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理
摘 要:孩子的教育是目前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农村中学班级管理中逐步渗透赏识教育,既是教育的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所以关于赏识教育在农村中学班级管理中的研究非常有必要。目前有一部分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自身在情绪上有一些自卑感,对某些事情会显得漠不关心。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是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引路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而“赏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生心理的缺陷,让学生重塑自信,找到自我,找到方向,成为德育并修、全面发展的人。文章将探讨赏识教育在农村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实际路径。
关键词:赏识教育;农村;中学;班级管理
前言
班级管理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德育工程,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校风、班风和学风。“严师出高徒”是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理念,但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有其自身特性,不仅要靠“严”,更应该从心理上去改变学生,“赏识教育”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因此,农村中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内涵概述
(一)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单位,也是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通过班级进行。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最终的目标。班级管理是班级一切建设的核心内容,这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德育工程,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形成。
(二)赏识教育
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要求老师、家长用发现美的眼光去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从而去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它是一个赏识的过程,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从而激发孩子。赏识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
二、赏识教育在农村中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重构自信
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肯定。它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农村中学的学生如果在经历了长期的否定后,他们在内心就觉得自己是不被老师所喜欢的,渐渐的就会与老师产生距离,不会主动找老师,即使老师主动与他们交流,他们也不会吐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对老师的疏离,是他们为自己的不自信所伪装的盔甲。
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在与学生的相处中,班主任需要多给予呵护,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自信是一个人的心理,心理的变化不是短时间内能发生变化的,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事务中或者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将其优点放大,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从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愿意接受老师,赏识教育就是让学生“找到感觉”“树立自信”的教学方法。
(二)助力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指的是在素质教育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农村中学的学生一般大多是家庭情况较差的学生,与城市学习的学生有所区别,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较差,他们的心理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但是作为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农村中学的学生以后同样是国家的建设者。作为班主任,应该要宽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于他们身上的不足,要更多地去包容,要用自己的爱心与肯定让学生重拾信心,放下心中的包袱,走出失败的阴影。
三、在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加强赏识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加强树立赏识教育理念
观念一变一切都变,观念一新遍地是金。要实现赏识教育的开展,首先是学校领导的教育观的革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心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环境,那教育便有了最切实的保障。只有学校领导真正认识到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学校才能有开展赏识教育的氛围。
在学校范围内,可以利用学校的公告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加以表扬,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作用;定期举办以赏识教育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学习;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家长主题沙龙等。在教师、学生、家长中传播赏识教育理念,组织班主任召开以赏识教育为主题的班主任沙龙,交流实施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方式。
(二)合理运用班会加强对每位学生的赏识
最好的教育,是对学生尊重的教育,是对学生赞扬和鼓励的教育。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但是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秉性和尊严,特别是我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心智还未成熟,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只会带来反感。
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循循善诱,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赏识教育的魅力。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同样有其自身的优势,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积极倡导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比赛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定期对班级中的优秀行为进行表扬,希望其他同学以此为榜样;进一步将赏识教育与班级管理相融合,激發和鼓励学生,立足现在,学好专业知识,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三)选取合格的班级管理干部
班干部对于赏识教育的认识要比一般的学生深入。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小帮手,帮助班主任处理班级中的各种事务,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多于一般的学生,当任务完成时经常会听到班主任的赏识,关于班主任的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为了夸而夸,而是要实事求是,让学生觉得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对自己的肯定,要继续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很多先前没有担任过班干部,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学生借此耀武扬威,滋生不良的情绪,影响了担任班干部的效果。对此,班主任需要对于班干部的选拔更加的谨慎与严格,平时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不忘叮嘱他们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只有建立良好的班干部队伍,才能创设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为赏识教育创造所需的环境。作为班主任,对于班干部要做好引导,肯定他们的工作能力的同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告诉学生要戒骄戒躁,以身作则。
(四)家校共育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庭和学校同步开展赏识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生活中,很多父母,对于进入中学的子女,期望值大大升高,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敏感而细腻,父母的这一行为,大大的给予孩子压力,有些孩子发愤图强,有些孩子就“破罐子破摔”,离骂声中的那个“坏孩子”越来越接近,最终酿成恶果。我们的父母总喜欢将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挂在嘴边,认为可以以此来激励孩子,而忽视自己孩子的优点,觉得夸奖孩子会使孩子骄傲自满。
田地中的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会埋怨庄稼,而是会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但是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如人意时,却只会一味的责怪自己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习不努力”“脑袋不好使”,每一个家长的内心都会对自己的小孩有一个“天才梦”,当这个梦不理想之时,一切的错误都会归结在孩子的身上,却不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作为班主任,要帮助家长学习教育的方法,让家长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只有家校合力,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阳光”下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它更具人性化、智慧化,符合学生生长规律,更易让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在中学班级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是符合学生学情的,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重构自信。教师在进行赏识时,要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赏识——对于优秀的学生,要以事实为依据,让他认识到老师赏识他的具体原因;对后进生的赏识要注意多指名,在面上要加大对他的赏识力度。在赏识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郑红伟.赏识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途径探析[J].文渊,2019(7):682.
[2]武瑞.赏识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9(12):302-303.
[3]朱华坚.利用赏识教育进行班级管理的策略探究[J].少男少女,2019(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