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中部苗族地区蝴蝶图案系统搜集与数字化记录

2022-03-05 22:57李周颖周朝翔
成长 2022年2期

李周颖 周朝翔

摘 要:蝴蝶图案在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地区的苗族中是具有独特寓意的民族图案,其上承载了苗族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也承载了少数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系统地收集整理蝴蝶图案的现状和研究情况,并进一步拓宽思维,发现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前景,是我们这一次项目研究的目的。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完善民族传统图案库,为蝴蝶图案应用研究发展新方向,传承苗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蝴蝶图案 苗族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现代应用

1 引言

苗族是黔东南中部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传承悠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独属于其民族的优秀文化。由于没有文字,“传承”这一责任被赋予在苗族的图腾上,蝴蝶图案便是其一。图腾文化在苗族的手工艺品中的应用除了最基础的花纹美化作用之外,还蕴含着原始审美意识,有输出文化内涵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时过境迁,少数民族文化在現代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遭遇了冲击,苗族的图腾文化渐渐淡出人们视野,蝴蝶图案在如今鲜少被人知晓。近年来,学者们聚焦苗族文化,图腾文化,发表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将基于研究现状综合论述蝴蝶图案及其发展前景。

2 蝴蝶图案造型分析

在现今的研究文献中,对于苗族蝴蝶图案的具体造型分析已经趋于完整。蝴蝶图案有着不同的线条结构和色彩组合,蝴蝶图案的造型样式反应着苗族人民的审美意识。

2.1 造型样式

黔东南中部苗族的蝴蝶图案不是完全的来源于大自然的实物呈现,也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想象和自我表达。创作者通过各种线条和多样的几何图形来将蝴蝶的形象具体呈现在苗族的各种民间作品中。蝴蝶图案的艺术美感具体就表现在虚与实之间的变幻和结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方法:

主观造型——通过作者主观的依托自然界的蝴蝶外形特征或者是想象中的蝴蝶妈妈造型,呈现着虚与实的变幻交错,但整体造型呈现出完整的蝴蝶图案,虽然略显夸张,但主要没有脱离蝴蝶的形象。

代替造型——不再是作者主观看到的,而是用其他动植物的形象代替,用别的事物间接地“制作”出一个别有趣味的蝴蝶图案。借用其他图案的可变幻性结合成一个整体上完整且视觉上具有蝴蝶特征的图案。

转换造型——此种蝴蝶图案的造型将“蝴蝶”这个形象进行了解构,苗族人民奇思妙想,用各式图案替代蝴蝶图案中的一部分,代替后的部分与蝴蝶原有的部分相差较大,夸张而充满想象力。此时的蝴蝶图案已经超脱了现实中原本具有的生物物种,而是与传说中的神灵所联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图腾,承载了更多苗族艺术家想象的部分。

此外,蝴蝶图案中符号构成丰富,主要从点和线两方面得以分类分析。[1]点多用于细小的元素点缀,灵动多变,也出现在几何状的蝴蝶图案中,起到平衡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线连接了蝴蝶图案的整体,任意舒展的线条也展现出图案中所蕴含的生命和自由精神。

2.2 蝴蝶图案的色彩美学

蝴蝶图案在苗族服饰纹样和苗族蜡染中的色彩搭配体现出极具特色的民族美学。苗族蝴蝶图案的色彩运用上非常大胆,多用红,白,绿,蓝,黑,黄等颜色[2],特别是象征着热情与生命力的红色。生于山林长于溪河的苗族人民,在创造艺术品的时候将与自己共同生活的大自然融入其中。民间的艺术往往由创作者的内心而发,色彩的多变体现出苗族人民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现今社会的发展将原始传统的蝴蝶图案本就多变的色彩中融入了更多新的花样,也给未来蝴蝶图案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3 意象与图腾崇拜

3.1 “蝴蝶妈妈”的图腾意象

“妹榜妹留”即苗族口语中的“蝴蝶妈妈”,“蝴蝶”并不仅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物意义上的蝴蝶,而是一种图腾意象。

图腾崇拜的先决条件便在于人们赋予图腾寓意。《枫木歌》中:“妈妈妹榜留,心爱小水泡,同他去游方,和他配成双”“游方十二天,成双十二夜,怀十二个蛋,生十二个宝”[3]蝴蝶妈妈被黔东南苗族称为祖先,孕育万物,是自然的神灵,也是万物的母亲,蝴蝶妈妈这个意象也被苗族的祖先赋予了生命,繁衍,自然等寓意。

事实上,在古歌的研究中,语言的“蝴蝶”所代表的实物有很多,例如蛾,蚕,蝴蝶等等,可知苗族语言中的“蝴蝶”很有可能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大部分由卵到双翅的昆虫,这也是黔东南苗族生活环境中极容易见到的生物,与苗族人民息息相关。虽然“蝴蝶”这一语言所代表的意象不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蝴蝶,但没有改变的是“破茧成蝶”,生物从蛋之中诞生这一概念。这一意象代指了多年以来苗族人民热爱生活,渴求突破,渴望新生,想要和蝴蝶一样自由飞翔的愿望和民族信念。

