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江南,文化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胞

2022-03-07 00:08
现代苏州 2022年4期
关键词:昆曲苏州传统

说到苏州,怎能不提文化。在苏州,你会遇到传统的、现代的、国际的等等文化类型,这也造就了苏州古老、时尚、秀气、外向等多元的城市性格。行走在这座城市,无论与哪种文化产生联系,都会感受到无穷的灵气与生动,让你感受到舒适与快乐,或许这就是苏州的独到魅力。

感受坚持传统文化的美好

提到江南,绕不开的江南文化,而说到江南文化便逃脱不了聊聊苏州的传统文化。这是几千年来,聪慧的苏州人给世界留下的瑰宝,也成为了现代苏州城吸引人们关注、吸引人们喜爱、吸引人们留下的重要元素之一。

昆曲,“流动的园林”

昆曲、评弹、古琴、核雕、缂丝……苏州的传统文化技艺太多了,喜爱它们的人就更多了。接触了很多因喜爱苏州传统文化来这座城市的人,耿明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

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他,是南京人,于90年代来苏求学,主修版画、国画、园林美学和中外艺术史,酷爱中国传统文化,毕业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长期从事非遗项目的研究和保护,参与规划和运营了大量城市、古镇、古村落、田园综合体项目的重建及规划工作。

总的来说,从职业本身来看,他应该是位生意人,但对于苏州传统文化的喜爱,让他的很多行为,与商人的固有形象大相径庭。

“工作和爱好的叠加原因,让游览苏州园林和周边古镇成为了一种日常。”在园林里与古人对话,在古镇中与江南交流成为了耿明的一大乐趣。这还不够。2006年,他参加了苏州博物馆文化大讲堂的一次昆曲讲座,主讲人是过云楼后人顾笃璜老先生,“顾老讲述的昆曲故事太让人沉迷了。”讲座一结束,耿明主动提出送顾老回家,一路上与顾老的交谈,让他对昆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让他下定决心,要加入到昆曲保护的行列。

“昆曲就是流动的园林啊!”因为对昆曲的喜爱,也因为对顾老的崇敬,那次志愿活动后,每周六耿明都会到昆曲传习所做志愿者。“百戏之祖的昆曲,面临着传承的难题,作为爱好者,我觉得我有责任将其推广出去,让更多人接触到昆曲,爱上昆曲。”2009年,耿明开始担任苏州昆曲遗产抢救保护促进会会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昆曲的传承和保护上。

迷人在细节

事实上,苏州有很多耿明这样的可以被称之为另一种疯狂的“粉丝”。张宁是潍坊人,高中毕业后就去意大利学习设计的他,留学归国后先是在北京开了一家设计公司,在友人的安利下,来苏游玩了几次,便对这座城市念念不忘。“姑苏太美了,这种美是深入骨髓的精致,有一种让人沉醉的魅力。”2021年年底,他结束了北京的工作室,准备开春便来苏州找找合适的地段,开始另一段人生旅途。

我问过张宁,苏州最打动他的是什么,他直言,是细节。“我是北方人,从小身边都是‘豪放派’,对于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细腻,无法抗拒。”他以苏州园林的花窗为例,“每个花窗的景色多不一样,甚至连向内开还是向外推都有讲究,这一点着实令人佩服。”

“这种细节之美,在苏州真是处处都有体现。”耿明以著名的《姑苏繁华图》为例,“全幅画有各色人物上万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000多栋,桥梁50余座,客货船只400余只……这幅画不仅很好地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其很多细节更是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姑苏人的生活。比如阊门的人头攒动,就很好地反映出那里是当时全苏州乃至全国的商业中心。而民间看戏台和私家园林里的戏台,则反映了昆曲在苏州即是达官贵人的饭后娱乐活动,也是百姓们所喜爱的一项消遣。”

其实,昆曲的精妙也在细节之中。“欣赏昆曲的时候,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是戏。不仅如此,服饰、道具也大有讲究,包括演员的装扮,胡子是长还是短,面部要如何化妆,都是有门道的。”说到这一点,耿明面露遗憾,“今天昆剧舞台上保留的折子不到原来的10%,很多剧目在世的人,可能连看都没有看过,那么服饰、道具、装扮该如何弄,是真的没有人能知道了。这为传承带来了很大阻碍。”

找寻到苏式生活的智慧

虽然昆曲的传承有困难,但真正热爱的人,一定还会极尽全力去保护它。为了培养更多昆曲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听众,耿明告诉我们,促进会还在苏州多所学校开办了昆曲班,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不少平时接触流行文化的孩子,也会被昆曲缠绵婉转的曲调所打动,“这让我们相信,传统文化是具备时代魅力的。”

为了抢救更多传统的经典曲目,耿明还会将老一辈昆曲艺术家的成熟表演进行翻录和整理,同时也会定期邀请老艺术家一对一指导年轻演员。“在与老艺术家交流过程中,在沉醉昆曲的日子里,实际上我整个人生都发生了改变。细细聆听昆曲,其实会让内心变得很安静,让人可以平静地去思考很多事情,慢慢地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恬淡,真正懂得去享受苏式生活带来的舒适。”

确实,很多人来到苏州,会发现自己的习惯在不经意间便被更改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但凡在苏州待了三五年后,舉手投足间都会有所变化。

喜欢一座城,喜欢一座城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是靠近她,沉浸在其中,最直观的影响,则是整个人的生活、处事态度都因为她而发生积极变化。苏州就是一座有着这种魅力的城市,有着令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

