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攀,杨丽
(合肥学院 公共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安徽 合肥230601)
伴随着科技、产业与工业的革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新时代”的确定不仅为宏观层面国家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也对相对微观层面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2017年1月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连续用三个“迫切需要”来强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即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来进一步激发文化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来着力构建新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民族传统体育,《意见》的重点任务中用5 处予以明确:“积极推进传统体育等进校园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随后,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2021年1月8日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用19处予以引导、落实“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育人中发挥“强身健体、自强不息、见义勇为、保家卫国”等价值目标.《意见》《报告》和《指南》均阐述并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指明了其发展方向,激发了各界的研究热情.但是,作为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五音八卦拳”目前却正面临人亡艺绝的落寞局面,急需各界集思广益破困局、齐心协力谋蝶变.
运用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和孔夫子旧书网等现代化文献搜索引擎工具,以“五音八卦拳”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查找,中国知网仅查询到一篇文献,扩大关键词范围至“八卦拳”也仅查询到相关文献57篇;在超星电子图书中以书名关键词为“八卦拳”搜索到两篇文献,在孔夫子旧书网收集到与五音八卦拳相关文献资料19篇,共计78条(检索截止日期2021年4月29日).
2020 年12月笔者借助“新时代《五音八卦拳》整理与传承研究”课题的机会,对阜南县、临泉县、太和县和淮南市等地的五音八卦拳开展情况再次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考察,调查对象包括拳师、社会群众和学校学生,调查了参与五音八卦拳习练人数、时间、内容和传播等方面情况,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五音八卦拳”属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政〔2014〕38号文,编号:Ⅵ-13)项目之一.该拳依据“八卦”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运用“阴阳相合、相生相克”等原理来编创动作名称与功法内容,以“气发为音,手随音发,音随手落”的练拳唱谱形式,注重“神意气力,合而为一”的一项民族优秀传统武术项目.五音八卦拳的手型与阴阳八卦理论紧密相联,其常见4种手型分别是混元手、无极手、太极手、两仪手[1].全系中没有勾手动作,其掌呈瓦垄型,拳的抱式和拳法名称却别具一格.其抱拳式:“藏于身后,发于腰肋”.其拳法为“抱无极,出两仪,走混元,落太极”.“它是遗落在民间的一块璞玉,值得挖掘整理,并发扬光大”(武术家刘勇,2020 年12月 6日).该拳种多拳法、少掌法和腿法,其动作简洁朴实、小巧紧凑,讲实战、重技击,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特点.“练完之后身上就有功了,人体薄弱部位——例如脖子都可以经得住击打”(拳师刘华正,2019 年 8 月 21 日).
“五音八卦拳”的内容可分为拳械和套捶排打两个系统.拳械内容有:三十六趟八卦拳、左母劲、六十四慢劲功、散手破、围身破、二仪拳、无影剑、九步十三枪(刀棍)、关公大刀、单刀破枪等等.排打内容有:老劲捶、五音捶(执音捶、奇音捶、窝音捶、少音捶、怪音捶)、靠八方等[2].“但五音八卦拳的大部分器械与快架子无人练习,目前已经处于失传状态了”(拳师李玉,2019 年 8月 22 日).套捶排打是“五音八卦拳”有别于其他拳种的特殊功法训练,要求套捶排打时既要注重真实击打,击打同时还要唱出声音高低不同的拳谱.
该拳种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期间曾广泛流传于安徽方集乃至淮河流域.罗体贤、方端臣等五音八卦拳名人的相关轶事也曾在江淮大地广为流传,成为璀璨夺目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史的一部分.
3.2.1 群众参与现状
项目组通过对五音八卦拳发源地阜南县,以及附近临泉县、太和县等地的黄岭初级中学、杨桥镇中小学、宋集中学、庙岔小学、谢集中学、陈集镇中学、太和镇中心小学、太和一中等学校,以及清河广场、街心公园、红旗公园、太和公园、镜湖公园、城南公园等群众体育活动点进行了实地调研与电话访谈,发现群众体育活动点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以开展太极拳、八法五步、功夫扇、曳步舞等锻炼内容为主,学校体育开展内容主要以广播操、跑步、跳绳及各种球类活动为主,也有不少学校开展有推铁环、踢毽子、跳皮筋等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发现习练五音八卦拳爱好者.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随机询问了42人对五音八卦拳了解情况:其中14人答复“没听说过”,19人答复“听说过,但没见过”,只有9人答复“见过或曾经接触过”.通过以上调查与访谈,发现该拳种既没有广泛习练群体,也缺少宣传与传承途径,正面临人亡技绝的濒危局面.
