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步凤小学 张汉洋
小学写作练习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人物描写练习,有些学生喜欢叙事,喜欢写景,但就是不喜欢写人,他们觉得写人太难了,是这样吗?
名著中不少经典的人、事、物让我们印象深刻,其写作方法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写人时自然少不了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服饰、容貌和体形、神态等的描写,这更有利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千人千面,人的面部表情与神色是区别他人的关键性标志。同时,两者也存在极为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把握突出特点。
例如,在名著《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段:“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儿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个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这个片段写人物外貌特征表现出人物什么特点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脸色黄瘦”“两颊有点塌陷”看出人物的生活清苦,也可以看出所描写的人物作为陕北人独有的特征,即“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
写人物服饰,即借助对人物衣着和装饰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服饰属于外在的东西,能够与人物的性格、身世、处境、思想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突出重点,切忌从人物头部到脚部全部写进去,无一疏漏。
例如,名著《离婚》中有这么一个片段:“至于张大哥呢,长长的脸,并不驴脸瓜搭,笑意常把脸往扁处纵上些,而且颇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当有的肉。高鼻子,阴阳眼,大耳垂,无论在哪儿也是个富态的人。打扮得也体面:藏青哔叽袍,花驼绒里,青素缎坎肩,襟前有个小袋,插着金夹子自来水笔,向来没沾过墨水;有时候拿出来,用白绸子手绢擦擦钢笔尖。提着潍县漆的金箍手杖,杖尖永没挨过地。抽着英国银星烟斗,一边吸一边用珐蓝的洋火盒轻轻往下按烟叶。左手的四指上戴着金戒指,上刻着篆字姓名。袍子里面不穿小褂,而是一件西装的汗衫,因为最喜欢汗衫袖口那对镶着假宝石的袖扣。”
在这段描写中,从藏青的长袍到青缎坎肩,再从服饰的样式到色泽及衣料,各种表现均体现出主人公兼备了一副东方“遗老”的样貌,我们又可以通过主人公身上的洋火盒、水笔、烟斗、西装的汗衫以及照相匣等,看到主人公一身西洋“绅士”的行头。如此,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如金箍手杖、自来水笔等,都成了名副其实的“道具”,根本没有任何实用性,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空有外表而内心空虚的人。
虽然人物的眼睛描写只是一个点,但我们却可以将这个点串起来,形成一条线、一个面。在写作中,可以对人物的眼睛进行精细描写,以体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或性格特征等。
例如,在名著《基督山伯爵》中就有这样一个片段:“诺梯埃的头发又长又白,一直披到他的肩头;睫毛密而黑,在睫毛底下的那一对眼睛里,集中着所有的活力、言语和智慧。”
本段是对主人公诺梯埃瘫痪之后的眼睛的描写。原文说诺梯埃的眼睛里充满了智慧与活力,又夹杂着丰富的语言,写出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各种丰富的活力元素。鲁迅针对人物眼睛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想要尽可能节俭地写出一个人的特点,就应该写好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名著中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动作描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动作描写即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著名作家老舍说道,“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方才能使人物立起来”。因此,人物动作描写恰恰也是塑造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著名作家莱辛认为,使人行动起来是最关键的东西,且可以借助人物动作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可见动作描写对于写人作文的重要性。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反复斟酌、锤炼,合理地运用一些动词能准确无误地将人物形象刻画出来。首先要能够彰显出人物特点,其次要符合生活实际。通常来说,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日常生活着手,密切观察身边各类人的动作特征,认真描写,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红楼梦》中有一段关于刘姥姥的动作描写:“于是刘姥姥带了板儿进城,至宁荣街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一会,便问,‘是哪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理她,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那墙犄角儿等着,一会子,他们家里就有人出来。’内中有个年老的,说道,‘何苦误她的事呢?’因向刘姥姥道,‘周大爷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们奶奶儿倒在家呢。你打这边绕到后街门上找就是了。’”
在本段中,作者通过那些生活在府中的人的言行与刘姥姥这个乡下人的言行,诸如“教”“溜”“蹭”“掸”等一连串动作的对比,展现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刘姥姥身份的卑微。
另外,可通过一些细节性动作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一些典型的小动作更能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可感、栩栩如生。
例如,名著《穆斯林的葬礼》中描写老姑妈动作的片段:“老姑妈在厨房里又开始了士气高昂的孤军奋战。新月还没到家,她就买好了瘦牛肉,剔去筋头巴脑儿,用快刀剁得细细的,撒上葱末儿、姜末儿,拌好馅儿,搁在那儿‘醒’着。这会儿,又忙着揉面,揪剂儿,擀皮儿。一手捏着面剂儿,一手搓擀面杖,那面剂儿就风车似的转,眨眼间案板上就摆满了银圆似的一片。就又一手托皮儿,一手填馅儿,十指一捏,就是一只菱角似的饺子。”
这段描写中,“老姑妈”一连串娴熟的“拌”“擀”“剔”“剁”“搁”“捏”“撒”“擀”“揉”“搓”“托”“揪”“填”等,并未使人有堆砌复杂之感,又借助凉拌黄瓜时“拍”“拌”等动词,塑造出生动可人的人物形象。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动作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比如,使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运用夸张手法则使文章更具灵气;运用排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气势。
例如,《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武松的动作片段:“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本段中连续出现了“按”“扑”“蹿”“闪”“搭”“掀”“躲”“吼”“剪”“拿”“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作者利用这些动词活灵活现地表现了武松与老虎法斗的场面。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写人的文章,最主要的是要抓住“人”这个关键点,把人写活。那么,写人的文章,如何才能使人物活起来,更富有生气?
不同的人往往具备不同的性格特点,写作时要特别注意紧抓人物性格特点。
例如,名著《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刘备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虽然这段描写非常简短,但我们可以体会到刘备显著的性格特点。
俗语有云:“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描写人物时,要借助典型的事例突出人物特征,要结合生活实际,切忌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例如,《三国演义》中对张飞的描写是这样的:“是个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彪形大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短短几句,就写出了张飞典型的外貌特征,令人印象深刻。
(1)语言恰当
作为描写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恰到好处的语言描写可以展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丰富描写人物的内心。
例如,《红楼梦》中有一段王熙凤的话:“……我们家的姑娘们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王熙凤是谁?二爷的太太,说话者自带官方语气,她的语言里虽无半个损字儿,却从她咄咄逼人的语气里听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娇气。
(2)心理细腻
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往往可以更充分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更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彰显人物富足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思想品质。通过微妙的手段写出人物真实的心理活动,更有助于体现人物性格,从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例如,《红楼梦》中这样描写刘姥姥的心理活动:“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煞用呢?’正呆想时,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吓的转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本段中对于刘姥姥的心理描写只用了一句话,而正是这句话,写出了刘姥姥作为一个乡下老妇没见识、老实的特点,使其形象更深入人心。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些名著因语言精炼,文句独特,内容富有哲理性、实用性等特点,为后人所尊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