“百花齐放”多元共存的文化,令人向往

2月12日,一场名为《独白苏州》的音乐会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来自苏州交响乐团的近80位乐手乐器齐鸣,以精湛的演奏,向苏州这座城市深情独白。

记者了解到,本次演出的五首曲目全部是作曲家专门为苏州创作。苏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陈燮阳介绍,这次演出的曲目均为2021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以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作,作品融合了交响乐、独唱、合唱、评弹、朗诵等多元的艺术样式,并将通过多媒体手段,创造出一个沉浸式艺术空间,展现苏州历史发展的世纪篇章。

从评弹、昆曲到苏交,从流转了百年的“经典之声”到新时代的“苏州声音”,吴侬软语、曼妙昆曲、雄浑交响融会成为苏州温婉又激昂的声音印记,成为了苏州多元文化的生动注脚。

五年,从“不熟”到“安家”

“我很荣幸,能成为苏交成立就加入的第一批乐手。”苏交中提琴演奏员赵梦雯告诉记者,五年前的夏天,她刚刚从美国的音乐学院毕业找工作,在网站上看到苏州交响乐团的招聘信息。“当时我对于苏州这座城市还不是很了解,而且苏交还是个正在筹建的乐团,相比于上海以及杭州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乐团来说,我是有些犹豫的。后来得知苏交的艺术总监是有着‘中国第一棒’之称的陈燮阳大师之后,我很坚定地报考了苏交。”

赵梦雯是北方人,在加入苏交之前,虽然早已耳闻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但却从未到访过南方,更没体验过江南文化。“当我来到苏州,游玩过苏州的古镇、看到唯美灵动的园林、体验过风雅的评弹艺术之后,这座城市宁静古朴又不失典雅的气质,令我为之深深地着迷。”

她直言,传统之外,苏州又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尤其在园区,很多国际友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像我这样在国外留学多年的学生来到这里,很快就找到一种归属感。五年过去了,我的很多同事们和我一样在这座城市安家落户,这里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

昆曲、评弹、苏剧是苏州文化的这三朵金花,早就闻名遐迩,而在“百花齐放”的苏州艺坛里,又涌现了竞相开放的“新三朵花”——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是苏州人,却因工作集聚苏州,因文化爱上苏州,又为传播苏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让世界听到苏州声音

当今城市间的竞争,绝不仅仅是是城市生活环境与经济的竞争,更表现在城市的文化与品位。在文化建设方面,数千年来,苏州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一个现代城市来说,交响乐团是一座一线城市标配,对于已经拥有芭蕾舞团的苏州来说,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交响乐团是必然的。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交响乐团之一,五年来,苏交已经先后前往法国迪耶于兹,德国萨尔布吕肯、柏林、汉堡,新加坡,日本东京、神户,奥地利维也纳,以及纽约联合国总部成功演出。

“陈燮阳是中国指挥家中少有的,中西方音乐都擅长的指挥家,在他的指导下,苏交作为苏州重要的文化品牌,每年音乐季安排中,都会呈现一些以我们民族交响乐作品为专场的音乐会。”赵梦雯告诉记者,去年底苏交举办的作曲比赛,都是以苏州、江南文化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将评弹、昆曲、江南民歌等音乐文化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

她直言,观众们可以惊喜地在他们的演奏中听到熟悉的音乐风格与旋律。“从观众们热情的掌声与呼喊当中,我们感受到观众对于这种把西方音乐形式与我们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的形式的喜爱。我想这正是值得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大量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等待大家去挖掘研究。“找到融合的共通点,苏交将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将更多带有江南韵味的创新作品,带给全世界。”

古今交融,源远流长

文化要源远流长,必须具备传播力。所以苏交自成立之日起,还肩负着普及交响乐的任务。“记得刚到苏州时,会听这边认识的朋友和我说他们从未听过交响音乐会。现在再认识新的朋友,常会听到他们兴奋地和我说:‘我去听过你们苏交的音乐会哦。’”正如赵梦雯所言,五年来苏交在在艺术普及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与创新。

比如,每场音乐会开演之前,苏交都会有关于本场音乐会曲目的导聆讲座;每个月会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欣赏层次的观众,设计开展具有不同特色的音乐活动与普及课;每年还有很多艺术进校园,艺术进社区的普及活动。“即便是在特殊时期,乐季演出不得不取消的情况下,我们也坚持在户外进行小型演出活动,一直没有中断为我们的观众朋友们带来精彩的演出。”

经过这五年多的努力,如今苏州的交响乐氛圍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大中小学校相继设立了交响乐团,苏交新年音乐会的票,开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一抢而空。“去听一场苏交的音乐会,已经成为苏州的新时尚,是苏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赵梦雯骄傲地说到。

传统文化、高雅音乐绝不应该是孤芳自赏式地存在,这方面苏州一直在努力。非遗、交响乐、芭蕾等等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等普及活动一直在进行中。记得十几年前,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刚刚开业时,很多市民都不习惯花钱买票进场,而如今,但凡精彩的演出,几乎都是一秒售罄。

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大手笔打造新时代下的崭新文化品牌,多方联手做好艺术普及,这样的文化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懂艺术、爱艺术的人来到苏州,而这些人又纷纷为苏州的多元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样的良性循环下,相信文艺的苏州,定会让文化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猜你喜欢
昆曲苏州传统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