3.2.2 研究现状
冷兵器于明清时代逐渐退出了我国军事舞台而进入民间,各种武艺得以空前活跃与发展,流派纷呈,拳家林立,流传至今的不少传统拳种均与此有关.围绕“尚武精神”“体育强国”等不同时代命题,武术前辈们进行了大量的武术实践和理论探索.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与学者也开展了关于五音八卦拳挖掘、整理及传承、传播等相关研究.其总结归纳如下:
有学者讨论和追溯五音八卦拳的起源.刘勇考证五音八卦拳是罗体贤在伏羲八卦拳基础上,保留其精华,发展创编出的一种拳种[3].但有学者认为“先天八卦拳”“五音八卦拳”“老八劲”“八音捶”等都是伏羲八卦拳,不同叫法而已,可简称为“八卦拳”[4].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不少文献主题虽然是八卦拳,但实际所指为八卦掌:如著名武术家孙禄堂的《八卦拳学》、孙锡望著的《八卦拳真传》等等资料实际内容均是八卦掌[5-11],所以,八卦拳源于何时何人,目前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有学者对五音八卦拳特点与发展现状进行讨论.阎彬从身体记忆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八卦拳技艺特点,认为套捶排打的对练技术其实质上可以理解为仪式化的身体操演,技艺的传承其实质就是记忆的传递[12];孟田认为该拳技术陈旧,调查发现其传播面小,习练者少,传承后继乏人[13];邵万鑫认为八卦拳的传承既面临着国内外其他武技的冲击,也面临着传承人年龄大、传承意识薄弱和基层相关保障工作开展力度不足的问题[14].总体来说,该拳以动作简洁、紧凑,重实战、讲技击的特点为大家一致认同,但因传承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及自身革新力度不足等等原因,目前相关研究成果稀缺.
其余大部分文献中关于五音八卦拳的呈现方式是为了支撑论文论证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多样性等相关论点[15-18],列举出或简介五音八卦拳而已,并没有展开讨论或深入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本关于五音八卦拳公开发表的专著、拳谱或整理完整的资料.
综上所述,五音八卦拳现状:不论是群众体育对之的参与度,还是科研工作者对之的关注度,都是极其冷落,曾经辉煌一时的五音八卦拳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落寞.
五音八卦拳发展落寞的原因,除了西方竞技体育与文化的强势入侵、国家前期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如下三个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3.3.1 缺乏技击
技击是武术的灵魂.五音八卦拳更是以多拳法、少腿法,偎身靠打,重实战的拳种.1901年清廷对武举制的废除,不仅标志着武术退出了军事战场技击搏杀的历史舞台,也导致其技击能力在民间传播时受到一定程度弱化,技击展示机会进一步稀缺.20世纪 50 年代,因为国内外政治环境复杂性,国家层面采取限制民间武术的开展和禁止武术技击发展的政策,倡导价值取向以表现动作技术“难”“美”为主的“新武术”,民间传统武术的五音八卦拳再次落入“冷宫”.改革开放后,虽然国家层面曾大规模开展过对传统武术拳种挖掘整理工作,但工作重点是金牌战略,“武术进奥运”的发展目标再次忽略了武术技击本质.在如此历史背景下,五音八卦拳很难找到技击展示平台. 进入21世纪,国内虽然开放了很多类似“武林风”“武林大会”等技击平台,但是一方面鉴于大量武师的实战经验匮乏,另一方面限于五音八卦拳的技击特点:多拳法、少腿法,偎身靠打,其技术的单一性注定其无法上擂台与散打、泰拳、自由搏击等综合格斗进行抗衡.至今,五音八卦拳与有些其他民族传统武术项目一样,还没有相对合理的竞赛对抗规则,还不能像拳击、跆拳道等项目一样展示自身的技击特点.所以,目前五音八卦拳的传承内容主要以个人自练的“六十四慢劲功”套路和类似武术对练、规定动作的“套捶排打”为主,并没有通过强调实战搏击来传播该拳种的核心技击术.
