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军 彭晓洁 王丹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教育被《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为一个独立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四),并且鉴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其他关键领域之间的联系,该目标被确定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Vladimirova&LeBlanc,2016)。自 2015年起,高等教育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Ungaretti,Thompson,Miller,Tim&Peterson,2015),鼓励跨学科引进教学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Annan-Diab & Molinari,2017;Stentoft,2017),以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和能力提高。经济学和商业类专业的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商业现代化变革的挑战。这就要求学生作为未来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具有了解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复杂性问题和争议的能力(Annan-Diab&Molinari,2017)。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经济学和商业类教学研究需转向基于提高关键能力和学习成果的研究(Benito,O.,Consuelo&Merino,2019;Shephard et al.,2015)。
广东省作为我国外贸大省,2019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稳定在7万亿元关口,已连续34年保持全国各省市第一,并率先完成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衔接,与沿线国家在外贸和产业投资等领域合作正在发挥着巨大潜能,对外贸易人才需求巨大。而广东省目前67所本科院校中,仅有7所高校具有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MIB,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授权资格,成为培养新商科人才的主力军。基于高质量教育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这一重大命题,针对新商科高质量人才培养滞后于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需要,MIB人才缺口较大的重要问题,开展旨在提高MIB学生关键能力和学习成果的探索和研究,聚焦于MIB学生实习模式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内高校始终致力于开展MIB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把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定位,并力图结合实际找寻突显特色的培养道路。吸收和借鉴各种实践教学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化MIB学生实习模式研究并促进相关应用。
基于任务导向的学习(TBL)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Prabbu在印度南部的小学进行的一项关于英语交际的教学实验“BangaloreProject”;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第二语言教学(Ellis,R.,1994)。国外对于TB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研究和语言实践教学:Nunan(1989)、J.Willis(1996)、Skehan(1996)都对“任务”进行了定义,并使“教学任务”是一系列完整的沟通活动成为共识;J.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教学法的理论框架;Elli(s2000)指出了任务教学模式的两个理论依据;PeterSkehan(2011)经研究将任务型的概念、教学和检测几个期刊整合起来,提出较为详尽的TBL应用方法,包括实施任务型指令、如何适应指令与学习者的差异及任务的作用和重要性等。Merve Halici Page&Enisa Mede(2017)将TBL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发现TBL对于实践教学有积极的影响;Yanping Tian et al(.2017)研究将TBL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技能的方法;Martin Eas(t2017)在实践教学中提出加强TBL有效性的方法。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第二语言人才储备势在必行(陈乃芳,2001)。中国学者,尤其是语言教育工作者,率先引进TBL。学者们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认知TBL(方文礼,2003;覃修桂,齐振海,2004),介绍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原则、特点、教学过程及与行为表现评估的关系等(龚亚夫,罗少茜 ,2003;居珈璇,2011),对 TBL的核心问题进行分析(贾志高,2005;高枫,2015),并评述TBL(杨玉明,温晴,2007;吴勇毅,2016),指明TBL对实践教学的应用价值(师俊强,岳喜展等,2008;郭娟2020)。目前TBL也受到医学、艺术、体育、生物化学、影视等其他学科的青睐(熊熠,2015;卫亚丽,汤洪敏2020等),进一步确立了TBL在中国实践教学应用中的地位。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过去50年来高等教育中最成功的教育创新之一(Liesbeth,JulienK.&Gera N.,2019)。因医学临床实习教育需求产生,后被应用于工程学、经济学、商业、心理学、生物学和法律等多个学科的教学(Schmidtetal.,2009;Ronan,Oliver&RaymondL.,2020)。PBL普遍被高等教育教学机构和学者认可,Li& Tsai(2018)甚至认为,相比传统教学法,包括小学生在内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教育,PBL教学法更胜一筹。Schmidt et al.(2009)、Bietenbeck(2014)、Garnjost&Brown(2018)等分别通过研究表明,PBL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作用显著。还有学者们在PBL的基础上继续探索,Chen&Chang(2014)、Chen & Kuo(2019)、Chen & You(2019)Farivar(1985)、Johnson(1998)等研究了基于 PBL的协作学习问题(CPBL);孙妍(2019)指出CBL联合PBL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理论及操作成绩;徐磊(2019)、刘敏杰(2019)、黄光霞(2019)等则探究了“TBL-PBL”的二维混合教学模式。张文君(2019)、吴丽霞(2019)、杨业(2020)等将“TBL-PBL-CBL”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这些证实了frambach等人(2019)和hung等人(2019)指出的,PBL在实践中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国外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早,其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及现状分析两方面。Chuck(1994)阐述了国际商务专业教育的初始目的是提供广泛的教育,使学生能在世界各地胜任自身的商业社会角色。Martin(2011)提到:自从进入21世纪,国际商务专业逐渐向国际化发展。通过大力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学习,与国外各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增进科研交流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国外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Isaacs&Caffry(1971)、Bluestone(1993)、Alfred Greiner(1996)等注重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相结合,Yuko shindo(2011)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内在智力支持,同时区域经济增长又为人才培养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保障。
