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苏州才有为 苏州对人才的“读懂”与“成全”

2022-03-07 00:08向煜
现代苏州 2022年4期
关键词:院士苏州人才

向煜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改革开放以来,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一路“狂奔”,崛起为“最强地级市”。2021年,苏州GDP超2.2万亿元,成为江苏唯一GDP超过两万亿的地级市,也是GDP十强城市中唯一的普通地级市,较改革开放之初增长超过600倍;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之一。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正是五湖四海的人才会聚,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盛景,让苏州实现由一座先天优势不强的“江南小城”到极具影响力的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嘉木”汇聚金“孔雀”

众所周知,苏州向来“盛产”人才。

据记载,自隋唐建立科举制,至清末废科举兴大学,数千年全国产生文武状元700多名,苏州一地便出过文武状元50名,被誉为“状元之乡”。国学大师钱仲联也曾感叹:“夫一郡之地,就清代而论,占全国状元总数四分之一,举国无有也。”

来到现代,苏州又拥有了一张“院士之乡”的名片。根据资料,自1955年新中国诞生首批院士(学部委员)以来,我国目前已拥有2071名两院院士(含外籍院士240名),其中苏州籍的院士占了139席,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当然,如今我们所说的苏州籍院士,除了指祖籍或出生地在苏州的之外,还包括了在苏州求学和工作在苏州的院士。

时间再拉近。“十三五”期间,苏州全市人才总量达321万、增长41%,其中高层次人才超30万、增长70%。近3年新增参保大学生近200万人,入选国家级创业类人才连续9年列全国首位,入选省双创人才连续15年列全省首位,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从“状元之乡”“院士之乡”到当下的人才高地,探究苏州能够聚天下英才的密码,“崇文”“重教”的基因外,也离不开这座城市对人才的重视。

从2016年的“人才新政40条”,到2020年的“人才新政4.0版”,再到“人才制度改革十五条”,苏州不断对人才政策进行提档升级,出台50多项举措,形成覆盖引进和培养、塔尖和塔基、个人和团队、创业和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引育体系。

2022年伊始,苏州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瞄准“打造国家级人才平台,建设中国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市”的目标,苏州将打造人才高地节点之城、产业创新标杆之城、创投资本活跃之城,全面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人才工作品牌。

可以说,正是苏州与时俱进制定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才推动形成一个又一个人才聚集高峰期,而人才的聚焦,也成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鼓励创新的氛围

“苏州是创业者的‘福地’,政府不仅能兑现所有承诺,并且会在不同情况下,给予我们各种帮助。”在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友之看来,苏州能够给予创业者非常好的感受,“这是一座能够成就个人梦想,以及团队梦想的城市。”

行走在城南的独墅湖科技创新区,迎面而来的是创新的气息,这里走出了信达生物、开拓药业、纳微科技等本土创新型企业。将目光移至偏北的高铁新城,魔门塔、智加科技、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多个大企业、大项目聚集于此,追梦的步伐从未停止。

从南到北,地理空间绘就的画面,系于广大创新人才的奋力书写。而为了让这些科创人才能够“自由翱翔”,让他们的真才实学有用武之地,苏州坚持打造着鼓勵创新的氛围。

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和“从0到1”原始突破,苏州已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79家,累计引进大院大所超130家,中科院在苏建设的科技载体占其全国布局的五分之一。这些高能级创新载体的布局,为各类人才大显身手、大展宏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有了舞台还不够,为了让人才来到苏州能够更舒心,去年7月,苏州还推出了“苏show才”政策一点通平台,打破部门行政壁垒,实现人才政策的个性化匹配和便捷化申报。“政策计算器”可以为人才及其关联企业勾勒“数据画像”,以人工智能实现政策的精准匹配,生成政策适配报告。租房贴“一键兑现”功能,通过数字化改革,将以前通过企业发放的住房补贴,改为线上申请,仅需简单的申领和提现步骤就能实现了补贴“秒兑现”。

科技人才创业,资金往往是大问题,为此苏州还出台了“人才金融10条”,成立直投规模超20亿元的“姑苏人才基金”,推出最高额度5000万元无抵押“人才贷”,创新开发“人才保”,更有“创·无忧”才富顾问团“一站式”解决后顾之忧……

人才与城市同频共振

可以说,苏州是一座因人才而兴的城市。人才在这里获得了更好的平台与发展,城市也因人才而有了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改革开放后,人口红利一度成就了苏州的经济腾飞,但苏州并未“躺在”荣誉册中。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红利消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苏州迅速认识到人才正在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第一资源,只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才能让城市保持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事实也证明了,从人口红利过度到人才红利,苏州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广大人才的支撑下,苏州走上了创新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之路。以领军人才为例,据了解全市领军人才企业达2771家、累计纳税超500亿元,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74家,46家企业实现上市。其中98%的领军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办了全市六成以上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有力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

自古,是人才赋予了苏州这座古城深厚的底蕴,而如今,各路英才会聚,让苏州拥有更足的底气迈向未来。在人才战略上,苏州志存高远。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苏州的目标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市。

从昔日的“小家碧玉”到今日的“最强地级市”,城市不断换挡提速、转型升级的背后是各类人才奋力创新的有力推动,苏州坚信要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人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资源。只有集聚天下英才,才能增强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唯有人才与城市同频共振,才能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院士苏州人才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