康”教育理念。2014年开办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利用吉林大学学科门类和专业相对齐全的优势,多维度多路径提升改造传统动物医学专业。
通过重构“三个体系”、践行“三个调整”、优化“三个环境”,形成了新的教学体系、实践实训体系和专业思想教育体系,促进了农医理多学科交叉交融、“立体式”实践实训、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同向同行,全面提升了学生服务“全健康”的素质、能力和境界。
1.重构“三个体系”,拓宽兽医人才培养口径,形成“全健康”兽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共享体系
通过建立虚拟动态教学组织,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师资共享体系和新技术发展体系,重构适应兽医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兽医人才培养体系。
(1)重构“同一健康”课程共享体系。吉林大学有十三大学科门类,约140个本科专业。我们发挥多学科优势,聚焦学科交叉,大力促进农理、农医、农文结合,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兽医人才[8]。通过撤、增、引、并,压缩“兽”“医”的课程比重,增加人与动物“全健康”课程、“新农科”课程,架构横跨农医理文的学科体系,形成“全健康”兽医人才培养新体系。先后促成生理学等9门专业基础课程全校共享,撤销饲料加工学等7门课程,将实验动物技术等11门课程整合成3门全新课程,引入自然疫源性疾病等5门公共卫生课程,增加重大疫情经济学评估等7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关的新兴课程、人文课程。按照“全健康”理念,对现有20部主编或副主编教材及时修订,补全“人与动物共有医学”相关的新知识、新方法、新图谱。开发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影音新形态教材;引进国外优质原版“全健康”相关教材23部,不断丰富和完善兽医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教学体系。
(2)重构“同一医学”新技术体系。按照“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同步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思路,构建与人医同步、与世界接轨的新技术共享体系。打造理农医工等多学科综合平台(吉林大学测试科学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共享中心),汇聚最前沿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術。目前,它已成为东北地区先进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平台,也是保障“同一医学”新技术的支撑平台。修缮3000 m2的教学动物医院,引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同期先进诊疗设备和技术,如MRI、DR等,促进精准医学、智能医学等新兴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先后引进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21门次“人类医学”海外优质课程,促进应用知识和技术国际化。结合新发人兽共患传染病——新冠疫情,及时调整技术手段,邮寄实验包,在VR引导下学生实现自主实验。进一步开发牛难产助产、牛骨骼数字化模型等虚拟仿真项目,与妇女分娩、人类骨骼等对比教学,不断丰富交互性、情境化等比较医学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新技术发展。
(3)重构“新农科”师资交融体系。按照“农医主体、多学科交融”的思路拓展兽医学单一学科师资来源渠道,形成相互“融合、多元、协同”的“新农科”师资体系。先后引进预防医学、药学、计算生物学等专业教师20名,使第一学历非动物医学教师规模达30%;从世界名校选聘12名外籍教授,聘请校内优秀的“人医”教授授课、指导研究生,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与大数据中心、多媒体中心共力打造动物生理学、寄生虫病学等国家级线下或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选聘38名教师为“人与动物共有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多措并举实现师资多元交融。
至此,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成为国家首批双一流专业建设点,“人与动物共有医学”成为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和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交叉学科群,实现“人与动物共有医学”本硕博新农科兽医人才培养一体化。
2.践行“三个调整”,推进多领域多样化实践教学,形成“立体式”“全健康”兽医人才培养实践实训体系
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综合实训模式不断优化和调整,不断拓展传统兽医人才培养的实践边界和领域。按照“统训—分训—精训—特训”的方式,校内、国内和海外三种场景,解决学生在“全健康”实践中的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基础与前沿的不同要求,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长需求。
(1)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内容要全、技术要精、视角要新”的要求,拓展单一“医”学实践到养殖、防控、医疗,甚至环境净化全产业链,不断丰富和实现“全健康”实践实训。全:实验动物对象从马牛鸡猪等农场动物调整到犬猫鸟鱼等多样化生物群上。精:诊疗技术从传统的望闻问切、视触叩听,转换到显微镜检、影像学检查、生化免疫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直到新型基因检测等现代医学上来[9]。新:实践的视角从传统的宏观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微观领域,实现与人类医学同步发展。
(2)调整实践教学方法。按照“统训—分
训—精训—特训”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同一健康、同一医学”实践中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不同要求。低年级学生通用实验技术集合培训,基础实验技术分方向分训,专门实验技术按课程培训[10];高年级学生前沿实验技术按需实训,个体特殊需求独立特训。改进实验实习评价方式,把有价值的医疗病例研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生产)技术改进等纳入创新学分管理,增强学生践行“同一医学、同一健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调整综合实训模式。按“知识与能力相统一、个体需求与实训平台相配伍”的原则,按疫病防控、动物医疗、生物制品、科研创新四大类,学生分别在校内、国内和海外三种场景,分段全域有序完成实训。校内:建有功能集约、开放共享、跨学科的动物科技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亚太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协作中心、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2个省部级“全健康”实训平台。国内:建立吉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2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选聘20多名高校学者、企业(医院)实践(临床)专家、政府技术官员等担任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实现医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环境保护等多领域导师协同育人;海外: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共建远程诊断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智慧养殖等新型实践实训样式;支持学生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国吉森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海外合作大学实践实训,拓展视野,跟进前沿。