国内方面,张莉(2011)提出了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措施,应加强学校与社会、政府、企业的信息交流,大力服务于区域经济。向小蕊(2013)表明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策略应依据培养目标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培育形式。蔡小勇、陈辰、余子鹏(2015)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国际商务能力的具体要求与变化,表示新常态经济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要求高校应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新需求完成专业课程的改革,逐步提高现有人才国际商务能力的水平。叶琳、王增涛(2018)以高等教育管理和国际商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类型框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向与外向国际化是相互影响的。王珏、吕佳、刘夏明(2019)对新兴经济体及其企业国际化的独特情境进行分析,分析出目前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理论应用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思考和建议。
国内外对于TBL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二语言的培养方面,虽然也涉猎医药、生物、体育等领域,但未见其应用于MIB学生实习模式中。然而第二语言具有习得性,属于能力培养的范畴,MIB学生实习所具有的能力培养功能与其具有相类似特性,具有非常强的任务导向要求,因此通过拓展这项研究和应用,可以借鉴TBL的教学研究成果,解决MIB学生实习模式存在的不足。
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重塑潜力(Liesbeth et al.,2019),这为其服务于MIB学生实习模式研究提供了又一维度的方法保障,需要注意的是PBL严格关注学生的个人学习过程,而忽视学生学习的社会背景。所幸国内外对国际商务硕士培养方式的研究,非常重视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巨大社会和环境挑战,对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培养进行了创新研究。
在“任务—问题导向(TBL-PBL)”的研究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维度“方法导向(MBL)”,搭建TBL-PBL-MBL的人才培养逻辑框架,创新MIB实习培养模式,将对促进国际商务专业教育在培养商业社会角色、服务区域经济、适应企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导向、问题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学界得到广泛的认可,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形成系列成果,在学校教育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MIB教育作为专业硕士的教育类型,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由此从根本上决定了“任务—问题—方法”三维导向模式在MIB学生的实习环节具有可行性。
广东省居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2016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约6.3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比例超过28%,2017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约6.82万亿人民币,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约7.16万亿元人民币,一举突破7万亿元大关,2019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稳定在7万亿元关口,已连续34年保持全国各省市第一。广东率先完成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衔接,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外贸和产业投资等领域合作。佛山作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全球制造业基地,企业数量超过10万,进出口额占全省的近1/10。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越来越多佛山中小企业走出去,深耕“一带一路”沿线潜力市场。伴随广东和佛山国际商务规模的扩大,对高层次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培养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对外贸易的需求,尤其能力培养方面仍属短板,亟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习作为MIB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更需要勇于探索,进行实习模式创新。
国内设置MIB专业硕士的高校均把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结合各校实际优化目标设置。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质体现在完成任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方法的能力,这些特质要求完全契合“任务—问题—方法”三维导向。也就决定了MIB学生实习的这种三维导向模式具有可行性。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该校MIB的培养目标:围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发展大局,立足佛山,面向广东,辐射东南亚,整合校外资源联合办学,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培养具有适应全球化需要,能胜任在涉外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运营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通晓现代商务理论、熟练掌握国际商务技能,具有高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决策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地方深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精英。从目标设定上决定必须通过人才模式改革突出和实现能力培养和应用型人才输出。
专业实习不仅是理论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运用,也是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的重要准备,同时也成为学生通过“干中学”而提升能力和素质的关键环节。目前各院校都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培养模式集中在校企联合培养、自主式学习开发、仿真模拟实践、国内外游学等方面,对实习的培养模式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改革上都甚少,但也形成了一定探索基础,一般而言设置MIB专业硕士点的高校,均建立了实习基地或者实习点,实习的时间半年或一年,有相互双挂的指导老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习学分和实习科目。正是各校具有的实习教学基础为探索“任务—问题—方法”三维导向创造了条件,该模式实施具有可行性。
在MIB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实习接触实际岗位的工作,从而把理论学习延伸到工作实践中,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从现实存在的维度上看,学生接受学校的实习任务真岗实习,接触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反观理论问题,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发现和掌握方法。由此构思出任务导向、问题导向和方法导向的三维导向实习培养模式(即TBL-PBL-MBL模式)。该模式及结构如图1所示。
图1:MIB学生实习模式结构图
“任务—问题—方法”三维导向并不是MIB学生培养的出发点,也不是培养活动的输出项。三维导向连接着底层结构和输出结构。底层结构是决定三维导向模式的基础,分别由“目标设定—价值发现—工具挖掘”与之对应。