3.2 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起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艺术则起源于生活。卵生,破茧,飞翔,这样与人类生存繁衍截然不同的方式,又恰恰是苗寨附近的山野间生物与大自然联系最紧密的方式。长期以来的自然生活中,苗族的祖先会试着去观察蝴蝶这样的卵生动物的生长过程,或因为好奇,或因为不经意间,这些卵生生物生于山林浅水,在自然里破茧,最终实现自我。在历史的变迁中,好奇变作崇拜,原始崇拜由此诞生。在古老的先祖的眼中,进入“蛋”既是新生,从而变成自由飞舞的蝴蝶。苗族先祖虔诚地将图案绘制下来,原始崇拜开始上升为民族图腾,新生,自由,与自然相连成为了民族信念,他们希望自己如同蝴蝶一样,用茧包裹而最终能够飞上天空。

另外,生殖崇拜也是图腾崇拜中的重要因素。苗族历史艰辛,人民长期生活在征战迁徙中,苗寨所在的山区的环境恶劣,繁衍人口是民族立足的根本,而蝴蝶广泛寓意着多子多福,“生殖”这一概念在苗族古歌的故事中也能够体现。

3.3 蝴蝶图案的多民族对比

蝴蝶图案在多民族的刺绣等手工艺作品中都有体现,例如中原汉族同样喜欢并且习惯绘制,刺绣蝴蝶。与中原汉族相比,黔东南苗族地区的蝴蝶图案最大的不同就是将蝴蝶图案赋予意象并升华为民族图腾。

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中原汉族,其服饰,首饰上的图腾形状都不是凭空想象,是按照自然界中的生物或景物形象转变而来的。生物形态转变为图案造型的过程缓慢而充满变数,无形之中,最后各民族形成的图案造型虽然个体上有所不同,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同,但是究其根本是有所关联的。

苗族在历史变迁中不断与其他民族接触,交流,文化也因此产生冲击碰撞。中原汉族对于蝴蝶图案的喜爱与苗族相通之处便在于都看重其寓意,而不同之处则在于中原对于蝴蝶图案止于蝴蝶本身,苗族地区对于蝴蝶图案的崇拜更是如上文所说,以“蝴蝶妈妈”作为意象,扩大到卵生动物。在造型样式上,两者之间也有区别,中原的蝴蝶图案色彩斑斓多用于刺绣品上,与自然界生物形象一致,多与相关联的花鸟树等形象同时出现,而黔东南中部的苗族地区则将“蝴蝶”意象剥离,在艺术作品中几乎是单独存在。上文对于黔东南苗族地区蝴蝶图案的造型分析中,也论述了苗族的蝴蝶在虚与实之间变换,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蝴蝶,并不注重写实,赋予了更多精神意义。

4 蝴蝶图案的现代应用方式

图案给人的是视觉传达,蝴蝶图案作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群体意识和民族精神。在蝴蝶图案的发展应用中,不能脱离图案的本质内容和形态。

迄今为止,市面上少数民族图案的应用多被运用于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和民族特色产品包装中,但买的人少之又少,基本上整个中国都是这样,设计都大同小异,千变一律,都没有合理利用民族文化和民族图案进行设计应用,不仅体现不出民族文化特色和图案特征,更谈不上文化传承。[4]

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方向,依靠互联网传承蝴蝶图案是绝佳途径,其次还有建筑设计,服装设计,首饰设计,家居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图案的设计应用固然重要,但对于传播群体和消费群体来说,经济价值、实用性、视觉美观才是关注的重点。

想要传统蝴蝶图案的创新,应用新的物质载体必不可少,它的价值,需要物质载体来体现。

结合当下社会现状,传统蝴蝶图案的创新设计应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4.1 服饰纹样的创新设计

传统民族图案诞生之初,受到当时文化、思想和技术的影响,大多呈现出抽象、复杂的形态。而当今社会,服饰图案以简洁、明快为美,对大多数人而言,繁琐复杂的传统图案,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因此,蝴蝶图案在服饰纹样设计中的创新,因遵循简洁明快的风格,在此条件下,可以把复杂图案分解成个体元素,直接、或组合个体元素应用于服饰之上。(如蝴蝶圖案、印花系列民族风格服装、民族文化联名服装等)

4.2 蝴蝶造型的首饰设计

传统图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同当今的平面设计,传统的图案造型比现代的平面设计或许更胜一筹。传统图案的造型复杂多样,但它们的设计大都遵循几何性规律。与服饰纹样相同,现代人对首饰的要求,同样崇尚简约风格造。

