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2022-03-07 00:08姜宏
现代苏州 2022年4期
关键词:吴门中医医院中医院

姜宏

2021年12月,苏州市中医医院迎来了建院六十五周年华诞暨二期建设项目内科新大楼正式启用及院史馆开馆。我作为医院的一名老医生,内心无比激动,浮想连翩,直感面貌又一新,发展更有活力。

旭日东升,风从东方来,朝晖照亮古韵悠悠的院区。站在宽敞明亮、设施全新的内科新大楼中,北望古城,粉墙黛瓦,南眺石湖,湖光山色,东望园区,高楼林立,俯视高架,川流不息。医院也犹如那高架上的滚滚车流,飞快向前奔驰。

中医基因 历久弥新

苏州市中医医院座落在苏州城西南杨素路18号,弯弯的杨素路伴行着弯弯的九曲港河,水陆并行,路河相连。内科新大楼位于一期门诊病房大楼的东南侧,两幢大楼及裙楼之间由两座天桥连廊相接,远远望去,犹如一体两翼,中西并重,凸现了苏州市中医医院发展的历史变迁和时代智慧。

苏州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6年12月。65年来,医院坚持“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铸名院”的发展战略,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更是享有“吴中名医甲天下”美誉的吴门医派的大本营。

具有园林风格的苏州市中医医院,不是园林,胜似园林。如今,走进位于新大楼南侧已改建一新的百草园,冬韵中也可谓百草丰茂,树木丛生,微风徐来,水波不兴。漫步假山石径,穿过亭阁长廊,驻足池溏水边,凝视李时珍雕像,心头油然而生起一片诗意——“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在江南吴中这片美丽的沃土上,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杏林世盛,名医辈出。当下人们既可从吴中大地之上,亦可于楼台水榭之间,领略到吴门医派名家们“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那些治疗温热疫病的奥秘。

从如今藏在苏城大街小巷、医院中医药博物馆、古城区景德路门诊部,以及名医叶天士、曹沧洲和钱伯煊等人的故居也可以看出,在苏州市中医医院的历史深处,有着吴门医派基因血脉的代代赓续。

苏州市中医医院,一度更名,三易院址,屡经困难,从弄堂小巷中一路走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断发展走向更快发展的一个个不同的历史时期。65年的砥砺进取、励精图治,开启着苏州中医院的辉煌和繁荣;半世纪的岁月峥嵘、薪火传承,凝聚起多少代苏州中医人的光荣与梦想。

犹记得2011年元旦,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苏州市中医医院踏着时代的节奏,带着吴医的底蕴,率先从古城中央,整体搬迁到了城西南,完成了医院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牌意义的搬迁,床位翻倍达到了800多张。

此后的十年间,医院仿佛开启了新一轮的生根、开花和结果,在临床、教学、科研、综合服务能力和中医特色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飞跃发展。期间,附设在医院内的“苏州市中医药研究所”,更名为“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为加快吴门医派流派传承的研究,搭建了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如今正式启用的内科新大楼,地上16层,地下5层,共有500张床位。对此,医院也抓住这一契机,根据院“十四五”规划,全方位地进行了面向未来的发展布局和学科调整,所有这些也将为医院再次腾飞起到巨大的作用。

在医院六十五周年华诞之际,在老医院的时空记忆中穿梭,在新医院的美好蓝图中憧憬。感叹到今生只为中医歌。伴随着国家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医院先后创建成为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合作共建医院,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試基地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单位……所有这些,让人非常自豪,充满信心和斗志昂扬。

中医故事 记忆犹新

在病房新大楼,还专门辟有院史陈列馆。该馆浓缩了“苏州的中医院”和“中医的苏州城”的历史。瞧,建院初期的中医院正门,景德路时期翻建扩建前后的医院旧景,那些老建筑、那些老专家和那些老故事,在院史陈列馆内均有照为证,有字为据,成为探寻医院前世今生的珍贵史料。

《橘杏流金---苏州市中医医院建院65周年》是为献给建院65周年华诞而创作的一部精美的纪念册,由徐俊华和马莉主编,全册分为医院概况、寄语——大医精诚、足迹——流金岁月、聚梦——共泽医道、奋进——谱写华章五大篇章,收录了数百幅珍贵的新老照片,既反映了老医院、老中医所走过的正道沧桑,也是对医院各个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激情书写。史料丰富翔实,图文并茂亲切,读来令人遐思。一册在手,仿佛可以穿越医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医务工作者是医院、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在苏州市中医医院,一代又一代的那些普通平凡的医务工作者们,是撑起整个医院高楼的一块块基石,他们记录了医院发展历程中的厚重脚印和朴实身影。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我第一次走近景德路上的苏州市中医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为东西二层、主体三层高且带有斜坡瓦顶的门诊大楼,以及那大楼前那两颗高大的塔松。穿过门诊大楼,三层高的病房楼接踵而至。病房楼的主楼梯呈石级斜坡式,别具一格。各式医用推车上上下下,车轮每每会与凹凸斜面碰撞发出轻重不一的“咯灯咯灯”的声响,尤其是下坡时因速度加快更为明显,但这也算是一道独特风景线和动听的“交响曲”吧。

记忆中这座病房楼的几处过道处,还直接和北面一栋小木楼相通。走在该楼踏上去还有些“吱吱”作响的木头地板上,仿佛在穿越苏州市中医医院的历史时空。尽管在以后各个不同发展时期,医院还先后通过改建病房大楼、重建门诊大楼、拿下周边商业大楼扩充病房等举措不断扩大扩展了规模,但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已被深深地刻在脑海之中。