3.3.2 传承脆弱
传承一定是对前人的经验进行继承、传授并发扬的过程.中国从辛亥革命至今也仅近百年历史,经历太多变革与快速发展,且不同时期必呈现不同国家意志和民众价值观.首先,社会的快速变革必将导致传承方向的变化.五音八卦拳拳师或继承人是经历几个不同快速变革时期见证人,意志的不坚定,必定会难以继承、传授和发扬先前的遗留,很多拳师为了生存与生活,放弃了习练与传承;其次,变革的社会必将带来传承环境的不利.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国民意识高度重视经济与生产,西方文化与体育也乘势入侵,导致五音八卦拳等传统武术被边缘化,以武为生的传统拳师生存困难;最后,传承渠道的狭隘性影响其传播广度与适应环境的生命力.五音八卦拳与其他传统武术一样,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很多武师仍遵守“传子不传女”“子承父业”“传拳不传步,传步打师傅”等等遗嘱,故步自封,加快推动其走向今天的人亡拳息濒危境地.
3.3.3 更新不足
创新才有生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五音八卦拳传承至今基本上一直固守于阜南等地区,传承内容仍以冗长的基本功和规定的对练为主,未能认识并突破自身不足的藩篱,进行开拓创新.首先,核心技击术提炼不足.该拳动作繁多,每趟动作多少不等,少则二十多个,多则几百个,各趟动作难度技法各不相同,且不少动作还没有明确的动作名称,不便于记忆,学习过后难以单独练习,难以广泛推广;其次,传承方式落后.五音八卦拳其传承深受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和儒道思想的影响.其师徒传承具有血缘关系,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也变成泛血缘关系的扩展,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该传承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武德,但同时该传承方式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最后,拳理总结与升华薄弱.该拳在传播过程中,重视技术传承,忽视与时俱进的理论与文化建设.这种只重视武术技术传承,忽略武术理论建设与文化传播的观念,并不能适时更新五音八卦拳的价值和真正弘扬武术国粹,容易低水平复制一介武夫.
经历了历史岁月的沧桑,五音八卦拳现状略显落寞.但是,目前中央办、国务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加强“武术六进”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等文件为五音八卦拳等民族传统体育实现蝶变,再次繁荣提供了契机.建议五音八卦拳从如下4个方面进行革新.
提炼核心技击术,展示核心竞争力.传统武术项目五音八卦拳本来是一种多拳法、少腿法、偎身靠打的实用格斗术,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这种技术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小.怎么办?——以变图生存.把它的核心技击法:“崩、扒、劈、掤、搂、挂、领、合”等转化成一种文明且安全的对抗形式游戏,用合理的竞赛规则进行限制性对抗,如太极推手、中国式摔跤等项目一样,既保留自身的核心技击术,也适应现代年轻人的需求.有了对抗,练习者才会有竞争,就不怕输,不服输.基本功(也叫“慢架子”或72老劲)的训练可以化繁为简,设置多层或多级的目标达成,使不同阶段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训练时间长度是多少等一目了然.改变过去一套动作繁多,难度技法各不相同等问题,使习练者围绕清晰目标主动训练.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加上规矩与礼节的教育,贯穿厚德载物、阴阳相生相克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五音八卦拳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凸显出来了.