传统图案纷繁复杂的特点很明显,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可能包含着成百上千的设计元素,将其应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中时,可以拆解整幅图案,划分成个体元素,将不同的纹样元素应用到不同种类的首饰中去;结合现代美学设计,将蝴蝶图案象形化,设计改造成具有现代美学风格的新形象,再应用于首饰设计。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既保留蝴蝶图案的基本造型纹样,又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4.3 蝴蝶纹样产品包装设计

产品包装注重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最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吸引顾客消费,为企业盈利。传统图案色彩鲜明,图案复杂,具有视觉美感,文化底蕴深厚。将传统蝴蝶图案应用到商品包装上,能使消费者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例如美妆产品“花西子”,整个产品主打东方古典风格,将民族各种传统元素应用到产品造型、产品包装上,这种民族韵味浓厚的风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产品也不能盲目的选择传统图案包装,不同的传统图案具有不同的蕴意,作为一个消费者,包装往往是定义一件产品好坏的第一要素,是考虑买或者不买的第一道把关。

4.4 蝴蝶图案文创设计

近几年,文创产品成为当下热大门。“文创”顾名思义,文化和创新。各地的博物馆紧跟热潮,将自己馆中的艺术品用新鲜的方式展现出来,其中故宫就是文创的代表。从杯垫,包包,发簪等日常用品到融入了故宫元素的口红等,这些文创作品能够深刻地体现传统文化,让现代产品被赋予了更多传统寓意,也让消费者重新认识了自己身边的优良传统文化。优秀的文创产品打破了人们对于这些图案老旧,落后的刻板印象。蝴蝶图案作为代表苗族人民民族文化与信念的图腾,同样也可以通过文创产品设计的方式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同时,黔东南中部苗族的刺绣,蜡染等技术也可以借此发扬。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这一问题便可以通过文创产品来解决,设计优良且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打开了新的交互形式,用新鲜的技术来传播民族文化。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的潮流前线,在此背景下,未来对传统民族图案的记录可呈现出更多的形式,如以蝴蝶图案为主的IP形象设计、网络艺术品、互联网文化产品、网络游戏设计元素等等。

5 蝴蝶图案的数字化记录

对蝴蝶图案的收集和数字化整理都需要对图案进行采集工作,根据已有条件,图案的采集工作基本由相机摄像完成,在有限的条件下,对数量不详图案的收集,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且存在我们尚未拥有的技术条件,对收集效果有不小的影响,致使我们对蝴蝶图案的收集和数字化整理仍不完善。在实地收集图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原因,很多原生态的图案残缺不全或丢失,只流传于老辈人和研究人员的口中,并未见过实物。对于这些残缺和丢失的蝴蝶图案的收集,均未能达到图片归库收集和数字化收集整理的目的,仅存于文字记录。摄像不能记录没有图像的东西,虽然文字记录达不到摄像记录的视觉效果,但对蝴蝶图案文化的追本溯源,我们便采用文字记录的方式,通过口录、古籍,整理成文献记录资料。史料古籍记录不全、调查口述记录不一,文字记录也有缺陷。

新兴技术不断出现,未来可采用的记录方式也会不断完善。VR技术、3D技术,是当前新兴科技中的热门数字化技术,在很多文物保护中,都采用了这些技术(如山西云冈石窟,通过3D扫描,获取石窟、石像的尺寸、色彩、空间结构等一系列数据,给石窟建立一份“数字档案”,再结合这些数据,打造了一套基于VR眼镜的沉浸式石窟体验系统以及3D打印复制的石像。观赏者不仅能看到完整的石窟形制、精美逼真的造像,甚至连石窟历经千年风化的痕迹都清晰可见。),这些技术的运用对我们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随着科技发展,技术革新,我们会不断借助新技术,不断完善蝴蝶图案的收录工作。

5 结语

现今国内外对于黔东南中部苗族蝴蝶图案的研究趋于完整,多数文献都围绕着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只有少部分从其造型,应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在现今的研究基础上,蝴蝶图案总体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已经基本完整,但研究现状止于蝴蝶图案本身,没有对未来的造型应用以及蝴蝶图案的系统搜集与记录进行更多的分析研究。苗族蝴蝶图案的搜集与研究以及其未来生存方向还要依托现代技术的革新发展,民族研究学者的不懈努力。

大创项目:本文系2020年贵州师范学院省级课题“黔东南中部苗族地区蝴蝶图案系统搜集与数字化记录——丹寨、雷山、台江、施秉、黄平”(编号:S20201422304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卢超.黔东南苗族刺绣蝴蝶纹样装饰设计研究[C].湖南工业大学,2015.

[2] 彭川.黔东南苗族蝴蝶纹饰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 石朝江.云雾·枫木·卵生──苗族早期唯物主义思想萌芽[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4):.

[4] 赵浩.少数民族图案的收集和创新[J].时代教育,201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