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两个“引领”

2022-03-06 20:35:28黑龙江省逊克县实验小学校宋慧慧
黑河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引领核心文本

黑龙江省逊克县实验小学校 宋慧慧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读”出效果,很多教师做了有益的尝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只有讲究读的方法并设计好阅读中的核心问题,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指向深入。

一、阅读方法的引领

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或者将几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通过方法的引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一)整体概读

学生初读课文,首先要进行整体概读。整体概读要求学生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扫清文字障碍。读准生字、多音字、重音等,把句子、段落读通顺,边读边想,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有个总的印象。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能对课文题目或课文的某个内容产生疑问,教师指导学生把问题记在脑子里或记在书的空白处,便于深入学习时交流、讨论。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效果。

(二)示范引读

阅读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阅读的需要,范读全文、重点段落或疑难句。教师成功的范读,能起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能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练评促读

通过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规律。通过读后练,有效进行迁移运用。评价对学生的阅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经常性的练评,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四)情境诱读

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音乐、图片、实物、影视片断、课件等营造阅读的情境,诱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如教学课文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应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然后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他们引入课文学习。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精彩演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表演,它满足了学生喜欢表演的愿望。运用小组表演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表现出来,在表演中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演读时,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场景需要,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描述把文章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核心问题的引领

阅读教学离不开问题的创设。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会提炼核心问题的现象,不仅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且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主要表现是所提的问题不切实际,远离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或者所提的问题仅仅局限于是什么、怎么样,过于简单,学生懒得动脑,逐渐懈怠。

(一)核心问题及特征

核心问题是指能从整体上引领学生理解、品悟文本内容,感悟文章中心,起主导作用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思考、讨论、理解的问题。其特征是:

1.综合性。即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综合考虑而设置的,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其作用是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读书、自我领悟的平台。学生的思路围绕核心问题有序展开,这样的课堂就会紧凑、有序,始终围绕文本中心展开。

2.情感性。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重视问题中的情感性,能督促学生愿意阅读课文,愿意动脑思考,愿意开口表达。换句话说,就是通过问题中的情感性带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主动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课文提出“你认为文中哪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为什么?”问题中所强调的“你认为”,不是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领悟谈出个人见解。这样学生就有了思考的动机,有了表达的愿望,对文本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

3.操作性。核心问题的操作性是指学生不需要回答是什么、对不对,而是看到这个问题后,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从课文中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可以将核心问题细化,分为几个层次的小问题,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有效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阅读课文,把握学习重点。

4.开放性。核心问题的开放性是指问题设计的落脚点并不在问题的答案上,而是通过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积极读书、认真思考、真切感悟、勇敢表达,而且所提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是开放的。同一篇文本,学生感兴趣的点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即使对同一内容、同一词句,由于角度不同、知识背景的不同,学生产生的情感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会不同。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5.最近性。是指教师预设核心问题时应尽可能了解学生的经验和认知,努力使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避免设置难度过高的问题。

此外,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在知与不知、会与不会之间更应倾向于后者,尤其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教师要具备提炼出每篇课文或者每节课核心问题的能力,通过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体会,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当然,核心问题在每篇课文中并非只有一个,它可以是一个核心大问题下引发出几个小问题,但这个大问题统领全篇,要一石激起千层浪。因此,阅读教学要始终围绕着核心问题进行研读、探究、交流和评议,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清清爽爽、简洁明了。

(二)如何设计核心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既要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语言的过程与方法,又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及情感的教育、熏陶,尤其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从题目入手。有些题目是文本内涵和中心的高度概括,很多时候抓住题目,扣住题眼,即抓住了文本的重点。很多课文的核心问题,教师可以抓住课题进行设计,例如,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为什么?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主线问题,能统领全文,扣住文本,学生就能更好地在问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投入到自读、自悟、自解、自练当中,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2.从关键词句入手。阅读材料中的一个中心句、一个过渡段、一个关键词都可以是关键词句,围绕这些关键词句去探究,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迅速抓住重点。

3.从表达方式入手。表达方式是一篇课文区别于其他课文的“个性”所在。从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入手设计核心问题,有助于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风格,赏析、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从而发展语文能力。

4.从课后习题入手。课后习题往往集中体现了课文的基点、重点、难点、特点,有的课后习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核心问题,有的习题往往能给我们以提炼核心问题的启示。

提炼文章核心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角度也有很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课文,会有不同的“核心问题”,同一篇课文也会因不同的人对课文的不同解读或者切入的角度不一样,而使“核心问题”不同。

总之,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设计出核心问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有了方法和问题的引领,一定能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最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引领核心文本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8:36:29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学生“探索”+教师“引领”模式解决课堂“低头”效果的反思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