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自护”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新思路

2022-03-07 00:02沈技峰
体育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

沈技峰

摘  要:“生命自护”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他救和互救的前提。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行为研究法等方法,以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小学和宁波市实验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生命自护”教育,以期为兄弟学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命自护;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2-0044-02

据《人民日报》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儿童每年都超过了20万,溺水、交通事故、火灾等安全事故致死率极高,其中无知无能或盲救行为致死占了较大比重。虽然生命教育极其重要,但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却没有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此类培训,基本上只能采用“生命教育与相关学科相结合”的策略来推进。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因其学科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能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知识,开展自护自救实践技能培训。因此,在我国小学阶段将生命安全教育关联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让体育学科担负起生命安全教育的重任,将是未来体育教学的一种新思路。

一、挖掘体育课程现实性价值,提升生命自护意识

日常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身体技能以及增强学生自身身体的体能。体育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往往会被忽视,那就是提高学生自觉维护健康和安全的意识,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全面地落实好生命教育的部分目标,它在基础知识内容的设置中,已经涉及了“安全地进行游戏”“安全运动促健康”“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识别危险源,远离危险”等内容,深刻地印证了体育学科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在体育运动技能板块中,跑、跳、投等基础性项目也是人们在脱离险境时所必需的技能(表1),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挖掘体育项目与自护的融合点,既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使学生获得生命安全常识及逃生技能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利用跑、跳、投及攀爬等情境模拟训练,使学生提高遭受危险时迅速撤離危险区域或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情感、生命态度及生命价值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二、凸显上课路线任务性优势,提升逃生本能技巧

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2400多名师生,只用1分36秒的时间全部逃离教学楼无一伤亡。该案例不是奇迹,是日常训练有素的结果。如何在不增加额外工作量的前提下增加师生的逃生演练次数?如何提高学生日常安全逃生技能水平?为此,笔者尝试利用体育课上课路线及大课间出操顺序的多模板策划,设计各种基于任务驱动下的逃生演练(表2),提升学生面对灾情时的本能应急反应能力。

体育课上课路线(大课间出操路线)与逃生演练路线高度吻合,以学年为周期,9月份体育组会根据各班新的教室地理位置,统筹设计好最优化的下楼行进路线,并以常规走的形式让师生尽快熟悉;10月份做到全校师生在有序的前提下能利用快走的方式到达操场指定位置;11月份基本达到在慢跑速度下以低身弯腰姿势的逃生演练要求……日常体育课,学校都要求体育教师到班级去带学生,教师会根据学校月份演练进度表,带领班级学生进行单班下楼演练。而每日大课间则由班主任负责,根据学校广播的统一任务要求,进行整体下楼演练,例如广播室发布“全校师生以快走+低身弯腰姿势到操场集中”。在日常的演练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意外事件发生,例如有学生摔倒、磕碰等情况发生,带队教师有权利要求本班学生即刻终止演练,所有学生都会举起右手,而后方的班级看到后也随即停止演练,同样举起右手,以此类推,避免踩踏等事件的发生。我们要求全体师生每月提高一个速度级别,月底进行一次阶段性模拟逃生演练。同时为了提高练习效果,学校还会每月进行一次书面演练反馈。淡化单个班级的成绩反馈,强调某一年级段、某一楼层或某一幢楼整体演练的成绩及效果;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班队课,定期邀请一些专业人士进入学校课堂,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媒介,让学生识别生活中的危险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借助意外伤害现场性特点,提升自救自护技能

体育课因其特殊的室外上课模式,学生的意外伤害小事故会比较频繁。许多年轻的教师非常害怕这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但笔者认为,这些伤害事件也恰恰提供了体育教师现场版救护教学的良好契机。

(一)意外发生时学生的心态培养

紧张和恐慌是面对危险时人所作出的第一反应,小学生更是如此。教育学生遇到意外事件首先要冷静,不能慌张,其次是正确面对,妥善处理。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做到以上两点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体育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例如可以在体育课中开展“伤害事故发生时你该怎么办”的情境模拟演练活动,让学生说一说伤害事故发生时自己的第一反应及应对举措,模拟现场让一部分学生做一做受害或救援当事人,通过观察讨论来比一比哪种应对方法更合理更有效,以此来调整学生应对伤害事故时的心态,改变其实际的行为。

(二)意外发生时学生的意识培养

特定环境下才能发现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及应对能力,所以需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人、尊重人,侧重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教育。当伤害发生时,要以人的生命为重,积极开展自救互救。要学会正确定性伤害事故的严重程度,开展自救或他救的可行性分析,防止盲救而引起的二次伤害事故。例如足球比赛中,出现较为严重的伤害事故时,一方虽掌控着球权,且有利于进攻,但需教育学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可将足球踢出边线终止比赛。通过观察伤者,或积极与伤者交流,判断伤情,切不可随意搬动或处置。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确保伤员得到及时且专业的救助。笔者认为只有体育中加入了“德”,体育才会变得更加有活力、有秩序、有魅力。

(三)意外发生时学生的能力培养

日常体育教学中面对意外小伤害,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和现场救护能力的培养。例如,可开展应对现场版伤情的实景教学,要求全体学生原地就座,教师通过边处理边讲解的方式指导学生判定伤情的类型,处置伤情的流程以及基本救治的方法。1.求助能力。在校期间,要教育学生所有的伤害事故都要向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汇报,由教师来判断或处理。校外发生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与家长交流,严重紧急时可大声呼救或撥打110及120求救。2.简单处理能力。闭合性跌打损伤一般采用冷敷、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的应急处理方法;擦伤等轻度开放性伤口可以通过清理创面,用碘酒或酒精棉球消毒,消毒后及时上药保持伤口干燥等处理方式;如有骨折,尽量不要去搬动或者挪动伤者患处,以免造成二次伤害,确需进行移动的,可采用夹板固定患处的方式进行处理……面对具体问题的实景式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四、创设课堂情境模拟性教学,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随着生命教育理念的渗透,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当日教学内容,有意地将一些单一动作进行组合,并创设一种逃生自救互救的应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水平二跳跃单元——“跨跳过物”教学中,笔者利用1.2m×0.6m折叠体操垫,设计了由简到难、由低到高、由课堂到生活的教学流程。在技术教学中,通过尝试原地跳或跨对折垫、纵垫,助跑跨跳纵垫、高垫、多垫等形式进行练习。而在生活情境组合练习中,笔者通过模拟火灾逃生情境(可加火灾警报声),设计了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火灾现场障碍物”(图1),“身体着火后”的连续滚动(图2),爬行通过“洞穴”(图3),搬运“受伤”同伴(图4)等情境任务,对学生个体及团队在演练完成时间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满足学生的现实版安全情感体验。

体育学科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其实带有明显的生存技能及安全教育特征,可以说生命安全教育是体育学科的本源要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命的新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安全教育价值不断得到挖掘和体现。将“生命自护”教育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的新思路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是重新定义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范畴,对促进体育课程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我们的“体育梦”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