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升
初中数学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感叹:数学复习课太难上了!如果说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那么总复习就好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却不易。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但它在数学教学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担负着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的重任,又承担着将知识整合、迁移、应用、拓展的重任。
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中考复习课堂呢?在听了大量的各学科教师的中考复习课的基础上,结合二十五年的教学体会和十轮的中考复习经验,我认为只要做到“七个有”,就能上好复习课。
一、 研读要求,让复习有方向
所谓“方向”,就是指中考的方向,一旦偏离了方向,所有的工作都是无用功。一节有效的复习课中,教师必须先研究课标、对比教材、分析学情。
首先,努力做一名研究型教师,通过教师的研究吸引、带动学生的研究。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学生在学中研、研中学,实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乐趣,使繁重、枯燥的复习充满魔力,使各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各受其益。有些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对课标、教材的研读不到位。我建议这些教师至少要把近六年陕西的中考题在第一轮复习前做一遍,通过这种方式最快地了解中考命题的题型分布,正确认识常考知识点、重点知识点,了解哪些知识点可以融会贯通及在中考中以哪种方式出现,感受命题的具体规律和方向。中考题做得多了,年轻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就会有意识地进行相关知识串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中考应试能力是极有好处的。当然,老教师也不能落伍,要把上一年自己学校和其他名校的模拟题至少做六套,从中把握新考点和新题型。只有把握准了中考要考什么,我们在复习课上才知道要上什么、复习什么,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复习到有价值的内容,学生才会在你的复习课上有成长、有提高。
二、串联知识,让复习有体系
“串联”是知识网络的构建。因为数学知识是有逻辑性的,纵向和横向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和静态的。可是,为什么学生遇到一些题不会做?概念、定义记不起来是很多学生看到题不会做的主要原因。复习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把遗忘的知识重新记起来。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知道每个知识点的前因和延伸,这样就不容易忘掉这个知识点。比如说,在一个方阵中,一个学生知道他的前后左右是谁,就不会忘记自己的位置。因此,在复习课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去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这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连接知识、建立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画思维导图的习惯。这也是“授人以渔”的最好方法。
三、优化练习,让复习有重点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高效的复习课在初三复习中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衡量一节复习课是否高效呢?首先,通过一节课的复习,对于一个知识点掌握的学生是不是更多了;其次,通过一节课的复习,一个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点。
我认为,一节复习课成功与否不在于复习了多少,而在于落实了多少。我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一讲”,讲评试卷,突破难点。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三点:其一,出错多的题先讲、细致讲;其二,重难点的题必讲、重复讲;其三,学困生不会的题再简单也一定要讲。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学生上你的复习课,才会有更多的收获。“二练”,巧设练习,有的放矢。复习课中,练习的作用至关重要。复习课中练习的重点是全面应用,通过全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练习难度要适中,要发挥练习的多种功能,突出一个“精”字。根据学生实际,教师要整合、改编问题,力求在少量问题中涉及多种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一次函数与图形的面积”的专题复习课上,根据主线,在基础部分,我的选题覆盖了“知函数表达式求面积,知面积求函数表达式”。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复习总结之后的“共同探究”环节,我编了一道综合题,涉及动点与面积相关的存在性问题等。这道题乍一看是有难度的,但仔细读题之后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用到的知识和方法正是前面复习和强调过的。此问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而且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灵活应用,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多种方法,让复习有趣味
教学方法活,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解题方法活,注重常规方法,根据题目特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手段活,能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适时采用启发式教学、题组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方法再活,但万变不离其宗。好的教学方法必然是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实现高效率的;好的教学方法必然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能过于简单,更不可能是课前预习的重复;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该出场时就出场”;好的教学方法必然要关注每位学生,关注他们的问题,并使他们都能得到提升、发展。
五、学生参与,让课堂有活力
复习课上的知识,学生在平时都学习过了,欠缺的是串联、总结和深化。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自主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一次函数与图形的面积”专题复习课中,在学生已经会求已知直线和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后,我设计了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从“直线 y=2x+2,交 x 轴于点 A,交 y 轴于点 B。你能求出什么”入手,进一步探究“直线 y=-x+5交 x 轴于点 C,交 y 轴于点D,交直线 y=2x+2于点 P。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全部交给学生探索、解决,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回顾了相关知识与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只有学生参与了,才能大幅度提升复习的效率。
六、設计板书,让复习有亮点
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可有些教师认为,上新课时要注重板书,复习课就不一定了。其实不然。如果对于一个知识点,教师只是口头讲,然后让学生用笔记下来。在检查课堂笔记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发现,学生记的和教师说的有很多不同,而且学生之间记的内容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点都强调很多遍了,学生就是掌握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学生把你讲的内容听进去后,还要经过自己的理解、加工才能写出来,每个学生知识储备不同,理解就不同,写出来的当然也就不同了。但当我们把这个知识的要点板书在黑板上时,学生就能准确地记下来,掌握得也更清晰、更准确。对于没认真听或根本没听的学生来说,通过看黑板上的板书还有补救的机会。对于学困生来说,板书那更是不可缺少。所以,教师重视板书,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听讲效果,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有经验的教师都会重视板书。
七、反思整理,让复习有效果
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答题技巧、一般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应用能力。例如,“一次函数与图形的面积”专题复习课中,在自主探究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知函数表达式求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在练习批改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知图形面积求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方法。在共同探究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思想方法及注意点。因问题本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所以总结起来并不困难。学生不仅总结了方法和注意点,还提到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总结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对学生以后的解题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推广错题集,让每位学生将平时作业或者试卷上出错的试题进行详细摘录,重新订正,分析考试过程中出错的原因。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复习方法。
总之,复习课不是简单的“复习+练习”,而是让知识实现“二次生长”的最佳时机,是让学生能力提高的最佳契机。这样的复习课应该是学生和教师都有“生长感”的课。我们坚信,在不断努力探索下,我们不但能“栽活一棵树”,更能“育好整片林”。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