历历在目的还有当时实习时的情景。跟随奚风霖老先生抄方,不知不觉你会感到,脉案中折射着奚老厚积薄发的绝招,那就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十有八九是两张古方合而为一或略作加减,理法方药,一气贯通;君臣佐使,严谨有序。直到现在,浏览当今出版的不少医案医话,再也难觅有如此过硬的方药功底。

印象中,奚老还特别青睐炙甘草汤,且喜欢重用炙甘草达30克。相比之下,黄一峰老先生时以用炙甘草3克清轻和胃,而奚老重用炙甘草达30克则重在益气复脉,这一轻一重均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内涵及其临证中对炙甘草的妙用。

还有,随儿科大师金绍文临诊的日子里,常要一口气连续抄方到下午两三点钟。金老诊病起来,专心致志,滴水不碰,一口茶不喝,哪怕是赤日炎炎之盛夏。问其何故,答曰:金生水。非常幽默,又很凸现中医情怀,五行相生相克俨然在其心中。此情此景,恍如昨日一般。

医院荟萃了名医,名医铸就了名方名药。如医院自制的名药,在建院早期有107种,到了上世纪90年代曾上升至260余种,后因时代变迁、病种变化和政策更迭等原因,现今还有50多种丸散合剂和胶囊等仍在临床广泛使用,疗效获得患者好评,有的正在向新药开发方向作努力。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我在医院已工作了四十个年头,从小医生成为老医生,从博士生成为博士生导师,如今治病救人和教书育人是我工作中的双重任务。我由衷地感到,是医院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每每想到这里,医院发展所走过的路和我个人学医行医所走过的路,犹如两部电视剧,在我脑海中同时播放并不断切换。

在学医行医的道路上,我经过失败和失望,走过困难和困惑,经过努力和发力,同时也取得一点成绩和成就。其中,师恩难忘,犹如贵人在相助。工作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位老师分别是陈益群、任光荣、龚正丰和何焕荣教授,他们均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江苏省名中医。此外,众多领导、长辈和同事,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中医学术 守正创新

苏州市中医医院占地面积60余亩,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随着二期项目新大楼启用后,总床位将由原来一期的800张上升到1300张。目前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开设临床及医技科室44个,其中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5个。2020年,医院门急诊达170多万人次,出院病人为3万多人次。

医院不断造就名科名医,现拥有博导7名,硕导38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经验工作指导老师3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江苏省名中医22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2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9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二级正高专家7名。

我所在的骨伤科为国家卫健委重点临床专科,脾胃病科、妇(产)科和临床药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临床专科,肿瘤科、肛肠科和肺病科为省重点专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肾内科、泌尿外科、风湿病科、针灸科、脑病科和血液科为市重点专科,这些重点专科荟萃着许多有特色的中医优势病种及其不断优化的诊疗方案,响誉国内或省内。

近年来,医院获得国家级项目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国家支撑计划8项,省部级项目19项;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6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8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7项。为此,近年来医院也两度召开全院科技奖励大会,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旨在激励和导向许多年青医务工作者的前行方向。

在苏州市中医院65年发展过程中,内科的黄一峰、奚风霖、陈松龄、汪达成、蔡景高、任光荣、吴怀棠、金士璋和俞大祥,伤科的葛云彬、陈益群和顾大钧,外科的陈明善和王寿康,妇科的钱伯煊和郑连山,针灸科的尢怀玉和丁怀仁,喉科的马友常,儿科的金绍文等,这些名医名家是医院建设的奠基者、开拓者和推动者,必将沉淀为时代的精神、发展的丰碑和前进的力量。

2018年以来,在苏州市人民政府、市卫健委的支持下,医院成功引进6个国家级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其中有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刘嘉湘国医大师团队和江苏省中医院生殖科夏桂成国医大师团队,建设周期3年,每个项目获得资助为1000-1500万元,市财政为此共投入资金6500万元,此项举措在全国并不多见,这充分体现了敢为人先的苏州精神,为医院高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蘇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暨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签约仪式在苏州举行,这为苏州市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时间这一新闻,引发了全国教育界与医学界的广泛热议。

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现任院长徐俊华教授多次在不同重要场合表示,根据医院“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他和领导班子将继续带领全院职工秉承“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和“仁爱、精诚、求实、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医院作为吴门医派主力军、主阵地作用,做好吴门医派的传承、创新、发展工作,力争把苏州市中医院建设成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全国知名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在医院近期举办的书法摄影展览中,我又看到了老院长葛惠男教授的一幅书法作品——“立志行医六十春,扁鹊华佗是先生,传经于后为己任,愿将余热报党恩”。铁划银勾,厚重遒劲,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他借用他的恩师——医院首任院长黄一峰先生的一首诗,来抒发一代中医人的仁心仁术和人文情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苏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身在其中的市中医院及其吴门医派也在浓墨重彩地书写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苏州市中医医院65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它照亮过去,照亮当下,也照亮未来。

猜你喜欢
吴门中医医院中医院
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县级产量预测
以战略管理引领中医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山西4所中医院上榜中医药特色优势与科技影响力百强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浅析中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学诗3
明中期狭长画幅绘画构图探究
汝州市中医院好护士拾金不昧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对口支援兴宁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