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容(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实验小学 352000)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学科教学中有广泛应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从这个解读中可以看出,其要求并不高。教师要吃透“标准”精神,设计一些趣味性学习活动,为学生带来体验感知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承担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其内容都比较短小,教师通过示范诵读、精细化讲解、多媒体播放音频材料,可以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初步接触古文带来一些启示。小古文言简意赅,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多有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精心做好学法设计。在古文解读环节,教师不妨适当穿插一些典故内容,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执行教学方案时,先期要对古文内容做深度解析,确保学生有更多关注点,保持学习热情。以《自相矛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拿出一个纸制的盾牌和一支铅笔进行现场表演:这支铅笔就好像一把长矛,锋利无比,能够戳穿所有的盾牌。这个盾牌很坚固,任何长矛都戳不穿它。有学生对古文内容有一定了解,便随声附和:“如果用长矛戳你的盾牌,结果会怎样呢?”教师假装“尴尬”模样,教室内学习气氛火爆起来。学生初读课文时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尤其是其中一些生僻字词。教师开始教学时可以逐句逐字解读,并要求学生借助教材注释和工具书学习。很快,学生就掌握了“鬻”“誉”“莫”“陷”“或”“弗”等词语,并进入内容梳理环节。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解,在讲解中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倾听是最为常见的学习方法。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学习启示,使其自然地进入倾听环节,在思想对冲中建立学习认知。教师通过详细解读,创造聆听机会,使学生都能够主动倾听,也能够借助辅助材料互动学习,进而丰富自身学习体验。学生有了一定古文阅读基础,就能够顺利进入情节梳理环节,对故事寓意展开深度思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古文阅读学习也是如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诵读训练,要注意传授一些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体验中学习技法,感受古文的魅力。首先,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注意语气、停顿、语速、音调、节奏等内容,并主动展开仿读训练,逐渐找到诵读古文的要领。其次,多媒体播放专家诵读音频材料,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中欣赏古文诵读,找到诵读的感觉。最后,学生诵读,通过合作学习,进行互动评价,逐渐建立诵读认知。
学生对情感诵读比较熟悉,教师要对诵读活动形式做创新设计,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环节,在真切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以《两小儿辩日》教学为例。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要求学生关注节奏、停顿、语气、语速等内容,并模仿诵读训练。诵读音频反复播放,为学生带来更多模仿机会。课堂内书声琅琅,学习气氛和谐起来。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寻找合作伙伴,做好角色诵读训练,为参与班级组织的角色诵读比赛活动做准备。学生快速做出反馈,开始组织比赛团队,诵读训练逐渐拉开序幕。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深入课堂中对学生诵读和演绎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做重点强调,给学生一些提醒,确保诵读活动顺利展开。这篇小古文内容比较浅显,故事情节鲜明,学生进入诵读展示环节后,学习效果逐渐显现出来。相比诵读展示,角色演绎训练效果更为突出。学生要分析角色性格,还要观察场景,以提升角色表演水平。
角色诵读比赛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展示机会。因为是自行组建合作团队,学生参与主动性高涨,课堂研究性学习渐入佳境。教师与学生展开学法讨论,利用媒体手段展开助学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仿读、展示、表演中掌握诵读古文的方法技巧,使其对古文内容有了深度的理解。
小古文难度不大,但对学法积累不足的学生来说,学习古文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教师不仅要详细解读,还要让学生展开多重互动讨论,结合教辅参考资料,对相关疑惑问题展开集体探索。借助团队力量进行助学活动,也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在组织互动讨论活动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鉴于学生有集体讨论学习的渴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诉求展开互动活动,进而获得理想学习成效。
教师设计讨论问题要紧贴古文内容,还要对接学生关注点,这样才能唤醒学生学习思维,使其主动展开阅读讨论。以《伯牙鼓琴》教学为例。学生可以利用注释先梳理文本内容,然后教师设计讨论话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这篇古文只有四句话,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开始思考,逐渐厘清学习思路,自然达成学习共识。“伯牙鼓琴”这个题目很特别,给读者带来一些阅读期待。因为带有悬念性,学生都能够主动发言,探寻问题的答案。学生对质疑性学习比较熟悉,很快就设计出一些阅读思考问题:俞伯牙与锺子期是要好的知音,锺子期死后,伯牙摔断琴弦不再弹琴,这样的行为可取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和思想呢?知音难寻,我们阅读这个故事,如何才能对这个主题展开深入理解呢?……教师对相关问题可做集中处理,筛选出典型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讨论学习活动。
学生进入话题讨论环节,能够根据自身理解展开说理,逐渐达成学习共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交流,给出适合的互动话题。学生有思考和互动的主观要求,这样的讨论更为高效。古文阅读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借助集体互动展开探索,这是学生最基本的诉求。教师洞察学生学习现状,及时进行互动交流,能够为古文学习带来更多助力和支持。学生主动展开讨论是常见学法应用,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明确优化问题设计的关键性。
学生对古文内容有了总体把握,教师可以及时布置读写训练任务,要求学生改编古文故事,用现代文介绍古文。创编古文故事不是简单的翻译,教师要对读写要求做细化设计,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古文学法认知。改编古文故事是一项创造性学习,其训练价值很高,教师需要做好学习计划,调动学生读写主动性,使其自然地进入学习环节。
读写结合有丰富的训练价值。教师对活动任务做对应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在古文读写方式选择时,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现状做出准确判断。以《书戴嵩画牛》读写训练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了改编任务:这篇小古文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开始梳理故事情节,教师要求学生讲述时要注意细节的介绍,在改编撰写时要渗透更多描写方法,提升故事可读性。在评价环节,教师展示一些优秀故事作品,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积极性。
教师利用读写任务展开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深度学习的机会。由于小古文带有故事性,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关注点进行设计和组织。学生有讲述、有书写,实践操作体验更为丰富,初步达成训练目标,这无疑是最为可贵的。学生学习古文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多操作体验的机会最为重要,这样能够让学生逐渐找到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路径,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意识和习惯。
小古文大多带有故事性,这些故事都蕴含丰富的哲理。教师可以从析理角度展开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然领悟其中的道理,这才是古文学习的最终目标追求。古文哲理需要做延伸思考才能获得,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了解古文的设计特点,并使学生结合生活对应思考,在明理中建立学法认知。古文析理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布置故事讲述、读书反思、阅读日记等学习任务,为学生深度感知创造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古文哲理,要先让学生读懂内容、理清情节,由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和总结,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学习认知,对古文思想主旨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学弈》教学为例。这篇小古文情节很简单,两个人学习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个人散漫懈怠,最终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阅读古文内容时,利用工具书解决重点字词,然后梳理故事情节。在哲理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阅读一些教辅资料,鼓励学生主动展示学习反思。学生积极回馈,对古文蕴含哲理做总结展示: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这样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为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教师要求同桌合作,对两个人学下棋的过程进行表演。学生对古文内容有了清晰了解,顺利进入演绎环节,课堂学习气氛火爆起来。学习反思没有固定格式,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日记、读后感等学习任务。
学生对古文哲理的发掘还存在一些偏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规划清晰的路径,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小古文学习有不少困难,教师要做好方法传授,让学生主动思考,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将教的方面、学的方面、做的方面融合到一起,创造更多教学契机。小古文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众多,教师要对小古文展开深度分析,结合学生学力基础,适时传授一些学法,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情绪,创建适合的学习环境,如利用媒体播放诵读音频、组织学生展开情感诵读、鼓励学生做互动交流、推出读写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展开学习反思,都能够为学生带来学习体验。教师需要领悟课程标准精神,对古文学习活动做创新设计,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