通过上述举措,学生调整了职业规划,跳出了传统就业领域,积极向生物信息学、基因治疗、生物制品、疫病防控等“全健康”领域延伸,继续深造率超过60%,其中97%进入了“双一流”建设大学。到传统养殖和动物医疗领域就业的学生比例大幅下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3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162项,学生参与率约75%。参加国内相关学科竞赛获奖263项,其中省级以上99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2篇。
3.优化“三个环境”,建立全员全域“全健康”教育机制,形成学生“学农知农”报国兴农的专业思想教育体系
通过优化兽医人才培养的舆论环境、育人环境和成才环境,把“全健康”理念贯穿于新农科兽医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教书”与“育人”相互促进,双向提升。
(1)目标引领,优化人才培养舆论环境。重新确立“厚基础、宽口径”“全健康”新型兽医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发展性和适应力。以2014年开办动物医学试验班为原点,致力于培养检验检疫、疫情防控、兽药研发、动物和环境保护等“全健康”兽医人才,实现目标多元化。创办“人与动物共有医学”博士(一级)授权点,实现“同一医学、同一健康”本硕博人才培养一体化;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移动客户端等多渠道宣传“全健康”教育理念,从招生方式、人才培养、就业去向等全过程纠偏人们对兽医人才“劁猪骟马”的固有认知,努力营建“全健康”新农科兽医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
(2)课程思政,优化全员全域育人环境。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对“三全育人”的促进作用。开展全程分年级阶梯式专业思想教育,把“同一医学、同一健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低年级开展系统的“全健康”新农科兽医专业认知教育;高年级持续开展学术报告、参观见学、诊疗(防疫)机构实践等体验式教育。选拔22名优秀骨干青年教师开展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实践与示范,通过集体备课、团体研课、学生效果反馈等多种形式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聘请农界医界精英等26名进课堂协同育人,进一步浓郁“全健康”兽医人才培养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出版《领航百年兽医》《百年兽大,谁说远去?》2部专著,传播兽医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血脉”,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
(3)需求导向,优化学生成长成才环境。关注每一名学生,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拓展“新农科”兽医人才的就业领域,从单一畜牧兽医领域向新农业、计算生物学、公共卫生等“大健康大医药”领域延伸,满足社会多元需求;全面开放实验室,实现多导师制,全面支持学生参加兽医学、生命科学、预防医学等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设立专项基金,3年支持64人次出国交流和实践,支持学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国家最需要的领域创业就业,为学生成长成才创设良好环境。
通过“三个环境”的优化和有效引导,学生家国情怀明显增强,学农爱农兴农事农的信心明显提升。全国大学生自强自立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不断涌现,到新疆、青海等边远地区或到县级以下乡镇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学生提高到9.8%,在非农非生命科学就业学生的比例降低到7.9%。“全健康”理念指引下的新农科兽医人才培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秋月.生态翻译理论视域下科技术语“One Health”的汉译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2]张颢,石超明,马春迎.世界卫生大会议题及国际卫生问题趋势——基于对1970—2012年世界卫生大会议题的分析[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3(4):164-171.
[3]陆家海.One health——人兽共患病防控新理念第六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C].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2014-04-16.
[4]陈国强.中国开展全健康理论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J].科技导报,2020,38(5):1.
[5]戴益民,黄冬艳,丁珍,等.“一个健康”引领《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改革新方向[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89-90.
[6]孙洪宇,原丹妮,周昊函,等.人与动物的共同健康:One Health——浅谈从动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到全民健康[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0,(8):114-118.
[7]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http://www.mor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49/201810/t20181017_351891.html, 2018-9-17.
[8] 王宏娟,谭瑶,李娜,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的嬗变与思考[J].中国兽医杂志,2020,56(9):105-108.
[9] 樊荣.医学的标志——蛇杖[J].中国医学人文,2015(5):33-36.
[10]饶家辉,王宏娟,张乃生.基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4,2(272):76-79.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农科项目“人与动物共有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XNK202004)]
[責任编辑:杨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