少年强,则国强.五音八卦拳传承需要与时俱进的革新传统师徒制或社区教习模式,应把传承重点放在中小学.国家体育总局印发“武术六进”对武术促进全民健身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期实现武术面向全体大众的长期传播目标.但是,时过七年,“武术六进”之中“进学校”的效果并不理想,校园武术在管理及运行机制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借助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契机,五音八卦拳传承人需要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沟通,齐心协力使民族传统体育的五音八卦拳能够在中小学进行广泛传播.首先,解决好学校师资力量匮乏的突出矛盾.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选聘退役教练员、运动员和武术非遗传承人等人员来扩充学校师资队伍,参与学校武术传播的各项活动;另一方面,定期培训在职在岗的体育教师来提升武术教学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其次,改革以武术操、段位制为主的教学内容,将该地方传统拳种引入校园;再次,调整教学过程重视武术技能传授而忽略武术理论知识与武德培养的普遍做法;最后,大力开展不同层面的对抗或表演比赛,加强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等活动,努力改变大部分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状.只有让年轻的一代又一代喜欢上了武术,五音八卦拳的传承才能有生命力.
健康是人类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正是基于“健康中国”这样的时代背景,如何通过改革与完善来发挥出五音八卦拳在促进人们健康中作用?首先,积极响应健康促进的时代主题,全面了解健康发展方向.我国“大健康”的定位并不仅仅是回答如何保障人们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等健康的问题,还有在此背景下如何改变国民生活方式、防未病与慢性病、改善人口老龄化生活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等问题,以上都是健康中国目标达成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主动落实健康第一的时代命题,准确定位五音八卦拳改革目标.五音八卦拳要以怎样落实促进人们健康为改革目标,对技击内容、动作难度与负荷强度进行重新编排,重视健身处方的研究,突出心理健康与良好社会适应的引导作用,如:参考武术段位制编排该拳种,利用习拳过程来培养“吃苦”“宽容”和“有度”等优秀品德和“以武会友,广交四海朋友”的开阔胸怀等等;最后,高度重视改革驱动下的体制与机制创新,保障五音八卦拳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积极拥抱“体教融合”“武医结合”“治未病”等时代体制机制的改革大方向,以促健康为核心,定向学校青年群体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挖掘五音八卦拳在健康管理过程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价值,探索其健身产品设计与市场化开发,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五音八卦拳既是技击术,更是文化拳.从其“混元手、无极手、太极手、两仪手”等手型名称到各种劲法、动作编排均与五行八卦密切相关,同时根据技击者出拳主动发声的高低,借鉴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之精髓,创编而成五音八卦拳.故五音八卦拳传承过程中既需要注重自身技击特点,也需要彰显自身独特民族文化内涵.
首先,讲清楚五音八卦拳的文化精髓是什么.五音八卦拳传播过程中既要重视“见义勇为”、“崇德尚和”、“自强不息”等武术共性价值理念讲解,同时需要强调“阴阳相生相克、和谐统一”等拳理个性方面的特点以及“以拳为主,偎身靠打,发声催力助势”的技击特点;其次,阐述清晰传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彰显文化价值及自身个性特点.民族传统武术传承真谛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不是仅停留在动作层面的代际传递.五音八卦拳的诞生、成长与发展都流淌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血液,因此它可以深入人内心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传播过程中烙上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发挥其爱国主义传统,促进民族大团结,提高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历史实践向我们演绎着只有具备强大、自信的民族文化底蕴的武术项目才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最后,如何实现传承过程中文化价值.抓住学校传承主战场,牢固地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使其成为服务“立德树人”国家教育根本任务的最佳教育内容.通过“未曾学武先学礼”“保家卫国”“天人合一”等等武术文化素材,提升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丰富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培养目标中教学内容,有着其它文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价值.
基于“文化自信”时代宏伟目标,发挥出五音八卦拳及中国传统武术对社会个体“以武化人”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彰显其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才是中华武术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也只有一代又一代地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才叫落实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的时代命题.
五音八卦拳的落寞只是众多中国民族传统武术项目的一个缩影.虽历经岁月洗礼,时代变迁,但在一些“武痴”的坚守下,至今还没有彻底遗失.经历近百年努力发展,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前进道路上仍然布满艰辛.所以,中国人民需要更基本、更深层和更持久的力量,需要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历经数千年流传,充满气度、智慧和神韵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增添中国人民内心最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的不二选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五音八卦拳,既要积极主动以变谋发展,也要自信的展示其核心技击术和独特文化魅力,担当其“强种强国”的使命.相信历经众多武林中人呕心沥血的织茧,五音八卦拳会一朝成蝶.