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洲
摘要:目的:在CHF治疗中分别应用两种倍他乐克剂型(倍他乐克缓释片、倍他乐克平片),比较其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CHF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 CHF 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1例应用倍他乐克平片,观察组31例患者应用倍他乐克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32.26%,差异明显(P<0.05)。结论: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CHF的价值更高,可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改善患者预后,与倍他乐克平片相比更具优势。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倍他乐克平片;倍他乐克缓释片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主要为基础心脏疾病进展、恶化所致,是心脏病发展至终末期的表现。根据《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建议,对该类患者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心功能分级(YAHY)Ⅱ ~ Ⅳ级的患者均适用[1]。倍他乐克就是一种常用的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改善心肌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在CHF治疗中分别应用两种倍他乐克剂型,比较其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2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
观察组:心源性休克1例,CHF急性发作2例,发生率9.68%;对照组:心源性休克4例,心因性死亡1例,CHF急性发作5例,发生率32.26%,差异明显(X²=4.77,P<0.05)。
3.讨论
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慢性心衰患者(排除禁忌症外)的获益是明确的。因此,在CHF临床治疗中,多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综合治疗。其中,倍他乐克就是一种代表性的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心室重塑具有阻止及逆转作用,能够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同时,研究发现,不同剂型的倍他乐克临床疗效也存在差异。有研究指出,与倍他乐克平片相比,其缓释片剂型在改善BNP 水平、心脏超声指标方面均更具优势,临床总有效率更高[2]。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32.26%,差异明显(P<0.05),可见倍他乐克缓释片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更佳,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应用价值更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缓释片剂型具有相对更高的β1 受体选择性,给药后24h内能够维持较为平稳的血药浓度,可持久作用,弥补常规剂型血药浓度及心率波动范围大的不足,更好地改善心脏自主调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以往有研究显示,倍他乐克缓释片较平片能够更好地改善心脏神经分泌,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3]。此外,由于其具有恒速释放的特性,每日只需给药1次,可减少用药次数,患者服药依从性更高,可减少漏服等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CHF的价值更高,可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改善患者预后,与倍他乐克平片相比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 齐浩森,王庆久. 倍他乐克缓释片对CHF治疗前后血浆BNP及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6):86-88.
[2] 神安煌,潘正星,欧阳远鹏. 养心复脉汤联合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气血两虚证功能性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20,38(12):60-62.
[3] 梁彦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倍他乐克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其心功能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3):80.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CHF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1~76岁,平均(67.57±4.34)岁;YAHY分级:Ⅱ级7例,Ⅲ级16例,Ⅳ级8例。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67.22±4.21)岁;YAHY分级:Ⅱ级8例,Ⅲ级16例,Ⅳ级7例。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 CHF 治疗,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等,限水低盐饮食,充分休息。对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还应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倍他乐克平片(国药准字H32025391,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初始剂量 6.25mg/ 次,2次/d。观察组患者应用倍他乐克缓释片(国药准字H10940107,四川省瑞康制药有限公司),初始剂量11.875mg/ 次,1次/d。随后根据患者心率、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最大耐受剂量并维持给药。治疗6个月。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外周血循环 BNP 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心因性死亡、心源性休克、CHF急性发作。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表示,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采取X²、t检验。P<0.05表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85950118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