目标设定指MIB培养目标的探究和制定。MIB学生培养的规格和标准往往构成了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也体现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MIB学生的实习环节安排通过任务导向强化目标实现。
价值发现指实习环节要达成的具体结果所体现的实际价值诠释,即在实习中学生主要得以发现理论研究的价值、工作研究的价值及创新活动的价值。价值发现是由目标设置决定,MIB培养的是专业硕士人才,发现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价值发现是与问题导向关联的,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研究价值。
工具挖掘指在实习中为达成培养目标和研究价值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的相应手段。学生需要在诸多的理论性工具、经验性工具中寻找出匹配工具,为达成培养目标和研究价值做好条件准备。工具挖掘并不能代替工具使用方法和操作要求,由此使用理论性工具、经验性工具的方法决定了在实习中需要建立起方法导向,学生通过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从而实现实习要求。
MIB学生实习模式的第二层次为“任务—问题—方法”的三维导向,属于实际运用中的导向结构,是MIB学生实习模式底层结构延伸,即实际应用层面。在MIB学生实践教学中体现为实习的布置和要求。
任务导向即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安排学校的实习任务或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通过明确具体的任务及其要求,引导学生强化完成任务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工作热情,形成任务导向的激励。学生在明确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得到专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问题导向即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问题,引入问题导向可以让学生懂得问题背后具有的价值挖掘作用。一方面可以带着有关理论学习中形成的疑问在实习中进行思考和反观,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指导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努力,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反思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形成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能力培养路径。
方法导向即学生通过掌握任务要求、发现和分析问题,思考和运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更加有效地掌握有关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运用技能,最终体现为工作技能的收获和工作经验的积累。
MIB学生实习取得的效果及收获对应构成三维导向的输出结构。作为实习环节的教学效果评价聚焦于“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工作技能”输出结构,该结构也是分别对应底层结构、三维导向结构的逻辑延伸。第三层次与前面两个层次构成相互连接互动、层层递进的闭环逻辑关系。
专业能力通过完成任务得到提升,采用任务导向在于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实现途径。专业能力的训练和加强,为学生提升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研究能力则通过问题导向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专业能力的训练,夯实了学生提高研究能力的专业基础。专业能力训练和研究能力提升则帮助学生提高工作技能。
工作技能即学生在实习中通过任务导向、问题导向和方法导向,进一步熟悉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要领,不断提高工作热情,积累工作经验,通过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增长,提升工作技能,为就业或创业奠定基础。
“任务—问题—方法”三维导向实习培养模式是指将任务导向、问题导向和方法导向三种实践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到学生实习的各个步骤中。应用路径按三个步骤展开:任务展开、问题嵌入和方法突破(见图2)。
图2:三维导向下偏重类型示意图
布置和接受任务是学生开启实习的第一步,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也都是在围绕任务进行。因此,根据学校专业要求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国际商务学生实习任务集至关重要。国际商务学生实习期间承担的任务具有两个任务集,即学校设计安排的任务、实习单位设计安排的任务,两者有机结合。两个任务集分别由多个工作项目组成,涵盖着许多具体工作内容。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将作为学校评价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也是实习单位评价学生实习表现的依据。学生在实习中,由于自身的认识水平、能力以及偏好等原因,或者由于实习岗位本身的特性影响以及实习指导老师作用,抑或者上述的综合原因,形成四种偏重类型:任务导向型、问题导向型、方法导向型及平衡型。其中,任务导向型的学生更加注重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导向型的学生更偏重发现和解决问题,方法导向型的学生更偏重训练和掌握方法,平衡型的学生则在较好地把握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及掌握方法方面的平衡和协调。
从图2可以对学生实习所具有的各自特点,划分出学生实习所具有的四种类型,从而分析评价实习的状态和结果。
国际商务学生实习承担的任务是需要学生带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去落实的。在实习岗位上以及实习单位中,各项任务和工作都会遇到问题。因此实习教学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实际的探究问题的场景。与之前学生“填鸭式”“被动式”实习方式不同,实习中要求学生通过问题导向,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整理两个问题集,即学术问题、实践问题。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互补相长,能够同时提高学术探究、实践探究的能力。这样的锻炼或者训练,为学生明确毕业论文选题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也为学生在国际商务相关的单位就业提供了前期基础。
知识和理论的教与学是国际商务硕士培养的基本方式和手段,但是驾驭运用知识和理论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和珍贵。经过问题导向环节,学生整理出学术问题和实践问题两个问题集。针对两个问题集的解决,便会形成学理方法集和实践方法集,并且在具体的任务、具体的环境下得到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通过方法的学习、运用和探究,可以实现应用方法的升华,也可以为完善学理方法提供实践来源。与此同时,任务、问题、方法之间形成紧密相连的学习链条和实践活动链条(见图3)。
图3:三维导向实习培养模式的应用路径
在实习中指导老师和学生通过把握三维导向实习培养模式的应用路径,将三为导向的具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检查和控制,形成闭环控制和反馈,则可以通过发挥强化性和保障性功能促成三维导向实习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
实现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不断深化学生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任务—问题—方法”三维导向的学生实习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完成任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掌握并运用方法的能力,在当今开展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上呈现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应用前景。“任务—问题—方法”三维导向的学生实习模式,以“目标设定—价值发现—工具挖掘”为底层结构,以“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工作技能”为输出结构,共同构成了MIB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系统和人才价值实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